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葛根

野葛根

多年生豆科類藤本植物
葛屬于多年生豆科類藤本植物,已明确的葛品種有17種。大體可将葛品種分為以下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大類:野葛和粉葛。野葛根是葛屬植物野葛的根莖,最早被用作治病的草藥植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療發熱、腹瀉和嘔吐。全球有13個野葛根品系,野葛根進入中國市場時間較短,在中國為了讓人們更好認識它,也被借稱為:野葛根,但和和中國的野生葛根或葛根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
    中文名:野葛根 拉丁學名: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别名:白葛根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超目: 目:薔薇目(Rosales) 亞目:薔薇亞目(Rosineae) 科:豆科 亞科:蝶形花亞科 族:大豆亞族(Subtrib.Glycininae) 亞族: 屬:葛屬(Pueraria) 亞屬: 組: 亞組: 種:野葛根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泰國北部山區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簡介

野葛根豆科葛屬植物,1998年3月我國衛生部将其正式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名錄之中,野葛根的藥用價值在我國始載于《神農本草經》,“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植株特征

粗壯藤本,長可達8米,全體被黃色長硬毛,莖基部木質,有粗厚的塊狀根。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背着,卵狀長圓形,具線條;小托葉線狀披針形,與小葉柄等長或較長;小葉三裂,偶爾全緣,頂生小葉寬卵形或斜卵形,長7-15(-19)厘米,寬5-12(-18)厘米,先端長漸尖,側生小葉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黃色、平伏的蔬柔毛。下面較密;小葉柄被黃褐色絨毛。總狀花序長15-30厘米,中部以上有頗密集的花;苞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遠比小苞片長,早落;小苞片卵形,長不及2毫米;花2-3朵聚生于花序軸的節上;花萼鐘形,長8-10毫米,被黃褐色柔毛,裂片披針形,漸尖,比萼管略長;花冠長10-12毫米,紫色,旗瓣倒卵形,基部有2耳及一黃色硬痂狀附屬體,具短瓣柄,翼瓣鐮狀,較龍骨瓣為狹,基部有線形、向下的耳,龍骨瓣鐮狀長圓形,基部有極小、急尖的耳;對旗瓣的1枚雄蕊僅上部離生;子房線形,被毛。莢果長橢圓形,長5-9厘米,寬8-11毫米,扁平,被褐色長硬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生藥材特征

縱切的長方形厚片或小方塊,長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至棕色,有縱皺紋,粗糙。切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的紋理明顯。質韌,纖維性強。氣微,味微甜。

(1)野葛粉末:淡灰白色。

①澱粉粒衆多,單粒圓球形或橢圓形,直徑3-37μm,臍點點狀、裂逢狀、人字狀或十字狀,大粒層紋隐約可見;複粒多由2-10數個分粒組成,直徑40μm。

②纖維細長,稍彎曲,直徑16-29μm,壁頗厚,木化,有的次生壁與初生壁多少脫離;纖維束周圍細胞幾全含方晶,形成晶纖維,方晶多橫向排列,含晶細胞壁不均勻木化增厚。

③草酸鈣方晶多呈類雙錐形或多面形、闆狀,直徑約至20μm,長至33μm。

④具緣紋孔導管較粗大,直徑至200μm,具緣紋孔六面形或橢圓形,排列極為緊密,可見數個紋孔口連接成線狀;傍管木薄壁細胞長方形或類方形,壁稍增厚,有明顯的單紋孔。此外,偶見木栓細胞、色素塊及石細胞。

(2)甘葛藤粉末:灰白色。

①澱粉粒主為複粒。單粒圓球形,直徑8-15μm,臍點隐約可見;複粒由2-20多個分粒組成,直徑至38μm,有的分粒大小懸殊。

②纖維較少,直徑5-25μm,壁非木化。晶纖維周圍的含晶細胞較大,方晶直徑5-17μm,長約至22μm,表面常現龜裂狀或裂成細小碎塊。

資源分布

中國地大物博,葛的産地全國皆有,南方多于北方,也有野葛根即柴葛和甘葛即粉葛的分别。就浙江而言,葛根滿山遍布,野生資源豐富。甘葛則集中産于兩廣、福建等地,大量人工種植。

