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灣改編

三灣改編

1927年曆史事件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标志着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三灣改編初步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産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同時,三灣改編的三項重要内容之一——實行民主主義,也對團結廣大士兵群衆、瓦解敵軍起到了巨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三灣改編又豐富了我黨早期的統一戰線思想,從理論和實踐上對統一戰線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中文名:三灣改編 地點: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 開始時間:1927年9月29日 領導人:毛澤東 結束時間:1927年10月3日 重要意義:确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曆史背景

三灣改編之前,已經誕生達六年之久的中國共産黨人還沒有擁有一支獨立的軍事武裝。我們黨整合和影響了一些國民黨軍隊,并在軍隊中建立了黨的組織,但黨組織(支部)都是設在團一級,團政治指導員辦公室直接管連隊政治指導員,政治指導員隻做宣傳教育工作,因而政治工作沒有群衆基礎。連一級沒有黨的組織,就難以直接掌握士兵,團一級即使設了黨的組織也難以掌握部隊。可以說,我們黨掌握或影響的葉挺部隊、賀龍部隊等之所以在三大起義中被逐次擊潰,缺乏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一個主要原因。

這些問題不僅存在于南昌起義的部隊中,在毛澤東直接領導的秋收起義中也普遍存在。

三路起義部隊均受挫後,毛澤東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并以前委書記的名義通知起義各部隊到浏陽縣文家市集結。9月19日,各路起義部隊到達湖南省浏陽縣文家市。當晚前敵委員會召開了會議。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會議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保存實力,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中去堅持武裝鬥争,發展革命力量。

9月20日上午,起義部隊1500餘人離開文家市向南進發。9月23日,起義部隊在蘆溪鎮遭反動軍隊伏擊,損失數百人,總指揮盧德銘犧牲。9月25日,起義部隊冒雨攻克蓮花縣城。9月29日,起義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時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隊思想混亂,組織紀律性差。當天晚上,毛澤東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

概述

三灣村地處湘贛邊區的九隴山區,是茶陵、蓮花、永新、甯岡四縣的交界地,有50多戶人家,在山區算是較大的村莊。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起義部隊到達三灣的時候,減員較大,人員不足1000人,組織很不健全,思想相當混亂。當時,部隊沒有建立基層黨組織,黨不能切實掌握部隊;雇傭軍隊的影響還嚴重存在;加之作戰失利,連續行軍,鬥争艱苦,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開始動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改進部隊存在的問題,不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不僅難以适應艱苦的環境,而且無法完成艱巨的革命任務。

為了鞏固這支新生的革命軍隊,适應革命鬥争的需要,毛澤東在到達三灣的當天晚上,就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議,決定對起義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主要内容是:第一,資遣一部分不願留隊的人員,部隊縮編為1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在部隊中建立黨的組織,做到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第三,規定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員會,參加部隊的管理,協助進行政治工作和群衆工作。士兵委員會由全體士兵民主選舉産生,在黨支部指導下進行宣傳、組織群衆的工作,組織領導士兵的文化娛樂生活,監督部隊的經濟開支和夥食管理。

1927年9月,中國共産黨在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發動的農民武裝起義。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

曆史意義

三灣改編,确定了中國共産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保證了我軍的無産階級性質,從政治上、組織上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在人民軍隊的建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灣改編的主要内容

秋收部隊到達三灣村後,在“泰和祥”雜貨鋪裡召開了前敵委會議。毛澤東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敗的原因在于共産黨沒有掌握自己的軍隊,提出了“黨建在連上”重大主張,當時擔任師長的餘灑渡提出各種異疑,陳浩、徐韓等人也站出來反對,室内争論非常激烈、讨論異常,毛澤東耐心作解釋,最後舉出第一次國内革命的葉挺獨立團為例,把黨支部建在團上,領導幹部絕大多數是共産黨員,黨掌握了自己的軍隊的成功經驗,來說明“黨建在連上”,發揮堡壘作用,在艱苦的戰争歲月拖不垮,打不爛,是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在微弱的油燈下,一直讨論到天亮。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是建立在政治自覺基礎上的鐵的紀律,是我軍戰鬥力的重要保證。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我軍革命鬥争的曆程不斷發展完善。

師長餘灑度召集部隊在楓樹坪下集合了,毛澤東站出來講話,首先鼓舞士氣說:“同志們!敵人隻是在我們後面放冷槍,沒什麼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敵人有兩隻腳,我們也有兩隻腳。賀龍在家鄉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了,我們有近千人還怕什麼?大家都起義暴動出來了,一個人可以當敵人10個,10個戰士可以當敵人100個,有什麼可怕的,沒有挫折和失敗,革命是不會成功的!”接着宣布“三灣改編”會議精神,組建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的三項決定:第一,整編部隊,把原來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縮編為一個團,下轄兩個營十個連,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黨組織建立在連上,設立黨代表制度,排有黨小組,班有黨員;營、團以上有黨委,全軍由毛澤東領導前委,從而确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第三,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的民主制度,實行官兵平等,經濟公平,破除舊軍雇傭關系;并初步醞釀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随即,部隊開始整編。

