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陝西省全日制高校
西安理工大學(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院校,陝西省“國内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20年7月,學校成為工信部、陝西省共建高校。學校是我國西北地區水利水電、裝備制造、印刷包裝行業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紮實推進一流學科建設,核心競争力穩步提升。學校是我國首批獲得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現有1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覆蓋全部本科專業。現有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涵蓋5個二級學科),21個陝西省重點學科,12個陝西省優勢學科。[1]學校在1994年1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西安理工大學。1998年學校劃轉陝西省。[1]
    中文名:西安理工大學 外文名: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簡稱:西安理工、西理工、XUT、XAUT 創辦人:範源濂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學校類别:理工 主管部門:陝西省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劉德安 本科專業:67個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91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别7個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1個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1個、二級學科5個 校訓:祖國、榮譽、責任 校歌:《春華秋實》[5] 院校代碼:10700 主要獎項: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備軍官選拔和培訓基地、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知名校友:斯澤夫、吳一堅、祁玉民、姚穆、沈晉、張文若、李勤、姜力軍、俞向前、童斌、張琪、楊恒、王茜 中文名稱:西安理工大學 外文名稱: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現任校長:劉雲賀 博士後流動站:科研流動站8個 院士工作室:19個 碩士招生電話:029-82312416 主要院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學院、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等16個學院和1個教學部 類别: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理工 屬性:省部共建高校n陝西省省屬高水平大學n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n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n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n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n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n省“國内一流大學建設高校”n 黨委書記:劉德安 雙聘院士:4人 全國綜合排名:158名(2019軟科中國大學排名)

辦學曆史

學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機械學院和成立于1960年的陝西工業大學。兩校的辦學曆史分别可以追溯至1919年由民國教育總長範源濂創辦的北平市立商業補習學校和1937年成立的國立西安臨時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水利組)。1972年,北京機械學院和陝西工業大學合并組建陝西機械學院,隸屬第一機械工業部。1994年,學校經批準更名為西安理工大學。1998年,學校劃轉陝西省,管理體制調整為中央與陝西省共建,以陝西省管理為主。2002年,陝西省批準西安儀表工業學校整體并入西安理工大學。學校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機械學院前身學校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為校慶起始年,5月1日為校慶日。

所獲榮譽

近年來,獲國家教學成果獎4項,陝西省教學成果獎91項;有5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72門省級精品課程,11個省級示範性虛拟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有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得到廣泛認可,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備軍官選拔和培訓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首批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3年作為全國試點高校率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學校是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課程建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建有2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全國示範性基地,8個陝西省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工作站。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

劉德安

校長

劉雲賀

紀委書記、

監察專員

李鵬

曆史沿革

北平高專時期n學校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機械學院前身學校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為校慶起始年。n1946年,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創建。n西安理工大學曆史沿革圖1950年,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更名為北京重工業學校。n1953年,北京重工業學校更名為北京機器制造學校。n2.北京工業管理學校n1919年,由民國教育總長範源濂創辦北平市立商業補習學校。

1937年,改建為北京市高級商業職業學校。n1950年,北京市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更名為北京市财經學校。n1955年,北京市财經學校更名為北京工業管理學校。n3.北京工業幹部學校n1952年,沈陽工業幹部學校創建。n1954年,沈陽工業幹部學校更名為北京工業幹部學校。n1956年,北京業餘機械學院創建(合署)。n北京機械學院時期n1958年,北京機器制造學校、北京工業管理學校、北京工業幹部學校合并升格為北京機械學院,隸屬于第一機械工業部。n文革開始後不久,受國内外形勢影響,中央決定将北京十三所重點高校外遷。

