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

普洱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普洱茶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産于滇西南,是以其集散地普洱府命名的,元朝時被稱為“普茶”,在明朝萬曆年間才定為“普洱茶”。[1]在清朝康熙年間就有“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溫味香異于他産”的說法。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産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内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别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随着時間逐漸升值。
    中文名:普洱茶 外文名: 别名: 命名者及年代:(Mast.) Chang,1984 界:植物界 亞 目:山茶亞目

曆史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與原産地的普洱縣命名,民間有“武侯遺種”(武侯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的說法,故普洱茶的種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千百年來,普洱茶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睐,皆因茶質優良。唐朝時普洱名為步日,屬銀生節度(今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銀生茶是為普洱茶的前身, 元朝時稱之為普茶,明萬曆年才定名為普洱茶,極盛時期是在清朝,《普洱府志》記載:

“普洱所屬六大茶山…周八百裡,入山作茶者十餘萬人”,可知當時盛況。

鴉片戰争後,中國被列強侵占瓜分,國勢衰微,印錫茶葉興起,占領國際市場,國内政治腐敗,苛捐雜稅盤剝,有“普洱産茶頗為民害”之說,茶農棄茶,另謀生計,清末普洱茶降為5萬擔,1938年降為3萬擔。

由來

聞名中外的普洱茶,數百年來以“普洱”二字出名,曆來都有無數對于普洱茶這個名字的這種論斷,然而,雲南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種植茶樹的民族,普洱茶的名稱,也和該民族先民的名稱有密切關系。在雲南有個叫“普洱”的地方,在唐宋元明時期,名為“步日睑”、“步日部”,到清代時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卻在清代前已稱“普茶”。 

“普洱”是佤語“步日”、“步耳”的同名異寫,“普”是“撲”、“蒲”、“濮”的民族稱謂同音異寫,“濮人”是最早種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異寫。有論據說: 

(一)遠在唐代,南诏已于今思(茅)普(洱)地區設銀生節度于銀生城(今景東縣),普洱設治,名“步日睑”,宋代元代時期,稱“步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稱“普耳”,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普洱府”。 

(二)佤族學者尼嘎(魏德明)先生作過調查,并在《“普洱”人考》中提出:“步日”或“普洱”是佤語,是佤族(布饒)和布朗族稱呼“兄弟”的意思。 

(三)調查考證發現,佤族布饒人稱布朗族為“步耳”,有的方言為“步日”,布朗族則稱佤族為“布嘎”,意為朝前走的同胞同伴。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一帶的布朗族和佤族布饒人都自稱為“艾佤”,後來在遷徙的過程中,前面走的是佤族人,所以布朗族稱他們為“布嘎”,後面跟來的是布朗族,故佤族稱他們為“步日”。至今在佤族布饒人和布朗族中,仍然廣泛流傳着其祖先居住在普洱(今甯洱)、思茅、墨江一帶。1949年以前居住在普洱城邊的幾家布朗族人還說,普洱城最早是他們的老祖宗建立的,以前普洱城有塊石碑上還刻有他們“大王”(指首領)的名字,後來被敲掉了。

外銷

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為其主要原料生産地,普洱與思茅成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茶馬古道,将普洱茶行銷至中國本土、西藏、越南、緬甸、泰國等地,并轉運到港澳、東南亞,甚至歐洲。

光緒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以後,法國、英國先後在思茅設立海關,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遠銷,普洱茶馬古道随興旺,現今還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馬古道, 1.5 米寬,斷續數公裡: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馬古道、那柯裡茶馬古道,斷續 30 公裡;普洱茶庵塘茶馬古道,殘存12.5 公裡,石上馬蹄印,記錄下了當年運茶馬幫的曆史。

主要産地

普洱茶主要産于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 200-1 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

普洱茶特有的地理标志:雲南省11個州市75個縣(區)639個鄉鎮(昆明、大理、普洱、臨滄、西雙版納、保山、楚雄、文山、德宏、玉溪、紅河)。 

瀾滄江流域是雲南大葉種種茶的發源地、興盛地,普洱茶的五大産區西雙版納、思茅、臨滄、大理、保山都在瀾滄江流域。

普洱古茶山以瀾滄江為界劃分為江内古六大茶山、江外古六大茶山:

