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草銜環

結草銜環

漢語成語
結草銜環: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結草與銜環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說。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将其父的愛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愛妾已死去的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将地上野草纏成亂結,絆倒恩人的敵手而取勝;後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隻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四枚,聲言此環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身居高位。後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也說“銜環結草”。[1]
    名稱:結草銜環 拼音:jié cǎo xián huán 釋義:受人大恩,死後也要報答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釋義

結草:把草結成繩子;搭救恩人。比喻感恩報德;誓死不忘。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獲之。”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

引證解釋

結草用春秋魏顆事,見《左傳·宣公十五年》。銜環用漢楊寶事:漢楊寶救一黃雀,夜有黃衣童子以白玉環四枚與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見《後漢書·楊震傳》李賢注引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

後以“結草銜環”為感恩圖報之典。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多謝大娘子,小人結草銜環,此恩必當重報。”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舅老爺及撫台衙門各位老爺關照救護之恩,不惟敝友将結草銜環以報,即愚弟亦感激不盡。”亦作“結草銜環”。明範受益《尋親記·遇恩》:“此身生還,沒齒怎忘恩義。便待要結草銜環,更未蔔何時重會。”參見“結草”。

結草典故

“結草”的典故見于《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交戰,晉将魏顆與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大敗秦師。

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愛妾祖姬,無子。魏武子生病時囑咐兒子魏顆說:“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選良配把她嫁出去。”後來魏武子病重,又對魏顆說:“我死之後,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等到魏武子死後,魏顆沒有把祖姬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别人。其弟責問為何不尊父臨終之願,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

晉軍獲勝收兵後,當天夜裡,魏顆在夢中見到那位白天為他結繩絆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說,我,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親,你用了先人發給你的好的命令,沒有讓我女兒陪葬,所以我結草抵抗杜回來報答你!

銜環典故

楊震(公元59一公元124,東漢初)父親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北,見一黃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為蝼蟻所困。楊寶憐之,就将它帶回家,放在巾箱中。黃雀隻吃黃花,百日之後羽毛豐滿,振翅飛走。當夜,有一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并以白環四枚贈與楊寶,說:“它可保佑君的子孫位列三公,為政清廉,處世行事象這玉環一樣潔白無瑕。”

果如黃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官職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為後人所傳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