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義

崇義

江西省贛州市下轄縣
崇義縣位于江西省西南邊陲,章江源頭,曆史上隸屬“南安府”,現隸屬贛州市。介于東徑113°55′~114°38′,北緯25°24′~25°55′之間。東與贛州市南康區接壤,南與大餘縣和廣東省仁化縣相交,西與湖南省汝城縣、桂東縣毗鄰,北與上猶縣交界。東西長約73公裡,南北寬約59公裡,總面積2206.27平方公裡,距贛州市80公裡。崇義縣先後被評為全國重點林業縣、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林業分類經營試點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全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縣、中國魅力名縣。2011年末,全縣人口總戶數64088戶,戶籍總人口209487人,其中,農業人口172134人,非農業人口37353人。
  • 中文名:崇義縣
  • 外文名:Chongyi County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
  • 所屬地區:江西省贛州市
  • 地理位置:江西省西南邊陲
  • 面積:2206.27平方千米
  • 下轄地區:轄6個鎮、10個鄉
  • 政府駐地:橫水鎮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341300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聶都大理石溶洞群
  • 機場:贛州黃金機場
  • 火車站:贛州站
  • 車牌代碼:贛B
  • 地區生産總值:
  • 行政類别:縣
  • 電話區碼:0797
  • 人口:20萬人

曆史沿革

崇義,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秦統一後,屬南野地。隸九江郡。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九江郡為豫章郡。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年),屬南野縣和南安(亦作安南)縣地,隸南部都尉。晉太康元年(280年),屬南野縣和南康縣地。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為虔州,崇義隸虔州。唐朝,屬南康縣和大庾縣地,隸屬南康郡。五代末期,屬南康縣、大庾縣、上猶縣地,隸昭信軍。宋朝隸南安軍。元朝,屬南康、大庚、上猶縣地,隸南安府。崇義建縣于1517年,以原南安府所轄南康、大餘、上猶三縣割讓部分地域組成,縣治橫水處在三縣之中,原系上猶縣崇義裡,因地名縣,故名崇義縣。(事見王守仁于正德十二年閏十二月初五日《立崇義縣治疏》:“查得橫水議建縣治處所,原系上猶縣崇義裡,因地名縣,亦為相應”。)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析上猶縣的崇義、上堡、雁湖3裡,南康縣的隆平、尚德2裡及大庾縣的義安、聶都、鉛廠3裡,置崇義縣,隸南安府。清朝,隸南安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三年(1914年),崇義屬贛南道。15年(1926年),廢道,縣直隸于省。21年(1932年)全省分為13個行政區,崇義屬第十一行政區。24年(1935年),崇義屬第四行政區。

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崇義是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1931年3月,成立崇義縣革命委員會,1931年5月,建立崇義縣蘇維埃政府,先後隸于江西省和湘贛省蘇維埃政府。

1949年8月20日,崇義解放。同時成立崇義縣人民政府,隸贛州分區。1950年7月,屬贛西南行政區。1951年6月,屬贛州專區。1954年6月,屬贛南行政區。1964年,屬贛州地區。1999年7月1日贛州撤地設市,崇義隸屬贛州市至今。

明代分裡、鄉。清初沿舊,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分鄉、裡。中華民國初期,沿清制。民國19年(1930年)分區、裡、鄉。民國23年推行保甲制,分區、聯保(後改稱鄉、鎮)、保、甲。蘇區時期分區、鄉。

解放後廢除保甲制,分區、鄉,全縣設4個區,1個鎮,15個鄉。1958年11月12日,實行“人民公社”建制,全縣設8個人民公社,1個墾殖場,155個生産大隊,997個生産隊。

1982年12月,設立古亭鎮(贛政字[1982]189号)。

1984年設鄉(鎮)、村,“以社建鄉,以大隊建村”。全縣劃為17個鄉、2個鎮,153個村民委員會、3個居委會。

1987年1月6日,過埠鄉改為鎮的建制(贛府廳字[1987]7号批複)。

1988年12月10日,撤銷橫水鄉,其行政區域分别劃歸橫水鎮管轄(贛民函[1988]138号批複)。

1989年11月23日,撤銷揚眉鄉,設立揚眉鎮(贛民字[1989]149号批複)。1990年5月,樂洞鄉高奢村劃為高奢、高洞兩個行政村。

1994年8月18日,撤銷長龍鄉、關田鄉、鉛廠鄉,設立長龍鎮、關田鎮、鉛廠鎮(贛民字[1994]130号批複)。1998年,将縣城4個居民委員會調整為5個居民委員會。

2000年,全縣轄7個鎮、11個鄉:橫水鎮、古亭鎮、過埠鎮、揚眉鎮、鉛廠鎮、關田鎮、長龍鎮、龍勾鄉、茶灘鄉、傑壩鄉、金坑鄉、思順鄉、麟潭鄉、上堡鄉、聶都鄉、文英鄉、樂洞鄉、豐州鄉。

崇義縣,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冬置縣[1],是王陽明以“崇尚禮義”之意取其名。

自然地理

地形

境内山脈縱橫交錯,群峰起伏連綿,中部陽嶺海拔1259.5米,北部石牙頭海拔1333米,東部牛轭潭海拔140米,西部諸廣山脈齊雲山海拔2061.3米,西南花皮山海拔1581米,東北部陡水水庫,水域海拔170米,全縣地勢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傾斜。按地貌特征,全縣大緻可分為中山、低山、高丘陵、河谷階地四種類型。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占土地總面積47.67%;高丘(海拔300~500米)占45.06%;低丘及河谷階地(海拔300米以下)占7.27%。

