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寄仲高

漁家傲·寄仲高

南宋詞人陸遊詩作
《漁家傲·寄仲高》是南宋詞人陸遊詩作,上片寫蜀中與故鄉山陰距離之遠,為後文寫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發端。下片起二句,從思家轉到思念仲高。這首詞從寄語親人表達思鄉、懷人及自身作客飄零的情狀,語有新意,情亦纏綿,在陸遊的詞中是筆調較為凄婉之作。[1]
  • 作品名稱:漁家傲·寄仲高
  • 作者:陸遊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漁家傲·寄仲高

陸遊 〔宋代〕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裡。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無寐,鬓絲幾縷茶煙裡。

注釋譯文

譯文

向東望故鄉山陰在哪裡呢?來回相隔有一萬三千裡。一封家書寫滿紙,流着兩行思鄉懷親的眼淚。時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遙問家鄉紅橋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駕扁舟到橋下尋找我的兄弟?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憊。愁思滿懷,長夜難寐。兩鬓已白絲間黑發,在茶煙缭繞中虛度光陰令人悲。

注釋

仲高:陸升之(1113-1174),字仲高,陸遊的堂兄。

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陸遊的家鄉。

紅橋:又名虹橋,在山陰近郊。

扁(piān)舟:小船。

愁無寐(mèi):愁中失眠

鬓絲:形容鬓發斑白而稀疏。

茶煙:煮茶時冒出的水氣。

創作背景

乾道八年(1172)秋,陸遊在川中阆州仙魚鋪收到仲高從家鄉山陰寄來的書信,作《仙魚鋪得仲高兄書》詩,其中有“病酒今朝載卧輿,秋雲漠漠雨疏疏。阆州城北仙魚鋪,忽得山陰萬裡書”之句。仲高死于淳熙元年(1174)。此詞當作于乾道八年至淳熙元年之間。

作品鑒賞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裡。”寫蜀中與故鄉山陰距離之遠,為後文寫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發端。“寫得家書空滿紙”和“流清淚”二句,是為着寫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滿紙”,情難盡:“流清淚”,情難抑,作者的傷感,深深地感染着讀者。作者道不盡的酸楚,豈是“家書”能表述清楚的。“書回已是明年事”句,緊接寫信的事,自歎徒勞;又呼應起二句,更加傷感。一封家信的回複,竟要等待到來年,這種情境極為難堪,而表達卻極新穎。

前人詩詞,少見這樣寫。這一句是全詞意境最佳的創新之句。這種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強求,須從實境實感中自然得來。陸遊心境如此,感觸自心中油然而發,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巧妙地借“寄語”流水來表達懷人之情。紅橋,在山陰縣西七裡迎恩門外,當是兩人共出入之地,詞由橋寫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實上是倒過來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紅橋。詞題是寄仲高,不是懷仲高,故不專寫懷念仲高專寫懷念高,隻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義滿溢了。

況寄言隻憑設想,相尋了無定期,用筆不多,而酸楚之情卻更深一層了。陸遊離開南鄭宣撫使司幕府後,經三泉、益昌、劍門、武連、綿州、羅江、廣漢等地至成都;又以成都為中心,輾轉往來于蜀州、嘉州、榮州等地在奔波中年華漸逝,已年屆五十,故接下去有“行遍天涯真老矣”之句。這一句從歸鄉未得,轉到萬裡飄泊、年華老大之慨。再接下去二句:“愁無寐,鬓絲幾縷茶煙裡。”典故用自杜牧《題禅院》詩:“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鬓絲禅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

陸遊早年即以經濟自負,又以縱飲自豪,同于杜牧;而後老大無成,幾絲白發,坐對茶煙,也同于杜牧。身世之感相同,自然容易引起共鳴,信手拈用其詩,如同已出,不見用典的痕迹。這三句,是向仲高告訴自己的生活現狀,看似消沉,實際則不然。因為對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種表現。

這首詞從寄語親人表達思鄉、懷人及自身作客飄零的情狀,它的結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實際并不消沉,化憤激不平與熱烈為閑适與凄婉,又是陸詩與陸詞的常見意境。

作者簡介

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号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甯宗诏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