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花堿

泡花碱

化学药剂
硅酸钠(Na2SiO3)又名泡花碱,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无色、青绿色或棕色的固体或粘稠液体。硅酸钠是由硅石(石英砂)、纯碱(或土碱)在熔化窑炉中共熔,冷却粉碎制得,其燃料为煤、天然气、煤气均可。泡花碱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硅酸钠的特殊性,使其成为硅化合物的基本原材料。无论是直接作为基材或载体使用,还是作为中间体进行深加工后再使Chemicalbook用,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化工、轻工业、冶金及机械铸造行业、纺织工业、建筑及建材行业、农业等领域均有应用。[1]
    中文名:泡花碱 外文名:silicate of soda 别名: 化学式:Na2SiO3 分子量: CAS登录号: EINECS登录号: 熔点: 沸点: 水溶性: 密度: 外观:无色、青绿色或棕色的固体 闪点: 应用:洗衣粉、肥皂等 安全性描述: 危险性符号: 危险性描述: UN危险货物编号: CN危险货物编号:

化学反应式

化学反应式为: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

用途

泡花碱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含磷助洗剂污染水资源,目前正在全面取代中,取代含磷助洗剂需同时满足助洗剂的三大功能:软化水、必要的碱性和良好的抗再沉降能力。最新一代无磷助洗剂中只有层状结晶二硅酸钠达到上述三项要求,而且具有交换钙镁快、溶于水、能与漂白剂具有良好的相溶性以及易浓缩化等特点,因此是目前前景最好的无磷助洗剂,但国内目前还无大批量生产。

国内需求现依靠从国外进口,进口价1万元人民币/吨。据估计,中国无磷助洗剂每年国内的年需求量将达50~80万吨。层状结晶二硅酸钠有四种不同晶型结构(a-,b-,g-,d-),其中以无水d型的d-NaSiO为最理想。中国泡花碱的生产共分为两大类:干法生产和湿法生产工艺,现介绍如下。

干法生产

干法工艺是将石英砂和钠盐(主要指Na2CO3、Na2SO4)搅拌均匀,在1400℃左右的高温下熔融反应。根据原料不同又分为纯碱法和芒硝法。生产过程都包括配料、煅烧、浸溶、浓缩等四道工序。

具体过程是:

一:配料与熔融:纯碱或芒硝与石英砂按比例,经搅拌机搅均匀后经贮槽、加料斗由螺旋输送机加入反射炉或马蹄焰炉进行熔融反应。

二:浸溶:熔窑加入生料时,已熔融的水玻璃即可从下料口流入冷却槽中,经小型履带式输送机送入贮料桶内,过磅后由电动行车将桶内的玻璃块吊起倒入滚筒内,根据块子重量及不同产品规格加入适量水,通入蒸汽溶解,蒸汽压力一般为0.4~0.5MPa,液筒转速为2~4r/min,溶解到一定浓度后放入沉清槽内,经自然沉清除去杂质。

三:浓缩:除去杂质后的溶液送到浓缩槽内进行浓缩,采用蒸汽间接加热,槽底利用熔窑烟道气余热加热,溶液浓缩至要求浓度时即为成品。

湿法生产

湿法生产泡花碱又分为传统湿法工艺和活性SiO常压生产工艺两种。传统湿法生产工艺传统湿法生产泡花碱产量高,能耗低,劳动强度低,原料易得,但该法只能生产模数小于2.5的产品,其生产原理是石英砂在高温烧碱中溶解生成硅酸钠。活性SiO常压生产工艺活性SiO常压生产泡花碱是在近几年的三废治理过程中开发的一种新工艺,目前采用该法生产厂家不多,该法可生产模数为2.2~3.7的任何产品。其机理是利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副产品或下脚料中的活性SiO(或硅胶)在常压下加热与烧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反应方程式与传统湿法工艺相同。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