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達

陳顯達

南齊名将
陳顯達(428年-499年),南彭城郡(今江蘇省鎮江市)人,南北朝時期劉宋、南齊的大臣。以軍功官至濮陽郡太守,元徽二年(474年)因為平定桂陽王劉休範之功,任廣州刺史。昇明二年(478年)荊州刺史沈攸之反,他派兵援救建康。南齊建立,曆任護軍将軍、南兖州刺史、益州刺史。永明五年(487年),任雍州刺史,平定群蠻。以參與廢皇帝蕭昭業,進位司空。永元元年(499年)督軍四萬北伐北魏,大敗,轉任江州刺史。害怕被皇帝蕭寶卷殺害,舉兵造反,兵至新亭大敗,被殺。[1]
    本名:陳顯達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南朝宋-南朝齊 民族族群:漢 出生地:南彭城郡彭城縣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從讨劉休範叛亂、平定益州山夷和廣漢的叛亂、征讨桓天生、北伐北魏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陳顯達,南彭城人。宋孝武帝時,陳顯達曾任張永的前軍幢主。景和年間,由于有功勞而多次受到重用。泰始初,以軍主的身份隸屬徐州刺史劉懷珍北征,被提拔為東海王劉袆闆行參軍,員外郎。

下邳戰敗

泰始三年(467年)五月,陳顯達率千人助守下邳。八月,宋明帝令沈攸之進圍彭城。魏将尉元派遣部将孔伯恭率步騎一萬迎戰。

此時,宋明帝後悔出兵,下诏讓沈攸之撤軍。沈攸之進至距下邳(今江蘇睢甯西北)五十裡。陳顯達引兵前去迎接,但在睢清口被孔伯恭擊敗。

沈攸之遂引兵退,孔伯恭率軍追擊。沈攸之大敗,退保陳顯達的軍營。當晚宋軍潰散。

泰始四年(468年),陳顯達獲封彭澤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曆任馬頭、義陽二郡太守,羽林監,濮陽太守等職。

肅清宮城

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十二日,桂陽王劉休範舉兵起事。十六日,率衆兩萬、騎兵五百自尋陽(今江西九江西南)出發,晝夜兼程,直撲建康(今南京)。

右衛将軍蕭道成率軍迎戰,陳顯達随蕭道成在新亭壘抗擊叛軍。陳顯達與其他将領率水軍與劉休範軍接戰,頗有殺獲。當時劉勔在朱雀航戰敗,叛軍進入杜姥宅。等到劉休範被殺後,蕭道成欲還守宮城,有人對蕭道成說:“劉休範雖死,但他的黨羽還在,人情難固,不可輕舉妄動”。蕭道成納其言,派陳顯達率領司空參軍高敬祖自查浦渡過淮水,沿石頭城北道進入承明門,屯駐在東堂。當時宮中恐懼騷動,得知陳顯達來到,衆心才安定。于是陳顯達率兵來到杜姥宅,大破叛軍。

陳顯達因功被封為豐城縣開國侯,食邑千戶,轉遊擊将軍。不久,出任使持節、督廣、交、越三州湘州之廣興軍事、輔國将軍、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進号冠軍将軍。

歸順高帝

元徽五年(477年)七月,蕭道成殺死後廢帝,擁立宋順帝即位。十二月,車騎大将軍沈攸之以蕭道成殺君另立為由,舉兵反抗蕭道成。

陳顯達派軍增援蕭道成。長史到遁、司馬諸葛導勸陳顯達說:“沈攸之擁兵百萬,勝負未可知,不如擁兵保境,分派信使,和沈攸之秘密通信”。陳顯達聞後,将二人殺死,并上呈奏章給蕭道成,表示歸附。蕭道成以陳顯達為使持節、左将軍。陳顯達進至巴丘時,沈攸之已被平定。陳顯達擔任散騎常侍、左衛将軍,又轉前将軍、太尉左司馬,齊台建立,又遷散騎常侍,左衛将軍,領衛尉。

建元元年(479年)三月,蕭道成稱帝是為齊高帝,建立南齊。同月,陳顯達遷中護軍,增邑千六百戶。不久,又轉護軍将軍。陳顯達推辭官職,但齊高帝不許。

建元二年(480年),北魏進攻壽陽,淮南騷動。齊高帝以陳顯達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諸軍事,平北将軍,南兖州刺史。等到陳顯達趕赴鎮所後,北魏就退軍了。後陳顯達遷都督益、甯二州軍事、安西将軍、益州刺史,領宋甯太守,持節、常侍如故。