在遼甯、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均有分布。

主要成分

生化成分

野葛根生化成分測定表明,野葛根中的異黃酮成分含量顯著高于同屬其他植物。野葛根的營養成分測定表明,它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鐵、鋅、鎂、銅)和維生素,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尤其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野葛根中澱粉含量很高,且具有糊化溫度低,透明度高,粘度穩定性強等特點。

葛根的主要成分為黃酮類、芳香類、三萜類等,而其中的黃酮成分如葛根素等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和腦血管,改善心腦血液循環,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血糖以及抗氧化等功效。已有研究證明葛根黃酮的臨床療效優于銀杏黃酮。

葛根含異黃酮成分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n-xyloside)、大豆黃酮(Daidzein)、大豆黃酮甙(Daidzin)及β-谷甾醇(β-SitosteIrol)、花生酸(Arachidicacid),又含多量澱粉(新鮮葛根中含量為19~20%)。甘葛藤的幹根含澱粉37%三裂葉野葛藤的根部含澱粉15~20%。從印度的同屆植物Puerariatuberosa的根中分離出葛根素、大豆黃酮、大豆黃酮甙、β-谷甾醇、4",6"-二乙酷葛根素(4",6"-Di-o-acetyIpuerarin)和豆甾醇(Stigma-sterol)。野葛根含大豆素(daidzein)約0.13%、大豆甙(daidzin)約0.13%、大豆素-4ˊ,7-二葡萄糖甙(daidzein-4ˊ,7-diglucoside)、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4ˊ,6″-O-二乙酰葛根素(4ˊ,6″-O-diacetylpuerarin)及澱粉10%-14%。尚含尿囊素(allantoin)、β-谷甾醇、胡蘿蔔甙、6ˊ,7-二甲氧基香豆素、5-甲基海因(5-methy-hydrantoin)及酚性物質、葛甙(pueroside)A,B等。

動态變化

随着生長年限的增長,野葛根中澱粉動态變化基本上呈現出逐年對數增加的趨勢,可能是地表葛藤覆蓋率不斷擴大,葉表面積增加,野葛的光合作用加強,野葛根中蓄積了大量的澱粉類等多糖物質。總膳食纖維和還原糖動态變化均逐漸下降,蛋白質和遊離氨基酸動态變化均先升高再降低,脂肪變化趨勢與之相反。

若開發葛根澱粉類制品,原材料選擇生長年限較長的野葛根;若開發野葛根膳食纖維類保健食品和提取葛根總黃酮等,原材料選擇生長年限較短的野葛根。

藥用價值

【主治】: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洩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①《本經》:"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②《别錄》:"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生根汁,療消渴,傷寒壯熱。"

③《本草經集注》:"殺野葛、巴豆、百藥毒。"

④陶弘景:"生者搗取汁飲之,解溫病發熱。葛根為屑療金瘡斷血,亦療瘧及瘡。"

⑤《藥性論》:"治天行上氣,嘔逆,開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煩渴。熬屑治金瘡,治時痰解熱。"

【性味歸經】:甘辛,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别錄》:"無毒。生根汁,大寒。"

③《綱目》:"甘辛,平,無毒。"入脾、胃經。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1.5~3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

①張元素:"不可多服,恐損胃氣。"

②《本草正》:"其性涼,易于動嘔,胃寒者所當慎用。"

③《本草從新》:"夏日表虛汗多尤忌。"