全縣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32座。其中西北部思順鄉的齊雲山海拔2061.3米,為境内最高點,也是贛南最高的山。崇義的江河屬長江流域贛江水系,是章水幹流重要的支流。河流以大江、小江、揚眉江為主,文英、上堡、思順、金坑、聶都、義安、新溪等河次之,累計有大小河流83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20平方公裡的有30條,小于20平方公裡而大于5平方公裡的有53條,總長度980.9公裡。平均河流密度每平方公裡0.441公裡。

氣候

崇義縣地處中低緯度,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冬夏兩季盛行季風,全年熱量豐富,四季分明,霧日多,日照偏少,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無霜期長。但由于地形複雜,垂直高度差異大,山上山下,向陽面和背陽面,氣候差異十分明顯。崇義屬常綠闊葉林生物氣候帶,适宜各種植物的繁衍。

自然資源

生物

至今保留白垩紀末和第四紀冰期後孑遺的單科單屬單種樹種銀杏。此外,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有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水杉、秃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有長苞鐵杉、閩楠、浙江楠、楠木、花榈木、厚樸、野茶樹、杜仲、福建柏、觀光木鵝掌楸11種;國家三級保護樹種有穗花杉、油杉、凹葉厚樸、紅花木蓮、黃山木蘭、天竺桂、沉水樟、半楓荷、白桂木、白辛樹、華南栲、青鈎栲等14種。全縣森林資源豐富,樹木種類繁多。林木樹種有123科,892種,有“江西省綠色寶庫”之稱。

崇義森林茂密,氣候溫暖,适宜各種動物的生存和繁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南方花鹿、蟒、黃腹角雉等;二類國家保護動物有金貓、獐、鷹、貓頭鷹、蘇門羚、毛冠鹿、山黑鹿、水黑鹿、穿山甲、水獺、小靈貓、大靈貓、白鹇、紅腹錦雞、娃娃魚15種。

水能

崇義雨量充沛,溪流縱橫,河床比降大,無論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均較豐富。經統計,縣境年平均徑流總量為225654萬立方米。地下水儲量為27100萬立方米。全縣水資源共有232600萬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9.8879萬千瓦。年電能17.4億千瓦時。年均理論密度每平方公裡90瓦。

礦産

崇義礦藏資源豐富,現有鐵、銅、鉛、鎢、錫、钼、铋、铍、金、銀、锂、铷、鉋、钽、稀土、鈾等金屬礦;有水晶、冰州石、螢石、瓷土、磷、大理石、花崗石、矽石、石灰岩、白雲岩等非金屬礦;有燃料礦——煤。已開發利用的有鉛、鋅、鎢、錫、钼、铍、金、鈾、熒石、大理石、石灰岩、煤,其中鎢錫為尤盛

旅遊景點

崇義陽嶺

位于崇義縣城南郊3公裡,方圓五十平方公裡,有秀峰三十六座,飛流瀑布九處。公園内峰巒疊障,古木參天,泉甘溪曲,藤古樹珍,四時花木廣布,珍禽異獸鹹集,保持了完好的亞熱帶原始森林風貌。蒼山翠竹間有雲隐寺、觀音廟等古迹。由于擁有大面積原始森林,空氣負離子含量特别高,平均值達每立方厘米9.2萬單位,最高處為14萬個單位,被稱為天然氧吧。是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據國家權威機構研究認為,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對人類生産、生活極為重要,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活化呼吸酶功能,加強腦生物電流,增加血液氧含量,使人精力旺盛,提高機體免疫力,對人的壽命、行為、情緒、記憶力、生長發育等都有積極影響,并有抑菌、殺菌和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目前我們大多數人生活的環境中負離子含量僅為每立方厘米200~800個單位。如果負離子含量低于25個單位時,就會出現頭痛、惡心、眩暈、疲勞等感覺。健康人生活環境負離子含量應在每立方厘米3000個單位以上。也就是說,我們大多數人生活的環境是亞健康環境。世界上著名的長壽地區和療養勝地負離子達每立方厘米2萬個單位以上。陽嶺負離子含量高,所以我們說這次陽嶺之旅,既是觀光、休閑之旅,也是養生、保健之旅。

陽嶺,古稱觀音山。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有一鐘姓秀才攜兩友赴京趕考。途經此山,被其雄偉秀麗所吸引,欣然結伴登山,一路風光,一路豪情,遊得興起,及至山巅,壁立峭絕,方覺暮色已近。回眼來路,林海茫茫,粟粟不敢下。因念觀音經,有白衣人掖之而下,并被白衣人教化:此乃人間仙境,前路無須再遊。三位秀才感其言,一路風塵,果然金榜題名,故名觀音山。後因享譽内外的明朝大理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先生剿匪立縣,為紀念王陽明,改稱陽嶺。原有觀音廟,已被毀,現仍存觀音泉。

陽嶺森林層次非常分明,山下是闊葉林,樹木高大茂密,中間的毛林,山頂部分是灌木林,在山頂有很多杜鵑林。整個陽嶺的生态保護非常好,形成了明顯的複層林,就是在同一區域内,林木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高大喬木;第二層是中育林層;第三層是灌木林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