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跖草

鴨跖草

鴨跖草科鴨跖草屬草本
鴨跖草,拉丁學名:(Commelinacommunis),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葉等。屬粉狀胚乳目、鴨跖草科、鴨跖草屬一年生披散草本。鴨跖草葉形為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葉序為互生,莖為匍匐莖,花朵為聚花序,頂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兩瓣為藍色,下面一瓣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狀,綠色,雄蕊有6枚。産雲南、四川、甘肅以東的南北各省區。越南、朝鮮、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北美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鴨跖草 二名法:Commelina communi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亞綱:鴨跖草亞綱(Commelinidae) 目:鴨跖草目(Commelinales) 科: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 亞科:鴨跖草亞科 屬:鴨跖草屬(Commelina) 種:鴨跖草C. communis 分布:産雲南、四川、甘肅以東的南北各省區。常見,生于濕地。越南、朝鮮、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北美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一年生披散草本。莖匍匐生根,多分枝,長可達1米,下部無毛,上部被短毛。葉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9厘米,寬1.5-2厘米。

總苞片佛焰苞狀,有1.5-4厘米的柄,與葉對生,折疊狀,展開後為心形,頂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長1.2-2.5厘米,邊緣常有硬毛;聚傘花序,下面一枝僅有花1朵,具長8毫米的梗,不孕;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幾乎不伸出佛焰苞。花梗長僅3毫米,果期彎曲,長不過6毫米;萼片膜質,長約5毫米,内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藍色;内面2枚具爪,長近1厘米。

蒴果橢圓形,長5-7毫米,2室,2爿裂,有種子4顆。種子長2-3毫米,棕黃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規則窩孔。

簡介

來源跖草種植物鴨跖草的全草。

化學成分全草含左旋-黑麥草内酯(joliolide),無羁萜(friedel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對-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acid),胡蘿蔔甙(dancosterol)和D-甘露醇(mannose)及正三十烷醇(n-triacontanol)。地上部分含生物堿:1-甲氧羰基-β-咔啉(1-carbomethoxy-β-carboline),哈爾滿(harman)及去甲哈爾滿(norharman)。花瓣含花色甙(anthocyanin),鴨跖黃酮甙(flavocommelin),丙二酸單酰基-對-香豆酰飛燕草甙(malonylawobanin)及鴨跖蘭素(commelinin)等,鴨跖蘭素是由丙二酸單酰基-對-香豆酰飛燕草甙(M)、鴨跖黃酮甙(F)及鎂原子組成的複合分子,可表示為[(M)6(F)6Mg2]6。

藥理作用同屬植物莖葉的水浸劑或煎劑能興奮子宮、收縮血管,并能縮短凝血時間。

炮制揀去雜質,洗淨,切斷,曬幹。

性味甘,寒。①《本草拾遺》:苦,大寒,無毒。②《滇南本草》:性微寒,味甘。

歸經《泉州本草》:入心,肝、脾、腎、大小腸諸經。

生境:生于路旁、田邊、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緣陰濕處。

采集:6~7月采收,曬幹。

異名

雞舌草、鼻斫草、碧子(《本草拾遺》),碧竹草(《本草圖經》),青耳環花、碧蟾蜍、竹葉草(《竹譜詳錄》),耳環草(《世醫得效方》),地地藕(《滇南本草》),藍姑草、淡竹葉菜(《活幼全書》),竹雞草(《瀕湖集簡方》),竹葉菜、淡竹葉、碧蟬花(《綱目》),水竹子(《植物名實圖考長編》),露草、帽子花(《植物學大辭典》),三?子菜(《東北藥植志》),竹葉蘭(《貴陽民間藥草》),竹雞苋(《江西中藥》),竹根菜(《四川中藥志》),三角菜、牛耳朵草、鴨食草,水浮草、鴨子菜、角傘(《遼甯經濟植物志》),碧蟬蛇(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竹管草、竹節草、鴨腳草、竹剪草(《江西草藥》),蘭花草、野靛青、靛青花草、螢火蟲草、鴨腳青、挂蘭青、鴉雀草、蘭紫草、哥哥啼草、竹葉活血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竹葉水草、水竹葉草、竹葉青菜、鴨腳闆草(《上海常用中草藥》),竹夾菜、翠蝴蝶、鵝兒菜(《廣西中草藥》),雞冠菜、藍花姑娘(《江蘇藥材志》),鴨仔草(《福建中草藥》)。

