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

環境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收容的有機廢棄物或含毒廢棄物過多,影響或超過了土壤的自淨能力,從而在衛生學上和流行病學上産生了有害的影響。污染物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土壤,引起土壤正常功能的變化,從而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和發育。[1]
    中文名:土壤污染 外文名:soil pollution 别名: 分類: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

概述

人為活動産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惡化,并進而造成農作物中某些指标超過國家标準的現象,稱為土壤污染。

污染物進入土壤的途徑是多樣的,廢氣中含有的污染物質,特别是顆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進入土壤,廢水中攜帶大量污染物進入土壤,固體廢物中的污染物直接進入土壤或其滲出液進入土壤。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灌溉帶來的土壤污染。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闆結,也是土壤污染的來源之一。

土壤污染除導緻土壤質量下降、農作物産量和品質下降外,更為嚴重的是土壤對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富集到作物果實中,人或牲畜食用後發生中毒。

如中國遼甯沈陽張士灌區由于長期引用工業廢水灌溉,導緻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屬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為耕地,隻能改作他用。

特點

隐蔽性和滞後性

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廢棄物污染等問題一般都比較直觀,通過感官就能發現。而土壤污染則不同,它往往要通過對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農作物的殘留檢測,甚至通過研究對人畜健康狀況的影響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從産生污染到出現問題通常會滞後較長的時間。如日本的“痛痛病”經過了10~20年之後才被人們所認識。

累積性

污染物質在大氣和水體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遷移。這使得污染物質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氣和水體中那樣容易擴散和稀釋,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斷積累而超标,同時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不可逆轉性

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許多有機化學物質的污染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時間才能夠恢複。

難治理

如果大氣和水體受到污染,切斷污染源之後通過稀釋作用和自淨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問題不斷逆轉,但是積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難降解污染物則很難靠稀釋作用和自淨化作用來消除。

土壤污染一旦發生,僅僅依靠切斷污染源的方法則往往很難恢複,有時要靠換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決問題,其他治理技術可能見效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較高、治理周期較長。鑒于土壤污染難于治理,而土壤污染問題的産生又具有明顯的隐蔽性和滞後性等特點,因此土壤污染問題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視。

輻射污染

大量的輻射污染了土地,使被污染的土地含有了一種毒質。這種毒質會使植物生長不了,停止生長。

焚燒樹葉:樹葉裡含有一種有毒物質,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散發出來的。但一遇火,就會蒸發毒物。人一呼吸,就會中毒。

污染物來源

土壤污染物可分為三類。一類是病原體,包括腸道緻病菌、腸道寄生蟲(蠕蟲卵)、鈎端螺旋體、炭疽杆菌、破傷風杆菌、肉毒杆菌、黴菌和病毒等。它們主要來自人畜糞便、垃圾、生活污水和醫院污水等。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便、垃圾做肥料,或直接用生活污水灌溉農田,都會使土壤受到病原體的污染。這些病原體能在土壤中生存較長時間,如痢疾杆菌能在土壤中生存22~142天,結核杆菌能生存一年左右,蛔蟲卵能生存315~420天,沙門氏菌能生存35~70天。

另一類是有毒化學物質,如镉、鉛等重金屬以及有機氯農藥等。它們主要來自工業生産過程中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以及農業上大量施用的農藥和化肥。

第三類是放射性物質,它們主要來自核爆炸的大氣散落物,工業、科研和醫療機構産生的液體或固體放射性廢棄物。它們釋放出來的放射性物質進入土壤,能在土壤中積累,形成潛在的威脅。由核裂變産生的兩個重要的長半衰期放射性元素是90锶(半衰期為28年)和137铯(半衰期為30年)。空氣中的放射性90锶可被雨水帶入土壤中。因此,土壤中含90锶的濃度常與當地降雨量成正比。此外,90锶還吸附于土壤的表層,經雨水沖刷也将随泥土流入水體。137铯在土壤中吸附得更為牢固。有些植物能積累137铯,因此,高濃度的放射性137铯,能随這些植物進入人體。當土壤被病原體、有毒化學物質和放射性物質污染後,便能傳播疾病,引起中毒和誘發癌症。

