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

番禺區

廣東省廣州市轄區
番禺區,廣東省廣州市市轄區,位于廣州中南部,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中心位置,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相望,南濱南沙區,西鄰南海區、順德區,北接海珠區、黃埔區,全區總面積53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0月,番禺區下轄11個街道、5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市橋街道。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番禺區常住人口為2658397人。[11]番禺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溫受偏南季候風影響,暖濕多雨,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番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縣,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嶺南建築、嶺南畫派、粵劇曲藝、廣東音樂等廣府文化和鳌魚舞、飄色、乞巧、醒獅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番禺還是著名的美食之都,曆來有“食在廣州、味在番禺”的美譽。番禺區内有廣州南站、蓮花山港等海陸交通樞紐,廣州大學城聚集了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等一批高等學府。2020年,番禺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278.28億元,比上年增長4.1%。[12]
    中文名:番禺區 外文名:Panyu、District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440113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地理位置:廣州市中南部 面積:530 下轄地區:11個街道、5個鎮 政府駐地:市橋街道清河東路 電話區号:020 郵政區碼:5114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長隆旅遊度假區、餘蔭山房、寶墨園、蓮花山、大夫山森林公園、沙灣古鎮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粵A 地區生産總值: 地區生産總值:2278.28億元(2020年) 人 口:2658397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番禺為秦置古縣。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嶺南設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番禺是南海郡的首縣,并為郡治所在地。番禺建縣自此始。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定都番禺。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将南越地重新劃為9郡,番禺仍為南海郡治,屬交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州治從廣信遷到番禺,平整番山北部,修複并擴建“佗城”。吳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為交、廣二州,廣州由此得名,州治即設番禺。此後1700多年間,番禺大都是地方一、二、三級政權所在地。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改番禺縣為南海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再置番禺縣(一說在長安三年即703年複置番禺縣)。後梁貞明三年(917年)8月,劉䶮稱帝于番禺(廣州),國号大越,後改稱漢,史稱南漢。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滅南漢,置廣州都督府。翌年,撤銷番禺縣,并入南海縣。皇祐三年(1051年),恢複番禺縣,縣治設城東紫坭港(巷)。祥興元年(1278年),廣州改為翔龍府,番禺沿為府治。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為廣東道廣州路,番禺沿為道治、路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為廣東道廣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廣東行省廣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廣東布政司廣州府。番禺沿為府治,隸廣州府。

清順治四年(1647年),設兩廣總督,番禺屬廣東省廣南韶道廣州府,沿為省、道、府治所在地。

民國元年(1912年),廢廣州府,番禺屬廣東省粵海道。民國七年(1918年),廣州設市政公所。民國十年(1921年),廣州正式設市,番禺縣府仍居廣州市内。國民政府期間,番禺先後隸屬廣東省粵海道(廣肇羅道)、中區綏靖公署、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番禺縣府從廣州市區(惠愛東路、德政中路交界處)移至新造。抗日戰争期間,番禺淪陷後,原國民政府番禺縣政權流亡三水、沙坪等地(汪僞縣府駐廣州東山)。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縣政府移治市橋,初在先鋒巷謝氏祠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初,縣政府移到海傍路西段。

1949年10月,番禺解放,縣治隸屬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方軍事管制委員會;1950年3月至1952年11月,隸屬珠江地區專員公署;1952年12月至1956年1月,隸屬粵中行政公署;1956年2月起,隸屬佛山地區專員公署。1958年12月15日至1959年6月10日,番禺、順德合并為番順縣,縣治設大良鎮。恢複兩縣各置後,番禺縣府沿設市橋鎮;1975年1月至1992年5月,番禺縣隸屬廣州市。

1992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由省直轄,以原番禺縣的行政區域為番禺市的行政區域。廣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委托廣州市人民政府代管番禺市,市人民政府設在市橋鎮。

2000年5月21日,國務院同意撤銷縣級番禺市,設立廣州市番禺區,以原縣級番禺市的行政區域為番禺區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2年3月1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蓮花山鎮,将其行政區域并入石樓鎮;撤銷潭洲鎮,将其行政區域并入大崗鎮;撤銷新墾鎮,将其行政區域并入萬頃沙鎮。

