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嶺縣

蕉嶺縣

廣東省梅州市轄縣
蕉嶺縣,舊稱鎮平縣,梅州市下轄縣,中央蘇區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遊,閩粵贛交界處,西與平遠縣相連,東南與梅州市梅縣區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縣、上杭縣毗鄰,205國道和天汕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全縣總面積961.64平方公裡,下轄蕉城、長潭、三圳、新鋪、文福、廣福、藍坊、南磜8個鎮,縣境四面環山,由北向南傾斜,其中有山地113.4萬畝,耕地11.5萬畝,河、湖水面及其他面積18.7萬畝,是“全國綠化模範縣”,也是世界長壽鄉、原中央蘇區縣、中國生态文明縣、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範縣、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廣東省文化先進縣、體育先進縣、全國文明縣城。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蕉嶺縣常住人口184355人。蕉嶺是客家民系聚居的地方,是廣東的重點台鄉之一,祖籍蕉嶺的台胞約60萬人,是全國重點台鄉、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先後湧現出宋代梅州第一位進士藍奎,晚清抗日保台志士、詩人、教育家丘逢甲,以及鐘孟鴻、羅福星、林修明、謝晉元、林柏森、丘成桐、丘應楠、鄧家棟等傑出人物。2014年,廣東蕉嶺縣獲“世界長壽鄉”稱号。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蕉嶺縣、長壽之鄉、頤養福地。有百歲老人45人,占總人口的20/10萬,90至99歲老人1791人,80至89歲老人8983人,全縣平均預期壽命達78.6歲,是廣東首個“世界長壽鄉”。2020年,蕉嶺縣地區生産總值為100.13億元,同比增長5.1%,全縣人均地區生産總值54314元。
    中文名:蕉嶺縣 外文名:JiaoLing、County 别名:蕉陽、桂嶺 行政區劃代碼:441427 行政區類别:市轄縣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梅州市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北部 面積: 下轄地區:蕉城鎮、廣福鎮、文福鎮等8個鎮 政府駐地:蕉城鎮府前路1号 電話區号:0753 郵政區碼:5141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長潭水庫、鎮山公園、鎮平八景、丘逢甲故居、謝晉元紀念館等 機場:梅州客都機場 火車站:梅州站、梅州西站 車牌代碼:粵M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184355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地域名人:藍奎、賴其肖、黃香鐵、徐慶超等 地方特産:錳、鐵、鋁、鎢、銅、鉛、鋅、錫、煤、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石英砂、稀土 知名産業:工業、農業、旅遊業 地方方言:梅州話 軍政人物:林伯森、黃濤、黃延桢、謝晉元等 海外人物:丘逢甲、丘成桐、羅福星、湯錫林 人均GDP:54314元(2020年) 地區生産總值:100.13億元(2020年)

建制沿革

蕉嶺縣舊稱鎮平縣。

春秋戰國時屬“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發兵平南越,設南海郡,蕉嶺地屬南海郡龍川縣。漢高後呂雉五年(前183年),分龍川縣為龍川、揭陽兩縣,蕉嶺地屬揭陽縣。

三國吳(222-280年),蕉嶺地屬東官郡,仍屬揭陽縣。

晉太康元年(280年),改東官郡為義安郡,仍屬揭陽縣。

東晉鹹和六年(331年),蕉嶺地屬義安郡之海陽縣。

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分海陽縣為海陽、程鄉兩縣,蕉嶺地屬程鄉縣。

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設潮州,以程鄉、海陽、潮陽屬之。

五代南漢乾和三年(945年),置敬州,領程鄉縣。

宋太祖開寶四年(970年),改敬州為梅州,蕉嶺地屬梅州。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梅州為梅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廢梅州路,複稱程鄉縣,隸屬潮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0年),析程鄉之義化、長田、石窟、石正等都,興甯割大信-裡,附義田都,合設平遠縣,隸潮州。蕉嶺之置城地址古懷仁及其最富庶之石窟河平原,均屬平遠縣地。

明崇祯六年(1633年),蕉嶺縣鄉賢賴其肖上書明朝當局,請置鎮平縣。兩廣總督熊文燦采納呈文,作《建城疏》,奏準析平遠之石窟都和程鄉之松源、龜漿二都,設置鎮平縣,隸屬潮州。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程鄉為嘉應州,領平遠、鎮平、興甯、長樂四縣,一州領四縣之嘉應五屬始告産生。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大吏奏申嘉應州為嘉應府。十七年(1812年),仍改為州,是為嘉應州鎮平縣。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嘉應州,鎮平縣隸屬廣東省直轄。

民國三年(1914年)因河南省已先有“鎮平縣”,廣東之鎮平縣易名為蕉嶺縣。

1949年5月14日,蕉嶺縣解放。6月,蕉嶺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隸屬興梅專區。

