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聖地

佛教聖地

宗教術語
古佛經中記載的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中國五台山、尼泊爾藍毗尼園、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屍那迦。
    中文名:佛教聖地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Buddhist pilgrimage 地理位置:中國、印度、尼泊爾等 主要代表:五台山、藍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屍那羅

五台山

在我國境内,要說佛教第一聖地,非五台山莫屬。它不單是公認的文殊聖域,是中國佛教聖地之首,更是世界級佛學中心之一,是世界級佛教聖地之一。五台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佛經中還曾記載這裡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在佛教中以智慧辯才著名,他的道場也就特别顯赫。每年從世界各地趕往五台山朝禮、交流、取經的外國佛教徒也是數不勝數。

藍毗尼園

藍毗尼園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全世界最重要的宗教聖地之一。佛祖最終在菩提樹下求得的正果使世界上多了一種熱愛和平與思索的哲學。釋迦牟尼生年據說有超過60種不同說法,一般認為,公元前624年四月初八釋迦牟尼誕生于藍毗尼園的娑羅雙樹下。n

古印度之佛教遺址。為釋尊之誕生地。藍毗尼,意譯花果等勝妙事具足、樂勝圓光、解脫處、可愛香、斷、滅、鹽,音譯又作岚毗尼、龍彌尼、林微尼、論民、臨兒。此園位于今尼泊爾境内、靠近印度邊境不遠處,是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造的花園。

鹿野苑

鹿王古字為沙朗那 (Sarang nath) 後簡稱沙那 (Sarnath)。鹿野苑系中文意譯。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道後,首先來此傳教并收度了5個門徒。n

當然,鹿野苑之所以成為佛教勝地,并不隻是因為這一傳說。佛陀在離此地不遠的菩提伽耶證了正覺之後,首先來到這裡進行他第一次傳教,并在這裡為第一批五位弟子宣經講法。佛陀也是從這裡開始,住世說法四十五年,凡講經三百餘會,化度弟子數千人。從那時起至今兩千多年來,他所倡導的佛教教義已經傳遍全球,全世界的佛教徒已經超過5億人之多。n

據說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來過此地,鹿野苑當時的勝景在法顯的《佛國記》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都有記載。玄奘描述這裡是"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他在這裡還看到了30所寺院,3000名僧人,以及真人般大小的佛祖銅像。n

鹿野苑現主寺正門是座菩提伽耶式的現代建築,四周配以花圃草地樹林和鹿園,是個花園式的寺院。據說最早的寺院修建于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笈多王朝時曾于重修,莫卧爾時期阿克巴大帝曾于再修。寺廟建于1931年。寺廟東北面有一棵碩大的菩提樹,樹高數丈,青蔥而濃密,據說還是從菩提伽耶的那棵大菩提樹上折枝移植而成的。傳說佛陀當年就是在這棵樹下第一次向5位弟子講經的,樹下有一佛陀向5弟子講經的群雕,周圍挂滿了信徒們送來的花環、流蘇。

主寺西南有一座大圓桶似的高大建築,這是這裡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迹----達曼克塔。此塔高33米,下層石築,上層磚砌,内為實心。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描寫此塔時曾寫道:“精舍(即寺院)西南有石翠堵坡(即達曼克塔。),無憂王建也。基雖傾陷,尚餘百尺,前建石柱(即阿育王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鑒照映徹……”。 

許多亞洲的佛教國家在這裡建有寺廟,中國的中華寺也是其中之一。原來是這裡唯一的一位中國僧人。他叫羽清,自稱是青海塔爾寺人。36年前與人結伴來印度取經,不幸半路得病,留下這半身殘廢。由于行走不便,通郵又不便,他與國内的親人失去了聯系。他36年來一直住在鹿野苑,既沒有回過中國,也很少見到中國人。他說,中國使館曾經派人看過他。隻是他年歲已老,沒有想頭了,隻望客死他鄉,與佛陀為伴了。n