2002年3月25日,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将市橋街道辦事處劃分為市橋、沙頭、東環、橋南4個街道辦事處,作為番禺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廣州市南沙區,将番禺區的南沙街道和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靈山鎮的廟南村、七一村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湧鎮的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劃歸南沙區管轄。

2006年1月20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靈山鎮,将其行政區域分别并入榄核鎮、大崗鎮、東湧鎮;撤銷魚窩頭鎮,将其行政區域并入東湧鎮。

2006年1月20日,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将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和洛浦兩個街道辦事處。

2006年12月20日,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将沙灣鎮陳湧、蚬湧、草河3個村民委員會和隴枕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行政區域,劃歸橋南街道辦事處管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10月,番禺區下轄11個街道、5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市橋街道。

街道辦事處:市橋街道、沙頭街道、東環街道、橋南街道、小谷圍街道、大石街道、洛浦街道、石壁街道、鐘村街道、大龍街道、沙灣街道。

鎮:南村鎮、新造鎮、化龍鎮、石樓鎮、石碁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番禺區位于廣州市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網地帶,地處北緯22°26′~23°05′、東經113°14′~113°42′之間。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隔洋相望;西以陳村水道為界,與佛山市南海區、順德區相鄰;北隔瀝滘水道與珠江幹流,與海珠區和黃埔區相接;南瀕沙灣水道,與南沙區接壤。番禺區總面積53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番禺區境内地勢平坦,地勢由北、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連片的三角洲平原。

市橋至蓮花山公路以北為市橋台地,以南為沖積平原。台地久經侵蝕,風化層厚,以低丘崗地為主,最高峰為大夫山(海拔226.6米)。全境約略為“一山三水六平原”。

氣候

番禺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溫受偏南季候風影響,暖濕多雨,光照充足,無霜期長。

氣溫:番禺區多年平均氣溫22.1℃,最高氣溫38.4℃(2016年7月),最低氣溫-0.4℃(1967年1月)。

日照:番禺區多年日照時數在1472小時左右,無霜期357天。根據月份變化,7月份日照時間最長,最高達236.3小時。其次是8月份,為222小時。2~3月份最短,每月日照僅100小時左右。整個5~12月,平均月日照時間在150小時以上。

降雨量:珠江三角洲地區是多雨地區,降雨豐沛,4~9月為雨季,前期4~6月多西南季風,水氣充沛,與南下冷空氣相遇,常出現強降雨,後期7~9月盛行東南季風,太平洋及南海的熱氣旋帶來大量水氣,形成強風暴雨,10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風,多為旱季。市橋站多年平均雨量為1633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653毫米(1965年),最小年降雨量1030毫米(1963年)。實測最大24小時雨量為385毫米(1958年9月28日)。降雨量年際變化較大,年雨量極值比較大,達2.6倍。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勻,汛期4~9月占全年總量的80.7%,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占全年總量19.3%,造成春旱夏澇;從典型年來看,汛期極值比與多年均值相近為2.5倍,非汛期極值比高達3.2倍,春旱更為顯著。

水文

番禺區河流有境内河流和過境河流,幹支流河道總長度約181.7千米。

境内河流主要為市橋水道、瀝滘水道、蓮花山水道、三枝香水道、大石水道和紫坭河6條水道,總長度約69千米。

過境水道主要有珠江幹流、獅子洋、沙灣水道、陳村水道、深湧水道、順德水道等8條水道,總長度約112.7千米。

番禺區河流中,幹流河道寬度多在300~500米,河深1~6米之間;支流河道寬度約在100~250米,河深3~8米。

番禺區河湧衆多,縱橫交錯,總體由西北流向東,包括砺江河、丹山河、漢溪河、鐘屏環山河等總計206條,總長度約406.1千米,水域總面積約16.7平方千米,各河湧寬度多在4-150米,深淺不一。