江内(即瀾滄江北)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即現在凡是說的"易武茶産地";

江外(即瀾滄江南)古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邁、布朗、巴達。 

類屬

從曆史淵源上講,普洱茶屬于茶葉傳統分類中的“黑茶”類 。雲南省标準計量局2003年3月公布的普洱茶的定義是:“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内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這是中國大陸對普洱茶作出的權威性定義。普洱茶屬于後發酵茶,也就是在茶菁制成之後仍會持續進行後氧化作用,茶性會、越來越溫和、不刺激,而且存放的時間越久,氧化程度越完整,茶湯滋味越醇和,所以才有普洱茶越陳越香的說法。

形态特性

常綠喬木或灌木,高5一13(-20)米,主幹直徑可達1米以上;幼枝和幼葉被細柔毛。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一8(一12)厘米,寬1.8一4.5厘米,先端鈍尖,有時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3一7毫米。花單生或2-4組成腋生聚傘花序,白色,直徑2.5一3.5厘米,有香氣,花梗長6一10毫米,下彎;萼片5(-6),圓形,果時宿存;花瓣7一8(一9),寬倒卵形或圓形;雄蕊多數,外輪花絲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頂端3裂。蒴果圓球形或扁球形,直徑約25厘米,果皮革質;種子1或2,近球形,微有棱角,直徑約1.5一1.8厘米,淡褐色。

生态環境

野茶樹原産中國南部,尤以雲南南部有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對研究茶樹的起源、進化等有重要意義。雲南的普洱茶葉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飲料。雲南分布區多屬南亞熱帶山地季風常綠闊葉林。主要産地勐海南糯山年平均溫17~19℃,極端最高溫22.3℃,極端最低溫-5.4℃(出現在1月);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土壤多為赤紅壤或黃色赤紅壤。喜山坡溝谷,幹季雲霧彌漫,空氣潮濕,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質的小環境。花期9~11月,果期4~6月,有時花、果并存。野茶樹果實常被采收,天然繁殖差,林下幼苗罕見。與其伴生的主要喬木樹種有峨眉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截果柯ocarpus truncatus Rehd. et Wils.、普文楠Phoebe puwenensis Cheng等。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種子壽命短,宜采後即播。栽培法和茶樹相同。

保護措施

對特大的野茶樹植株應加強保護措施,嚴禁采葉采果,建議将分布集中的雲南勐海南糯山劃為野茶樹保護點,保持必要的生态環境,創造天然繁殖條件。雲南境内尚有大黑山野茶Camellia taheishangensis F.S.Zhang産地和生境與野茶樹相同,亦應保護。

品鑒

散狀的普洱熟茶,常采用單級的定級方法,依次為:宮廷、特級、一級、三級、五級、七級、九級。一般而言,優質普洱茶在七個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征,即:質、形、色、香、味、氣、韻七品俱佳。

質即原料好,這是任何優質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質基礎;沒有這一點,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無從談起。各産地由于氣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雙版納的易武、臨滄雙江勐庫、思茅瀾滄的景邁山等所産的茶,應該都是普洱茶中之極品,但各自的特點卻很鮮明。

“質”的标準包含以下幾個範疇:

産區:優質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須是雲南大葉種,最主要的傳統普洱茶産區為雲南的臨滄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好茶。這三個大産區的茶各有特點個性,喜歡哪一種全憑個人愛好。

時序:以采摘時間為依據。春茶、夏茶、秋茶(茶農們又稱秋茶為谷花茶)。三種茶中,台地茶以春茶為上,秋茶次之;而老樹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韻勝,秋茶以氣足。不管什麼茶樹,夏茶最次。