1952年,撤銷興梅專區,蕉嶺縣隸屬粵東行政公署。

1952年8月,蕉嶺與平遠合縣,稱蕉平縣。

1954年3月,蕉平分縣,仍稱蕉嶺縣。1956年2月,成立汕頭專署,撤銷粵東行署。蕉嶺縣改隸屬汕頭專區。

1958年12月,蕉嶺與梅縣合并,稱梅縣。

1961年3月,蕉梅分縣,恢複蕉嶺縣建置。

1965年7月1日,梅縣專區從汕頭專區分出,成立梅縣地區,蕉嶺縣隸屬于梅縣地區。

1988年春,撤銷梅縣地區,成立梅州市,蕉嶺縣隸屬梅州市管轄。

行政區劃

2000年,蕉嶺縣轄12個鎮:蕉城鎮、興福鎮、新鋪鎮、高思鎮、長潭鎮、三圳鎮、文福鎮、廣福鎮、徐溪鎮、藍坊鎮、南礤鎮、北礤鎮。

2002年,蕉嶺縣轄12個鎮(蕉城、廣福、文福、新鋪、三圳、北礤、南礤、藍坊、高思、興福、徐溪、長潭),97個村委會、8個居委會。

截至2003年5月16日,蕉嶺縣轄10個鎮(興福、長潭、藍坊、南礤、北礤、蕉城、廣福、三圳、文福、新鋪),共有9個居委會、97個村委會,1514個村民小組。面積975.1平方公裡,人口22.53萬。

2004年10月,蕉嶺縣撤銷2個鎮:興福鎮河東片的東山、湖谷、龍安、叟樂、高畲5個村委會并入蕉城鎮,興福鎮河西片的塹垣、浒、上村、神崗4個村委會并入長潭鎮;北礤鎮并入南礤鎮。

截至2018年12月,蕉嶺縣轄8個鎮(蕉城鎮、廣福鎮、文福鎮、新鋪鎮、三圳鎮、南礤鎮、藍坊鎮、長潭鎮)、97個村和10個居委會。政府駐地蕉城鎮府前路1号。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蕉嶺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閩粵贛三省邊陲,韓江上遊,地跨東經116°01′~22′,北緯24°25′~53′之間。西界梅州市平遠縣,東南與梅州市梅縣區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縣、上杭縣相連。蕉嶺縣總面積961.64平方公裡。

地勢地貌

蕉嶺四面環山,山地、丘陵廣布,丘谷相間,地勢起伏較大。全縣地勢由北向南傾斜。石窟河由北向南縱貫,兩岸形成狹長盆地——石窟河河谷盆地。全縣低山、高丘多,平原面積較少。山地、丘陵、坡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80%;河谷、平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20%。

氣候

蕉嶺縣地處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氣候區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部為中亞熱帶氣候區南緣,南部為南亞熱帶氣候區。四季氣候明顯夏長冬短,夏澇冬旱,春、秋氣溫多變,均有不同災害天氣出現。

水文

蕉嶺縣屬韓江流域梅江水系,境内主要有石窟河、隆文河、松源河等三大水系及其10條重要支流,其中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有3條,分别是石窟河、柚樹河、高陂河,其餘均為小河。

自然資源

礦産資源

蕉嶺縣礦産資源品種多樣。由國家出資,經上級地勘部門對蕉嶺縣進行地質區域普查,查明蕉嶺縣有金屬礦鐵、錳、釩、钛、銅、鉛、鋅、钴、鎢、錫、锃、銻、金、銀、铋、钹、稀土等17種。

蕉嶺縣内有非金屬礦石灰石、煤炭、粘土、黃土、稀土、陶瓷土、高嶺土、建築用花崗岩、飾面用大理石、輝綠岩、建築用砂、地下水等。此外,南磜步上、皇佑林場入口處有少量鉀長石,但由于儲量小,沒有銷路而停采。

林業資源

蕉嶺是廣東省林業生态最好的縣之一,全縣活立木總蓄積709.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9.4%,居廣東省第六位。

水利資源

2020年末,蕉嶺縣水資源總量約75186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8.63%;年末全縣大型水庫蓄水總量6945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5.2%。全年平均降水量1319.5毫米,比上年下降29.6%;全年平均氣溫22.2℃;全年平均濕度74.0%;全年日照時間1808.5小時。

人口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蕉嶺縣常住人口184355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05849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1494人,下降10.44%。其中,男性人口占49.77%;女性人口占50.23%。9個鎮中,人口在5萬人至10萬人之間的鎮隻有蕉城鎮;在1萬人至5萬人之間的鎮有2個,分别為新鋪鎮、長潭鎮;少于1萬人的鎮有6個。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9個鎮中,常住人口增加的隻有蕉城鎮,比2010年增加11321人。全縣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占55.2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占44.7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比重提高7.46個百分點。流動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為5390人,省内流動人口為55654人。

2020年末,蕉嶺縣戶籍人口23.13萬人,比上年減少584人,下降0.3%。全年出生人口2330人,出生率10.05‰;死亡人口1509人,死亡率6.52‰;自然增長人口821人,自然增長率3.54‰。