土壤

按廣東省土壤分類标準,番禺區耕地土壤類型包括粘土、沙壤土和壤土,分别占67.45%、13.18%和19.37%。其中,粘性土通透性差,土層深厚,為第四紀淤積層河淤土;沙壤土和壤土耕地耕作層淺,肥力差,主要分布在民田區。沙圍田主要分布在沿海及南部和西北部沿河地區,土壤多為第四紀河淤土。

根據岩性特征、成因和形成時代的不同,番禺區内土(岩)可劃分為12層,自上而下分别為:素填土、淤泥、淤泥混砂、砂混淤泥、粉質粘土、淤泥質土、粉質粘土、砂層、粉質粘土、全風化砂岩、硬風化砂岩、全風化砂岩。從地質岩體穩定性分析,區内無強風化岩,由沖積層直接到中風化岩,岩芯較完整,屬軟岩,在孔深控制範圍内可見岩體穩定性良好。

植被

番禺區境内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天然林極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自然災害

番禺區地處珠江下遊出海口,上有西北江洪水下洩,下有伶仃洋潮水頂托,加上地勢低平,以及季風氣候的影響,台風暴潮、洪、澇、鹹、旱等自然災害頻繁。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珠江三角洲分布有八大口門,将東江、西江、北江的徑流注入南海,其中虎蕉門、洪奇瀝2個口門在番禺區境内。由于三江源遠流長,番禺區過境河川徑流頗為豐富

番禺區屬珠江三角洲水網區,擁有各類水域面積152.7平方千米,水域占番禺區總面積的28.8%。山塘水庫面積較小,共有12座小型水庫和15座山塘,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東部的淺丘和台地,山塘水庫集水面積約29.58平方千米、總庫容約458.2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番禺區水域浮遊植物共有269種(包含變種和變型),隸屬于8門101屬。其中,綠藻門42屬110種,矽藻門25屬52種,藍藻門19屬35種,裸藻門5屬59種,甲藻門5屬6種,金藻門2屬2種,黃藻門1屬2種,隐藻門2屬3種。

番禺區水生維管植物共35科69屬100種,無蕨類植物,雙子葉植物24科38屬48種,菊科和蓼科植物種類占優勢,單子葉植物11科31屬52種,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種類占絕對優勢。濕生植物28種,挺水植物61種,漂浮植物6種,沉水植物5種,以挺水植物占絕對優勢,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較少,無浮葉植物。

番禺區浮遊動物79屬146種,分别為:輪蟲27屬65種,原生動物35屬60種,枝角類10屬14種,桡足類7屬7種。

番禺區的底栖動物有37種,隸屬于7綱,其中以腹足綱13種,多毛綱5種,瓣鰓綱7種,軟甲綱6種,寡毛綱4種,其他共2種。優勢種為蘇氏尾鰓蚓、霍普水絲蚓、顫蚓、河蚬和溪沙蠶。番禺區的底栖動物體現了鹹淡水的特點,多毛類較多。

番禺區水域共有魚類10目25科,包括青魚、草魚、鲢、鳙、鯉、鲫、鳊、三角鲂、鳗鲡、沙丁魚、七絲鲚、泥鳅、赤眼鳟、翹嘴鲌、麥瑞加拉鲮等60種。

礦産資源

番禺區礦産資源以花崗岩、紅砂岩、玻璃砂(石英砂)等為主。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82.78萬人,城鎮化率為89.28%。戶籍人口103.35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18.05‰,戶籍人口死亡率3.97‰,自然增長率為14.08‰。來穗人員161.85萬人,其中居住滿半年以上的來穗人員135.62萬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番禺區常住人口為2658397人。

政治

番禺區現任主要領導

區委書記

何汝誠

區人大主任

李廣杭

區長

陳德俊

區政協主席

戴友華

番禺區現任主要領導

經濟

綜述

2019年,番禺區全年實現生産總值2079.50億元,增長3.1%。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3.67億元,增長3.3%;第二産業增加值728.83億元,下降1.6%;第三産業增加值1316.99億元,增長6.6%。第一、二、三次産業增加值的比例為1.6:35.1:63.3。按常住人口計算,2019年人均GDP達到11.54萬元。

