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制

中藥炮制

獨特的制藥技術
中藥炮制是中國醫藥遺産的組成部分,數千年來,對中國人民防病治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保證了中醫臨床用藥安全有效。中國第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序例寫道,”藥有毒無毒,陰幹暴幹,采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僞陳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不爾合用也“。中國名醫張仲景也認為藥物須燒、煉、炮、炙,生熟有定,或須皮去肉,或支皮須肉,或須根去莖,或須花須實,依方揀采,治削,極令淨潔。後世有關這方面的論述更是繁多,說明中國中藥炮制學源遠流長,逐步形成了一門獨特的制藥技術。
    中文名:中藥炮制 外文名: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别名:

目的

為了充分發揮中藥防治疾病的作用,并克服某些毒副反應,保證安全有效,中藥材在使用前必須根據病情和實際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炮制處理。中藥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種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種藥物同時可具有幾方面的目的,這些不同的炮制目的雖有主次之分,但彼此間往往又有密切的聯系。

某些藥物雖有較好的療效,但也存在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通過炮制,則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和副作用,使服用後既達到應有的療效,又不緻産生不良的反應。如,草烏生用是大毒,經用豆腐炮制後,毒性顯著降低面又保持其固有的療效;柏子仁具甯心安神、滑腸通便作用,如果要用于治療失眠而又需避免病人産生滑腸,則可将柏子仁去油制霜,以消除其緻瀉的副作用。

為了适應患者病情和體質等不同需要,對某些藥物通過炮制來改變或緩和其性能,以達到治療目的。如,麻黃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較強,蜜炙後辛散解表作用緩和,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強;蒲黃生用活血破瘀,炒炭用對實驗動物能縮短其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達到炒炭增強止穩中有降作用的臨床目的;地黃生用性寒涼血,制後則溫而補血。

中藥出除了通過配伍和制成一定的型外,還可通過炮制手段來提高其療效。如,無胡醋制增強其生物堿在水中的溶解度;蜜炙款冬花,由于蜂蜜的協同,可增強潤肺止咳作用;自然銅煅淬後,可增強散瘀止痛作用。

中醫對疾病的症狀通常以經絡髒腑來歸納,對藥物作用的趨向則以升降浮沉來表示。藥物通過炮制,可引藥歸經或改變作用趨向。如,大黃本為下焦藥,酒制後可清上焦之實熱;柴胡、香附經醋制後有助于引藥入肝,更有效地治療肝經疾病;小茴香、橘核經鹽制後,有助于引藥入腎,能更好地發揮治療腎經疾病的作用。

某些藥材,體積較大,質地堅硬。如,雞血藤、厚樸、藿香、絲瓜絡、磁石、虎骨、羚羊角、象皮等。這些藥材必須經過加工處理後,制成一定規格的飲片,才便于配方和制劑。

中藥在采購、運輸、保管過程中常混有沙泥、雜質、黴敗品或殘留非藥用部分。因此,在炮制前,必須經過分離和洗刷,使其達到一定的淨度,以保證臨床用藥劑量的準确。如,根與根莖類藥的蘆頭(殘留莖基)、皮類藥的粗皮(栓皮)、動物類藥的頭、足、翅等均應除去。有的雖是一種植物但由于部位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樣。如麻黃,莖發汗,根止汗,故須分開。藥物經過加熱處理還可以進一步幹燥或殺死蟲卵(如桑螵蛸)等,有利于貯藏。有些含有甙類成分的藥物,經加熱處理後,能使與甙類共存的酶失去活性。如,黃芩在切制前蒸1分鐘,以滅酶保甙,利于久貯。

作用

四氣五味是根據中醫理論對每種藥物經過反複臨床驗證、系統歸納和推論而得出來的高度概括,以說明各種藥物的性能。中藥炮制則常對藥物的性味産生一定的影響。如,黃連本為大苦大寒藥,經過辛溫的汁制後,能減低苦寒之性,即所謂以熱制寒,可以抑制其偏,稱之為“反制”;若用膽汁炮制黃連,卻能增強黃連苦寒之性,即所謂寒者益寒,稱之為“從制”。中藥藥性是臨床用藥的基本依據,由于性味改變,治療作用也有所不同。如,生地黃主瀉,具清熱涼血、滋陰養血之功;熟地黃主補,具有補血滋腎養陰作用。這樣就使得藥物作用範圍相應擴大了。