政治

縣委書記:陳偉明

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彩波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堯生

縣政協主席:鐘梅芬

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曾文淵

經濟

綜合

2020年,蕉嶺縣地區生産總值為100.13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為17.46億元,同比增長5.0%;第二産業增加值為44.39億元,同比增長8.0%;第三産業增加值為38.28億元,同比增長2.2%。分産業看:三次産業增加值增速持續正增長加快态勢,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增速比前三季度分别加快2.7、0.4、0.2個百分點。從增速看,蕉嶺縣地區生産總值增速比全國(2.3%)、全省(2.3%)、全市(1.5%)分别加快2.8、2.8、3.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市第1位。從總量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是2015年67.14億元的1.5倍。占全市經濟比重由2015年的7.1%提高到8.3%。從三次産業結構看,由2019年的15.8:44.1:40.1調整為17.4:44.4:38.2。全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4億元,同比增長6.9%,增速居全市第1位。其中,本級稅收收入完成4.11億元,比增12.01%,比重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63.9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82億元,同比增長10.9%。全縣民生支出27.02億元,同比增長11.45%,民生類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4.95%,民生保障有力。全年全縣完成全口徑稅收收入12.76億元(含蕉華園區),同比增長6.6%,增速居全市第2位。其中,增值稅收入4.9億元,同比增長5.4%;企業所得稅收入3.4億元,同比增長3.4%。金融機構本外币存款餘額114.2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居民(住戶)儲蓄存款餘額85.1億元,同比增長10.5%;金融機構本外币貸款餘額52.9億元,同比增長21.8%;貸存比46.3%。

2020年,蕉嶺縣常住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481元,同比增長6.6%。按常住地分,全縣常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952元,同比增長5.1%;全縣常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900元,同比增長8.2%。

園區名稱

總面積

備注

廣東梅州蕉華工業園區

26.04平方公裡

2006年确立為省級開發區

廣州南沙(蕉嶺)産業轉移工業園

10平方公裡

省級産業轉移工業園

蕉嶺縣生态工業園區

10平方公裡

蕉嶺縣絲苗米産業園

398平方公裡

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

蕉嶺健康養生産業園

1000餘畝

硒元素食品健康産業園

400畝

客家農夫現代科技農業示範園

2000畝

粵東生态建材生産基地

粵東北(梅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三圳鎮特色健康養生長壽産業園

蕉華櫻花産業園

金奧長壽産業園

41.8畝

台灣長壽養生産業園

400畝

蕉華南部健康食品生産基地

400畝

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産業園

26平方公裡

産業園區情況

第一産業

2020年,蕉嶺縣農業總産值實現28.43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農業(種植業)增長10.2%、林業增長4.8%、牧業增長8.4%、農林牧漁服務業增長6.0%。全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57116畝,比上年增加5783畝,糧食總産量61962噸,同比增長3.3%,增産1976噸。其中,稻谷産量58898噸,同比增長3.2%。

第二産業

2020年,蕉嶺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6.75億元,同比增長6.6%,增速居全市第1位。比全市(0.2%)高6.4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長68.8%,采礦業持續高速增長;制造業增長6.2%,制造業穩中有增;供電業下降17.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下降31.4%;重工業增長8.7%。分登記注冊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5.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49.4%。從支柱産業看,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新型建材産業實現工業産值73.63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水泥、混凝土制造業實現工業産值63.01億元,同比增長6.5%。新型建材産業産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90.5%。從工業效益看,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9.9億元,同比增長10.7%;實現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4.3%,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

行業分類

2017年總産值(萬元)

2016年總産值

(萬元)

2017年增加值

(萬元)

2016年增加值

(萬元)

增加值

同比增長

占蕉嶺縣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水泥制造

358911

271055

65091

57464

15.30%

51.3%

電力生産和供應業

42793

73702

15574

24316

-38.6%

21.4%

其他建築材料制造

55257

52872

14792

13218

17.8%

11.7%

家具制造業

19979

18403

5367

5295

7.2%

4.2%

造紙和紙制品業

23852

14308

4646

3074

51.1

3.7%

專用設備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

15794

17516

4033

4404

6.1%

3.2%

2017年蕉嶺縣規模以上工業六大行業情況表

第三産業

2020年,蕉嶺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8.28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86億元,比上年下降6.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0.92億元,比上年下降16.0%;金融業增加值4.65億元,比上年增長1.6%;房地産業增加值5.5億元,比上年增長0.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6%;其他服務業增加值21.5億元,比上年增長5.8%。

交通、郵電業

2020年,蕉嶺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全年公路運輸方式完成貨運周轉量81475萬噸公裡,比上年增長3.3%;公路客運周轉量6017萬人公裡,比上年下降82.1%。

2020年,蕉嶺縣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3.4萬輛,比上年增長5.7%,其中,私人汽車2.96萬輛,增長1.3%。民用轎車保有量1.72萬輛,下降14.6%,其中私人轎車1.7萬輛,下降15.0%。