财政稅收

2019年,番禺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2.69億元,比上年增長1.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2.83億元,增長22.4%。稅收總額(不含海關代征)357.50億元,下降8.2%。

固定資産投資

2019年,番禺區完成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6.4%。工業投資增長22.1%,民間投資增長18.5%。

按投資性質看,新建和擴建投資比上年增長11.4%,改建和技術改造投資下降17.3%,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6.4%,其他投資增長3.2倍。按三次産業看,第一産業完成投資下降98.5%,第二産業完成投資增長22.1%,第三産業完成投資增長4.4%。

市場主體

2019年末,番禺區工商注冊登記個體、私營企業共27.16萬戶,比上年增長6.7%;注冊資金4528.50億元,增長8.2%。

2019年,番禺區全社會用電量114.9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5%。第一産業用電0.86億千瓦時,下降10.0%;第二産業用電43.08億千瓦時,下降1.3%;第三産業用電40.82億千瓦時,增長18.1%。工業用電45.53億千瓦時,降低1.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30.19億千瓦時,增長6.0%。

居民收入

2019年,番禺區城市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1987元,比上年增長8.0%;農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9412元,增長9.9%。年末城鄉居民儲蓄餘額1874.95億元,比年初增長13.3%。

2020年,番禺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278.28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6.96億元,增長10.0%,對地區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7%;第二産業增加值765.44億元,增長7.6%,對地區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5.8%;第三産業增加值1475.89億元,增長1.4%。

第一産業

2019年,番禺區第一産業增加值33.67億元,增長3.3%。

2019年,番禺區完成農業總産值52.71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種植業産值16.68億元,增長2.3%;漁業産值27.98億元,增長7.2%;畜牧業産值4.94億元,增長1.0%。

第二産業

2019年,番禺區第二産業增加值728.83億元,下降1.6%。

工業

2019年,番禺區工業總産值2186.52億元,比上年下降4.1%。工業增加值641.39億元,下降2.8%。工業産品銷售率99.4%,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771.15億元,下降6.6%;其中:“三資”企業工業總産值739.81億元,下降5.6%;股份企業工業總産值1007.89億元,下降7.4%。

2019年,番禺區規模以上工業中,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五大行業完成工業總産值1253.13億元,比上年下降9.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70.8%。其中,汽車制造業産值466.90億元,下降29.8%。

2019年,番禺區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産值607.60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34.3%,比上年增長4.7%。

2019年,番禺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01.06億元,比上年下降47.9%,其中利潤總額55.37億元,下降53.9%。

建築業

2019年,番禺區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不含勞務分包,下同)完成建築業總産值240.36億元,比上年增長45.0%;其中,建築工程産值198.68億元,增長38.2%;安裝工程産值35.86億元,增長81.7%。。

第三産業

2019年。番禺區第三産業增加值1316.99億元,增長6.6%。

國内貿易

2019年,番禺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0.88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1106.73億元,增長7.0%;住宿和餐飲業244.15億元,增長10.8%。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3%,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下降11.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增長6.2%,日用品類零售額增長9.3%。

對外經濟

2019年,番禺區外貿進出口總值1213.8億元,比上年下降5.0%。其中,出口總值798.9億元,下降2.4%;進口總值414.9億元,下降9.7%。全年新批三資企業項目為245個,下降16.7%;合同利用外資7.09億美元,增長59.3%,實際利用外資5.01億美元,增長135.8%。

營利性服務業

2019年,番禺區規模以上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784.44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以及文化體育娛樂業等規模以上營利性行業實現營業收入568.43億元,增長17.3%。

房地産業

2019年,番禺區房屋施工面積2106.2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房屋竣工面積441.62萬平方米,增長23.4%。

旅遊業

2019年,番禺區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5035.6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9%;旅遊總收入577.98億元,增長12.8%。