升降浮沉是表明藥物作用于機體時的趨向。一般而言,辛、甘味藥,多為溫熱藥,屬陽,作用升浮;苦、酸、鹹味藥,多為寒涼藥,屬陰,作用沉降。中國名醫李時珍說:升者引以鹹寒,則沉而直達下焦,沉者引以姜酒,則學而上至巅頂。大凡生升熟降。故藥物經炮制後,可以改變作用的趨向。如黃柏原系清下焦濕熱藥,經酒制後作用向上,就能兼清上焦之熱;黃芩能走上焦,用酒炒制後,增強了上行清熱的作用;砂仁行氣開胃消食,作用于中焦,經鹽煮後,可以下行治療小便頻數。

歸經是以不同藥物作用于不同髒腑經絡為依據,說明某藥對某些髒腑經絡的病變起主要治療作用,是藥物功用與适應範圍的一種歸納。如,杏仁止咳,故入肺經;生姜止嘔,故入胃經。藥物的炮制很多是以歸經理論作指導的。如,酒制升提,姜制溫散,鹽制走腎而軟堅,醋制注肝而收斂等。醋制青皮能增強疏肝的作用就是一個例子。

藥材往往需要經過炮制或制成半成品後,才能方便有效地用于湯劑和其他中成藥的制備,以适應臨床的實際需要,發揮更大療效。如清甯丸中的大黃用黃酒多次蒸制之後才能供用,否則藥力太猛易産生腹痛等副作用;小兒健脾丸中的六神曲需炒制後才能起到分健脾作用;分健步丸中的虎骨油炙或沙燙之後才能粉碎制丸;爐甘石、珍珠等要水飛後才能配制應用。

對中藥理化性質的影響

中藥經加熱、水浸及用酒、醋、藥汁等輔料炮制處理後,使某些藥物的理化性質産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來,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轉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其浸出量有所增減。所有這一切,都會對中藥藥性與療效産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研究中藥炮制前後理化性質的變化,對探讨中藥炮制的原理和正确掌握炮制工藝,具有重大意義。

1.含生物堿類藥物

生物堿是一類含氮的有機化合物,通常有似堿的性質,能與酸結合成鹽,多數具有明顯的生理活性.遊離生物堿一般都不溶或難溶于水,能溶于乙酸、氯仿、等有機溶媒,亦可溶于酸水(開成鹽)。大多數生物堿鹽類右溶于水,難溶或不溶于有機溶媒(亦有例外)。炮制輔料多用醋、黃酒或白酒等,這是由于醋是稀酸,可使遊離生物堿轉化為生物堿鹽而溶于水,易被水煎煮出來,增強療效,如醋制香附能增強鎮痛作用;酒具有稀醇的性質,是一種良好的溶劑,不論是遊離生物堿或其鹽類,都能溶解,利于浸出或煎出有效成分,提高藥物的療效。

各種生物堿具有不同的耐熱性,有的在高溫情況下不穩定,可産生水解、分解等變化。如,草烏中含有劇毒成分烏頭堿,經高溫處理後,水解成毒性小的烏頭原堿,減低草烏的毒性;而對某些受熱影響療效的中藥,則應少加熱或不加熱,如石榴皮、龍膽草、山豆根等,以生用為宜。

水溶性生物堿,因在切片過程中能溶于水而流失,故應盡量縮短與水接觸時間,采取少泡多潤或不用水處理的方法,以免影響療效。如,槟榔的有效成分槟榔堿、苦參中的苦參堿均能溶于水或冷水,這就應該盡量縮短在水中浸泡的時間,故有的藥物如槟榔等有時直接砸碎應用于臨床。