另一對重要的概念就是老茶與新茶的問題;在漫漫歲月的流逝中,普洱茶越陳越香的品質、茶品豐富多彩的變化,加之飲茶人面對時間長河的心理感動,使得品飲老茶成為難得的享受。一般而言,老茶又分古茶、号級茶、印級茶等,時間上比較通行的分法是:古茶100年左右,如當年清宮貢茶遺留;号級茶為50、60年以上(各老茶号生産的時間長短不一),但都于1949年前後統統煙消雲散;印級茶以1952年佛海茶廠恢複生産以來的各色茶品。這種分法有一定道理,但由于這些茶除了古茶之外,其他大都在儲藏過程中基本上都有入倉處理的曆史,其地點又基本集中在亞熱帶高溫高濕地區的港台範圍,所以對以後全國甚至全世界範圍内普洱茶存放成老茶的口感風格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所以真正未來的老茶是什麼,存在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不同的風格,但“越陳越香”的基本品質是不會變的。

樹品: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樹茶(或古樹茶,茶農一般叫大樹茶),台地茶(茶園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還有一些産生變異的或稀有的樹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備注:

①市面上偶爾會出現一些非茶類、但樣子非常像茶的怪品,以“物以稀為貴”高價而沽。好在這種怪品對健康雖然無益,但也無害。

②喬木茶的問題。很多茶友通常将喬木茶和台地茶作為相對立的概念,事實上,喬木應該與灌木相對應。并且,雲南大葉種都是喬木茶,即使它的形态是台地的。台地是茶園倚山坡而建,為了采摘方便,每年冬季進行修剪,不使茶樹長高;也就是說,如果不修剪,它就會不斷往上長至十幾米甚至幾十米,并且會出現喬木茶的主要特點:有主幹,有側枝;如果是真正的灌木茶,長多少年也是灌木一叢,例如杭州西湖老龍井寺旁乾隆禦封的十八棵茶樹,幾百年了,還是不到兩米高。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雖然是台地茶,但是已經是幾十年的老茶園,加工制成的茶品也頗有老樹茶的風格。

工藝:對工藝範疇的區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區别,這是很簡單就能識别的。第二步是區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為了美觀,把條索色澤較好的放在面上,而裡面是一些較次的茶。以裡外一緻的,不做面的為上。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産地、同一品質或同一産地、不同級别的茶菁進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氣不夠足,用臨滄茶進行拼配,就能實現口感淳和有茶氣厚足的效果,這種拼配實際上是一種很好的創造,一些在各種展覽會獲獎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經過高明的拼配而達到卓越的品質。

但另一種是不良商人把質次價低的原料與部分質好價高的進行拼配,最後以好原料生産的市價出售,市面上好多打着某某古茶山的名義大批量生産的茶,以這種拼配較多。儲存:儲存本不屬于“質”的範疇,但由于普洱茶傳播曆史特殊,便有幹倉、濕倉的區别。而濕倉茶,在品質上已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濕倉茶在口感方面見長而缺少精氣神,而且還要是好的濕倉茶,退倉處理還要做得好的。所以綜合考慮,幹倉為上,濕倉可以聊備一格,不能成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從未來看,可以預見,濕倉普洱茶将退出曆史舞台,幹倉濕倉這一組名詞将會成為過去——因為,有不自然的“濕倉”,才出現本真自然的、原來本不必強調的“幹倉”。

另外,普洱茶保存在何處最好,這也是一個不可能有定論的問題。根據筆者的經驗,要追求口感湯色的迅速變化,存在高溫高濕的地方較好;但是相對來說,變化太快的香氣韻味就稍遜一籌;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變化稍慢,但氣足韻厚;基本的條件,隻要無異味,自然濕度不至于使茶黴壞;稍透氣,不要太通風,通風太強有損茶性;滿足這些基本條件則可。但是到底是追求口感湯色的變化快,還是犧牲一點速度追求氣韻,這是很難完全統一的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看您自己認為何為熊掌何為魚了。

生普洱與熟普洱也應該分開保存,不然熟普洱會染上生普洱的酸味。在品嘗前1個月應該把茶餅敲碎,讓倉味揮發,敲碎的普洱茶适合放在瓷瓶中保存,瓶口封一層吸水透氣紙就可以。