金融業

2019年末,番禺區金融機構人民币存款餘額3007.56億元,比年初增長11.3%;金融機構人民币貸款餘額2230.61億元,比年初增長19.9%。注冊落戶各類投資基金管理企業147家,投資基金169家,合計316家,實際管理資金219.26億元,預計募集資金規模超1034億元。全區新增上市企業2家,累計19家,總市值超2157.1億元;新增“新三闆”挂牌企業3家,累計63家;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挂牌企業累計426家。

郵政電信

2019年,番禺區郵政業務收入1.75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完成郵政函件業務量1958萬件,訂銷報紙業務量1433萬份,訂銷雜志業務量74萬份,包件業務量1483萬件,特快專遞業務量170萬件。

交通運輸

綜述

番禺交通便利,坐擁世界旅客規模最大的高鐵客運樞紐廣州南站,日均到發旅客近50萬人次,峰值超過75萬人次。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于2018年9月23日正式通車運營,廣州南站到香港西九龍站僅需48分鐘。擁有國家一類口岸——蓮花山客運港,乘坐飛翼船僅需90分鐘便可抵達香港。此外,還有地鐵2号線、3号線、4号線、7号線和“六縱六橫”高快速路網,18号線、22号線、南大幹線、洛溪大橋擴建等重大交通設施項目現正加快實施。

六縱:東新高速、新光快速、番禺大道、南沙港快速、京港澳高速、東部幹線。六橫:南大幹線、興業大道、廣明高速(金山大道)、蓮花大道、亞運大道、沙灣幹線。

依托高鐵、城際軌道、地鐵、高快速路等綜合交通路網,番禺成為珠三角“1小時都市生活圈”的中心,30分鐘可達廣州白雲國際機場,45分鐘可達粵港澳大灣區所有城市,10小時内可達國内主要城市。

數據

截至2019年末,番禺區機動車擁有量25.99萬輛。年末公路通車裡程110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06千米,一、二、三、四級公路分别為159千米、165千米、356千米、217千米。年末公路橋梁186座,其中:大型及以上橋梁75座。

2019年,番禺區貨物運輸總量3961萬噸,增長0.2%,貨物運輸周轉量17.88億噸千米,與上年持平;客運量2.73億人次,下降13.6%,旅客運輸周轉量24.76億人千米,下降37.7%。港口貨物吞吐量1527萬噸,增長80.9%。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9年末,番禺區已建成行政村(居)文化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66個,現有文化館17間(其中總館1間、鎮街分館16間),博物館5個;公共圖書館33間(其中總館1間、直屬分館1間、鎮街分館18間、其他合作分館13間),藏書163.8萬冊。全區共有16個鎮街級以上文化廣場,總面積33.27萬平方米;鎮街文化站有16個,其中省特級文化站15個,省一級文化站1個。全區有4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7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教育事業

2019年末,全區共有幼兒園339所,在園幼兒9.12萬人。普通小學172所,在校學生15.58萬人,畢業生2.03萬人。普通中學71所,在校學生7.38萬人,畢業生2.30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在校學生0.94萬人。全區有廣州市義務教育标準化學校195所,其中:公辦學校156所,民辦學校39所。全區報名普通高考人數11270人,普通高考錄取人數10578人,錄取率為93.86%,比上年提高1.11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全區共有各類衛生醫療機構640個(含計生服務機構1個),醫療病床6650張,衛生人員12700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4923人,注冊護士5553人。

科技事業

2019年,番禺區開發重點科技項目131項;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900家,比上年增長5.4%;全區企業研發機構總數達496家,增長2.8%,其中省級101家、市級305家、區級9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49%;全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到37家。專利授權量17825件,增長8.4%;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288件,下降7.1%。

2019年末,已取得專業技術職稱人數8.65萬人,其中:高級職稱0.46萬人,中級職稱2.53萬人,初級職稱5.66萬人。

體育事業

2019年,番禺區舉辦第十七屆“蓮花杯、禺山杯”龍舟賽、武術、籃球、足球、遊泳、健身氣功等區級群衆體育賽事25項次,參加人數超過3萬人次。番禺籍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獲銀牌1塊;全國比賽獲金牌13塊、銀牌8塊、銅牌2塊;省比賽獲金牌72塊、銀牌58塊、銅牌71塊;市比賽獲金牌117塊,銀牌118塊、銅牌89塊。