庫耶那迦

庫耶那迦(Kushinagar)是印度的佛教聖地,佛祖釋迦牟尼圓寂之地,位于印度與尼泊爾邊界附近。

佛在80歲時自知已得重病,便同弟子從毗舍離城向西北走。從方向上看是想回家鄉(今尼泊爾的藍毗尼)。但走到拘屍那羯羅,病情加重。涅盤的那天,他在河裡洗了澡,在一個長滿娑羅雙樹的小樹林裡安了繩床。他枕着右手側身卧着,頭朝北,腳朝南,背朝東,面朝西,離世而去。所以,後來的卧佛雕像卧的方向都是這樣的。佛涅盤後火化剩下的骨灰叫舍利,當時有8位國王分了佛的舍利,各建塔供奉,佛舍利塔就是這樣起源的。

中國唐朝高僧玄奘曾到過迦夏。據記載,他渡過佛祖洗澡的阿恃多伐底河,到了婆羅雙樹林。他還在那裡見到阿育王建的涅盤塔,雖已傾陷,尚高200餘尺。如今,這座涅盤塔已不複存在,代之以1923年由緬甸佛教徒集資修建的新塔,塔頂部呈饅頭形,上有傘蓋。塔前有座小廟,裡面有佛涅盤的雕刻。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為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其它三處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藍毗尼園(Lumbini)、第一次跟五比丘宣講佛法的鹿野苑(Sarnath)以及涅盤之地的拘屍那羅(Kushinagar)。

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先後記載了菩提伽耶的曆史。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2002年被列為世界遺産。

經典記載,佛陀經曆六年苦行之後,行至此地,于畢缽羅樹下之金剛座上結跏趺坐,證悟十二因緣、四谛法等,而得正覺,故畢缽羅樹又稱菩提樹,即‘覺樹’之意。

菩提伽耶是甘地發起無暴力運動的地方,是阿育王成長的地方。

印度朝聖

去印度朝聖,佛陀聖迹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聖迹已經埋沒在曆史的塵封之中,衆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八大聖迹線路,是根據蟬友圈·佛旅網創始人衲木錯,在多年的印度尼泊爾帶團朝聖實踐和朝聖體悟中,創新性地開辟了一條由順時針方向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征求許多國内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辟,對于印度尼泊爾佛教朝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于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n

1、出生——藍毗尼園: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時的腳印和沐浴的聖池。n

2、成長——佛陀祖國迦毗羅衛國的遺址和佛陀舍利塔。n

3、出家——庫耶那迦森林南丹格爾。n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堅硬的地方。苦行林,尼連禅河,賢劫千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樹,正覺塔和佛陀親自開光的25歲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向往的地方。n

5、初轉法輪——鹿野苑。佛陀三轉*輪地,為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谛、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舍利塔和最莊嚴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以此為标志)。n

6、涅槃——庫耶那迦。佛陀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佛陀最後說法處,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盤塔,佛陀6.1米最為莊嚴之涅槃像,拘屍那羅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聖體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n

7、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聖池迦蘭陀池;在此宣說諸多經典,如《佛說般舟三昧經》等。n

8、祇園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阿含部等經典均在此宣說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講經台,阿難菩提樹;央掘摩羅塔、給孤獨長老塔等。n

9、西天靈山——靈鹫山。佛陀講成佛之經典《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重要經典之靈鹫淨土,佛陀依然在此講經說法;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俨然未散。n

10、降凡處——桑克希亞。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帝釋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産生之地;曲女城大法會玄奘大師辨經處。n

11、神變處——吠舍離。(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佛陀在廣嚴城外示現神通降服96種外道,佛陀預告涅槃處,佛陀舍利塔,阿難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維摩诘大士故居,第二次經典結集之地。n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爛陀大學,蓮花生大士、寂天菩薩、玄奘大師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參學講經。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師求學、辯經弘法地;規模宏大的佛教遺址。n

13、玄奘大師紀念館——玄奘大師頭蓋骨舍利、佛陀腳印(千幅輪)、妙法蓮華經血經。n

14、經典結集——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之七葉窟,五百大阿羅漢結集之山洞。n

15、雞足山——祖師迦葉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彌勒菩薩下生傳授佛陀衣缽。n

16、恒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納西(6000多年曆史),觀賞世界最美麗的日出—恒河日出,迎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恒河沙(金剛沙),印度教沐浴與焰口聖地n

17、世界八大奇迹之泰姬陵、紅城堡(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建築博物館。n

18、印度首都德裡,朝聖藏于印度國家博物館佛陀舍利。印度首都德裡遊走于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與農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體驗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領域。真實感受真正的印度。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