【别名】:幹葛(《閻氏小兒方》)、甘葛(《滇南本草》)、粉葛(《草木便方》)、葛麻茹(《陸川本草》)、葛子根(《山東中藥》)、黃葛根(《四川中藥志》)、葛條根(《陝西中藥志》)。葛(《詩經》)又名:雞齊(《本經》)、XIGU草(《說文》)、鹿藿、黃斤(《别錄》)、黃葛藤(《天寶本草》)、野扁葛。

【處方名】:葛根、粉葛根、粉葛、幹葛、甘葛、煨葛根

【商品名】:粉葛根:主産于廣東、廣西,多為栽培品。北葛根:主産于河南、安徽、江蘇,多為野生。以上商品以塊大、色白、質堅、粉性足、纖維少者為佳。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藤莖(葛蔓)、葉(葛葉)、花(葛花)、種子(葛谷)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春、秋采挖。

【炮制方法】:洗淨,除去外皮,切片,曬幹或烘幹。廣東、福建等地切片後,用鹽水、白礬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黃熏後曬幹,色較白淨。切片,曬幹。煨葛根:先以少量麸皮撒入熱禍内,待冒煙後,将葛根片倒入,上面覆蓋剩下的麸皮,煨至下層麸皮呈焦黃色時.随即以鐵鏟将葛根與麸皮不斷翻動,至葛根片呈深黃色為廢,取出,篩去麸皮,涼透。(每葛根100斤,麸皮25斤)《品彙精要》:"葛根,刮去皮或搗汁用。"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①陶弘景:"葛根,人皆蒸食之,當取入土深大者,被面日幹之。南康、廬陵間最勝,多肉而少筋,甘美,但為藥用之,不及此間爾。"

②《唐本草》:"葛雖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已上者名葛DUAN,頸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也。"

③《滇南本草》:葛根,味甜者甘葛,味苦者苦葛。"

④苦葛根為同屬植物雲南葛根PuerariapeduncularisGrah.(分布雲南、西藏等地)的塊根,味苦而不甘,有毒,一般供制農藥用。《滇南本草》所說的苦葛,殆即此種。

【中藥化學鑒定】:取本品粉末0.8g,加甲醇10ml,放置2h濾過,濾液蒸幹,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别點于同一矽膠H-CMC薄層闆上,使成條狀,以氯仿-甲醇-水(7:2.5:0.25)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熒光條斑。

栽培要點

整地

精細整地是葛根種植獲得優質高産的基礎性工作。及早深翻曬垡,開挖種植溝,促進土壤風化,殺滅土壤中的病原物。由于葛根是多年生深根性植物,收獲的産品為肥碩的塊根,因此,整地質量對葛根産量影響極大。

土地選擇

由于葛根分布的地域較廣,各地的土壤差異較大,葛根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嚴格,極大部分土壤都能生長。但要獲得較高的栽培效益和價值,則要選擇條件較好的土地種植。選擇土質肥沃疏松,土層深厚達80cm以上,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或砂質壤土,土壤ph值為6.8,交通方便,每年春季三、四、五月份有水源保證,光照資源充足的緩坡耕地或荒山、荒坡、林果園及房前屋後零星空地等。要确保葛根用地不受工業有機廢物和有害重金屬元素(如鉛、镉、汞等)及有毒非金屬元素(如砷等)的污染。

精細整地

種植葛根的土地要及早整地,使種植溝内土壤充分風化,提高土壤肥力。按南北向、行距1.0~1.1m的規格要求開挖種植溝,溝深50~60cm,溝寬50~60cm,并清除石塊樹根等雜物,特别要注意捕殺清除土蠶,減輕土壤蟲害。由于葛根種植後大多要兩、三年才收獲,要求底肥要一次性施足。一般中等肥力的耕地每畝施入基肥:

①優質腐熟農家肥2000kg;

②三元複合肥50kg;

③磷肥50蚝,但每畝施用的化肥總量不得超過200kg;