形即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是否緊結和清晰。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看幹茶色澤和淨度,無異、雜味,色澤棕褐或褐紅(豬肝色),具油潤光澤,褐中泛紅(俗稱紅熟),條索肥壯,斷碎茶少;質次的則稍有陳香或隻有陳氣,甚至帶酸馊味或其他雜味,條索細緊不完整,色澤黑褐、枯暗無光澤。生普的外形勻稱、條索緊結、色澤呈青棕或棕褐、油光潤澤,用手輕敲茶餅,聲音清脆利索。熟普的外形勻稱、條索緊結、清晰,色澤褐紅、油光潤澤。

以上隻是一般的情況,但對普洱茶的外形鑒别,長期接觸普洱茶的,另有一種審美習慣。對于其他茶類,追求越新越嫩越細就越好;譬如龍井、毛峰瓜片等,然而在普洱茶面前,似乎應該“重神輕形”,因為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為原料基礎,葉形新、嫩、細者,茶氣并不很足,尤其是老樹茶,粗老壯碩、黝黑樸素與秀潤可人并不矛盾,也就是駱少君女士說的:普洱茶為扭轉時尚對中國茶葉一味追求嫩、細的不良傾向是一個很好的引導,普洱茶大智若愚,氣定如山。事實上,在品飲實踐中,細嫩精緻的宮廷級固然不錯,但四五六級、甚至混有茶梗者别有風味;另外,尤其是一些手工作坊,由于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工所為,跟工業化标準化的就不一樣。這些石磨壓制的茶餅,也許不夠圓整,厚薄不夠均勻,甚至有些歪斜,但别有一番傳統工藝的人文美感在裡面,很富有收藏價值。

色 主要看湯色的深淺、明亮,優質的普洱熟茶,泡出的茶湯紅濃明亮,具“金圈”,湯上面看起來有油珠形的膜,優質的普洱茶熟普葉底呈現褐紅色。質次的,茶湯紅而不濃,濃而不透,欠明亮,往往還會有塵埃狀物質懸浮其中,有的甚至發黑、發烏,俗稱“醬油湯”。優質的生普,色澤橙黃、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層油膜包裹,久泡其色不變。

普洱茶的迷人之處,很大程度上是湯色上的賞心悅目,思茅朱飛雲先生用“融化的瑪瑙”來形容普洱茶湯,以寶石紅、瑪瑙紅、琥珀色等作為以湯色區分普洱茶品高下的簡單方法,富有詩意而實用。

總而言之,以色别鑒茶,幹茶須以自然油潤為上,湯色以通透明亮為佳。

香 普洱茶香氣是決定茶葉品質的重要因子之一。所謂茶香實際是不同芳香物質以不同濃度組合,并對嗅覺神經綜合作用所形成的茶葉特有的香型。茶葉芳香物質是由性質不同、含量微少且差異懸殊的衆多揮發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迄今為止,已分離鑒定的茶葉芳香物質約有700多種,有的是各自分别獨具的,有的是在鮮葉生長過程中合成的,有的則是在茶葉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普洱茶的香氣成份到底具體有哪些還沒有被完全檢測出來,對普洱茶香氣的鑒别,在品飲過程中主要采取熱嗅和冷嗅的方法。

優質的雲南普洱散茶的幹茶陳香顯露,優質的熱嗅香氣顯著濃郁,且純正,冷嗅香氣悠長,有一種很甜爽的味道。質次的則香氣低,有的夾雜酸、馊味、鐵鏽水味或其他雜味,也有的是“臭黴味”、“腐敗味”。聞香鑒别普洱茶,在整個沖泡過程中随時可以進行,但普洱茶的香氣變化複雜,很不容易用語言準确表達,當然不同的聞香方法有不同的效果,有空杯熱聞香、哈氣聞香、開餅刀痕處聞香、杯蓋聞香、杯底聞香等;還有冷香、溫香、熱香、前香、後香、暗香、沉香、明香等等區别。

無論如何,普洱茶的香氣重在自然,濃而不膩,清而不揚,重而不悶等。茶人們用米香、花香、果香、蜜香、草香、香、蘭香、樟香、荷香等不得已的比喻來相容普洱茶的不同香氣,這表明普洱茶香氣的複雜豐富,而且這些變化萬千的香氣來自普洱茶原料本身和後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溫度、濕度内部元素變化的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文章說普洱茶之所以有樟香是因為茶樹與樟樹間植,這是一種主觀臆測的說法。按此觀點來說,普洱茶荷香難道是茶樹與荷花間植的結果?