益州平亂

齊武帝蕭赜即位,陳顯達進号鎮西将軍。當時益州山險,部民多不臣服。大度村(今四川西部大渡河支流)僚屢恃險起事,曆任益州刺史都不能制服。陳顯達出任益州刺史後,派遣使者責令大度村僚以租糧财物贖罪。大度僚首領說:“兩眼刺史尚不敢調我!”然後殺死陳顯達派來的使者。陳顯達得知後,分遣将吏,聲言出獵,于夜間偷襲大度,将男女老幼一律斬殺。此後,益州山夷都被震服,無人再敢作亂。廣漢叛賊司馬龍駒占據廣漢反叛,陳顯達又讨平他。

永明二年,朝廷征召陳顯達任侍中、護軍将軍。陳顯達一直任外職,齊高帝去世時也在外任職,此時見到武帝,悲傷哭泣,武帝也為之哭泣,心裡很贊賞他。

連戰北魏

永明五年(487年)正月,鄙野之人桓天生自稱是原篡晉稱帝的桓玄的宗族,與雍、司二州蠻族聯合起事,占據南陽(今屬河南)故城,并招引北魏發兵南攻。齊武帝命代理丹陽尹蕭景先總率步騎,直指義陽,司州諸軍皆受其節度。又命代理護軍将軍陳顯達率征虜将軍戴僧靜等水軍開赴宛、葉(今河南西南部),雍、司諸軍均受陳顯達節度,共同讨伐桓天生等。

桓天生引魏兵萬餘人至泌陽,陳顯達派遣戴僧靜在深橋(今屬河南泌陽)大破桓天生與魏軍聯軍,殺獲數以萬計。桓天生退保泌陽,戴僧靜率軍包圍泌陽,桓天生派軍出城迎戰,又被戴僧靜擊敗。于是桓天生閉門不再出,戴僧靜力疲撤退。不久,桓天生又引魏兵攻齊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南齊舞陰守将殷公愍拒而反擊,殺其副手張麒麟,桓天生受傷退走。三月,齊武帝以陳顯達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軍事、鎮北将軍,領甯蠻校尉、雍州刺史,進據舞陽城。陳顯達派遣戴僧靜等先行,與桓天生及魏軍再戰,大破敵軍。數月,桓天生與北魏南部尚書公孫邃等再次進攻舞陰,又被殷公愍擊敗,桓天生逃跑,遂城、平氏、白土三城的叛賊都稍稍解散。

陳顯達又進攻比陽,十餘日仍未下,又遭北魏比陽守将韋珍夜襲,乃領軍南還。

任職升遷

永明八年(490年),陳顯達進号征北将軍。其年,遷侍中、鎮軍将軍,不久又加中領軍。

永明十一年(493年)正月,陳顯達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諸軍事、征南大将軍、江州刺史,給鼓吹一部。

十一年秋,北魏有異動,朝廷诏令陳顯達屯駐樊城。武帝遺诏,授陳顯達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隆昌元年(494年),陳顯達遷侍中、車騎将軍,開府如故,設置兵佐。

依附明帝

七月,西昌侯蕭鸾殺齊帝蕭昭業,并立蕭昭文為帝,蕭鸾出任骠騎大将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宣城郡公,從此控制了朝政。八月,陳顯達因參與廢黜蕭昭業之功被蕭鸾任命為司空,進爵為公,增邑千戶,甲仗五十人入殿。十月,蕭鸾廢蕭昭文,登基稱帝是為齊明帝。陳顯達于同月被升為太尉,侍中如故,改封鄱陽郡公,邑三千戶,加兵二百人,給油絡車。

建武二年(495年),北魏進攻徐、司二州,齊明帝以陳顯達為使持節、都督西北諸軍事,往來于新亭、白下之間,以張聲勢。

陳顯達在明帝一朝常常心懷不安,深自謙退,乘坐腐朽的舊車,出行使用的儀仗隊不過十數人。曾經一次侍宴,酒後陳顯達啟奏明帝說:“臣年已老,富貴已足,唯少枕枕死,特就陛下乞之。“上失色曰:“公醉矣。“又以年老告退,明帝不許。

再讨北魏

當時北魏屢次入寇雍州,齊軍戰不利,南齊丢失沔北五郡。永泰元年(498年),朝廷诏令陳顯達北伐,加陳顯達使持節,向襄陽進軍,企圖收複先前被北魏攻占的雍州(治今湖北襄樊)五郡。永元元年(499年)正月,陳顯達率平北将軍崔慧景等部四萬人,進攻北魏,北魏孝文帝派前将軍元英領兵抵禦。陳顯達領兵于二月間與元英交戰,屢次擊敗元英,于是包圍馬圈城(今河南鎮平南),曆時四十天。城中食盡,魏守軍饑疲,食死人肉和樹皮。守軍被迫突圍逃走,被俘斬數以千計。南齊軍入城後,将士争搶城中的絹絲,所以沒有對魏軍進行窮追。陳顯達又派軍主莊丘黑攻擊南鄉(今河南漸川西南),攻克。