部隊縮編

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部隊縮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全團縮編為七個連,五百多支槍。第一團轄第一營和第三營(缺第二營),每營編三個連,另單獨編有一個特務連,也叫第四連。團直屬隊有團部、政治部、辎重隊和衛生隊等單位。同時,軍官隊也被取消。

改編後,第一團團長是陳浩,團副是韓壯劍(原名韓毅),參謀長徐恕;第一營營長黃子吉,黨代表宛希先;第三營營長張子清,副營長伍中豪,黨代表何挺穎;辎重隊隊長範樹德;衛生隊隊長王XX,黨代表何長工。特務連連長曾士峨,黨代表羅榮桓。

支部建在連上

部隊縮編的同時,部隊中的黨的組織結構也相應地進行了調整。毛澤東總結經驗教訓,在部隊各級都設立了黨的組織,班設小組,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這是一個重大的創造,它對于黨整合軍隊并在軍隊中順利實現自己的意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後來在《井岡山的鬥争》中對調整軍隊和黨組織結構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作了肯定,他說:“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毛澤東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設計了黨代表制度。黨代表制度發端于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區别于舊軍校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設有黨代表和政治部。三灣改編,“支部建在連上”将黨代表制度進行了一次偉大的創造,從而奠定了我們黨政治建軍的基礎。

三灣改編後,軍隊在連以上設立黨代表,擔任黨組織書記,專做連以上的思想政治工作。這樣,黨代表制度就使得人民軍隊中各層級逐步形成了雙首長負責制。“黨代表制度,經驗證明不能廢除。特别是在連一級,因黨的支部建設在連上,黨代表更為重要。他要督促士兵委員會進行政治訓練,指導民運工作,同時要擔任黨的支部書記。事實證明,哪一個連的黨代表較好,哪一個連就較健全,而連長在政治上卻不易有這樣大的作用。”在軍隊中實行黨代表制度,實質上就是為了加強黨對軍隊的整合,有效實現黨對軍隊的領導。同時,特别注意了在班長、戰士中發展黨員,這樣黨和士兵群衆的聯系便更加緊密了,大大加強了政治思想工作。

官兵平等

三灣改編的另一項重要内容就是在軍隊内實行民主主義。

作了詳細而具體的叙述:“在軍、團、營、連均設士兵委員會,官長同時為士兵委員會。全連士兵大會選舉5至7人或9人為連士委執委,推主席一人。以全營人數按每5人舉一代表組成全營士兵委員會,推舉11人至13人組織營士執委,推舉1人為主席。按全團人數每10人舉代表一人組織全團代表會,推舉17人至19人組織團士執委,推舉1人任主席。全軍按30人至50人舉一代表組織全軍代表會,選舉19人至21人或23人組織軍士執委,選一人為主席,軍士執委選5人至7人為常委。

在軍隊内部實行民主主義這一新興事物給當時的士兵群衆留下了深刻印象,幾十年後他們回憶起這段曆史仍然記憶猶新。曾經擔任過士兵委員會主任的宋任窮說:“我在營裡擔任士兵委員會主席,士兵委員會是選舉産生的。按選舉名額,由連裡選出一些委員來,三個連的委員組成營士兵委員會。士兵委員會沒有設立什麼機關,沒有專職辦公,隻是遇事開會研究。

士兵委員會是黨代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士兵委員會的工作,主要放在連裡面,一個是政治民主,一個是經濟民主,分夥食尾子,管理夥食,管理經濟。那時來自舊軍隊的軍官很多,打人罵人的軍閥習氣嚴重,士兵委員會就同他們那種舊習氣作鬥争。”自從實行了民主主義制度,士兵群衆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群衆的革命熱情大大地激發起來,士兵有了當家作主的感覺,對部隊建設的責任感也明顯加強了。部隊中出現了一種官兵一緻、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關系。

宣布三大紀律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餘部沿羅霄山脈南移,尋求立足點。10月7日,部隊抵達江西省甯岡縣茅坪,随後進至遂川縣境内,準備向羅霄山脈的井岡山進發。

幾天後,在荊山雷打石上,他扳着手指,向全體官兵鄭重地宣布了3條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衆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

此後,三灣改編所确立的建軍原則,在整合袁文才、王佐的井岡山農民武裝、朱德的南昌起義餘部、畢占雲和張威起義部隊、彭德懷、黃公略起義部隊、季振同董振堂的甯都起義部隊的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堅持,逐步提升了軍隊和軍人素質,為建立打不垮的紅一方面軍積累了經驗。

