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疱疹病毒

單純疱疹病毒

引發熱瘡的病原體
單純疱疹病毒1和2(HSV-1和HSV-2),也叫人類單純疱疹病毒1和2(HHV-1and-2),是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中的感染人類的兩類。HSV-1和-2都是普遍存在且接觸傳染的。當患者産生和釋放病毒時,單純疱疹病毒就會傳播。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症狀包括口、唇或生殖器的皮膚或粘液膜上出現水泡。病竈顯示疱疹狀的病毒典型的痂。在病發時,病毒會産生非常輕微或異常症狀。然而,作為親神經的和神經侵入性的病毒,HSV-1和-2通過潛伏并避開免疫系統,駐留在人體神經細胞内。在第一次感染後,部分患者經曆病毒再激活或暴發散發期。發病時,神經細胞中的病毒變得活躍,通過神經軸突轉移到皮膚,出現病毒複制和釋放,導緻新的疼痛。
    中醫病名: 外文名: 别名: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新生兒和兒童,成人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接觸 中文名:單純疱疹病毒 傳染病:是 中醫學名:熱瘡 主要症狀:成群疱疹、發熱、潰瘍

簡介

單純疱疹病毒屬于疱疹病毒科a病毒亞科,病毒質粒大小約180納米。根據抗原性的差别把該病毒分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竈獲得,2型可從生殖器病竈分離到。感染是由于人與人的接觸。從發生後四個月到數年被感染的人數可達人口總數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種病毒,但在臨床僅有一部份發病。此病可分為:口唇性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皮膚炎、陰部疱疹、卡波西病等,有時也是腦膜炎、腦炎的病因。口唇部疱疹一般較易診斷,同時因日曬、發熱等種種的刺激因素而引起複發。該病毒可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及人、猴、雞等的動物培養細胞中大量地增殖。2型病毒對田鼠細胞等有轉化作用。

性狀

形态結構

單純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呈球形,完整病毒由核心、衣殼、被膜及囊膜組成。核心含雙股DNA,纏繞成纖絲卷軸。衣殼呈二十面體對稱,由162個殼微粒組成,直徑為100nm。衣殼外一層被膜複蓋,厚薄不勻,最外層為典型的脂質雙層囊膜,上有突起。有囊膜的病毒直徑為150-200nm。囊膜表面含gb、gC、gD、gE、gG、gH糖蛋白,與病毒對細胞吸附/穿入(gBgCgDge)、控制病毒從細胞核膜出芽釋放(gH)及誘導細胞融合(gbgCgDgH)有關。并有誘生中和抗體(gd最強)和細胞毒作用(已知的HSV糖蛋白均可)。

基因結構

HSV基因組為一線性DNA分子,由共價連接的長片段(L)和短片段(S)組成。每片段均含有單一序列和反轉重複序列。基因組中有72個基因,共編碼70多種各異的蛋白質,其中除24種蛋白的特性還不清楚外,有18種編碼蛋白組成病毒DNA結合蛋白及各種酶類,參予病毒DNA合成,包裝及核苷酸的代謝等。30多種不同蛋白組成病毒結構蛋白(如衣殼蛋白、囊膜蛋白),在保護HSV的DNA,以及HSV的緻病作用和誘導機體免疫應答中起重要作用。

培養特性

能在多種細胞内增殖,細胞被感染後出現腫脹、變圓、出現嗜酸性核内包涵體。可感染多種動物。常用的細胞系有BHK細胞,Vero細胞、Hep-2細胞等。病毒初次分離時,原代乳兔腎細胞、人胚肺細胞較敏感。HSV感染動物範圍廣泛,多種動物腦内接種可引起疱疹性腦炎,小白鼠是足墊接種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緻死性感染,家兔角膜接種引起疱疹性角膜炎,豚鼠陰道内接種可引起宮頸炎和宮頸癌。接種雞胚絨毛尿囊膜上,形成增殖性白色斑塊。

分型

HSV有二個血清型,即HSV-1和HSV-2,兩型病毒核苷酸序列有5%同源性,型間有共同抗原,也有特異性抗原,可用型特異性單克隆抗體作ELISA,DNA限制性酶切圖譜分析及DNA雜交試驗等方法區分型别。

緻病性

病人和健康是傳染源,主要通過直接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

HSV經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粘膜和破損皮膚等多種途徑侵入機體。人感染非常普遍,感染率達80-90%,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粘膜或皮膚局部集聚的疱疹,偶而也可發生嚴重的全身性疾病,累及内髒。

原發感染

6個月以内嬰兒多從母體通過胎盤獲得抗體,初次感染約90%無臨床症狀,多為隐性感染。HSV-1原發感染常發生于1-15歲,常見的有龈口炎,系在口頰粘膜和齒龈處發生成群疱疹,破裂後,多蓋一層壞死組織。此外可引起唇疱疹、濕疹樣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腦炎等。生殖器疱疹多見于14歲以後由HSV-2引起,比較嚴重,局部劇痛,伴有發熱全身不适及淋巴結炎。