2020年,蕉嶺縣完成郵電通信主營業務收入16944萬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移動增長4.3%,電信增長10.0%,聯通增長26.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5998戶,比上年增長1.1%;移動電話用戶187779戶,比上年增長7.6%,其中4G用戶167622戶,比上年增長28.4%,占移動電話用戶比重達89.3%。當年新增移動電話用戶23288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11985戶,其中寬帶(固定)33313戶,移動寬帶79169戶。

國内貿易

2020年,蕉嶺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億元,同比下降7.3%。從消費形态看:商品零售額34.3億元,同比下降6.1%;餐飲收入36.9億元,同比下降16.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8.5億元,同比下降7.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5億元,同比下降3.5%。

對外經濟

2020年,蕉嶺縣進出口貿易企業的進出口總額1994.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5%。貿易出口總額1974.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三資”企業出口59萬美元,比上年下降4.8%;私營企業出口191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7.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54萬美元(按國家商務部确認口徑),比上年增長342.5%。

表32018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币存貸款及其增長速度

指标

絕對數(萬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餘額

1017251

8.9

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

94148

-5.41

住戶存款

684615

10.14

各項貸款餘額

359460

-0.67

其中:住戶貸款

298752

29.18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

60092

-53.76

金融

2020年,蕉嶺縣金融機構本外币存款餘額114.2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居民(住戶)儲蓄存款餘額85.1億元,同比增長10.5%。金融機構本外币貸款餘額52.9億元,同比增長21.8%;其中,住戶貸款39.7億元,增長17.4%。年末全縣農村合作機構本外币存款餘額33.47億元,增長8.7%。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年利潤(稅後)1.45億元,增長2.8%。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0.7%,比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2020年,蕉嶺縣全年财産、人壽實現保險費收入18017萬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财産保險費收入7224萬元,比上年增長21.2%;人壽保險費收入10793萬元,比上年增長8.7%。财産和人壽已決賠款5979萬元,比上年增長0.4%,其中财産保險已決賠款2859萬元,比上年增長8.3%;人壽保險已決賠款3120萬元,比上年下降5.9%。

交通運輸

公路方面

205國道、天汕高速公路貫穿蕉嶺縣境内。2019年7月,蕉嶺縣成功創建廣東省“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全縣8個鎮97個行政村已全部通硬化路,其中有高速公路40.46公裡,國、省道209.74公裡(包括116.64公裡新升省道),縣道99.77公裡,鄉道816.78公裡,村道240.18公裡。全縣公路通車總裡程1406.9公裡,公路密度146.6公裡/百平方公裡,已實現鎮鎮通國道或省道骨幹線的目标。重點規劃建設項目:蕉嶺汽車客運站、蕉嶺縣公交樞紐站、順安達物流倉儲配送中心、藍坊汽車客運站、新鋪汽車客運站、廣福汽車客運站;南磜鎮、三圳鎮、新鋪鎮及藍坊鎮配套建設公交候車站亭450個。

2020年末,蕉嶺縣公路通車裡程1483.2公裡,比上年增長2.7%,其中,高速公路裡程40.52公裡;四好公路1240.7公裡,比上年增長4.0%。

鐵路方面

“雙龍”高鐵項目已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十三五”發展規劃。逐步建成與蕉嶺縣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應的、通達縣内外的鐵路運輸,滿足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重點解決出縣、出省貨物特别是水泥的鐵路運輸通道,以彌補主要依靠公路運輸的運力結構單一的不足。重點建設項目:龍岩至龍川鐵路、專用貨運鐵路。

公交運營

截止2019年11月,蕉嶺縣共開通城鄉公交路線(包含延伸路線)23條。運營公交車輛56輛,其中,新購置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42輛,采取班線運營,預約定制等多種形式的公交客運服務,全縣97個行政村已全部實現通客車,行政村通客車率達100%。已建成二級客運站1個,公交站場1個,配套充電樁38個,候車站、牌、亭136個,初步完成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極大地方便了群衆出行。

航道工程

以加強港口建設和更新改造船舶運力為重點,充分利用長潭水庫和石窟河水資源較豐富的有利條件,使長潭水庫和石窟河初步成為與蕉嶺縣國民經濟發展相适應的水上運輸系統。充分發揮長潭庫區和石窟河水運優勢和潛力,配套建設港口碼頭,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并繼續抓好船舶運力更新改造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水路交通建設。重點規劃建設項目:蕉嶺長潭港口。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1997年底,蕉嶺縣被省教育廳确定為實施素質教育實驗縣之一。蕉嶺縣被确立為國家級立項的課題3項,省級3項,市級8項,縣級99項。2002年有四項教學科研課題獲市第二屆普教科研成果獎勵,五項科研課題被市普教科研“十五”規劃立項。

