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尼西亞人

美拉尼西亞人

太平洋西南部美拉尼西亞群島的民族集團

美拉尼西亞人(Melanesians),太平洋西南部美拉尼西亞群島的民族集團。包括所羅門人、瓦努阿圖人、新喀裡多尼亞人、斐濟人以及巴布亞新幾内亞的美拉尼西亞人,共約110萬人(1978)。屬澳大利亞人種美拉尼西亞類型,皮膚黝黑,頭發卷曲,闊臉寬鼻,颌部突出。使用多種語言,屬南島語系美拉尼西亞語族。崇拜圖騰和首領,迷信巫術和占蔔,有專職巫師和祭司。後來部分人改信基督教。

    中文名:美拉尼西亞人 外文名:Melanesians 别名: 民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業: 主要成就: 人口:110萬人 類型:澳大利亞人種美拉尼西亞 語系:屬南島語系美拉尼西亞語族 宗教信仰:部分人信基督教

正文

美拉尼西亞人的祖先可能早在5000年前從東南亞陸續遷入。19世紀初英、法等殖民者侵入時,社會處于原始公社制解體的不同階段,東南地區已出現嚴格的等級制度和早期國家,一般仍保留氏族部落組織。經濟以熱帶農業為主,種植薯芋和豆類,果樹有椰子香蕉、西米和面包樹。主要農具為挖掘棒(見掘土棒)和石斧,個别地方已有人工灌溉。沿海地區和小島居民多以漁業為生,漁具種類較多,捕魚技術很高。此外,多飼養豬、雞、狗;并從事多種手工業,善于造船、制陶、捶制樹皮布,用木、貝殼、羽毛制作用具和裝飾物。衣着簡單,但裝飾物繁多,有鼻棍、頭梳、項圈、手镯、胸牌、腳套等。男子裝飾物多于婦女。保留鑽木取火,用地竈燒烤食物。

西北地區居民愛嚼槟榔,東南地區居民嗜飲卡哇酒。住房一般為高腳茅屋,屋頂為圓形或人字形。獨木舟多用面包樹幹鑿成,一側舷外附有支架,以保持船身平穩。大船用木闆制作,使用草席帆,可載40人,遠航數百裡。自受英、法殖民統治以後,許多人被強征到礦山和種植園做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興起,斐濟(1970)、巴布亞新幾内亞(1975)、所羅門(1978)、瓦努阿圖(1980)等已先後獲得獨立,隻有新喀裡多尼亞島和洛亞蒂群島尚處于法國殖民統治之下。

發現的古人類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美拉尼西亞太平洋島嶼的現代人帶有适應性拷貝數變異體(CNV),它們是從我們的進化表親中的兩個家族-尼安德特人和Denisovans繼承而來的。

單核苷酸變異(SNV)的遺傳調查表明,它們參與了古老的基因滲入和适應

但是,CNV(一種較大的結構變異形式)更可能與基因型表達相關,并且承受更大的選擇壓力。

盡管如此,滲入的CNV在人類進化中的适應性作用以及現代人類的遺傳變異仍未被探索。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基因組科學系的PingHsun Hsieh博士及其同事進行了全基因組搜索,以尋找美拉尼西亞人(從巴布亞新幾内亞至遠東是斐濟諸島,據稱擁有尼安德特人和德尼索萬的一些祖先。

研究人員檢查了來自西蒙斯基因組多樣性計劃的266個現代人類基因組,以及三個古代人類的基因組:德尼索瓦人,西伯利亞阿爾泰山的尼安德特人和克羅地亞的尼安德特人。

他們發現了人參共有蛋白,分層的CNV,與現代Melanesian基因組中的陽性選擇有關。

此外,結果揭示了在16p11.2和8p21.3染色體上自适應CNV滲入的證據,這些染色體分别來自Denisovans和Neanderthals,而在大多數其他人群中卻不存在。

科學家在16p11.2号染色體上發現了超過383,000個堿基對的大量重複,這些堿基對源自Denisovans,并滲入了60,000至170,000年前的美拉尼西亞先祖種群。

在染色體8p21.3上,他們确定了一種美拉尼西亞單元型,該單元型帶有兩個尼安德特人血統的CNV,并且在40,000至120,000年前滲入非非洲人。

“我們的結果表明,從我們的祖先身上滲入的大的結構變異可能在适應早期現代人類種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它們可能代表了遺傳變異的未被充分認識的來源,而這一變異仍需在我們的現代基因組中加以表征。”,研究作者說。

“随着我們祖先的人口遷出非洲,進入廣闊的歐亞大陸,他們被要求适應他們所遇到的各種環境。他們還與他們遇到的古老的人類原始人雜交。”

“但是,人類古樸素與現代人類解剖學之間的遺傳交換在适應和人類進化中的作用仍然難以捉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