三乙胺

三乙胺

有機化合物
三乙胺,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為C6H15N,[1]為無色油狀液體,有強烈氨臭、易燃。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有刺激性,有毒,誤吞咽會中毒,會燒傷皮膚,其蒸汽會強烈刺激眼皮及粘膜,遇明火、高溫、強氧化劑有引起燃燒和爆炸危險。工業上主要用作溶劑、固化劑、催化劑、阻聚劑、防腐劑,及合成染料等。
    中文名:三乙胺 外文名:TEA 别名:N,N-二乙基乙胺 三乙基胺 化學式:(C2H5)3N 分子量:101.19 CAS登錄号: EINECS登錄号: 熔點:-114.8 沸點:89.5 水溶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數有機溶劑 密度:0.728 外觀:無色油狀液體,有強烈氨臭 閃點:-7 應用: 安全性描述:S3;S16;S26;S29;S36/37/39;S45 危險性符号:R11;R20/21/22;R35 危險性描述:C UN危險貨物編号:1296 CN危險貨物編号: MDL号:MFCD00009051 RTECS号:YE0175000 生成熱:-134.27 沸點上升常數:3.45 體膨脹系數:0.00126 pKa:11.01

性質與穩定性

1. 化學性質:具有叔胺的化學性質。水溶液呈堿性,與鹵代烷反應可生成季铵鹽。對氧化劑不穩定。與高錳酸鉀作用易發生氧化而分解,生成乙酸、氨和硝酸。用過氧化氫氧化則生成三乙基胺化氧。在低壓下于400℃熱解時,首先生成四乙基聯氨、丁烷,進而生成甲烷、氮氣等。在钴、鎳、銅或氯化銅存在下,與醇發生烷基交換反應,生成烷基二乙基胺、二烷基乙基胺等。

2. 穩定性: 穩定。

3. 禁配物:強氧化劑、酸類。

4. 聚合危害:不聚合。

5. 分解産物:氨。

制備方法

1. 可用乙醇和氨作用制得。将乙醇和液氨在氫氣存在下,經氣化後進入預熱器(150±5℃)進行預熱,然後進入裝有銅-鎳-白土催化劑的第一反應器(190±2℃)和第二反應器(165±2℃)進行合成,生成一乙胺;二乙胺;三乙胺的混合物,經冷凝後,再經乙醇噴淋吸收得三乙醇胺粗品,最後經分離;脫水和分餾,收集88-90℃餾分得三乙胺。原料消耗定額:乙醇(95%)2300kg、t;液氨(99%)500kg、t;氫氣(99%)150标立方米、t。

精制方法:常含有乙胺、二乙胺和乙醛等雜質,一般用分餾的方法精制。為了除去微量的伯胺和仲胺,可加入乙酸酐甲酸酐或鄰苯二甲酸酐回流後分餾,餾出物用活性氧化鋁或固體氫氧化鉀幹燥後再蒸餾。其他精制方法有:将三乙胺轉變成鹽酸鹽,再用乙醇重結晶,至熔點達到254℃時,與氫氧化鈉水溶液作用,以遊離出三乙胺,經固體氫氧化鉀幹燥後,在鈉存在下于氮氣流中蒸餾得純品。

2. 在氧氣存在下,乙醇與氨在銅、鎳、白土催化劑存在下加熱進行合成反應,生成一、二、三乙胺混合物。混合物經冷凝、萃取、吸收制得粗品。粗品再經分離、靜置分層、脫水、蒸餾即得産品。

3. 将乙醇(kg)、液氨(kg)、氫氣(m3)按23∶50∶15的比例混合後預熱至145~155℃,通入裝有銅鎳白土催化劑的第一反應器(190℃左右)和第二反應器(165℃左右)反應,生成一乙胺、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混合物,經冷凝後進行精餾,收集88~90℃餾分即三乙胺。

4.合成:由氯乙烷與氨在壓力下加熱而得。

理學數據

1. 急性毒性

LD50:460mg/kg(大鼠經口);570μL 416.1mg/kg(兔經皮)

LC50:6g/m3(小鼠吸入)

2. 刺激性:家兔經眼250μg(24h),重度刺激。

3. 亞急性與慢性毒性:兔吸入420mg/m3,每次7h,每周5次,6周,見肺充血、出血,支氣管周圍炎,心肌變性,肝腎充血、變性、壞死。

4. 其他:家兔經口最低中毒劑量(TDLo):6900 μg/kg(孕1~3d),對發育有影響。

生态學資料

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應給與特别注意。

儲運方法

庫房通風低溫幹燥; 與氧化劑、酸類分開存放。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UN 1296 3/PG 2

危險品标志:易燃腐蝕

安全标識:S3 S16 S26 S29 S45 S36/S37/S39

危險标識:R11 R35 R20/21/22

注意事項

危險性

健康危害:對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性,吸入後可引起肺水腫甚至死亡。口服腐蝕口腔、食道及胃。眼及皮膚接觸可引起化學性灼傷。

燃爆危險:該品易燃,具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消防措施

有害燃燒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滅火方法: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将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滅火劑: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幹粉、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洩漏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洩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盡可能切斷洩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

小量洩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

大量洩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内,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