2012年,蕉嶺縣有電大進校聯校1所,普通中學19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職業高中1所,小學81所,幼兒園94所;在校學生36044多人,教師2566多人;有省-級學校1間,市-級學校5間。小學兒童入學率為100%;初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為99.75%。形成了幼兒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與成人教育“四大體系”教育。

2020年,蕉嶺縣有普通高中2所,在校學生3486人;職業中學1間,在校學生85人;九年一貫制3所,在校學生1147人;初級中學10所,在校學生5482人;小學20間,在校學生人數14387人;幼兒園56家,在園幼兒數7437人。适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生升學率100%;初中學生升學率100%;高中學生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7.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7%。考上大專以上的人數1129人,其中本科610人。

高等院校:蕉嶺縣廣播電視大學(蕉嶺開放大學)

中學:蕉嶺中學、蕉嶺縣實驗中學、蕉嶺縣田家炳實驗中學、蕉嶺縣華僑中學、蕉嶺縣晉元中學、蕉嶺縣逢甲中學、蕉嶺縣廣福中學、蕉嶺縣城鎮中學、蕉嶺縣僑興中學、蕉嶺縣鎮平中學、蕉嶺縣同福中學、蕉嶺縣北磜中學、新鋪中學等(詳見:梅州市中學名錄)

中等職校:蕉嶺縣職業技術學校、蕉嶺縣教師進修學校等

小學:蕉嶺縣實驗小學、蕉華田家炳小學

科技事業

2020年,蕉嶺縣全年全縣專利申請量379件,比上年增長66.9%,其中:發明65件,實用新型309件,外觀設計5件。年末有效發明專利33件。全年專利授權量193件,其中:發明3件,實用新型174件,外觀設計16件。全年共有17家企業獲得專利授權140件。全縣高技術産業企業9家,實現高新技術産品産值89153萬元,比上年增長46.6%。

文化事業

2020年末,黃桂清圖書館有藏書32.85萬冊,比上年增長18.8%。法剛博物館館藏物品8631件。積極組織文化“三下鄉”活動,2020年共組織送戲下鄉12場,送電影下鄉1230場,送書下鄉3200冊,受教育人數達14.4萬人次,全縣劇場、影劇院2家。全縣有300瓦立體聲調頻廣播電台1座,有線電視在用用戶1.74萬戶,城鄉入戶率46%,電視覆蓋率100%。

主要場館有:蕉嶺奧園廣場、蕉嶺博物館、蕉嶺縣文化館、蕉嶺縣圖書館、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卡拉比—丘實景天象館、卡拉比—丘成桐空間雕塑、蕉嶺縣青少年文化宮、蕉嶺縣工人文化宮、蕉嶺縣文物保護研究中心、蕉嶺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蕉嶺(桂清)圖書館、吳郁青科技館、丘逢甲陳列館等。

醫療衛生

2020年末,蕉嶺縣共有各種衛生機構158個。全縣擁有病床床位848張,其中,縣人民醫院320張、婦幼保健院60張;平均每萬人擁有病床40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有1188人,其中執業醫師325人、助理執業醫師137人、注冊護士460人。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數21.75人。

主要醫院有:蕉嶺縣人民醫院、蕉嶺縣中醫醫院、蕉嶺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蕉嶺縣慢性病防治站、梅州市蕉華管理區醫院等。

體育事業

截止2020年2月,蕉嶺縣共有各類型體育場地設施720個,其中标準運動場3個,綜合性體育館2個,各類型足球場36個,籃球場248個,乒乓球台228個,羽毛球場90個,遊泳池5個、健身路徑和步道108個。體育場地總面積496825平方米,按常住人口21.14萬人計算,人均體育場地占地面積達到2.35平方米。2019年全縣開展各類型體育賽事活動35次,參加人數達到35000人次。

2020年末,蕉嶺全縣共有各類體育場、館963個,其中标準運動場9個;共召開了各大中型運動會1場,參加人數600人。向省市輸送運動員6人。參加市以上運動會獲得金牌1塊。

主要場館有:蕉嶺體育中心、蕉嶺(南沙)體育館、長壽體育公園、鎮山社區體育公園、龍門廣場、廣福文體廣場、三圳文體廣場、新鋪文體廣場、長壽廣場等。

環境保護

2020年末,蕉嶺縣共有環境監測站1個。全縣城鄉共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8座,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39萬噸/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7%,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全縣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良好,蕉嶺城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58,優良率99.7%;主要江河水質達到功能區水質要求年均值Ⅱ類,水質達标率為100%;區域噪聲、道路交通噪聲保持穩定,城市聲環境質量較好,各功能區噪聲達标率為100%。年末活力木蓄積量649.9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9.02%。全縣設立縣級以上自然保護區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3296.96公頃。全年碳彙林撫育面積1053.33公頃,年末已建成生态公益林3.75萬公頃,林木采伐量2.09萬立方米。