三月,孝文帝自洛陽出發,領兵親征陳顯達,進抵梁城(今河南臨汝西南)。當時,崔慧景領兵攻魏順陽(今河南淅川南)。順陽太守張烈堅城固守。孝文帝派振威将軍慕容平城率騎兵五千增援順陽。當月,孝文帝抵達馬圈城,即命廣陽王元嘉領兵切斷均口(今湖北均縣丹江入漢江之口)交通,堵住齊軍退路。陳顯達領部衆抵達均水(今湖北均縣附近丹江入漢水段)西岸,占領鷹子山,構築工事。當時,齊軍已震恐沮喪。魏武衛将軍元嵩奮勇沖殺,陳顯達軍大敗,軍主崔恭祖、胡松用布幔承載陳顯達,數人擔着他,從分碛山小道出均水口,齊軍沿路奔退,齊軍士卒死亡三萬餘人。左軍将領張千戰死,朝廷追贈遊擊将軍。

請辭遭拒

陳顯達素有威名,為魏軍所懼,此次出兵,大敗而歸。禦史中丞範岫便乘機上奏,請求免去陳顯達的官職。陳顯達早想辭去官職,也上表請求免職,但明帝不許,并說:“昔衛青、霍去病出塞,往往無功,馮異、鄧禹入關,有時虧喪。況公規谟肅舉,期寄兼深、見可知難,無損威略。方振遠圖,廓清朔土。雖執憲有常,非所得議”。陳顯達又請求降職,但明帝還是不許。任命陳顯達為都督江州軍事、江州刺史,鎮盆城,持節本官如故。當初,王敬則叛亂,始安王蕭遙光啟奏明帝提防陳顯達叛變,明帝欲追陳顯達回朝,叛亂很快被平定,此事作罷。陳顯達也恐懼不安。

反叛被殺

東昏侯蕭寶卷繼位後,陳顯達不願留在京師建康。不久,陳顯達即被調任江州刺史,陳顯達得此官職甚喜。不久朝廷又加陳顯達領征南大将軍,給三望車。

陳顯達聽說蕭寶卷屢誅大臣,又知朝臣徐孝嗣等都被殺、又聽說蕭寶卷将派兵襲擊江州(今江西九江)。遂于永元元年(499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浔陽(今江西九江西南)起兵,列數蕭寶卷罪惡,聲言要擁立建安王蕭寶寅為帝。

蕭寶卷诏令護軍将軍崔慧景為平南将軍,率各路軍西上征讨,後軍将軍胡松、骁騎将軍李叔獻共領水軍據守梁山(今安徽和縣南長江西岸),左衛将軍左興盛督率前鋒軍屯駐新亭,輔國将軍、骁騎将軍徐世摽領兵屯駐杜姥宅。

十二月,陳顯達率軍數千人自浔陽出發,于采石(今安徽當塗西北)擊敗胡松,爾後向建康進攻,京師震恐。十三日,陳顯達到達新林(今江蘇南京西南)修築營壘,左興盛率諸軍抵禦陳顯達軍。當晚,陳顯達一面沿秦淮河布置燈火,同時暗中遣軍渡秦淮河北上,襲擊宮城,但遭遇大風而錯過既定的時間。十四日(500年1月30日)天亮之時,陳顯達率軍數千人登上落星岡(南京長江南岸),新亭的守軍望見燈火,紛紛逃回宮城,屯駐在宮城南。宮城人心大震,閉門設守。陳顯達提着馬槊領兵數百進擊,與台軍戰于西州(今江蘇南京西),陳顯達先是大勝,手殺數人,然而馬槊折斷,官軍繼至,陳顯達不能抵抗,退走至西州烏榜村,被騎官趙潭刺中落馬,然後被斬殺,時年七十二歲。陳顯達的兒子也全部被殺。

主要影響

陳顯達一生經曆豐富,參與衆多戰役。在劉宋時期就因軍功任前軍幢主,随劉懷珍北征。在下邳迎接沈悠之的軍隊。劉休範起兵叛亂,随蕭道成抗擊劉休範的叛軍,肅清宮城。沈悠之叛亂時,歸附蕭道成。

蕭道成建齊後,陳顯達先後任南兖州刺史和益州刺史,在任益州刺史期間,平定益州山夷和廣漢的叛亂。

齊武帝時期,陳顯達連戰桓天生與北魏聯軍,多次擊敗桓天生和北魏大軍。

齊明帝永泰元年,陳顯達率軍北伐,屢次擊敗北魏前将軍、中山王元英,攻克馬圈城以及南鄉。

曆史評價

韋睿:陳雖舊将,非命世才;崔頗更事,懦而不武。其取赤族也,宜哉!