危害

被病原體污染的土壤能傳播傷寒、副傷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這些傳染病的病原體随病人和帶菌者的糞便以及他們的衣物、器皿的洗滌污水污染土壤。通過雨水的沖刷和滲透,病原體又被帶進地面水或地下水中,進而引起這些疾病的水型暴發流行。因土壤污染而傳播的寄生蟲病(蠕蟲病)有蛔蟲病和鈎蟲病等。人與土壤直接接觸,或生吃被污染的蔬菜、瓜果,就容易感染這些蠕蟲病。土壤對傳播這些蠕蟲病起着特殊的作用,因為在這些蠕蟲的生活史中,有一個階段必須在土壤中度過。例如,蛔蟲卵一定要在土壤中發育成熟,鈎蟲卵一定要在土壤中孵出鈎蚴才有感染性等。

結核病人的痰液含有大量結核杆菌,如果随地吐痰,就會污染土壤;水分蒸發後,結核杆菌在幹燥而細小的土壤顆粒上還能生存很長時間。這些帶菌的土壤顆粒随風進入空氣,人通過呼吸,就會感染結核病。

有些人畜共患的傳染病或與動物有關的疾病,也可通過土壤傳染給人。例如,患鈎端螺旋體病的牛、羊、豬、馬等,可通過糞尿中的病原體污染土壤。這些鈎端螺旋體在中性或弱堿性的土壤中能存活幾個星期,并可通過粘膜、傷口或被浸軟的皮膚侵入人體,使人緻病。炭疽杆菌芽孢在土壤中能存活幾年甚至幾十年;破傷風杆菌、氣性壞疽杆菌、肉毒杆菌等病原體,也能形成芽孢,長期在土壤中生存。破傷風杆菌、氣性壞疽杆菌來自感染的動物糞便,特别是馬糞。人們受外傷後,傷口被泥土污染,特别是深的穿刺傷口,很容易感染破傷風或氣性壞疽病。此外,被有機廢棄物污染的土壤,是蚊蠅孳生和鼠類繁殖的場所,而蚊、蠅和鼠類又是許多傳染病的媒介。因此,被有機廢棄物污染的土壤,在流行病學上被視為特别危險的物質。

土壤被有毒化學物污染後,對人們的影響大都是間接的,主要是通過農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對人體産生影響。在生産過磷酸鈣工廠的周圍,土壤中砷和氟的含量顯著增高;鉛、鋅冶煉廠周圍的土壤,不僅受到鉛、鋅、镉的嚴重污染,而且還受到含硫物質所形成的硫酸的嚴重污染。任意堆放的含毒廢渣以及被農藥等有毒化學物質污染的土壤,通過雨水的沖刷、攜帶和下滲,會污染水源。人、畜通過飲水和食物可引起中毒。

土壤被放射性物質污染後,通過放射性衰變,能産生a、β、γ射線。這些射線能穿透人體組織,使機體的一些組織細胞死亡。這些射線對機體既可造成外照射損傷,又可通過飲食或呼吸進入人體,造成内照射損傷,使受害者頭昏、疲乏無力、脫發、白細胞減少或增多,發生癌變等。

20世紀70年代以來,通過對緻癌物質的研究,還發現許多工業城市及其近郊的土壤中含有苯并(a)芘等緻癌物質。

被有機廢棄物污染的土壤還容易腐敗分解,散發出惡臭,污染空氣。有機廢棄物或有毒化學物質又能阻塞土壤孔隙,破壞土壤結構,影響土壤的自淨能力;有時還能使土壤處于潮濕污穢狀态,影響居民健康。

土壤污染的特點

1、隐蔽性:它往往要通過對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農作物的殘留檢測,甚至通過研究對人畜健康狀況的影響才能确定。

2、累積性:染物質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氣和水體中那樣容易擴散和稀釋,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斷積累而超标,同時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3、不可逆轉性: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許多有機化學物質的污染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時間才能夠恢複。

4、難治理性:積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難降解污染物很難靠稀釋作用和自淨化作用來消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較高、治理周期較長。

防治

為了防治土壤污染,主要應采取下列措施:

①對糞便、垃圾和生活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

②加強對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治理和綜合利用;

③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積極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

④積極慎重地推廣污水灌溉,對灌溉農田的污水,進行嚴格的監測和控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