社會保障

2020年末,蕉嶺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含企業離退休人員)4.91萬人,比上年末下降10.5%;參加工傷保險的有2.7萬人,比上年末下降1.1%;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有2.9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3.5%;參加職工失業保險的有2.03萬人,比上年下降1.1%;參加生育保險的有2.11萬人,比上年增長5.8%。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有6.21萬人,比上年下降2.8%;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有18.03萬人,比上年增長0.6%;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覆蓋率100%。全縣有各類型社會福利院10間,床位350張,收養人數184人。全縣得到各級政府救濟5119人次;全年共發放救濟金額2486萬元。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群衆3973人,其中城鎮257人,農村3716人,發放低保救濟金額1777萬元。城鄉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112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5個。年末擁有社會組織數量為264個。注冊志願者人數達28748人,注冊志願者人均參與志願服務時數累計達31.2小時。

曆史文化

民間藝術

蕉嶺縣省級非遺有蕉嶺竹闆歌、蕉嶺蓮池舞、蕉嶺三及第等;市級非遺有蕉嶺長潭山歌、蕉嶺廣福船燈、蕉嶺縣竹編技藝、三圳釀粄制作技藝、新鋪七月半等(詳見: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紅色文化

作為原中央蘇區縣,蕉嶺具有光輝的革命曆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1927年7月,蕉嶺第一個中共支部——九嶺支部誕生;同年12月,中共蕉嶺縣委成立;1928年,工農革命軍第十四區團以及東江(蕉嶺)紅軍獨立營建立;1929年,聯合平遠縣成立了蕉平紅軍獨立營;1929年10月,紅四軍挺進蕉嶺,蕉嶺革命形勢得到全面發展。蕉嶺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許多共産黨人奮鬥的足迹,也留下了許多紅色曆史印記。據統計,蕉嶺縣現有革命遺址17處。近年來,蕉嶺縣緊抓老區蘇區振興發展新的曆史機遇,深挖紅色資源、梳理紅色故事,因地制宜規劃打造了蕉嶺縣(東嶺)革命曆史紀念館、藍坊肚戰鬥紀念園、紅四軍入粵首勝紀念公園和石寨村紅軍路等一批紅色旅遊景點。從甲華村、三泰村到步上村,從《南北磜人民革命史》、紅色驿站到紅色文化牆,南磜鎮正大力推進“五個一”紅色文化工程建設,皇佑村紅色曆史文化長廊、石寨紅軍路等一系列節點也在全力保護和開發中。通過完善管理機制、加強宣傳工作,對革命遺址進行保護開發利用,使革命遺址成為群衆特别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僑鄉文化

蕉嶺縣是廣東省僑鄉縣之一,也是全省著名的“台胞之鄉”。2000年,據不完全統計,祖籍蕉嶺的華僑、華人已有10萬多人,港澳同胞1萬多人。台胞以祖籍遷移起計有40多萬人,1949年前後去台灣的有2185人。全縣僑屬、港屬和台屬8000多戶,其中新鋪、三圳、高思、蕉城、興福、文福、長潭、藍坊等鄉鎮較多,是縣重點僑鄉、台鄉。

蕉嶺縣華僑分布在世界五大洲3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僑居印尼較多,其次是馬來西亞、泰國。華僑的職業,據1980年對三圳公社123戶僑屬作華僑職業抽樣調查:從商的占77.1%,工人占7.3%,自由職業占5.7%,其他占10.9%。旅居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僑胞多從商、采錫礦或種植橡膠、胡椒,不少人經過潛心經營,已成為擁有一定資本的工商業企業家;有的做工,靠勞力謀生緻富。旅居美、英、日本等地的華僑,有不少是知識分子、科技精英,從事文化、教育、科技工作。

壽鄉文化

2011年7月,蕉嶺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中國長壽之鄉”,成為中國20個長壽之鄉之一。2013年11月21日,中國長壽之鄉廣東蕉嶺長壽文化研究會正式挂牌成立。

2014年5月,梅州蕉嶺成為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的世界第七個“世界長壽鄉”,中國第四個“世界長壽鄉”。

截止2013年底,廣東省蕉嶺縣有總人口23萬,百歲老人有45人,占總人口的20/10萬,80至89歲老人有8983人,是百歲老人的200倍,90至99歲老人有1791人,全縣平均預期壽命達78.6歲,均超過了“世界長壽鄉”的主要數據認證标準。

蕉嶺縣是客家地區第一個“中國長壽之鄉”,2012年以來,該縣依托“中國長壽之鄉”金字招牌,緻力發展長壽經濟。養蜂、冬筍、茶葉等長壽食品生産基地初具規模,制訂了長壽食品質量統一标準,評選出靈芝、蜂蜜、冬筍等為蕉嶺“十大”長壽食品,組建了以延源長壽食品實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長壽食品生産加工銷售企業,确定了“延源”商标為“長壽食品”的統一标志。成立餐飲行業協會,舉辦一系列評選活動,進一步弘揚本地長壽美食文化。

