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福建一所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坐落在福州市中心風景秀麗的于山之麓,現有開放床位1336張,年門診病人近120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3.7萬多人次,開展各類手術近3萬台。現有員工1800餘人,其中正、副高職稱(含教授、副教授)393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醫師占醫師總數的45%,有國家突出貢獻專家4人、省部級優秀專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省廳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64人。
  • 中文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 外文名:Fujian Medical college attached Xiehe Hospital
  • 别名:
  • 英文名:Fujian Medical college attached Xiehe Hospital
  • 創建時間:1928年
  • 創建地點:福州市中心風景秀麗的于山之麓
  • 總部所在地:福州市中心風景秀麗的于山之麓
  • 産品服務: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腫瘤科、消化内科、神經内科、老年醫學科、介入科、超聲醫學科、影像等
  • 員工人數:1800餘人,其中正、副高職稱(含教授、副教授)393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醫師占醫師總數的45%,有國家突出貢獻專家4人、省部級優秀專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 人

醫院簡介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前身是福州基督教協和醫院(又名Willis F. Pierce Memorial Hospital),為創建于1860年的福州聖教醫院與創建于1900年的馬高愛醫院合并而成,為八閩現代醫學的發祥地。現為一所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座落在福州市中心風景秀麗的于山之麓,現有開放床位1860張,年門診病人約140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約6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近4萬台。現有員工2700餘人。其中正、副高職稱(含教授、副教授)400餘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醫師占醫師總數的60%,有國家突出貢獻專家4人、省部級優秀專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省廳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64人。

醫院概況

醫院臨床科室齊全,其中血液内科、内分泌内科、普通外科、胸心外科4個學科居全省首批10個重點學科之列,燒傷外科、心血管内科冠心病專業、小兒内科醫學心理學專業跻身省内10個領先醫療特色專業。血液病學專業也是我省“211”工程唯一的西醫臨床重點學科。福建省超聲醫學、院内感染、燒傷治療質控中心也挂靠在我院。此外,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腫瘤科、消化内科、神經内科、老年醫學科、介入科、超聲醫學科、影像等專業的診療技術也有較突出的優勢和特色。近年來,醫院開展了大量的新技術、新項目,其中同種異體心髒移植手術的例數及成功率均屬全國領先,兒童心髒移植填補國内空白;心髒移植後的肝移植、雙肺移植、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心髒不停跳冠脈搭橋術、急性心肌梗塞的介入治療、腹腔鏡肝癌、胃癌切除術及結、直腸癌根治術、神經内窺鏡下顱内病竈切除術、超聲造影與超聲介入無水酒精量化治療肝癌等技術已達到國内先進水平。

福建省血液病、内分泌、肝膽外科、胸心外科等11個省級研究所及其他10個校級研究機構挂靠醫院,醫院重視發揮科技力量雄厚的優勢,近年承擔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教育部、省教育廳、科技廳等大量科研課題,先後獲得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312項省、部級等科研成果獎。

協和臨床醫學院設有54個教研室(組)、1個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2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承擔福建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學、藥學和護理學等專業的臨床教學任務,每年還招收培養博士和碩士學位研究生120餘名。

醫院重視兩個文明建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醫療服務質量,1994年被衛生部評為福建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并先後被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創建‘以病人為中心,優質服務’百佳醫院”等稱号。醫院全體醫務人員秉承“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協和精神,竭誠為海内外人民的健康提供一流服務。

醫院院徽

新院徽圖案以古樸、典雅、莊嚴的紅樓為主體,體現了協和悠久的建院曆史和獨具特色的建築标識。紅十字是一個給有困難的人予以幫助的組織标志,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保護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促進人類和平發展,也寓含醫院前身為教會醫院的特殊曆史背景。橄榄枝寓意生命、健康與希望,象征醫院安甯、祥和與活力,體現醫院崇尚 “綠色人文”,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醫院曆史

協和醫院由美國基督教會創辦,原名福州基督教協和醫院,由中華基督教閩中協會(又稱公理會)于1860年在福州城内太平街(今新權路協和醫院所在地)開辦的“聖教醫院”和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又稱美以美會)于1900年在倉前山嶺後路(今對湖路原福建師大數學系)開辦的福州“馬高愛醫院”于1928年合并而成。合并前此兩所醫院均為當時福州地區規模較大的醫院,各有床位80張,醫護人員30餘人,設有内、外、婦、幼等主要科室。經詳細規劃,董事會決定以福州聖教醫院之所在地,為協和醫院院址。