潛伏感染和複發

HSV原發感染産生免疫力後,将大部分病毒清除,部分病毒可沿神經髓鞘到達三叉神經節(HSV-1)和脊神經節(HSV-2)細胞中或周圍星形神經膠質細胞内,以潛伏狀态持續存在,與機體處于相對平衡,不引起臨床症狀。當機體發熱、受寒、日曬、月經、情緒緊張,使用垂體或腎上腺皮質激素,遭受某些細菌病毒感染等,潛伏的病毒激活增殖,沿神經纖維索下行至感覺神經末梢,至附近表皮細胞内繼續增殖,引起複發性局部疱疹。其特點是每次複發病變往往發生于同一部位。最常見在唇鼻間皮膚與粘膜交界處出現成群的小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宮頸炎等亦可反複發作。

先天性感染

HSV通過胎盤感染,影響胚胎細胞有絲分裂,易發生流産、造成胎兒畸形、智力低下等先天性疾病。約40-60%的新生兒在通過HSV-2感染的産道時可被感染,出現高熱、呼吸困難和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其中60-70%受染新生兒可因此而死亡,幸存者中後遺症可達95%。

緻癌關系

一些調查研究表明HSV-1和HSV-2可能分别與唇癌、外陰癌及子宮頸癌有關,特别HSV-1作為宮頸癌的病因,曾受到人們重視,研究表明人乳頭瘤病毒與該癌有直接關系,因此宮頸癌成因也許是複雜的。

免疫性

HSV原發感染後1周左右血中可出現中和抗體,3-4周達高峰,可持續多年。中和抗體在細胞外滅活病毒,對阻止病毒經血流播散和限制病程有一定作用,但不能消滅潛伏感染的病毒和阻止複發。機體抗HSV感染的免疫中,細胞免疫起更重要作用,NK細胞可特異性殺死HSV感染細胞;在抗體參予下,介導ADCC效應亦可将HSV感染細胞裂解;細胞毒性T細胞和各種淋巴分子(如幹擾素等),在抗HSV感染中也有重要意義。

實驗診斷

病毒分離

采取病人唾液,脊髓液及口腔、宮頸、陰道分泌液,或角膜結膜刮取物等接種易感細胞中培養1-2天,出現細胞腫用脹,變圓,相互融合等病變,可作初步診斷。然後用免疫熒光法(IF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進行鑒定,确診HSV。必要時進行分型。

抗原檢測

同上标本,用IFA、ELISA等方法直接檢測細胞内或分泌液中抗原,快速診斷HSV感染。

抗體檢測

用補體結合試驗,ELISA檢測病人血清中的抗體,可用于原發感染診斷,但不能與複發感染區别,因人群HSV感染率高,廣泛存在潛伏感染,血清中普遍含較高抗體水平,則複發感染時很難觀察到抗體效價上升。而檢測脊髓液抗體,對神經系統HSV感染有重要意義。

此外用DNA分子雜交法和PCR法檢測HSVDNA,已顯示較大優越性。現多用于實驗研究,将在臨床推廣應用。

臨床意義

直接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也可經飛沫及垂直傳播。

nHSV-1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引起口咽部疱疹、疱疹性角結膜炎、腦炎等。多見于半歲以後的嬰幼兒,大多數呈隐性感染。

nHSV-2的原發感染多見于青春期以後的患者,主要通過生殖道途徑傳播,主要表現為生殖器疱疹。

n孕婦在胎兒胚胎期感染HSV,有引起流産、早産、死胎或先天畸形、智力低下等危險。

n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基本特性與HSV相似。

nVZV能在人胚二倍體腎細胞(HFDK)或人胚二倍體肺細胞(HFDL)培養中增殖。受感染的細胞出現嗜酸性核内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引起水痘(兒童-原發感染)和帶狀疱疹(成人-複發感染)。

防治原則

預防

由于HSV有緻癌可能性,減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不宜用于人體。現研究中的各種疫苗如囊膜蛋白(提純的gG、gD)亞單位疫苗,gB、gD基因重組痘苗病毒疫苗和多肽疫苗,在動物試驗中顯示良好效果,有應用前景。

孕婦産道HSV-2感染,分娩後可給新生兒注射丙種球蛋白作緊急預防。

治療

疱疹淨(IDU)、阿糖胞苷(Ara-C)、阿糖腺苷(Ara-A)、溴乙烯尿苷(BVDU)等治療疱疹性角膜炎有效,與幹擾素合用可提高效力。中國用HSvgCgD單克隆抗體制成滴眼液,用于治療疱疹性角膜炎,取得顯著療效。

無環鳥苷(ACV)對疱疹病毒選擇性很強的藥物。ACV必須經HSV的胸腺核苷激酶(TK)激活後磷酸化為一磷化ACV,再經細胞激酶磷酸化為二三磷酸化ACV。ACV-ATP對dGTP有極強的競争性,故可終止病毒DNA合成。ACV主要用于治療生殖器疱疹感染,使局部排毒時間縮短,提早局部愈合。此外ACV還常用于治療唇疱疹、疱疹性腦炎、新生兒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等,均有療效。

阿糖腺苷(Ara-A)系通過宿主激酶作用就可磷酸化成有活性的Ara-ATP,選擇性地抑制HSV多聚酶,終止病毒DNA合成。由于Ara-A不需HSvTK酶的作用,故可用于耐ACV毒株(TK-株)感染的治療。能防止疱疹性角膜炎病變嚴重惡化,減低疱疹必性腦炎和HSV全身感染的死亡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