味是對普洱茶感知理解的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普洱茶品鑒的“初級職稱”。“味”之特點,也是普洱茶在品飲中與其他茶類有着顯著區别的特征。在品飲實踐中,普洱茶的“味”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動、生理體驗感覺,另一層是以此為基礎的含有很大程度的審美性趣味,成了“體味”、“玩味”、“品味”等意蘊,使人感受到不同味道的普洱茶和與之相應的不同味道,同時具有使人得到精神愉悅。我們經常說道“回甜”與“回甘”,就是這兩層感覺得混合;但是普洱茶以回甘為上,回甘的一定回甜,但回甜的不一定有回甘感。

也就是說,回甘的普洱茶在“甜”外,還有一些對人的味覺有益的其他成份,古人品嘗美食說的“兼味”、“味外味”就是此意;更具有對味的體驗主要是從滑口感、回甘感和潤喉感來感覺。優質的滋味濃醇、滑口、潤喉、回甘,舌根生津。清爽滑潤,醇和、甘甜、生津而千變萬化。總之,就熟茶而論,好的普洱茶在“味”是大同小異的優秀,既回甜又回甘;反之,質量差的普洱茶則各有各的差勁處,不同程度的有苦、馊、酸、澀、麻、挂等特點,這有點像托爾斯泰說的: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氣是品鑒玩味普洱茶的一個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連忘返、讓人有依賴性的基礎。普洱茶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個”氣“字上。

氣原是一個哲學概念,指構成天地萬物初,始的最基本的物質。氣論貫串着中國傳統藝術和人物品藻的始終。普洱茶品飲的較為抽象的範疇,卻也是普洱茶上品下品之分的一個重要指标。我們常說,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品飲普洱茶是一門藝術,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普洱茶的“氣”而言。天地宇宙之間,凡有生命都必有“氣”;凡中國傳統藝術,舉凡繪畫、書法、音樂、建築,甚至詩詞歌賦,無不講究個“氣”字。亞聖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說人的修養境界,三國魏文帝曹丕“文與氣為主”是談藝,傅抱石題青城山古松國畫“元氣淋漓,真宰上訴”是說物。又譬如我們生活中,書法作品到處可見,高手所作,筆墨點畫的後面,我們總是感覺到有一股充沛元氣,使之看上去不死闆呆滞。又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雖然貌不驚人,但眉宇之間能感到對方或城府深沉、或正直大度、或修養深厚等,就是内在的生命力通過表面的形式表達出來。隻是這種表達不是直接簡單的而已。普洱茶之氣,就是以優質原料的基礎,所謂的“得天地之精、日月之華”、“百草之首、萬木之花”的好茶,再經過人的用心加工,得天、地、人之靈,生普洱茶厚、正、足之氣。

當然,普洱茶神奇但不神秘。所謂茶氣,就是茶之所以為茶的物質基礎在品鑒時候在人的感官和精神上的綜合經驗,我們形容茶氣,往往用“茶氣足不足”、“茶氣正不正”、“茶氣厚不厚”等詞語形容,從物質基礎來看,主要是茶多酚、咖啡因含量足不足;而茶多酚,就是茶之所以為茶的物質基礎,普洱茶的原料必須要用雲南大葉種,就是因為茶多酚含量比國内國外其他任何茶區茶種的含量高,生茶在悠悠歲月的陳化中茶多酚的含量會逐漸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也大幅度的減少,如果作為原料的曬青毛茶茶多酚含量低,就形成了茶品的先天不足,随着時間的流逝,我們會說某一款茶“茶味淡薄”,也就是茶氣不足。