由于生物堿在植物體内分布不一緻,應注意區分其藥用道聽部位,在炮制中除去非藥用部分。如黃柏的有效成分小檗堿隻分布在黃柏樹皮中,故隻用皮面不用其他部位。

2.含甙類藥物

甙的溶解性能,常無明顯的規律,一般能溶解于水和乙醇中,有些甙也可以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但難溶于醚和苯。因酒易溶解甙,所以炮制輔料常用酒。又因甙多溶于水,故水制時應盡量少泡多潤,以免溶解于水或發生水解而受損失,如甘草、秦皮、大黃等。

含有甙類成分的藥物通常同時含相應的專一的分解酶,在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下容易被相應的酶所水解。如,槐花由于酶的作用可使蘆丁分解而失去療效;黃芩由于酶的作用而使其變綠色,故在切制前應蒸煮10分鐘,以達到抑制酶的活性,這是一種保證藥物療效的措施。玄參甙在空氣中放置,易于吸潮,炮制後的飲片易變成黑色,可能與此類成分有類。

甙在酸性條件下容易水解,不但減低了甙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複雜性,因此,炮制時除醫療上有專門要求外,一般少用醋處理。

3.含揮發油類藥物

揮發油是指經水蒸氣蒸餾所得到的揮發性油狀成分的總稱,通常也是一種具有治療作用的活性成分,大多具有芳香氣味,常溫下可以自行揮發而不留任何油迹,大多數比水輕,易溶于多種有機溶劑及脂肪油中,在70%以上的乙醇中能全溶,在水中溶解度極小,常呈油狀液體.

在許多中藥中含有揮發性的香氣物質,如《雷公炮炙論》中就提到含揮發性成分的藥物不可用火處理,對菌陳注明“勿近火”。由于含揮發性成分的藥物在炮制過程中常因加熱等外理後,使其所含揮發油顯著減少,故這些藥物火制時少加熱,或不用火制法,避免減失揮發油而影響療效。同時不宜久浸、久泡,而要“搶水洗”,以防香氣走失,也不宜帶水堆積,以免發酵變質。但某些藥物,如白術、蒼術等,又需要通過麸炒、米泔水炒等炮制方法來減少或除去部分揮發油,用以降低其燥性,增強健脾和中作用。

藥物經炮制後,以揮發油的性質也會有所改變。如顏色加深,折光率增大。有的甚至生理活性也不一樣。如肉果的揮發油經煨制後增強了對家兔離體腸管收縮的抑制作用,人面能實腸止瀉。

4.含鞣質類藥物

鞣質是一類複雜的多元酚類化合物,實質上也屬于甙的一種,廣泛地存在于植物中,在醫療上常作為收斂劑,用于止血、止瀉、燒傷等,有時也用作生物堿及重金屬中毒的解毒劑。

鞣質能溶于水和乙醇等極性較大的溶劑中,特别易溶于熱水,生成膠狀溶液,故某些含有鞣質類的藥物用酒制可以增強其療效,但用水制時應盡量少泡多潤,不宜用熱水泡洗。

鞣質能與鐵産生化學反應,生成鞣鐵鹽。它是一種強還原劑,能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特别在堿性溶液中能很快變色,所以在炮制過程中亦應注意避免。鞣質經過高溫處理,一般變化不大,如大黃在炮制前,含有緻瀉作用的蒽甙和收斂作用的鞣質,經過酒炒、酒蒸以後,蒽甙的含量顯著減少,而鞣質的變化不大,可使大黃的緻瀉作用減弱,而收斂止瀉作用相對增強,所以酒蒸大黃具有緩和瀉下作用。但有些鞣質經高溫處理也會影響療效,如,地榆炒炭時,如果溫度過高,抑菌作用大大減低,因此,炮制時應掌握火候。

5.含有機酸類藥物

有機酸大多存在于果實類的藥物中,低分子有機酸大多能溶于水,水制時應盡量采用少泡多潤,防止有機酸流失。

藥物中有機酸也可因加熱而被破壞,如,山楂炒炭後,有機酸被破壞約68%,酸性降低,其刺激性也随着降低。有些含有機酸的藥物,往往和含有生物堿的藥物共制,以提高其溶解度,增強療效。有機酸對金屬有一定的腐蝕性,所以在炮制含有較高濃度有機酸的中藥時,不宜采用金屬容器,以防容器腐蝕和藥物變色、變味。

