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孤兒

烽火孤兒

2007年自強、威德執導電視劇
《烽火孤兒》講述了朝鮮抗日志士的遺孤在上海的經曆及孤島淪陷期的上海抗日義士們的感人故事。該劇是由自強、威德執導,陳莎莉、趙貞恩、施羽、張韶涵、王珞丹、霍政諺、午馬等人主演的抗戰劇,該劇于2007年4月18日在江蘇電視台城市頻道播出。[1][2]
    主标題:何堇 副标題1:演員 陳莎莉 副标題2: 副标題3:她是孤兒院院長,早年由東北遷徙至上海,在戰亂中與親生女兒失散。于是,她創辦了春風堂孤兒院,專門收養抗日志士的遺孤。看上去像是女強人,因為要保護一大群孩子在艱難的環境中免受傷害,所以從外表上看是嚴肅的,也是堅強的,她的内心對所有的孩子懷抱着溫暖的慈母心。 主标題:李貞熙 副标題1:演員 趙貞恩 副标題2: 副标題3:她是來華刺殺日寇高官的朝鮮義士李秉道的遺孤。她被托付給了春風堂孤兒院,聰明可愛的貞熙與外表冷漠、内心溫柔的孤兒院院長何堇成為忘年之交。盡管命運坎坷,但在動蕩不安的歲月裡,她卻像一朵綻放于烽火亂世中的雛菊,帶着大家苦中作樂,放飛希望。 主标題:夏竹 副标題1:演員 霍政諺 副标題2: 副标題3:這輩子注定要和三個女人糾葛一生:對冬梅的“不忍”,不忍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她;對丹丹的“不能”,不能面對自己間接害死丹丹弟弟的事實;對“杜先生”的“不敢”,不敢越過彼此之間那道深深的鴻溝,最後當他說出對“杜先生”的愛時,一切都已經晚了。 主标題:邵韓 副标題1:演員 張韶涵 副标題2: 副标題3:她是一位美麗善良、勇敢自信的音樂老師。烽火亂世中盛開的雛菊,她經曆了亂世風雲中,硝煙彌漫的紛争,她體味了人世浮塵中,至情至性的真愛。 主标題:杜薇(杜先生) 副标題1: 演員 王珞丹 副标題2: 副标題3:她是中日混血兒。一方面她迫于來自日本父親的強大壓力,另一方面又受到來自中國母親親情的感召。“魔鬼”和“天使”同時占據了她的軀殼。她要保護自己,她希望成為一個強者,所以她極力用冷酷的一面來掩飾自己内心的情欲。 中文名:烽火孤兒 外文名: 别名: 類型:抗戰 出品公司: 制片地區:中國 拍攝地點:自強、威德 發行公司: 導演: 編劇:立民、任真、志堅 制片人:黃志翔 主演:陳莎莉、趙貞恩、施羽、張韶涵、王珞丹、霍政諺 集數:28 每集長度: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優酷網、愛奇藝、騰訊視頻、bilibili 每集長度:47至48分鐘

劇情簡介

《烽火孤兒》是一部以抗日戰争為背景的電視劇,該劇的故事取材于真實的曆史事件,因此可讓觀衆對韓國志士當時來華抗日的曆史有所了解。該劇聚焦抗戰,題材嚴肅,雲集了大陸,台灣,韓國三地偶像明星。《烽火孤兒》中,“小長今”趙貞恩飾演了來華刺殺日寇高官的朝鮮義士的遺孤李貞熙。盡管命運坎坷,但在動蕩不安的歲月裡,她卻像一朵綻放于烽火亂世中的雛菊,帶着大家苦中作樂,放飛希望。故事發生在三十年代日軍侵華時烽煙彌漫的上海,何堇早年由東北遷徙至此,因為在戰亂中她親生女兒失散,于是她創辦了孤兒院。

主創團隊

演員表

演員

角色

配音

陳莎莉

何堇

-

趙貞恩

李貞熙

黃笑嬿

施羽

嚴泰

符沖

霍政諺

謝添天

張韶涵

邵韓

馮駿骅

王珞丹

杜先生

-

魯昕

丹丹

洪海天

王詩蒙

冬梅

-

午馬

李剛

王肖兵

賈景晖

黃永新

源唯傑

艾偉

黃秋升

郭易峰

李晨濤

文芳

-

來子旸

東東

-

王銳

阿松

-

朱莉

小葵

楊夢露

方憶帆

丁香

-

何易

野村

-

李彧

少佐

劉欽

王新

李秉道

-

楊樹

崔大中

-

呂洋

樸明哲

-

嶽鼎

阿貴

-

-

旁白

張欣

演員表

職員表

出品人

張樂群、任真

制作人

任真

原著

黃志翔

導演

自強、威德

編劇

任真、立民、志堅

攝影

周胖、林哥

剪輯

慧慧、雷羽、烏麗麗

配音導演

黃笑嬿

美術設計

夏勇軍

造型設計

王秀芬

服裝設計

張新花

燈光

郭有林、林立龍

職員表

角色介紹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趙貞恩第一次來中國内地拍戲,兩個月的時間裡都由媽媽全程陪同,她平時就和大家一起吃劇組的盒飯,最愛吃的菜就是上海紅燒肉。

該劇幕後引人關注的是趙貞恩8萬元一集的片酬,她因此收入了200多萬元人民币的片酬。

王銳飾演的阿松在劇中是一個賣東西的孩子,導演知道他會小快闆,于是要求他把許多台詞改成順口溜。

播出信息

音樂

演唱

備注

《回家》

朱佳靓

片頭曲

桔梗花

趙貞恩

插曲、片尾曲

《送别》

張韶涵

插曲

劇集評價

正面評價

《烽火孤兒》精彩演繹了動蕩年代裡亂世兒女跌宕起伏的真情故事,烽火硝煙中小兒女們與日軍殊死抗争周旋,在坎坷命途中無怨無悔的他們相信更是牢牢抓住觀衆心扉的重要原因,該劇展現在觀衆面前的,是親情、友情、愛情以及人生奮鬥及生命的價值。(新浪娛樂、《南京日報》評)

反面評價

一部以抗戰為背景的電視劇,卻充斥了過于濃郁的現代偶像劇風格,反而顯得不倫不類。(《解放日報》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