在普洱茶主産區之一的臨滄茶,茶多酚含量最高,也就是說,該茶區的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先天條件就很好,這是普洱茶在品飲中氣足韻厚的保證,也是收藏普洱茶在日後越陳越香但決不會湯清水薄的保證。最簡單的例子,剛制成的新茶中,以黃片(又稱黃葉)壓制的青餅,口感就很甜潤,但即便在昆明存上三、四年後,茶氣就淡薄了,所以收藏價值就不高。黃片就是在茶葉發後采摘不及時的那部分,也是阮福在《普洱茶記》裡說的“将揉時預擇其内勁而不卷者,名金玉天”者(一些版本為“金月天”)。黃片茶多酚含量很低,加工時茶農一般要剔揀開來,類似于我們洗菜時丢掉的老壞的菜葉部分——也就是石昆牧在《經典普洱》一書第45頁說的“分明是茶園茶的粗枝老葉,卻被無良廠商冒充大葉喬木以欺騙消費者”的那種茶。隻是黃片餅不止是茶園茶有,老樹茶也有;并且,以此欺騙消費者的廠家不多,倒是商家居多。

但是,我們普普通通喝茶,沒必要判别什麼茶多酚、咖啡因等,有一個簡單的感官評價——八字真言:“苦不叮嘴,澀不挂舌”。剛剛入口時有一點苦,當馬上回甘;有一點澀,但馬上化開,生津出韻——口腔裡感覺風生水起但層次分明,變化豐富卻自然流暢如行雲流水。這也許是為什麼舞蹈家楊麗萍說:普洱茶是味覺的音樂。

品鑒茶氣主要從三個方面:足、厚、正。原料好如臨滄茶,自然氣足;加工工藝精當,使茶多酚的好處與氨基酸等其他元素和諧發揮,則如各種不同的樂器以茶多酚、咖啡因為領唱者的合唱,自然茶氣顯厚;茶葉采摘得時,不亂加拼配,有品飲經驗的人一杯入口,則臨滄茶是臨滄茶、思茅茶是思茅茶、版納茶是版納茶,風格明顯,個性突出,這就是所謂的茶氣正。

以上所言,隻是茶氣的”外氣“,更為迷人之處在于”内氣“,内氣者,不是以口鼻欣賞,而是以身體感知。這一點,練氣功者、中醫、出家人和不嗜葷腥的最容易感受,普洱茶氣歸肺經脾經,品飲時,丹田手足微微生熱發汗,甚至有如練氣功時得氣的感覺;某種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處,在于内氣;而内氣,由于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盡一樣,但對内氣的深入探讨,似乎從中醫理論更能解釋清楚。

同時,茶若無氣,韻就成了空中樓閣。知茶氣者,可謂對普洱茶已經登堂入室了。

韻 是普洱茶品鑒中較“氣”更難加以形象地說明的主觀感受,可以先打個比方,唱歌時雖然旋律、音高、節奏準确,但無動聽感,就稱為“有聲無韻”;在評價人物時,一個美女即便是身高、三圍、五官都很好,但死闆呆滞無靈氣無教養,就缺少“韻”,也難給人美感。這一點甚至讓李笠翁為難,在《笠翁秘書?聲容部?選姿第一?态度篇》裡,他說美女要讓人迷戀,重要的不是身材皮膚五官,而是“媚态”,媚态又是無形之物,非有形之物,能“使美者愈美,豔者愈豔”。

按照他的選美标準就是姿态第一,“選貌選姿,總不如選态第一重要”。但是說了半天,“媚态”到底是什麼,他也隻能打個比方說:“媚态之在人身,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珠貝金銀之有寶色”。普洱茶的韻很難界定,但在品飲實踐中的最直觀體驗就是“生津”,各種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連喉部都生津,所謂的喉韻就是指這一點。飲茶生津,有如聽音樂的“餘音繞梁”,看好風景的“山色有無”,與德高學深的長者相處的“如沐春風”之感。當然,生津不能完全概括普洱茶“韻”的感覺。老茶之韻與新茶之韻不同,新茶之韻較直接,老茶則顯含蓄——當然,有些品飲者把“濕倉味”當成普洱茶的韻,其實是把缺點當成了特點甚至優點了。