将帥回憶

羅榮桓

“這支部隊中,雖然有不少是黨員,但沒有形成堅強的組織核心,也沒有明确的行動綱領。軍事指揮員大部分是黃埔軍校的學生,他們都是知識分子,沒有經過更多實際戰争的鍛煉,指揮能力弱,舊的一套帶兵方法,妨礙着上下一緻、官兵一緻。”“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時開始,确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如果不是這樣,紅軍即使不被強大的敵人消滅,也隻能變成流寇”。

賴毅

蘆溪受挫後,部隊中彌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緒,許多知識分子和軍官出身的人,看到失敗似乎已成定局,紛紛不告而别。有些小資産階級出身的共産黨員,也在這時背棄了革命,走向叛變或者消極的道路。一營一連的一個排就在排長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機會全部逃跑了,并且帶走了所有的武器。那時,逃亡變成了公開的事,投機分子互相詢問:‘你走不走?’‘你準備上哪兒去?’這真是一次嚴重的考驗。”

張宗遜

“以師長餘灑度和第三團團長蘇先駿為首的一些人經不起挫折和失敗的考驗,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竟以種種借口離開了革命隊伍。他們大都是不辭而别的,有的以教條主義的态度對待革命,迷信到中心城市去鬧暴動;有的悲觀消極,逃避鬥争,回了家;有的則去投降蔣介石、汪精衛當了叛徒。總之,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他們走了,部隊不但毫無損失,反而更加精幹,更堅強了。”

陳士榘

改編在進行當中,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黨員沒有那麼多。有的連隊隻有一兩名黨員,成立黨支部有困難,班排設立黨小組更是難以實現。毛澤東提出:要發展出身工農家庭、作戰英勇的士兵入黨。毛澤東說:我觀察過,凡是擁有一定數量黨員的連隊,士氣就高,作戰英勇,長官也能得到有效的民主監督。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各連隊都開始發展工農骨幹入黨。陳士榘因為參加過農運,鬥争過家鄉的惡霸地主,所以被列入第一批入黨的黨員。陳士榘的入黨介紹人是當時一連的黨代表何挺穎。

1927年10月2日,黨代表何挺穎找到他說:“你的黨員已經批了,今天要去進行入黨宣誓。”于是陳士榘跟着何挺穎來到一個祠堂的閣樓上,房間裡放着幾個長條木闆凳,上面已經坐了七八個人。他們都面對北牆,北牆上挂着兩張長方形的紅紙。紅紙上方寫着3個外文字母:CCP,下方寫着兩行毛筆字:犧牲個人,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全人類的共産主義事業奮鬥到底!當時是晚上,屋裡隻有一盞昏暗的煤油燈。陳士榘看到了那兩行字,心想那就是入黨誓詞吧。

毛澤東看人已經到齊,就宣布入黨儀式開始。先是由各連的黨代表介紹新黨員的情況,這次共發展六名黨員,分别來自六個不同的連隊。在各連黨代表依次介紹完每個新黨員的簡曆和政治表現以後,毛澤東開始向新黨員發問:“你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産黨?”陳士榘的回答是:“為了工農翻身得解放!”其他人的回答也都差不多。毛澤東顯得比較滿意,他開始對那幾句入黨誓詞進行講解,并解釋了CCP三個英文字母的含義,說那是表示中國共産黨。

随後,他便舉起右手,握緊拳頭,帶領新黨員宣讀誓詞。讀完誓詞後,毛澤東對六個新黨員說:你們就是光榮的中國共産黨黨員了,共産黨員要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團結群衆多做工作,艱苦的地方危險的時刻要搶着上,凡事要給普通士兵做出榜樣。還要有組織觀念和組織紀律,組織生活無故不得請假,黨員要每星期開一次小組會,黨内的事情不要亂講,尤其是黨内的秘密,對自己的親人都不能講,黨的決議一經做出就要嚴格遵守。

王紫峰

“士兵委員會開士兵會時,每個士兵都有發言權。例如:班長派班公平不公平,哪位軍官說話态度不好,士兵都可以在大會上進行指名批評。對經濟上的意見,士兵同樣可以在大會上講。對排長、連長、黨代表的缺點都有批評的權力。士兵委員會設有經濟委員會或小組,管理連隊的夥食,每個禮拜或每半個月,經濟委員會要清算和理員的賬目,做到經濟公開。

油畫

《三灣改編》

許寶中、李澤浩1977年創作,280×175cm,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創作者

許寶中(1937-2006),山東莘縣人。擅長油畫。1964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曾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美術創作室主任。主要作品有《平江起義》、《把一切獻給黨》、《青春年代》等。

李澤浩(1939-2019),遼甯遼中人。擅長油畫。1964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曾任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黨支部書記、美術教育系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席、教授。中國美術教育研究會理事長、遼甯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作品有《你追我趕》、《墾區新兵》、《戰友》、《三灣改編》、《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