分類學

1、穿鞘花屬Amischotolpe

2、竹葉菜屬Aneilema

3、假紫萬年青屬Belosynapsis

4、錦竹草屬Callisia

5、鴨跖草屬Commelina

6、藍耳草屬Cyanotis

7、銀毛冠Cyanotissomalensis

8、鴛鴦草屬Dichorisandra

9、網籽草屬Dictyospermum

10、聚花草屬Floscopa

11、銀波草屬Geogenanthus

12、新娘草屬Gibasis

13、水竹葉屬Murdannia

14、杜若屬Pollia

15、鈎毛子草屬Rhopalephora

16、絨氈草屬Siderasis

17、竹葉吉祥草屬Spatholirion

18、竹葉子屬Streptolirion

19、三瓣果屬Tricarpelema

20、怡心草屬Tripogandra。

生長習性

常見生于濕地。适應性強,在全光照或半陰環境下都能生長。但不能過陰,否則葉色減退為淺粉綠色,易徒長。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弱光,忌陽光曝曬,最适生長溫度20~30℃,夜間溫度10~18℃生長良好,冬季不低于10℃。

對土壤要求不嚴,耐旱性強,土壤略微有點濕就可以生長,如果盆土長期過濕,易出現莖葉腐爛。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熱帶,少數種産于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産13屬49種,多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尤以西南地區為盛。産雲南、四川、甘肅以東的南北各省區。越南、朝鮮、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北美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栽培技術

播種方法

鴨跖草用種子繁殖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溫室育苗。播種前用25~27℃溫水浸種8~10小時後撈出,在25~27℃下催芽3~5天,種子露白後即可播種。

育苗可采用條播或撒播的方式,在整好的畦内按10~15cm行距開溝,将催好芽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内,複土,稍加鎮壓後保持土壤濕潤。在适宜的溫、濕度條件下,1周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後降低溫、濕度管理,以免幼苗徒長。

扡插技術

鴨跖草的每個節都可以産生新根。将植株的莖剪下,在整好的田内按5×10cm的株、行距扡插定植。扡插後保持土壤濕潤,光照較強時,應搭陰棚遮陽,避免失水過多而使扡插苗死亡。15天左右即可生根。

分株技術

春季在地上部分萌發前,将根挖出,分根定植。一般每塊根可分為10株左右,按10×10cm的株、行距定植于大田。

田間管理

培養紫葉鴨跖草,一般每年春季換一次盆,盆土用園土加少量河沙即可。幼苗期放在具有散射光處養護,成株期放半陰處培養。雖然在室内光線明亮處也能生長,但長期置于室内光照較少處,則枝葉易徒長,葉片變薄而缺乏光澤,葉色變淺,因此,春、秋季節宜将花盆懸挂在中午受不到陽光直射的陽台或廊檐下,經常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同時保持盆土濕潤。

每月施1~2次以氮肥為主的複合液肥。夏季放室内光照充足處,冬季懸吊在朝南窗前,則莖葉粗壯肥厚,葉面光亮。冬季要控制澆水,室溫保持在10℃左右可安全越冬。枝條生長過長時應于春季結合換盆進行摘心,促使萌發分枝,使株形發育圓整。此外,對其萌生的蘖芽應及時剪除,以利新枝生長旺盛,株形整齊。剪下的枝條可作扡插繁殖用。

病害防治

夏季易發生介殼蟲、紅蜘蛛和蚜蟲危害,可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灰黴病和葉枯病危害葉片,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

藥用價值

性能

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熱,解毒,利尿。為消腫利尿、清熱解毒之良藥,此外對麥粒腫、咽炎、扁桃腺炎、宮頸糜爛、腹蛇咬傷有良好療效。

藥理作用:同屬植物莖葉的水浸劑或煎劑能興奮子宮、收縮血管,并能縮短凝血時間。

功能主治

行水,清熱,涼血,解毒。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黃疸肝炎,熱痢,瘧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帶,咽喉腫痛,癰疽疔瘡。

①《本草拾遺》:主寒熱瘴瘧,痰飲,丁腫,肉症澀滞,小兒丹毒,發熱狂痫,大腹痞滿,身面氣腫,熱痢,蛇犬咬,癰疽等毒。

②《日華子本草》:鴨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氣濕痹,利小便。

③《滇南本草》:補養氣血,療婦人白帶、紅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④《品彙精要》:去熱毒,消癰疽。

⑤《綱目》:消喉痹。

⑥《本草推陳》:對血吸蟲病急性感染發高熱,大量用之。又用于急性傳染性熱病,發熱、神昏、心髒衰竭。

⑦《四川中藥志》:能清熱利尿,潤肺。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作痛。

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心髒性水腫,腳氣水腫,腎炎水腫,尿路感染及結石。

複方:

①治小便不通:竹雞草一兩,車前草一兩。搗汁,入蜜少許,空心服之。(《瀕湖集簡方》)

②治五淋,小便刺痛:鮮鴨跖草枝端嫩葉四兩。搗爛,加開水一杯,絞汁調蜜内服,每日三次。體質虛弱者,藥量酌減。(《泉州本草》)

③治赤白下痢:藍姑草,煎湯日服之。(《活幼全書》)