宗教信仰

蕉嶺縣的宗教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和道教。興福鄉聖堂下為天主教徒聚集地,基督教會有蕉城、新鋪兩個活動中心。佛教分布在全縣各地。此外,還傳入先天道等道教。明代永樂年間;本縣開始傳入佛教以後,求神拜佛之風盛行。清同治年間傳入天主教,光緒年間傳入基督教。信佛者為求精神寄托,樂于捐資,在各鄉、村興建庵、堂、寺、宮,計有50餘處。

文物古迹

1980年,在文福鎮高塘出土随葬文物有西周無耳陶罐1個,器身扁圓形,高90厘米,口徑11厘米,陶質粗糙,略呈淡黃色。另有質地近似的小陶壺1個。同年,還在蕉城體育場附近出土東周青銅劍1把,劍長57.5厘米,最寬處4.3厘米,有短柄。

1982年7月,縣組織文物普查小組進行文物普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全縣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一次文物普查。成員有縣文化局、文化館、圖書館、紀念丘逢甲活動籌備小組等單位幹部以及各鄉鎮文化專幹30多人。文物普查小組印發《文物普查宣傳資料》,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同時派出5位成員在文福鎮開展試點工作,收集丘逢甲遺物一批。

1983年3月至1984年6月,縣文物普查小組普查13個鄉鎮場共105個文物點,初步查清及征集各類文物500多件,拍攝文物照片300多幅,拓片20多幅,整理文字資料10多萬字,基本上查清全縣文物分布概況,繪制文物分布圖。期間,共查出古遺址8處、古建築18座、古塔12座、名勝古迹23處、石碑刻16件、古牌坊3座、古墓葬4座、名人故居7處、紀念建築13處、革命遺址12處,收集的館藏文物有出土文物170多件、古字畫90多件、古錢币1萬多枚,還有有關丘逢甲的文物140多件。

1993年9月,在蕉城鎮東山村附近,村民蓋房挖基出土有唐代陶碗1隻、陶缽1隻、四耳陶罐1隻。

截止2015年5月,蕉嶺縣有不可移動文物古迹178處,其中,丘逢甲故居、謝晉元故居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寨土樓、羅福星故居、賴壽官夫婦墓、林修明故居、南磜觀察第、桂嶺書院、鐵耕樓、丘逢甲墓等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缵椿莊、克修公祠、永富祖祠、路亭古塔、天褒節孝石牌坊、羊岃福壽堂、羊岃力田草廬等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見: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梅州市曆史建築名錄、梅州市宗教活動場所名錄等詞條)。

本地方言

溯本尋源,客家話曆史長遠,保留有較多的古漢語音義。客家人在轉徙中,不斷吸收外來語言優點,加以創造、豐富,形成了有自己特點、在漢語中自成一袼的方言體系。蕉嶺話屬于客家方言,是以梅縣音為代表的語系範圍。蕉嶺話與梅縣話基本相同,但有差異。在腔調方面,蕉嶺話主要以石窟河沿岸的蕉城腔為代表。因地理位和其他環境不同,縣内各地腔調亦有差異;差異較大者有廣福腔,接近福建武平的岩前話;南、北磜腔接近福建中都、象洞和梅縣松源話。各有其特色。

地方特産

蕉嶺縣傳統名菜、名吃有“蕉嶺三及第”、“蒜頭焖豬肉”、“焖狗肉”、“炒雞酒”、“娘酒雞”、“鹽焗雞”、“泥焗雞”、“梅菜扣肉”、客家牛肉丸、“客都草魚”、“蕉嶺富硒稻米”、“蕉嶺黑花生”、“客都稻米”、“梅州金柚”、“蘸仔鴨”、“釀豆腐”、“魚生”、“竹筒飯”、“仙人粄”、“黃粄”、“豬油粄”、“鍋笃粄”等(其他詳見:客家菜、客家美食、客家飲食、客家小吃、梅州美食等詞條)。

豆幹、竹稻米、靈芝、金桔、淮山、紅菇、葛根、冬筍、蕉嶺綠茶、桂嶺蜂蜜被評為“蕉嶺縣十大長壽食品”。

蕉嶺縣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培訓基地于2019年9月25日在蕉嶺縣職業技術學校挂牌成立。2020年5月,蕉嶺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展示體驗培訓館完成内部布展開放。這是蕉嶺首次以展覽形式,将地域飲食風俗和特色飲食文化成體系在遊客面前展示。

“夫妻樹”富硒大米種植基地位于蕉嶺縣富硒帶的核心區域,土壤天然富硒量高于區域平均水平,産出的大米硒含量更高,更利于人體健康需求。2018年1月10日,廣東省富硒生物科技創新中心揭牌暨院地科技産業合作協議簽訂儀式在蕉嶺縣舉行,标志着廣東省科學院富硒生物科技創新中心正式落戶蕉嶺。