1969年,根據林彪“第一号通令”,北京機械學院等13所“京校外遷”高校被迫遷出北京。北京機械學院遷至陝西。n陝西工業大學時期n1937年,國立西安臨時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水利組成立,同年改建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水利工程學系。n1938年,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水利系成為西北工學院水利系。n1956年,西北工學院電機系、水利系,北京動力學院,山東大學土木系、青島工學院水利系、西北農學院水利系、蘇南工業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西安動力學院。n1957年,西安動力學院、西北工學院采礦紡織系并入交通大學(西安)。n1958年,西北工學院化工系部分改建西安化工學院。n1960年,西安交通大學水利系、紡織系,西安化工學院部分合并升格為陝西工業大學。n1960年,開始研究生教育。

1961年,陝西科技大學(1960年創建)并入陝西工業大學。n1962年,西安機械專科學校(1958年創建)并入陝西工業大學。

陝西機械學院時期n1972年,北京機械學院、陝西工業大學合并組建陝西機械學院,隸屬機械工業部。還有一部分以印刷專業為主在北京黃莊成立了北京印刷學院。n1970年,陝西工業大學紡織系參與合并組建西北輕工業學院(今西安工程大學)。n1972年,陝西工業大學化工系并入西北大學。n1972年,陝西工業大學水利系并入西北農學院(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n1981年,西北農學院水利系又返回并入陝西機械學院。n1981年,經國家教委批準,陝西機械學院北京留守處(原北京機械學院北京遺留部分)定名為陝西機械學院北京研究生部。n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6年,陝西機械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機械工業管理專科學校合并成立的北京機械工業管理學院,隸屬于機械工業部。1990年,北京機械工業管理學院更名為北京機械工業學院。1998年劃轉北京市管理,後于2003年參與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n西安理工大學時期n曲江校區校門1994年,陝西機械學院更名為西安理工大學。n1998年,學校由機械工業部劃轉陝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n2002年,陝西省批準西安儀表工業學校整體并入西安理工大學。

2006年,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獨立本科院校)獲教育部批準成立。n2008年,學校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

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同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9月,經陝西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廳批準,西安理工大學研究生院成立。

年底,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n2013年1月,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n2017年7月,被認定為“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n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20年7月,西安理工大學成為陝西省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高校。

10月,被國家知識産權局、教育部确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産權試點高校。

辦學條件

建設成果

截至2019年2月,近十年來,學校科研成果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67項,其中國家級獎3項,本校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973項目、國家重大專項課題、重大儀器專項等國家重大重點項目71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87項,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7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416件,獲國際發明專利授權13件,科研經費到款23.8億元,發表SCIE論文2397篇。學校不斷推進校地校企合作,與省内外100多家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陝西、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建立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8個。2013年,學校科學研究計劃驗收通過67項,其中特色研究計劃項目3項,科技創新計劃項目15項,學科聯合項目3項,青年科學研究計劃項目31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5項。在校基金的資助下,此次結題項目共獲得國家級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14項,廳局級項目21項;申請專利31項,授權18項;發表論文111篇(其中SCI:15篇,EI:44篇,SSCI:2篇,CSSCI:27篇,CSCD:23篇)。nnnn

科研平台

機構名稱

批準部門

陝西省軍民兩用超快光電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陝西省水利機械及其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陝西省軍民兩用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省國防科工局

陝西省鎂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陝西省水資源與環境重點省級實驗室

省科技廳

城市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

省教育廳

陝西省網絡計算與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陝西省腐蝕與防護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陝西省印刷包裝工程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陝西省印刷包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陝西省黃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陝西省電工材料與熔(浸)滲技術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陝西省晶體生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陝西省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中心