6.含油脂類藥物

油脂大多存在于植物的種子中,通常有潤腸止瀉作用。有的油脂有毒,為了防止其作用過猛而引起嘔吐等副作用,往往采用各種不同方法進行加工炮制,如,柏子仁去油制霜,降低滑腸作用;千金子去油制霜降低毒性,使藥力緩和;瓜蒌仁去油制霜,以除去令人惡心嘔吐之弊,更适用于脾胃虛弱患者;蓖麻子中含有脂肪油,具消腫撥毒、瀉下通滞作用,但種子中含有毒蛋白,炒熟後可使毒蛋白變性而避免中毒;巴豆油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炮制時則宜控制其含油量,使其達到适中。

7.含樹脂類藥物

樹脂通常存在于植物的樹脂道中,當植物受傷後分泌出來,形成一種固體或半固體物質.在醫藥上常作防腐、消炎、鎮靜、鎮痛、解痙、活血、止血劑。這類藥物如牽牛子中所含樹脂為峻瀉藥,受熱時部分可被破壞,故經炒後可緩和瀉下去積作用。乳香、沒藥經炒或煮後可除去部分有毒的揮發油,緩和刺激性,減少惡心、嘔吐等副作用,經醋制則可以增強其入肝活血止痛作用。如果加熱溫度過高,樹脂變性,也會影響療效。又因樹脂能溶解于乙醇,故酒制或制成酒劑可增強療效。

8.含蛋白質、氨基酸類藥物

蛋白質和氨基酸普遍存在于植物體内,有的具有明顯的生理活性,并應用于臨床。蛋白質是一類大分子的膠體物質,多數可溶于水,生成膠體溶液,一般在煮沸後凝固,便不再溶于水。氨基酸大多數是無色結晶體,易溶于水,故這類藥物不宜長時間浸泡于水中,以免損失有效成分,影響療效。

由于蛋白質和某些氨基酸遇熱要變性或不穩定的特性,所以如雷丸、天花粉、蜂皇漿等以生用為宜。但對于某些蛋白質是中藥的有毒成分,則常用加熱煮沸來降低其毒性,如扁豆中含有對人體經細胞的非特異性凝集素,它具有某些球蛋白的特性,煮後其毒性可大為減弱。

蛋白質經過加熱後,往往能産生新的物質,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如,雞蛋黃、黃豆、大豆等經幹餾後能産生含氮的吡啶類、咔啉類衍生物而具有抗真菌、抗過敏和鎮痙作用。

氨基酸還能與單糖類在少量水分存在的條件下産生化學變化而生成環狀的雜環化合物,這些是一類具有特殊香味的類黑素。如,缬氨酸和糖類能産生強烈的面包香味;麥芽、稻芽等炒後氣香而具分健胃消食作用。

蛋白質能和許多蛋白質沉澱劑如鞣酸、重金屬鹽等産生沉澱,一般不宜和含鞣質類的藥物在一起加工炮制。酸堿度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穩定性、活性也有一定的影響,加工炮制時也應根據藥物性質妥善處理。

9.含無機成分藥物

無機成分大量存在于礦物和貝殼類藥物中,在植物藥物中也含有一些無機鹽類,如鉀、鈣、鎂等,它們大多與組織細胞中的有機酸結合成鹽而共存。

夏枯草中含有大量的鉀鹽,若經長時間的水處理,會降低其利尿作用,故夏枯草不宜長時間地用水浸洗。礦物類藥物通常采用煅燒或煅紅醋淬的方法,除了使藥物易于粉碎外,在化學性質上也有相應的改變,煅燒後可使藥物進一步純淨,有些含有結晶水的藥物,如石膏、明礬、硼砂等,煅燒後可失去結晶水,成為無水化合物,而達到一定的醫療目的。有時在煅燒過程中,藥物的許多成分通常被氧化而産生新的成分,如爐甘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鋅,煅後變為氧化鋅,具有消炎、止血、生肌的作用。有些礦物藥,經過煅紅醋淬後,更利于酥脆和粉碎,增加藥物的溶解度,增強藥物在胃腸道的吸收,如自然銅、代赭石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