社會保障

截止2019年末,全區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為72.18萬人,比上年增長6.8%;參加失業保險71.66萬人,增長6.8%;參加工傷保險71.80萬人,增長7.4%;參加生育保險70.11萬人(1-11月數據);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84.94萬人,增長7.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總數為13794人,再就業人數10469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為75.9%。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為16.5萬人,增長23%,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為52.90萬人,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标準提高至每人每年955元。全區8.25萬名城鎮企業職工離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3586元,比上年提高73元;7.69萬人享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番禺嶺南古邑,曆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民風淳樸,先賢古哲在各個曆史時期建立的豐功偉績,為番禺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奠定了良好的根基。尤其是近30年來的改革開放,使番禺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提高。衣、食、住、行的變化便可作為見證。

曆史文化

名稱由來

今廣州市古時稱為“番禺”。古番禺縣始置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是廣東四大古縣之首,南海郡治。自三國孫吳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置廣州,才改稱“廣州”,治所仍為番禺。

“番禺”之得名,曆來說法不一。主要有三:

一是“二山”說。《後漢書·地理志》、唐《元和郡縣志》及《初學記》等,均認為縣治有番山、禺山,因以為名。明朝黃佐《廣東通志》載:“番禺縣治東南一裡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為泮宮;自南聯屬而北一裡曰禺山,其上多松柏。”又黃佐《番禺二山記》雲:“二山相連如城,南漢時劉鑿平。”番禺因二山而得名之說,相沿已久。

二是“一山”說,即番山之隅說。郦道元《水經注》載:“今入城東南偏,有水坑陵,城倚其上,聞此縣人名之為番山;縣名番禺,謂番山之禺也。”禺,即隅,指附近的地方。

三是“蠻夷之地”說。1953年在廣州西村石頭崗一号西漢前期墓中出土有烙印“蕃禺”二字的漆盒,1983年在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出土有鑄上“蕃禺”二字的漢式銅鼎。考古學家麥英豪在《廣州城始建年代考》中據出土文物認為,秦至漢初,番禺的“番”,寫作“蕃”,與“藩”通。即番蠻、蠻夷之意。《周禮·秋官》雲:“九州之外謂之蕃國”。禺,猶隅,指區域、邊遠之地。秦漢之前,番禺一帶僻處一隅,中原漢人視之為邊遠的蠻夷之地,因以為名。

以上三說,未有定論。曆代省志、府志、縣志,多持“二山”說。中國不少地方有因山川而命地名的慣例,多數人相承古說,認為番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

文物古迹

截至2017年末,番禺區有3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7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番禺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

年代

批次

蓮花山古采石場

宋至清

第五批

餘蔭山房

清同治年間

第五批

南漢二陵

五代南漢

第六批

番禺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藝術

綜述

番禺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民間藝術多姿多彩,有著名的廣東音樂和風格獨特的鳌魚舞、飄色、乞巧等,其中沙灣(飄色、廣東音樂)、大龍沙湧(鳌魚舞)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沙灣沙坑村、化龍、鐘村、石樓、南村先後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龍獅之鄉”、“中國飄色文化之鄉”、“中國龍獅文化之鄉”、“中國龍舟文化之鄉”、“中國嶺南文化藝術之鄉”。

廣東音樂

粵劇、廣東音樂與嶺南畫派被稱為“嶺南三秀”。廣東音樂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更是嶺南文化的傑出代表。番禺沙灣正是廣東音樂的發祥地,2008年國家文化部授予沙灣鎮“中國民間藝術(廣東音樂)之鄉”的稱号。《賽龍奪錦》、《雨打芭蕉》、《餓馬搖鈴》等名作就出自土生土長的“何氏三傑”之手。番禺區仍完整保留了三稔廳、何少霞故居、惠岩祠等重要的廣東音樂遺址。活躍在沙灣等地的“私夥局”活動更體現了廣東音樂文化的傳承。

