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風格

包豪斯風格

現代主義風格之一
所謂“包豪斯風格”實際上是人們對“現代主義風格”的另一種稱呼。稱為“包豪斯風格”是對包豪斯的一種曲解,包豪斯是一種思潮,而并非完整意義上的風格。“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譯,原是1919年在德國威瑪成立的一所工藝美術學校的名稱。該校創辦人及首任校長,是著名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格羅庇烏斯,他别出心裁地将德文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調轉成Bauhaus來作為校名,以顯示學校與傳統的學院式教育機構的區别。另一位德國建築師,亦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之一的密斯·凡·德·羅,曾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長。該校于1925年搬到德紹,後又于1933年遷至柏林,同年遭納粹法西斯查封而被迫解散。雖然從創立至遭遇“殺校”,“包豪斯”僅存世短短14年,但其理論與學說卻對整個世界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激起的漣漪至今随處蕩漾。
    中文名:包豪斯風格 外文名: 别名: 簡介:人們對現代主義風格的另一種稱呼 成立時間:1919年 成立地點:德國威瑪

簡介

“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譯,原是1919年在德國威瑪成立的一所工藝美術學校的名稱。該校創辦人及首任校長,是著名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格羅庇烏斯,他别出心裁地将德文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調轉成Bauhaus來作為校名,以顯示學校與傳統的學院式教育機構的區别。另一位德國建築師,亦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之一的密斯·凡·德·羅,曾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長。該校于1925年搬到德紹,後又于1933年遷至柏林,同年遭納粹法西斯查封而被迫解散。雖然從創立至遭遇“殺校”,“包豪斯”僅存世短短14年,但其理論與學說卻對整個世界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激起的漣漪至今随處蕩漾。

背景

包豪斯産生的曆史背景:

歐洲工業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藝生産體系,是以勞動力為基點的。而工業革命後的大工業生産方式則是以機器手段為基點。手工時代的産品,從構思、制作到銷售,全都出自藝人(工匠)之手,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藝取代或包含了設計,可以說這時沒有獨立意義上的設計師。工業革命以後,由于社會生産分工,于是,設計與制造相分離,制造與銷售相分離。設計因而獲得了獨立的地位。然而大工業産品的弊端是:粗制濫造,産品審美标準失落。究其原因在于:技術人員和工廠主一味沉醉于新技術、新材料的成功運用,他們隻關注産品的生産流程、質量、銷路和利潤,并不顧及産品美學品味。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藝術家不屑關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業産品。因此,大工業中藝術與技術對峙的矛盾十分突出。19世紀上半葉,形形色色的複古風潮為歐洲社會和工業産品帶來了華而不實、繁瑣庸俗的矯飾之風,例如羅可可式的紡織機、哥特式蒸汽機、以及新埃及式水壓機。産品設計中如何将藝術與技術相統一,引發了一場設計領域的革命,以下三個運動作為标志,也是在包豪斯産生之前歐洲藝術設計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

19世紀後期英國人威廉·莫裡斯發起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發起人威廉·莫裡斯對當時出現的缺乏藝術性的機械化批量化産品深惡痛絕,他同時十分反對脫離實用和大衆的純藝術。1861年,莫裡斯與友人合作成立了一家“繪畫、雕刻、家具和金屬制品美術工匠公司”,這在藝術設計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由美術家親自設計并組織生産的機構,但其背離了工業革命的必然趨勢,否定代表新生産力的大工業機器生産,使他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機器生産産品技術與藝術的矛盾。

1900年前後以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為中心的新藝術運動

主張藝術與技術結合,提倡藝術家從事産品設計。主要成就體現在家具與室内設計方面,主要貢獻在于繼承了英國“藝術手工藝運動”主張的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并使這種新的設計理論和觀念在歐洲各國得到了比較廣泛的傳播。其局限在于否定了工業革命和機器生産的進步性,錯誤地認為工業産品必然是醜陋的。

比利時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最為傑出的設計家與設計理論家,無疑應推凡·德·威爾德(Henry Vaan de Velde),威爾德出身畫家,後來也當過建築師,1890年他為結婚選購家具時,感到市場的所有用品都"形态虛僞",從而開始自己動手設計大部分用品,這使他立志畢生從事設計活動和設計改革,在這一點上,他和威廉·莫裡斯頗為相似。

威爾德的設計思想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早在十九世紀末,他就曾經指出"技術是産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據理性結構原理所創造出來的完全實用的設計,才是實現美的第一要素,同時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質,他提出了技術第一性的原則,并在産品設計中對技術加以肯定。1902年至1903年間,威爾德廣泛地進行學術報告活動,并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從建築革命入手,涉及産品設計,傳播新的設計思想,主張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反對純藝術。