一九三五年 一月将聖教醫院之屋宇拆去,同年十月訂立建築協和醫院新校舍之契約。

一九三六年 六月,行新醫院奠基典禮。此樓于一九三七年落成,一九三八年正式投入使用,即為目前紅磚病房大樓。整個大樓呈“H”型,以紅磚砌成,共四層。設計的病床為120張,病床設有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各類等級病床。大樓裝有電梯、暖氣設備及抽水馬桶衛生間,醫療設備有X光機、顯微鏡、化驗儀器等。手術室有看台,是當時福州規模最大,設備最好的醫院。全院職工50人,醫師11人,護士26人,行政後勤10餘人。日門診量100~120人。還附設護士學校一所。

新中國成立,協和醫院由省人民政府接管并于1959年劃歸福建醫學院附屬醫院,醫院處于振興、發展的大好時期,在醫療、教學、科研各個方面都居全省先進行列。五十年代初已開始膽囊、胃、子宮、全喉切除術、角膜移植術等,随後首先在本省開展了心胸外科手術。

一九五七年 進行了全國首例結腸代食道根治食管癌手術,同年十月開展我省第一例心髒外科手術——縮窄性心包炎手術。李溫仁院長曾為中國外科代表團三個成員之一參加蘇聯外科年會。同年,醫院還陸續派出高年醫生及醫療骨幹到上海、北京等大醫院進修學習有關臨床專業,為醫院專科建立和完善奠定了

基礎

一九五八年 八月,首例二尖瓣狹窄閉式分離術獲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 建立了全世界第三台亞洲第一台高壓氧治療艙,經過動物試驗後,一九六五年七月在高壓氧艙内開展低溫麻醉下心髒直視手術,使心髒外科手術領域處于省内外先進行列。此外,普外科肝膽手術,胰頭癌根治術,脾腎靜脈吻合術等在全省外科手術中居領先地位,并在我省最早建立了泌尿外科臨床專業,内科血液病專業在也在省内外享有良好聲譽。同時協和醫院作為福建醫學院主要教學基地之一,在完成醫學院高年級的臨床教學和畢業實習管教的同時,承擔了本省進修醫師的培訓和提高任務,派出專家到兄弟醫院會診、指導,向地、市醫院輸送技術骨幹,為支持福建省醫療衛生事業,提高醫療質量和水平作出重要貢獻,被譽為“福建省培養醫學人才的搖藍”。

一九八四年 七月一日,協和醫院恢複以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導下,随着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興旺發展,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醫院的規模

日益擴大,設備不斷更新,技術力量成長壯大,醫護水平不斷提高。

一九八九年 八月,在我省率先開展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獲得成功;

一九九五年 八月,成功地開展了我省第一例心髒移植手術。

1981年 内科血液病專業被授權為碩士研究生培養點,開始招收研究生,該專業又于1990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點,在福建省醫療衛生系統最早開始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

2006年 協和臨床醫學院開始承擔福建醫科大學7年制學生研究生階段培養任務,現已形成擁有在讀研究生377人的管理,培養規模。以醫院為依托的研究生教育,為推動福建省高等醫學院校研究生教育不斷發展發揮了良好的促進作用。醫院以嶄新的面貌進入21世紀,“協和”的明天一定更輝煌。

領導班子

陳元仲院長:負責醫院及協和臨床醫學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院辦、外事、人事、财務工作。

蔣向榮書記:負責醫院及協和臨床醫學院黨委全面工作,分管組織建設、老幹部工作、保衛、藥事、醫保,協助分管人事、财務、幹部保健工作。

王娟副書記:分管紀檢、監察、審計、黨辦、糾風辦、工會、團委、統戰、宣傳、計劃生育及協和臨床醫學院學生工作。

陳曉春副院長:分管幹部保健、醫技科室、門急診工作。

王小衆副院長:分管護理、設備工作。

陳良萬副院長:分管醫務部、醫院感染管理科、病案室、營養科、外科片(包括手術室、麻醉科)工作。

陳強副院長:分管醫務部及内科片(包括兒科、中醫科)工作。

黃榕副院長:分管總務、基建、信息(計算機中心、圖書館)工作。

劉禮斌院長助理:協助分管教學、科研工作。

醫療設備

碎石機

院泌尿外科新近從德國引進多尼爾多力王者體外震波碎機,該機為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機型,采用超聲、

X線雙定位、适用于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等大部分泌尿系統結石,具有疼痛輕、碎石率高、結石粉碎徹底等特點,使大部分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免除手術之苦。自2003年3月31日試運行以來,已治療多位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患者,碎石效果佳,深受患者好評。

對外交流

醫院十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每年均派出20至30位技術骨幹赴美、英、德、法、日、新加坡等國家及港、澳、台地區學習、考察和學術交流。同時,還邀請

國外專家來院進行講座、手術、學術交流。加快了人才培養步伐和新技術、新療法的推廣,促進了醫、教、研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自2003年以來,先後選送20位學科骨幹到國外留學進修;派出100多人次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交流和考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