蕭子顯:①王、陳拔迹奮飛,則建元、永明之運;身極鼎将,則建武、永元之朝。勳非往時,位逾昔等,禮授雖重,情分不交。加以主猜政亂,危亡慮及,舉手扞頭,人思自免。幹戈既用,誠淪犯上之迹。敵國起于同舟,況又疏于此者也?②糾糾敬則,臨難不惑。功成殿寝,誅我蝥賊。顯達孤根,應義南蕃。威揚寵盛,鼎食高門。王虧河、兖,陳挫襄、樊。

李延壽:王、陳拔迹奮飛,則建元、永明之運;身極鼎将,則建武、永元之朝。勳非往時,位逾昔等,禮授雖重,情分不交。加以主猜政亂,危亡慮及,舉手扞頭,人思自免。幹戈既用,誠淪犯上之迹,敵國起于同舟,況又疏于此也。

轶事典故

禁術治傷

陳顯達在攻打杜姥宅的作戰中,被飛矢貫穿左眼,拔出了箭身但箭頭卻不出。當時地黃村有一個姓潘的老妪善于禁術,她在柱子上釘上一枚釘子,然後在周圍徐徐走動,漸漸産生出氣,釘子便拔了出來,陳顯達聞知,便請她把自己左眼中的箭頭拔了出來。

獻食于帝

蕭道成即位後,禦膳不宰殺牲口,陳顯達獻上一盤蒸熟的熊肉,蕭道成便享用。

謙恭靜退

陳顯達為人謙厚有智計,自知出身低微而位居高位,每次升遷都有愧懼之色,陳顯達告誡他的十餘個兒子:“我本來的志向并沒有到如今這個地步,你們不要以富貴欺淩别人”!陳顯達諸子和王敬則諸子的車牛都很精壯,服飾華麗。當時的快牛公認為有四頭:陳顯達世子的青牛,王敬則三公子的烏牛、呂文顯的折角牛,江瞿雲的白鼻牛,這些牛都集中在陳家宅院,陳顯達知道後十分生氣。他的兒子陳休尚為郢府主簿,有一次經過此地與他拜别,陳顯達說:“麈尾蠅拂是王、謝家物,汝不須捉此!”當即在他跟前都燒掉了這些東西,他在當時靜退到如此地步。

巧妙應對

延興元年(494年)正月,雍州刺史、晉安王蕭子懋欲舉兵推翻在朝中專權勢力日盛的蕭鸾,遂拉攏駐防襄陽的征南大将軍陳顯達。陳顯達即将其謀密報蕭鸾。蕭鸾以陳顯達為車騎大将軍,調蕭子懋為江州刺史。陳顯達路過襄陽時,蕭子懋對他說:“朝廷令身單身而返,身是天王,豈可過爾輕率!今猶欲将二三千人自随,公意何如?”陳顯達回答:“殿下若不留部曲,乃是大違敕旨,其事不輕;且此間人亦難可收用。”蕭子懋聞後默然無語。

勸帝止殺

永泰元年(498年)正月,齊明帝患病,認為近親寡弱,忌憚高帝、武帝的子孫。時高帝、武帝的子孫猶有十王,每次退朝,明帝都歎息地說:“我及司徒諸子皆不長,高、武子孫日益長大”(《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四十一》)!所以明帝想除掉十王,并問計于陳顯達,陳顯達說:“這些人哪裡用得着憂慮呢”。于是明帝便放棄此念。但明帝又問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的意見,蕭遙光贊成明帝誅殺十王,于是明帝最終誅殺了十王。

請辭遭拒

齊明帝即位後,陳顯達便自覺恐懼,害怕遭誅。外出總要乘坐朽破的車子,從人也隻選十幾個老弱病殘的人。一次赴宴,喝完酒後,陳顯達向明帝要求給他一個枕頭,明帝令人給他拿來枕頭讓他躺下休息,他撫摸著枕頭說:“臣年已老,富貴已足,唯少枕枕死,特就陛下乞之。”明帝聽了吃驚地說:“公醉矣。”陳顯達再三以年老請求告退,齊明帝最終沒有答應。

大雪不集

陳顯達任江州刺史時,患病而不醫治,不久自愈了,陳顯達很不高興。後來陳顯達叛亂被殺,枭首于朱雀航,當年冬天接連大雪,然而雪沒有降在他的首級上。

史料索引

《南齊書·卷二十六·列傳第七》

《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陳顯達事迹見于衆多史籍當中,除《南齊書》和《南史》當中陳顯達個人的傳記外,陳顯達的事迹還見于:

《南齊書卷二十六列傳第七王敬則傳》

《南齊書卷三十列傳第十一戴僧靜傳》

《南齊書卷三十列傳第十一曹虎傳》

《魏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韋珍傳》

《魏書卷十九下列傳第七下元英傳》

《魏書卷十九中列傳第七中元嵩傳》

《北史卷十八列傳第六元嵩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