④适量的農作物稭杆。開挖種植溝時從一個方向一溝一溝順序開挖,将表土耕作層回填溝底20~30cm厚,把基肥全部施入種植溝,再回填10cm厚的土壤,将底肥與土壤拌勻。注意,施基肥的深度為墒面下20~60cm段,不能把基肥施在溝底。最後,将種植墒溝理成高墒低埂,墒高30cm,必須确保葛根生長有70cm以上深度的松土耕作層。

袋苗移栽

每年冬季,按精細整地要求開挖種植溝并施足基肥,按株距60~70cm開挖種植塘,深度15cm,每畝種植1000株左右,根據生産條件優劣可适當增減栽培種植密度(900-1100株)。三月份是移栽袋苗的最佳節令,及早移栽能确保當年有足夠長的生長期,若在春季無水澆灌的地塊,則隻能到五六月份雨季來臨前移栽,但當年不能産出。栽苗前先在種植塘内施入藥效期在三個月以上的土壤殺蟲劑毒殺土蠶、黃螞蟻等地下害蟲,如甲敵粉,每畝4~5kg。然後将袋苗植入種植塘内,注意要把塑料營養袋撕掉,周圍施入細糞并回土壓實,澆透水,覆蓋地膜保濕增溫,進入雨季時去除地膜。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确保葛苗成活和促進葛根旺盛生育、農業綜合防治病、蟲、草、鼠害的重要農耕措施,必須适時搞好各項管理,保持葛根正常生育1查缺補苗每畝種植1000多株,按行距1.0~1.1m,株距0.6~0.7m的規模移栽種植較為合理。因此,在葛苗移栽以後,就要及時檢查成活情況。沒有成活的,要盡快補栽,确保獲得高産量,缺少一株葛苗,就相當于當年減少了3~5kg的産量。有時葛根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遭受嚴重的根部病蟲危害而死亡,要及時挖除死亡植株,進行土壤殺蟲和消毒,補栽葛根袋苗。

病蟲草鼠害防治

病蟲鼠害防治要積極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積極采取相對應的預防控制措施。首先是通過病蟲檢疫,确保種苗無蟲無病無害,其次是采取農業綜合防治措施:輪作、深翻曬伐、土壤消毒、中耕除草、抗旱排澇、修剪整蔓、增施肥料等措施,促進葛根健壯生育,增強抗逆能力,減少病蟲草害鼠危害,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采用化學防治的方法,控制病蟲草鼠危害。在選用化學農藥時,要注意按GPA規範和無公害農産品的要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或少或無毒副作用的農藥。葛根抗病蟲害的能力很強,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

有時會有輕微的黃粉病、根腐病、蛀心蟲、蝽蟓、蝗蟲、蚜蟲,松毛蟲等危害,對産量品質影響不大,可以不必專門防治。若要防治,害蟲可人工捕殺或選用普通的高效低毒殺蟲劑防治,如敵殺死、敵敵畏、樂果等。病害可選用甲基托布津700倍液、退菌特800倍液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但來自土壤的蟲害,卻是要加以重視的。土蠶、黃螞蟻對幼苗成活和葛根的産量品質影響極大,不可不防。我們在開挖種植溝時就要人工捕殺土蠶,結合施底肥回填土時,就要施用土壤殺蟲農藥毒殺害蟲。在葛根生長期,可選用5%辛硫磷顆粒劑或3%呋喃丹顆粒劑施入土壤毒殺。另外,葛根有甜味,老鼠特雖愛吃,因此,也要注意鼠害防治。

适時采收

每年冬季(12月~2月)為采收葛根最佳節令,葛根已停止生長,進行休眠期。時此,積累的有效成分最多,品質最好。采挖時注意保持葛根完整,盡量少損傷,因為外皮損傷了容易黴爛,以至失去利用價值,除淨泥土、葛頭須根和雜物,分級收購。葛根采收後,不能用水清洗,否則會加快葛根潰爛。根據多年種植葛根實踐經驗,優質葛根以2~3年生收獲為好,有效成分含量較高,品質好,畝産較高,栽培效益較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