④治黃疸性肝炎:鴨跖草四兩,豬瘦肉二兩。水炖,服湯食肉,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⑤治高血壓:鴨跖草一兩,蠶豆花三錢。水煎,當茶飲。(《江西草藥》)

⑥治水腫、腹水:鮮鴨跖草二至三兩。水煎服,連服數日。(《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⑦治吐血:竹葉菜搗汁内服。(《貴陽民間藥草》)

⑧治沙鼻不時流血、鼻衄;地地藕,煎湯三次服。(《滇南本草》)

⑨治喉痹腫痛:(一)鴨跖草汁點之。(《袖珍方》)

(二)鴨跖草二兩。洗淨搗汁,頻頻含服。(《江西草藥》)

⑩治小兒丹毒,熱痢以及作急性熱病的退熱用:鮮鴨跖草二至三兩(幹的一兩),重症可用五至七兩。水煎服或搗汁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⑪治關節腫痛,癰疽腫毒,瘡疖膿瘍:鮮鴨跖草搗爛,加燒酒少許敷患處,一日一換。(《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⑫治急性血吸蟲病:鮮鴨跖草,洗淨,每天五至八兩,煎湯代茶飲,五至七天為一療程。(《全展選編·傳染病》)

⑬治手指蛇頭疔:鮮鴨跖草,台雄黃搗爛,敷患處,一日一換。初起能消,已化膿者,能退癀止痛。(《泉州本草》)

臨床應用

1、治風熱感冒初起,可配銀花、連翹、薄荷等藥用;治熱入氣分高熱煩渴,可配石膏、知母、蘆根等用。nn2、治熱毒咽喉腫痛,常配闆藍根、玄參等藥用;治癰瘡疔毒,可配紫花地丁、野菊花等藥用。nn3、治濕熱水腫尿少、熱淋澀痛,可配浮萍、白茅根等藥用。

鑒别方法

性狀鑒别法

全草長至60cm,黃綠色,老莖略呈方形,表面光滑,具數條縱棱,直徑約2mm,節膨大,基部節上常有須根;斷面堅實,中部有髓。葉互生,皺縮成團,質薄脆,易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9cm,寬1-3cm,先端尖,全緣,基部下延成膜質鞘,抱莖,葉脈平行。聚傘花序,總苞心狀卵形,折合狀,邊緣不相邊;花多脫落,萼片膜質,花瓣藍黑色。氣微,味甘、淡。以色黃綠者為佳。

顯微鑒别法

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方形或長方形,散有多數草酸鈣小針晶,長7-12μm;氣孔略突起于表皮,副衛細胞平列4胞型。

理化鑒别法

(1)取本品粗粉2g,加水30ml,煮沸30min,濾過。取濾液2ml,加0.2%茚三酮乙醇液2-3滴,置沸水浴中加熱5min,溶液顯藍色。

(2)取上述水提取液20ml,水浴濃縮至幹,加8ml甲醇溶解,濾過。取濾液2ml,加濃鹽酸數滴,再加鎂粉少量,溶液變紅色。另取2ml,加濃鹽酸數滴,再加鎂粉少量,溶液變紅色。另取2ml加1%三氯化鋁甲醇溶液數滴,溶液顯黃色。

食療價值

鴨跖草科草本植物鴨跖草和波葉鴨跖草的莖葉(苗)或全草。又稱雞舌草、碧竹草、耳環草、竹葉菜、竹葉水草、碧蟬花。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春季或夏、秋季采收。洗淨鮮用;夏、秋季采者,亦可曬幹備用。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熱,解毒,利尿。

[參考]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八聯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有明顯解熱作用。

[用途]用于溫熱病氣分實熱,發熱口幹,或表熱證發熱;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或毒蛇咬傷;痢疾;熱淋,小便短赤,或水腫,小便不利而有熱者。

[用法]煎湯,絞汁服,或拌食。

[附方]

1,薄荷鴨跖草湯:薄荷10g,鮮鴨跖草30~60g,蘆根50g。加水煎湯服。

本方能解表清熱。方中以薄荷疏散風熱,鴨跖草、蘆根清熱退熱,蘆根兼可生津。用于外感風熱,發熱口渴,微惡風者。

2,鴨跖薄荷汁:鴨跖草120g,鮮薄荷60g。搗爛,絞取汁液,每次服1杯。亦可用涼開水适量兌勻,頻頻含咽。

本方以鴨跖草清熱解毒,薄荷利咽喉。均用鮮品,效力尤佳。用于咽喉腫痛、梗塞不利屬熱證者。

3,鴨跖車前蜜汁:鮮鴨跖草、車前草各100g。搗爛,絞取汁液,加蜂蜜調服。

源于《瀕湖集簡方》。方中兩者均能清熱利尿、通淋。用于濕熱小便不利,或熱淋,小便短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