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

漢語漢字
筍sǔn,漢語漢字,從竹,本義竹筍。筍是指幼竹莖稈的幼嫩生長部分。還沒有完全從地底下長出來時,以及剛剛出土仍未木質化的部分可作為蔬菜食用。春季筍生長破土成為竹子的速度非常快,因此筍實際可采集的時間很短,屬於較珍貴的食材。
  • 中文名:筍
  • 拼音:sǔn
  • 繁體:筍
  • 部首:竹
  • 字碼:
  • 五筆:
  • 倉颉:
  • 鄭碼:
  • 筆順:
  • 字級:
  • 平水韻:
  • 外文名:bamboo shoot
  • 部外筆畫:4
  • 總筆畫:10

現代釋義

筍sǔn<名>,形聲。從,尹聲。本義:竹筍

竹子初從土裡長出的嫩芽,味鮮美,可以做菜,也叫“竹筍”

筍,竹胎也。――《說文》。字亦作筍。

絢筍及蒲。――《詩·大雅·韓奕》

苞筍抽節。――左思《吳都賦》

如筀竹筍,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謂之晚筀。――宋·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筍玉(喻指女人的手指);筍剝(像剝筍似地脫掉,剝光);筍枯(筍幹);筍鞭(竹的地下莖);筍尖(筍的尖嫩部分);筍衣(筍殼)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筍·康熙筆畫:10部外筆畫:4

《廣韻》思引切《集韻》聳尹切,?音隼。竹胎也。

又《本草》澤蘭,根名地筍,以根可食也。《集韻》本作筍。

(筍)〔古文〕??《廣韻》思引切《集韻》聳尹切《正韻》聳允切,?音簨。《說文》竹胎也。《爾雅·釋草》筍,竹萌。《疏》竹初萌生謂之筍。《詩·大雅》其䔩維何,維筍及蒲。《陸玑疏》筍皆四月生,惟巴竹筍八月、九月生。始出地,長數寸,鬻以苦酒、䜴汁浸之,可以就酒及食。《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歲以筍供尚食。《本草》竹有雌雄,雌者多筍,於竹根行鞭時,掘取嫩者,謂之鞭筍。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為冬筍,?可鮮食,為珍品。南人淡乾者為玉版筍、明筍、火筍,鹽曝者為鹽筍,?可為蔬食。諸竹筍氣味甘,微寒,無毒。

又縣鐘磬之橫木曰筍,與簨同。《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為筍虡。《注》樂器所懸橫曰筍,直曰虡。《疏》筍讀為竹筍之筍。

又《類篇》於倫切。弱竹,可為席。《書·顧命》敷重筍席。《傳》筍,蒻竹。徐雲:竹子竹為席。

又《集韻》《韻會》《正韻》?須閏切,音峻。竹輿也。《公羊傳·文十五年》齊人歸公孫敖之喪,脅物而歸之,筍将而來也。《注》筍者,竹箯。一名編輿,齊、魯以北名之曰筍。《集韻》筍或作箰,俗作筍。簨字原從竹從巺作。

主要種類

春筍

過了立春,雨後春筍踏着輕盈的腳步而來,清新、水靈、明媚。春筍最嫩、最鮮,爽脆更是得自天成。所謂“嘗鮮無不道春筍”。當年連唐太宗都對春筍朝思暮想,着迷“鮮鏡”,每年春筍上市,還要召集群臣共赴筍宴。

冬筍

冬筍是冬日藏在土中的毛竹筍。兩頭尖似小船,肉色乳白,殼薄質嫩。雖然冬筍資格老,可鮮嫩度不打折扣,身價往往比春筍高那麼點。

别稱

竹的青皮

敷重筍席。――《周書·顧命》。鄭注:“析竹青皮也。”

如竹箭之有筠也。――《禮記》

筍(筍)竹的嫩莖、芽,可作菜吃:冬~。毛~子。

筍竹

筍嫩竹的青皮;蔑青。柔韌性好,可制席。參見“筍席”。

在抗日戰争時期,中山大學曾遷去雲南,上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遷到粵北坪石。戰時山區的學校生活很艱苦,學生們便自得其樂。如工學院男生多女生少,調皮的男同學便稱那些胸部筆挺的女生為“筍鹣”(像竹筍一樣),隻是善意的比喻,并無惡意。後來,這個廣州話的“筍”就成了代表“佳妙”的形容詞,所謂“筍”盤即“好”樓盤,并非指樓房建得高。

另一說,“筍”本字為“郇”,包含上好、絕佳、極品等意思。相傳:唐代有個叫韋陟的人被封為郇國公,此公對美食極有研究,深有飲食心得,甚至擁有私家廚房,時人提及郇國公,自然而然聯想到其美食,久而久之,“郇國公”便成為好、絕佳、極品的代詞,又續漸簡化為“郇”,又由于郇字比較生僻。一般人就用同音字“筍”來替代了“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