嶺南畫派

番禺南村員崗村人高劍父、高奇峰早年東渡日本留學,潛心研究日本及歐洲繪畫,将中、西、東洋畫法融為一體,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風格獨特,與同為番禺人的陳樹人先生成為嶺南畫派的主要創始人。

嶺南畫派是20世紀主宰中國畫壇的三大派系之一,與京津派、海派鼎足而立。嶺南畫派創始人“二高一陳”曾師從“二居”(居巢、居廉),主張“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吸取古今中外的繪畫藝術之長以改造傳統國畫,自成一格。當代嶺南畫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趙少昂即為番禺人。

番禺飄色

飄色是人物造型藝術。自唐、宋戲曲說書流行以後,民間便逐漸創造了另一種藝術形式——大人或小孩打扮成戲曲、說書中的人物遊行,俗稱“賽色”,或稱“彩色”,之後發展為在馬上妝扮人物的稱“馬色”,在水上妝扮人物的稱“水色”,在台面上妝扮淩空而起的人物的則稱為“飄色”。

番禺飄色活動主要在沙灣、南村員崗、化龍潭山等地,員崗飄色從江西傳入,沙灣飄色學自員崗,潭山飄色則從福建蒲田傳入。其中,沙灣、員崗等飄色是日色,紫坭的卻是夜色,與佛山秋色一樣在晚間遊行。在每年春夜遊行,所以叫“春色”。大石“夜色”當年頗有名氣,“馬色”則流行于新造、南村、化龍、石樓、沙頭一帶,各鄉“神誕”出會均有馬色助慶。番禺沙灣、南村和化龍譚山村三地的飄色更分别三次獲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

民間舞蹈

番禺民間喜慶活動舞龍獅相當普遍,遇有農曆新年和重要的鄉會巡遊(如鐘村康公出會、沙灣三月三北帝誕、迎神賽會、市橋十鄉會等)的日子,更是各方鄉村的龍獅、鳳舞、鳌魚舞交替出場。大龍沙湧“鳌魚舞”是一帶村民喜聞樂見的民間舞蹈,已有600多年的曆史。

端午龍舟

番禺是水鄉,河網衆多,端午龍舟在番禺民間經久不衰,在番禺每年端午節期間各地均有組織賽龍、拜祭和走親訪友活動,并約俗形成三大龍船會,每年各鄉按約定從農曆五月初一起,輪流聚集比賽,吃“龍船飯”,場面熱鬧。

七夕乞巧

乞巧源于久遠的“拜七夕”(農曆七月七)傳說,經演化為“擺七夕”,又稱“七夕貢案”。傳統農村婦女用手工制作的人偶塑像,配以精巧細緻的服飾,内容以傳統民間故事為題材,主題鮮明,如穆桂英挂帥、六國大封相、鵲橋會等。每逢七夕前後,在番禺石碁鎮淩邊村和化龍鎮譚山村一帶有很濃郁的傳統。2011年化龍鎮譚山村更憑一組“七月七日長生殿”題材的大型乞巧貢案,獲得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

磚雕灰塑

番禺曆有2000多座具嶺南建築風格的祠堂,保存較為完整的有368間,遍布于城鄉村落,其中沙灣留耕堂、南村光大堂和石樓善世堂是聞名中外。番禺祠堂建築廣泛采用木雕、磚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和彩繪畫等,别具嶺南特色。

廣彩廣繡

廣彩是廣府地區釉上彩瓷藝術的簡稱,以構圖緊密、色彩濃豔、金碧輝煌為特色,又叫廣州織金彩瓷,始于明代的廣州三彩,到清代發展為五彩,已有300多年曆史。

廣繡在番禺曆史悠久,番禺新造是廣繡的發祥地之一,主要包括番禺新造(包括大學城小谷圍)、南村一帶。

風景名勝

“番禺新八景”為:歡樂長隆(長隆旅遊度假區)、蓮峰觀海(蓮花山旅遊區及海鷗島)、寶墨生輝(寶墨園)、夫山疊翠(大夫山森林公園)、大學新城(廣州大學城)、餘蔭留光(餘蔭山房)、沙灣粵韻(沙灣古鎮)、番禺瀚映(番禺博物館)。

