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歐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

地理學概念
歐洲和亞洲本是一塊大陸,稱作歐亞大陸。歐亞大陸劃分成兩個洲,歐洲和亞洲。在現代的地理學中,歐亞兩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這一條長線。
    中文名:亞歐分界線 外文名: 别名: 包括: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等等 起源:古埃及

曆史

從古至今都有人認為歐亞大陸本為一體,不必人為地分成兩個洲,而可以統稱為歐亞洲。由于歐亞大陸本身太大,更主要的是兩邊有着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這種主張從沒得到過太多的支持。歐亞兩洲的分界線一直存在,但分界線的位置一直在變化。

在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和亞述人的時代,附近的文明社會都在南方,地理眼界中止于地中海,歐亞大陸隻意味着一片無邊的蠻荒之地,不可能存在地理學意義的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劃分與界定。但歐羅巴和亞細亞這兩個詞已出現,意思為日落之地和日出之地。這些文明社會從自己的地理位置上觀察,日落之地和日出之地一定在歐亞大陸的某處。于是歐羅巴和亞細亞這兩個詞隻代表模糊的地理方位。

在希臘人的時代,地理眼界從地中海擴大到黑海,向東延伸至印度河。這時,第一次有了地理學劃分:希臘人以自己的地理位置為中心,東面的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黑海和高加索山脈為分界線。這條分界線包含了海洋、海峽和山脈,除高加索山脈以外,少有争議和變化,沿用至今,成為歐亞兩洲的南部分界線。此時歐羅巴和亞細亞這兩個詞也開始代表地理區域,不過歐羅巴主要指阿爾卑斯山和多瑙河以南的地中海沿岸地區,亞細亞主要指分界線以南地區。歐亞大陸的北部地區不在希臘人的地理眼界之内,一片無邊的蠻荒之地不存在劃分與界定。

在羅馬人的時代,羅馬帝國的擴張,加大了羅馬人的地理眼界,羅馬人較完整地認識了歐亞大陸的西部。希臘人劃定的分界線得以向北延伸,在黑海以北的陸地,以亞速海和頓河為分界線。

在羅馬人時代之後的中世紀,歐洲地區諸侯林立,混戰不斷,大國氣象不複存在,無人再去關心歐亞兩洲的分界線,也就主要沿用羅馬人的劃分。

從16世紀開始,除南部分界線以外,其餘的分界線不斷變化。先是黑海、頓河與白海一線,中部為奧卡河與北德維納河。其後是裡海、伏爾加河與伯朝拉河一線。然後是裡海、伏爾加河與鄂畢河一線。最後才是烏拉爾山與烏拉爾河和裡海一線。這是因為俄羅斯的原因。16世紀俄羅斯開始崛起,大面積擴張領土,而這時歐洲并不認為俄羅斯是歐洲的一員,俄羅斯劃歸亞洲,俄羅斯西界成為分界線。18世紀時俄羅斯逐漸被歐洲接納,又以俄羅斯東界為分界線。俄羅斯不斷擴張,分界線也不斷變化。但俄羅斯後來擴張到了東方,分界線不能這樣劃定了。

俄國彼得大帝時期,地理學家和曆史學家塔季曉夫(1686—1750年)主張以烏拉爾山脈為東部分界線,他發現山脈兩側地區的動植物有許多顯著的不同。18世紀後半葉,這一主張被普遍接受。這時東南部分界線為伏爾加河和頓河的不同河段。19世紀中葉,人們又把發源于烏拉爾山脈的烏拉爾河和裡海作為東南部分界線,并且沿用至今。

具體劃分

烏拉爾山脈

烏拉爾山脈是歐亞兩洲的分界線。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達拉茨灣,南至哈薩克草原地帶,綿延2000多公裡,介于東歐平原和西伯利亞平原之間。山脈自北至南分為極地、亞極地烏拉爾山地和北、中、南烏拉爾山5段。平均海拔500~1200米;亞極地1894米的人民峰是烏拉爾山的最高峰。山脈的寬度為40~150公裡。中段低平,是歐亞兩洲的重要通道。烏拉爾山脈西坡較緩,東坡較陡。烏拉爾山脈兩邊的礦産資源和動植物分布有着明顯的區别。烏拉爾山脈還是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同東坡鄂畢河流域的分水嶺。

烏拉爾河

烏拉爾河又稱烏拉河,古名“亞伊克河”(1775年前)。俄文:Урал,Urál,以前:Яик,Yaik,哈薩克語:Жайы?,Zhayyq。它發源于烏拉爾山脈南部,流經俄羅斯聯邦及哈薩克斯坦在阿特勞注入裡海,全長2428公裡,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傳統上認為它是歐洲與亞洲的界河。主要支流有薩克馬拉河。

裡海

裡海(Caspian Sea)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位于歐洲和亞洲的内陸交界處,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則是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裡海擁有與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統,海運業發達。裡海在地理學上屬性為‘海迹湖’,它與黑海最後分離成為一個内陸湖泊,距今不過1.1萬多年。

大高加索山脈

高加索中部年輕的褶皺山系。在黑海和裡海之間,自西北向東南延伸于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的邊界上,全長1100公裡以上,最寬180公裡,面積約十四萬五千平方公裡。

土耳其海峽

位于土耳其的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之間。是連接黑海和地中海之間的重要海峽。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又稱黑海海峽。整個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