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

打工人

网络流行语
打工人,网络流行语,为很多上班族的自称。走红于网络红人"抽象带篮子”用“加油,打工人”等句子来表明自己打工人、保安、大专生的身份,逐渐成为很多上班族的自称。一般指互联网上班族。据2021年8月24日百度指数显示,“打工人”的整体日均搜索指数值为803、移动日均搜索指数值为633、最高峰值为37272(2020年10月26日)
    中文名:打工人 外文名:laborer 含义:上班族的自称 流行时间:2020年10月 拼音:dǎ gōng rén 属性:网络流行语 语法:主语、宾语 词性:名词

词语来源

“打工人”源于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的“打工”“打工仔”。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出现了一个新群体——“打工族”。这个群体不属于传统的农民、国企职工、商人、国家公务人员。他们一般来自内地,到沿海开放城市去务工,多数人的户籍在农村,农忙时节还会回去务农。他们一般学历较低,从事薪水较低的艰苦工作。

打工,本指做工,多用于临时性的工作;打工人,原本多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通常为外来务工人员。现在,“打工人”等同于劳动者,不仅包括农民工、蓝领工人,也包括办公室的白领、IT界的“码农”等。

在英文网站sixth tone中,“打工人”被翻译为laborer,因为labor表示“劳动”,laborer可以表示“劳动者”“工人”。

流行背景

2020年9月22日,一个名叫“抽象带篮子”的网友在网上发了一条自拍的短视频,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并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他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故意吹捧自己打工人、保安、大专生的身份,这个视频引来大量关注与模仿,“打工人”随即引爆网络。

打工人往往起早贪黑,拿着微薄的工资,但工作却十分辛苦,于是互联网上的打工人便会互相发鸡汤互相鼓励,随着时间的流逝,打工语录不断被网友改编,越来越多的人发起了打工语录。

词语应用

引用示例

王安宇不当“打工人”的故事,只是数百万小店店主借助美团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创业梦的典范。近日,美团发布秋季小店大数据,第三季度美团平台上新增小店近30万家。在疫情影响的背景下,9、10月全国小店消费复苏率均超100%,首次超越了往年的消费水平。(大众网2020年10月27日)

在最近10年,互联网行业一直保持在大学生就业排行榜薪酬的前五位,这也说明为何很多毕业生希望进入互联网行业,这一行业35岁“打工人”不断受到冲击的局面,近期很难改变。(《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10月29日)

基层工作者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打工人”,在基层快乐的工作生活状态中不断激发服务群众的热情和动力,实现自身价值,努力做好服务群众的“打工人”。(人民网2020年11月23日)

打工人的现实主义:职场生存之道

《紧急公关》刚性演绎职场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像是一场大型职场真人秀,拒绝拖泥带水和文过饰非,代表着这部职业剧的现实主义内里。在影片第二集,干净利索拉开公关行业内战,际格公关公司与宏伟公关公司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开启明争暗斗,从上到下每个员工都像是被拧紧的发条,记者转公关的林中硕,组队单飞的公关高手方励,从昔日的同学到今日的对手。随着剧情展开,我们也看到非公关行业领域的职场竞争。

公关行业八面玲珑、灵活转变、时效第一的职场法则,把准了打工人的鲜活脉搏,映射出各行各业的职场形态。刚入职场急于出成绩,却毫无鉴人阅历,遭遇上司pua的吴芳,她又会经历怎样的成长呢?袁未的事业光鲜亮丽,掌握了选择生活和工作的主动权,终于来到了一个女性最好的年龄,却要面对不愿与她结婚的男友,她该如何化解单身成功女性的困境?在他们的故事里,冷漠与温暖并存,形成了一面打工人生存百态的反光镜。(人民网2021年2月1日)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8日,“打工人”被《青年文摘》评选为“2020十大网络热词”。

2020年12月4日,“打工人”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

社会评价

“打工人”流行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打工人”的泛化。那些“996”工作制下的“码农”、终日为绩效所困的白领、承受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的“青椒”、自我命名为“985废物”的学霸们,许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打工者,却将自己认同为“打工人”。这种身份认同包含着无奈与不甘,这种无奈与不甘是一种与“打工人”境遇相似的无奈与不甘。这种身份认同的挣扎实质上体现了一种对社会地位的焦虑,即对自己社会地位下沉的焦虑,自称“打工人”是对自身要时刻保持危机感的提醒。(人民论坛网评)

“打工人”更像是一个中性词汇,它让所有劳动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以及共鸣,在这里,所有“打工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就如同一个打工人群组的简介一样:不管你高兴还是悲伤,都无法抹去你打工人的标签,打工人也有情绪,打工人也有权力说“不”。“打工人”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是对于高压环境的不满,也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是属于成年人的一种黑色幽默。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相比于佛系、丧,它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中国新闻网评)

不论我们是否自认为是“打工人”队伍中的一员,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该对这种现象及其背后的成因有所认识。工薪收入者既是劳动人口结构的绝对主体,也是社会运转的中流砥柱,当工薪收入者开始集体自嘲的时候,社会理当有所警惕,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与反馈。在这件事上,除了高喊“致敬打工人”“打工人加油”之类的口号,更要问一问“打工人”到底需要怎样的保障与支持,为他们解决一点眼前的问题。毕竟,“打工人”需要的是社会的倾听、理解与行动,而不仅是口头和精神上的“鼓励”。(中国青年网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