古人說:“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毛主席說“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自嘗一嘗”,品飲普洱茶并不神秘,并不需要先天有什麼神授鬼教,隻要不斷的實踐、比較,尤其是跟茶友多交流,慢慢就自然而然領略普洱茶的好處。重要的是,剛開始的時候,不要選擇錯了茶,把質次品低的茶品先入為主,作為以後品鑒的标準,好比戴了有色眼鏡,要體會普洱茶的大千世界、豐富多彩就繞彎路了。這也是一些茶友,把濕倉老茶作為存儲良好的将來老茶的标準,是自折好茶身價的。

品鑒普洱:要讓普洱茶能喝了健康,以慢喝最為适宜。如太急促或匆匆忙忙的喝,緊張的心緒,無法使茶氣安然的在體内發揮功效。正如氣功功法中最講究的是“以意行氣”匆忙之行為,必然心神不穩定,思想不能集中,無法以意行氣。即使茶氣在經絡中起作用,但意識渙散,也無法将茶氣納入經絡之中而運行。

如要品出普洱茶氣,以陳化的好普洱茶最為适宜。普洱茶所以能将茶氣沖泡出來,其茶品必須經過長期陳化及發酵,一般以三四十年以上的陳老普洱茶品,才能沖泡出較強烈茶氣來。同時,茶品的質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來自雲南省内高海拔大茶山中的大葉種老茶樹。

真僞鑒别

市場上經常會遇見作為40年代産品出售的"中茶"商标紅印圓茶。但事實上,"中茶牌"商标是1951年12月才在北京注冊的。

市場上出現了1980年出産的"班禅緊茶"。而班禅是1986年才到雲南下關茶廠視察的,因此不可能有1980年的"班禅緊茶"。

市場上所謂1970-1980年的"鳳凰沱茶",标明是南澗茶廠出産的。其實南澗茶廠是80年代才成立的。

有些地方出售1957年出廠的"雲南普洱磚茶"。事實上,雲南到1977年才開始生産這種茶,标号隻有7581、7811兩個,而且從未在包裝上印過标号。有些号稱1967年出廠,或是文革期間出廠的,也不可信。

市場出售的号稱50年代生産的"鐵餅"。其實這種茶是1972年才出了第一批。 

一博物館在"銀毫沱茶"下标明的牌子是"1973-1977"。其實"銀毫沱茶"是87年以後才生産的……

沖泡方法

1.沖泡水溫:最佳水溫應為100度,至少應保證95度以上。注:煮水時不宜過渡沸騰或沸騰的次數太多,這樣水中的氧氣過少會影響茶葉的活性。

2.置茶量:一般情況茶水比例為1:50,或置茶量為容器容量的2/5左右。此外,可根據泡茶的器皿和品茗人數等而定:

(1)如用蓋碗沖泡、小蓋碗一般為3—5g/3~5人,而若用大蓋碗沖泡則5~10g/5~8人;

(2)辨别茶是緊壓茶還是散茶:一般散茶可多投一點,而緊壓茶因緊壓投茶量上可相對略少一點!現在市場上的普洱茶一般茶餅,茶磚等緊壓茶居多,所以在泡這類茶的時候要先用茶錐或者茶刀撬成小塊,然後可以用紫砂罐放好備用,也可以喝的時候在撬開。

3.潤茶:潤茶也叫醒茶或者洗茶,就是在飲茶之前,先用熱水淋洗茶葉,這樣做,一是為飲茶衛生洗去茶中雜質;二是為了去掉茶葉中的陰濕之氣,因為茶葉有很強的吸濕性、陳化性和吸收異味性,普洱茶在陳放過程中極易吸收潮氣和異味,通過洗茶可以去掉茶葉中的濕氣、冷氣;第三洗茶還可以誘導出茶葉的香氣和滋味來。

4.浸泡時間:第一泡10秒左右,第二泡10~20秒,後每泡時間遞增10~15秒。此外還可考慮以下因素:

(1)視茶葉的情況而不同,一般緊壓茶可以稍短些,散茶可以稍長些;

(2)投茶量多可以稍短些,投茶量少可以稍長些;

(3)根據個人口感而定,常喝濃茶重口感的可多泡一會;反則縮短;

(4)根據水溫和沖泡次數而定,水溫較高,可縮短浸泡時間,而頭幾泡一般快沖快泡,後面則可随着沖泡次數的增加而延長沖泡的時間,方可泡出普洱佳味!