1906年他考慮到設計改革應從教育着手,于是前往德國魏瑪,被魏瑪大公任命為藝術顧問,在他的倡導下,終于在1908年把魏瑪市立美術學校改建成市立工藝學校,這個學校成為戰後包豪斯設計學院的直接前身。

威爾德到魏瑪之後,思想有進一步的發展,他認為,如果機械能運用适當,可以引發設計與建築的革命。應該做到"産品設計結構合理,材料運用嚴格準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楚",以這三點作為設計的最高準則,達到"工藝與藝術的結合"。在這一點上,他已經突破了新藝術運動隻追求産品形式的改變,不管産品的功能性的局限,推進了現代設計理論的發展。

目标

包豪斯由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雖然包豪斯名為建築學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無建築專業,隻有紡織、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設計學校。在設計理論上,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産品:③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于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包豪斯教學時間為三年半,學生進校後要進行半年的基礎課訓練,然後進入車間學習各種實際技能。包豪斯與工藝美術運動不同的是它并不敵視機器,而是試圖與工業建立廣泛的聯系,這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生存的必須。包豪斯成立之初,在格羅披烏斯支持下,歐洲一些最激進的藝術家來到包豪斯任教,使當時流行的一是思潮特别是表現主義對包豪斯的早期理論産生了重要影響。包豪斯早期的一批基礎課教師有俄羅斯人康定斯基、美國人費甯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頓等,其中康定斯基曾擔任過莫裡斯教育學院金屬和木制品車間的繪畫課教師。這些藝術家都與表現主義有很強的聯系。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出現于德國和奧地利的一種藝術流派。主張藝術的任務在于表現個人的主觀感受和體驗,鼓吹用藝術來改造世界。用奇特、誇張的形體來表現時代精神。這種理想主義的思想與包豪斯“發現象征世界的形式”和創造新的社會的目标是一緻的。

包豪斯對設計教育最大的貢獻是基礎課,它最先是由伊頓創立的,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伊頓提倡“從幹中學”,即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實際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質感,并把上述要素結合起來。但由于伊頓是一個神秘主義者,十分強調直覺方法和個性發展,鼓吹完全自發和自由的表現,追求“未知”與“内在和諧”甚至一度用深呼吸和振動練習來開始他的課程,以獲取靈感。這些都與工業設計的合作精神與理性分析相去甚遠,從而遭到了很多批評。1923年伊頓辭職,由匈牙利出生的藝術家納吉接替他負責基礎課程。納吉是構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構成主義的要素帶進了基礎訓練,強調形式和色彩的客觀分析,注重點、線、面的關系。通過實踐,使學生了解如何客觀地分析兩度空間的構成,并進而推廣到三度空間的構成上。這些就為工業設計教育奠定了三大構成的基礎,同時也意味着包豪斯開始由表現主義轉向理性主義。另一方面,構成主義所倡導的抽象幾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設計上走向了另一種形式主義的道路。1923年包豪斯舉行了第一次展覽會,展出了設計模型、學生作業以及繪畫和雕塑等,取得了很多成功,受到歐洲許多國家設計界和工業界的重視和好評。在這次展覽會上,格羅披烏斯作了《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講演,更加強調技術的作用。從1923—1925年,包豪斯技術方面的課程得到了加強,并有意識地發展了與一些工業企業的密切聯系。1925年4月1日,由于受到魏瑪反動政府的迫害,包豪斯關閉了在魏瑪的校園,遷往當時工業已相當發達的小城德紹,繼續自己的事業。

遷到德紹之後,包豪斯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格羅皮烏斯提拔了一些包豪斯自己培養的優秀教員為教授,制定了新的教學計劃,教育體系及課程設置都趨于完善,實習車間也相應建立起來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包豪斯新建的校舍,這座新校舍是格羅披烏斯設計的,1925年秋動工,次年年底落成。它包括教室、車間、辦公室、禮堂、飯廳及高年級學生宿舍。校舍建築面積接近一萬平方米,是一組多功能的建築群。