2019年9月,長潭鎮新泉村被評為梅州市首批“客家美食名村”,村内有長潭美食一條街,有13間餐館,4家農家樂,2家鄉村客棧,其中森态源休閑山莊獲評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廣東省星級農家樂,潤豐生态休閑農莊獲評梅州市三星級農家樂,長潭雲姨扣肉店曾榮登CCTV-10《味道》欄目。遊客在村内可以品嘗到省級非遺美食蕉嶺三及第以及長潭河鮮、雲姨扣肉、長潭紅菇炖雞肉、釀豆腐、番鴨焖筍幹、蘿蔔丸、炸煎粄、圓粄子等特色菜肴和小吃。

地理标志産品

三圳淮山:三圳淮山外觀呈黃褐色圓柱狀,密生細須根,頒斷後,斷口呈乳白色,粘稠汁液多。烹煮時具有久煮不散的特點,煮熟後口感為酥、糯。2018年3月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三圳淮山”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蕉嶺冬筍:蕉嶺冬筍筍殼呈淡黃色,筍肉白色或乳白色,筍體飽滿,殼薄肉厚,外形呈馬蹄狀,有沉實感。筍香味濃郁,筍肉口感細膩爽脆,清甜鮮美。2018年3月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蕉嶺冬筍”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桂嶺蜂蜜:桂嶺蜂蜜是-種天然保健品,富含葡萄糖、蛋白質、果糖、有機酸、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201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桂嶺蜂蜜”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蕉嶺綠茶:蕉嶺綠茶外型細秀,色澤潤綠,緊直勻齊,素以香甘醇滑著稱,具有助消化、除脂減肥、提神解渴、消除疲勞的作用。201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蕉嶺綠茶”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風景名勝

綜述

蕉嶺縣名勝古迹甚多,古有鎮平八景(金城雄獅、玉閘穿流、桃源春色、花皓晴岚、仙橋飛渡、長潭夜月、文峰插漢、長隆石窟等八景),今有長潭攬勝(長潭旅遊度假區,含閩粵贛釋迦文化中心、長潭綠園、逸士山莊、蓬萊仙境、澳洲山莊等景點)、龍潭飛瀑、桃源碧水、土樓古韻(石寨土樓)、鎮山荟萃(鎮山國家森林公園)、逢甲故居(丘逢甲故居)、皇佑奇觀(皇佑筆自然保護區)、世紀花園等“新八景”。此外,還有漢光超順現代農業園、竹海森林公園、卡拉比-丘數學小鎮、蕉嶺縣台灣度假村、羅福星故居、謝晉元故居、謝晉元紀念館、林修明故居、黃香鐵故居、蕉嶺健康養生産業園、蕉嶺石窟河水上樂園、客韻壽鄉田園綜合體、客家農夫現代科技農業示範園、世界壽鄉·客家農夫·農業公園、粵東北(梅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蕉嶺縣水利景觀公園、若夫公園、上合農業觀光園、山水康養小鎮、石寨古村、九嶺村旅遊區、羊岃村景區、高思村景區、上合村景區、白馬村上合花海、萬畝竹海、桫椤珍稀園、太行山古樹群、明月古道、多寶串珠、會仙洞、桂嶺書院、鎮平學宮、鎮英園、耕讀園、羊岃村史館、南磜觀察第、一線天、尖峰筆、天後宮、興化寺、高台庵、鐘家圍屋、粟壩圍屋、紅軍路、榮祿第、缵椿莊、萱德樓、錫林公園、羅壽環故居、徐慶超故居、蕉嶺縣紅色文化曆史長廊、蕉嶺縣(東嶺)革命曆史紀念館、藍坊肚戰鬥紀念園、蕉嶺縣革命烈士紀念碑等景點(詳見:梅州旅遊景區)。

2019年,蕉嶺縣接待旅遊總人數474.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1%。其中:接待過夜旅遊總人數169.2萬人次,下降13.3%。國内外旅遊總收入37.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國内旅遊收入36.2億元,增長13.8%。

主要景點

長潭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西北部,西鄰平遠縣,北靠福建省武平縣下壩鄉,南以長潭水庫大壩為界。2004年1月經省政府批準正式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585.7公頃。長潭風景區是“南粵百景”之一,景區有桫椤珍稀園、一線天、蓬萊仙境、高台庵、閩粵贛釋迦文化中心等知名景點供遊客觀賞。

丘逢甲故居坐落在蕉嶺縣文福鎮淡定村(今逢甲村)。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間。為沙灰瓦木結構,是典型的兩堂四橫一圍客家圍龍屋。2000年被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命名為首批“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榮譽稱号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世界長壽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全面小康生态文明縣、全國文明縣城、中國金融生态縣、全國文化先進單位、中國生态文明縣、中國宜居宜業典範縣、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林業生态建設先進縣、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全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先進縣、南嶺生态區生态發展試點縣、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廣東省教育強縣、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等。

2019年03月,被列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市、區)名單。

2020年12月,被授予”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号。

2021年6月21日,被農業農村部确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