5.出湯:就是把茶湯從蓋碗中倒入公道杯中,在這一過程,心态平和、動作平緩流暢、幹淨利落。

6.分茶:就是将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的分到品茗杯中。

保健功效

1、降脂減肥

普洱茶與脂肪的代謝關系密切,普洱茶經過獨特的發酵過程生成了新的化學物質,其中有的含有脂肪分解酵素的脂肪酶,能對脂肪産生分解作用,因而普洱茶有減肥的效果。

2、降脂、降壓、抗動脈硬化

3、防癌、抗癌

科學家通過大量的人群比較,證明飲茶人群的癌症發病率較低。而普洱茶含有多種豐富的抗癌微量元素,普洱茶殺癌細胞的作用強烈。

4、健齒護齒

普洱茶中含有許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因此能去除口腔異味,保護牙齒。

5、護胃、養胃 

在适宜的濃度下,飲用平和的普洱茶對腸胃不産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進入人體腸胃形成的膜附着胃的表層,對胃産生有益的保護層,長期的飲用普洱茶後可以起到護胃、養胃的作用。這是國内外崇尚飲用普洱茶的消費者稱謂普洱茶為“美容茶 ”、“益壽茶”的主要原因。

6、抗衰老

經研究證明,人體中脂質過氧化過程是人體衰老的機制之一。普洱茶中含有的維生素C、維生素E、茶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緩衰老過程,因此普洱茶被稱為“益壽茶”。

7、防輻射

據廣東中山大學何國藩等用普洱茶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飲用2%普洱茶可以解除用钴60輻射引起的傷害。

8、醒酒

《本草綱目拾遺》載:“普茶最治油蒙心包,刮腸、醒酒第一。” 事實醫學證明:茶葉中的茶多酚能促進乙醇代謝,對肝髒有保護作用。使乙醇代謝能正常順利進行。喝茶能增加血管收縮功能。茶堿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體外,減少酒醉後的危害。飲茶還可以補充酒精水解所需的維生素C,興奮被酒精麻醉的大腦中樞。因而起到解酒作用。并且用茶解酒,絕對不會傷害脾胃,不會使醉者大量嘔吐,發生反胃的痛苦。

9、美容

普洱茶能調節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調節人體,自然平衡體内機能,因而有美容的效果,在海外被稱為“美容茶”

10、消炎、殺菌、治痢。

11.振奮精神除疲勞

當人們感到疲倦時,喝杯生茶能感到精神振奮,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生物堿的作用。故飲茶能消除疲勞,振奮精神,增強運動能力,提高勞動效率。

12.補硒

硒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癌、保護心肌的重要功能。各種茶都有硒元素,茶葉中的硒為有機硒,易被人體吸收,飲茶補硒是最簡單最理想地方法。

瘋狂炒作

2005年的“馬幫茶道·瑞貢京城”活動,是普洱茶第一次在全國範圍的大規模營銷活動。這樣一個精心策劃的、噱頭十足的活動,成功地掀起了“普洱熱”,普洱茶的價格在全國範圍内開始瘋漲。

2007年,一餅普普通通的普洱茶餅由一餅十多元錢,一下子炒到一餅100多元錢,一條一斤重的普洱沱茶由20元/條,突然飙升到200元/條,一夜間有的人由一個平民躍進為千萬富翁,也有的人由一個千萬富翁貶為貧民……随後一路下行。到了2012年12月,比2007年最高峰時大跌近70%。

比大陸炒茶更早的是台灣,老茶越陳越香也是台灣品飲普洱茶玩家發掘出來的題材。1996年,台灣炒普洱茶達到最瘋狂,當年一餅大益茶廠出品的88青餅,最多也不過幾百元,能買到600元一餅也覺得很貴了,但後來竟然高達9000元/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