包豪斯校舍本身在建築史上有重要地位,是現代建築的傑作。它在功能處理上有分有合,關系明确,方便而實用;在構圖上采用了靈活的不規則布局,建築體型縱橫錯落,變化豐富;立面造型充分體現了新材料和新結構的特點,法古斯工廠的工業建築風格被應用到了民用建築之上,完全打破了古典主義的建築設計傳統,獲得了簡潔和清新的效果。如果以包豪斯實際投産的設計原型來評價格羅披烏斯的教學方針的成果,那麼這些成果并不像它在課程設置和理論研究方面那樣顯着。包豪斯最有影響的設計出自納吉負責的金屬制品車間和布勞耶負責的家具車間。包豪斯金屬制品車間緻力于用金屬與玻璃結合的辦法教育學生從事實習,這一努力為燈具設計開辟了一條新途徑。魏瑪時期的金屬制品設計還帶有明顯的手工藝特色。例如布蘭德1924年設計的茶壺雖然采用了幾何形式,但卻是用銀以人工鍛造的,與工藝美術運動異曲同工;而1926—1927年她設計的台燈不但造型簡潔優美,功能效果好,并且是由萊比錫一家工廠批量生産的。這說明包豪斯在工業設計上已趨成熟。

在包豪斯的家具車間,布勞耶創造了一系列影響極大的鋼管椅,開辟了現代家具設計的新篇章。盡管在誰先想到用鋼管來制作家具這一點上尚有争議,但包豪斯首先實現了鋼管家具的設想并進行了工業化生産卻是沒有疑義的。這些鋼管椅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造型輕巧優雅,結構也很簡單,成了現代設計的典型代表。

1928年,迫于種種壓力,特别是右派勢力對于包豪斯進步思潮的無端攻擊,格羅披烏斯辭去了包豪斯校長的職務。格羅披烏斯去職後仍進行工業産品設計。1930年設計的“阿德勒”小汽車是20世紀20年代功能主義造型原則的典型例子。盡管小汽車的設計強調了實用功能和幾何性原則,但它并未能批量生産,這說明如果設計隻考慮功能和生産,而忽略了其它一些因素,如消費者對于象征性、趣味性等的需求,則設計也是難于成功的。

格羅披烏斯離開包豪斯後,由建築師漢内斯▪邁耶擔任校長。邁耶上任後更加強調産品與消費者、設計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加強了設計與工業的聯系。在他的領導下,包豪斯各車間都大量接受企業設計委托。1930年邁耶與格羅披烏斯同樣的原因而被迫辭職,由米斯擔任第三任校長。米斯是著名的建築師,于1928年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名言。1929年他設計了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這座建築物本身和他為其設計的巴塞羅那椅成為現代建築和設計的裡程碑。與布勞耶一樣,米斯也長于鋼管椅設計,1927年他設計了著名的魏森霍夫椅。

米斯到達包豪斯後,一方面禁止學生從事政治生活,一方面加強以建築設計為主的學術研究,使學校又重現生機。但到1932年10月納粹黨控制了德紹,并關閉了包豪斯。米斯和師生隻好将學校遷至柏林以圖再起,後由于希特勒的國家社會黨上台,蓋世太保占領學校,包豪斯終于在1933年7月宣告正式解散,從而結束了14年的辦學曆程。在這期間共有1250名學生和35名全日制教師在包豪斯學習和工作過。學校解散後,包豪斯的成員将包豪斯的思想帶到了其它國家,特别是美國。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包豪斯的思想在美國才得以完全實現。格羅披烏斯于1937年到美國哈佛大學任建築系主任,并組建了協和設計事務所;布勞耶也于同期到達美國,與格羅披烏斯共同進行建築創作;米斯1938年到美國後任伊利諾工學院建築系教授;納吉于1937年在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該校是作為包豪斯的延續而建立起來的,它将一種新的方法引入了美國的創造性教育,但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多數被聘為藝術家、手工藝人和教師,而不是工業設計師。新包豪斯後來與伊利諾工學院合并。

曆史貢獻

1、強調集體工作方式,用以打敗藝術教育的個人藩籬,為企業工作奠定基礎。

2、強調标準,用以打破藝術教育早成的漫不經心的自由化和非标準化。

3、設法建立基于科學基礎上的新的教育體系,強調科學的、邏輯的工作方法和藝術表現的結合。以上幾個要點,已經将教學的中心從比較個人的藝術型教育體系轉移到理工型體系的方向上來了

4、把設計一向流于“創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轉移到“解決問題”上去,因而設計第一次擺脫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實用、經濟、美觀的設計體系,為現代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5、在比利時設計家亨利·凡·德·威爾德的試驗基礎上,開創了各種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紡織、攝影等。團結了一批卓有建樹的藝術家與設計家介入到設計中來,将設計教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6、打破了陳舊的學院式美術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員、色彩專家約翰尼·伊頓創立“基礎課”,在此以前是沒有所謂基礎課之說。同時創造了結合大工業生産的方式,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培養了一批既熟悉傳統工藝又了解現代工業生産方式與設計規律的專門人才,形成了一種簡明的适合大機器生産方式的美學風格,将現代工業産品的設計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