長隆旅遊度假區

長隆旅遊度假區集旅遊景區、酒店餐飲、娛樂休閑于一體,擁有長隆歡樂世界、長隆國際大馬戲、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長隆水上樂園、廣州鳄魚公園等設施,是全國首批國家AAAAA級景區,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文化産業示範基地”。

蓮花山旅遊區及海鷗島

蓮花山旅遊區是廣東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級旅遊區,2002年3月,被廣州市政府評為“新世紀羊城八景——蓮峰觀海”。蓮花山曆史文化積澱深厚,其中蓮花山古采石場的曆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朝萬曆年間的蓮花塔和清朝康熙年間的蓮花城是廣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建成40.88米高的觀世音菩薩像,俗稱“望海觀音”。

寶墨園

寶墨園是國家AAAA級景區,集清官文化、嶺南園藝、嶺南古建築、珠三角水鄉特色、古今藝術品于一體,始建于清末民初,毀于20世紀50年代。1995年重建,曆時十載,擴至10萬平方米。

大夫山森林公園

大夫山森林公園是生态型自然風景區,位于廣州市番禺區沙頭街禺山西路,跨沙頭街、鐘村街,總面積約9000畝。公園由湖光花木區、田園生态觀光區、大夫山攬勝區、中心風景區、草坪曠野區、森林逗趣區、水寮野趣區和文體康樂區組成。

廣州大學城

廣州大學城位于番禺區小谷圍島及南岸地區,已入駐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藥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暨南大學等15所高校,擁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廣東科學中心、體現嶺南民居及民俗曆史文化的嶺南印象園等特色景點。

餘蔭山房

餘蔭山房建成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與佛山梁園、東莞可園、順德清晖園合稱廣東四大名園。餘蔭山房有兩大景區,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區(俗稱舊園區),二是2006年擴建成的文昌苑景區。舊園區内有紅雨綠雲、浣紅跨綠、深柳藏珍等三處景觀和深柳堂、臨池别館、卧瓢廬、玲珑水榭等四大建築。

沙灣古鎮

沙灣古鎮始建于宋代,原名本善鄉,因地處古海灣半月形的沙灘之畔,故名“沙灣”。沙灣古鎮曾先後獲“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國家文明示範鎮”、“國家衛生鎮”、“中國文化旅遊名鎮”等稱号。

番禺博物館

番禺博物館位于番禺區沙頭街銀平路龜崗東麓,館區所占面積240畝,分為多功能主體陳列大樓、文博園、東漢古墓群景區等三部分,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館。

地方特産

美食

番禺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是粵菜的發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廣州、味在番禺”的說法。

番禺十大特色名點

芝士焗新造番薯

番禺九層糕

番禺豬雜粥

沙灣紫坭魚皮角

香煎番禺米粉

沙灣埋奶

沙灣原奶撻

番禺鹹水角

大石脆皮馬蹄糕

市橋白賣

番禺十大特色名點

特産

番禺名優農産品

波波無花果

稼源水培葉菜

金洋筍殼魚

洛浦慈菇

綠航綠蘿

沙灣盆景

德記珍珠番石榴

沙灣墨蘭

悅佳胭脂紅番石榴

海鷗島麻蝦

番禺名優農産品

著名人物

番禺曆史上有明末詩人、書畫家黎遂球,清代詩人屈大均,廣東音樂“何氏三傑”(何柳堂、何與年、何少霞),國畫大師張大千、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等一批文化名人。

淩文,男,漢族,1963年2月生,廣東番禺人。現任山東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

榮譽稱号

2017年12月,番禺區入選中國工業百強區。

2018年9月,入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第17名)。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2020年11月25日,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公布的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名單。

2020年12月,被授予”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号。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8月17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賽迪百強區”名單。

2021年8月,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公示名單。

2021年9月4日,番禺區被正式授予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