省教育廳

陝西省機械制造裝備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陝西省腐蝕與防護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科研平台n截至2019年2月,學校擁有32個國家及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其中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科技部推廣中心、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n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晶體生長設備及系統集成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n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數控機床及機械制造裝備集成重點實驗室、西北水資源與環境生态重點實驗室n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晶體生長設備與控制技術工程研究中心n科技部推廣中心:國家連鑄連軋貝氏體鑄鐵技術研究推廣中心n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旱區生态水文與災害防治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n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nn截至2015年5月,學校館藏紙質文獻188萬餘冊,電子文獻約329萬餘冊,紙質中外文現刊2300多種,全文電子期刊1萬餘種,業已形成集機械、電氣與電子、自動控制、儀器儀表、材料、水利水電、印刷包裝以及管理學、法學、外語、藝術等社會科學諸專業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多種載體的文獻保障體系,其中水利水電、印刷包裝類文獻獨具特色。n

學術期刊n《西安理工大學學報》創刊于1978年,是由陝西省教育廳主管,西安理工大學主辦的科學技術類多學科綜合的學術性期刊。主要欄目有機械工程、材料工程、電氣工程、控制工程、電子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等。是CNKI中國學術文獻總庫入編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編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入編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2011、2014、2017年版)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英國《科學文摘》(SA)收錄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期刊、俄羅斯《文摘雜志》(AJ)收錄期刊。

院系專業

二級學院

專業

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

水利水電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工程、農業水利工程

西安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

西安理工大學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工業工程

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包裝工程學院

印刷工程、包裝工程、數字媒體技術

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

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電氣工程及智能控制、、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西安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軟件工程以及物聯網工程

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工業工程、經濟學、公共事業管理、文化産業管理

西安理工大學理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統計學、應用物理學、應用化學、制藥工程

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

法學、英語、日語

西安理工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學、城鄉規劃、建築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視覺傳達、工業設計、産品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動畫、雕塑、攝影

西安理工大學信息技術與裝備工程學院

信息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西安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西安理工大學國際工學院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西安理工大學高等技術學院

——

國防生教育學院(海軍)

——

西安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

西安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體育教學部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

——

院系專業n截至2020年3月,學校設17個學院和1個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及獨立學院一所——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共設本科專業67個。nn

師資力量

團隊名稱

帶頭人

審批時間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黃強

2007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羅興锜

2008

自動化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劉丁

2009

水力學課程教學團隊

周孝德

2010

師資力量n截至2019年2月,學校有教職工25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800餘人。院士工作室19個。有雙聘院士4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2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8人,中科院“百人計劃”3人。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入選“特支計劃”9人、“三秦學者”創新團隊2個、高校“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10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師德标兵等40多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n

教學建設

中心名稱

批準時間

工程訓練中心

2007

信息與控制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2013

水利水電實驗教學中心

2014

學校标識

精神文化

歌譜

歌詞

《春華秋實》詞:廉永傑曲:屈斌、陳大明黃河滔滔,秦嶺莽莽,赫赫始祖恩澤,五千年文明育養。理工大學子濟濟一堂,祖國榮譽責任矢志不忘。團結勤奮求實創新蔚然成風,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精神永揚。看春華秋實桃李芬芳,為我中華騰飛創造輝煌。

校訓:祖國榮譽責任nn祖國:牢記自己是炎黃子孫,是中國人,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奮發向上,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奉獻一切。n榮譽:強烈的榮辱觀、是非觀,有為國家增光,為集體揚名,為個人争先的榮譽感。n責任:對國家、社會和家庭的高度責任感,以艱苦奮鬥、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對人、對事極端負責的态度,努力學習,服務社會,報效祖國。n“祖國、榮譽、責任”是完善人格的三個基本支撐點,學校要以培養學生具有執着的愛國精神、強烈的榮辱觀和高度的責任感為育人的基本準則,嚴格要求每個學生。

n校風:團結勤奮求實創新nn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事業成功的保證。n勤奮:刻苦學習,奮發進取,具有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的獻身精神。n求實: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嚴謹治學、治教。n創新:大膽探索,勇于創新,不斷追求新知。n優良校風是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條件,也是學校上質量、上水平,辦出特色的有力保證。nn校慶n學校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機械學院前身學校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為校慶起始年,5月1日為校慶日。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