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彩山

疊彩山

桂林市區東北部景點
疊彩山舊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區東北部,桂林市區的漓江之畔,包括四望山、于越山和明月、仙鶴兩座山峰,是唐代桂管觀察使、文學家元晦開發的旅遊勝地,按照《圖經》山以石文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而将其命名為疊彩山。疊彩山濱臨漓江,與城中的獨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主要景觀有疊彩亭的美石、風洞的摩崖石刻造像、望江亭看兩江四湖風光以及明月峰頂鳥瞰桂林全景。2015年3月19日,疊彩山發生一起山石墜落事件,導緻當場遇難4人,3人送院全力救治無效遇難,25人不同程度受傷。
    中文名:疊彩山 外文名:PiledSilkHill 别名: 别稱:桂山 地理位置:桂林市區東北部 特色景觀:明月峰 所在地:桂林 地址:桂林市龍珠路2号疊彩山 類别:風景名勝 開放時間:06:00-18:30 票價:35元

地理環境

疊彩山舊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區東北部,濱臨漓江。疊彩山與城中的獨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為城内的遊覽勝地。疊彩山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裡,由明月峰、仙鶴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組成,橫亘市區,景色優美,又易于攀登,為桂林山景中的一個熱點。山中佳景甚多,有疊彩亭、于越閣、瞿張二公成仁碑、仰止堂、仙鶴洞、風洞、疊彩樓、望江亭和拿雲亭等名勝。山上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尢多,為文物的精華。若登上明月峰,駐足拿雲亭,全城景色畫書眼底。“一面晴風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間”。疊彩山名,是由唐朝元稹的侄子元晦遊覽了疊彩山之後,寫了篇《疊彩山記》,記中說:“按圖經,山以石文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故以為名。”疊彩山山石如錦彩綢緞,層層相疊而得名。在清朝文人秦煥創建的疊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橫斷的崖壁,若“彩翠相間”的錦緞。這裡是攝影“疊彩”的最佳角度。

曆史得名

疊彩山名,是由唐朝元稹的侄子元晦遊覽了疊彩山之後,寫了篇《疊彩山記》,記中說:"按圖經,山以石文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故以為名。"疊彩山山石如錦彩綢緞,層層相疊而得名。在清朝文人秦煥創建的疊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橫斷的崖壁,若"彩翠相間"的錦緞。這裡是攝影"疊彩"的最佳角度。

景區景觀

疊彩園門

疊彩公園園門,1990年建,為飛檐、硬脊、坡頂、綠瓦的仿古圓門建築。我國現代著名書法家王遐舉書"疊彩山"橫匾懸其上,右側為售票處,左側飾以玻璃壁窗,古樸雅麗,嵌于錦翠相間的山石林木之前。

疊彩山門

在疊彩山仰止堂前,是坡頂、青苡的仿古建築,高踞在登上風洞的咽喉之地,可拾級而上。門上有魏繼昌書"疊彩山"隸字橫額;兩側懸挂清廣西布政使張祥河撰、桂林書法家伍純道寫的"到清涼境,生歡喜心"的楹聯。一過山門,即進入曆史文物、宗教、自然風光相互交融的勝地。

江山會景處

在市區疊彩山疊彩亭旁。摩崖,高233厘米,寬77厘米,楷書,字經43厘米,年月名款字經13厘米。據明嘉靖18年田汝成《遊廣西諸山征》所載,這裡的疊彩亭明代為"聚景亭","江山會景處"當是為該處風景點題而作。"江山會景處"經羽卿留在疊彩山的第三作品,字形端莊嚴、健勁有力。

景風閣

在疊彩山風洞南洞口右前方的平台上,唐元晦建于會昌間(841-846),曆代有修茸,閣已久廢,數十件珍貴詩刻同毀于抗日戰争。據清畫家張寶《泛槎圖》,景風閣為重檐、坡頂、長方形建築。清慶保《景風閣記》說閣"居四望、于越之間,前接廣野,倚大江,廓然翕受,窈而多風。其東小閣數椽,故為遊人憩望地,每盛夏熏灼,于此解煩焉"。景風閣為一時名建,曆代名人有詩刻,變法維新風雲人物康有為、百歲愛國老人馬相伯先後居此。

疊彩亭

位于疊彩登山道上。4角、平頂、單層、紅柱、綠瓦,高約5米,長7.5米,寬8.5米。面積約64平方米,呈十字形。正面懸挂著名書法家王遐舉所書"疊彩山"的匾額。疊彩亭東依于越,西鄰四望,北對明月,與山景和諧而不争高。東西設坐凳,北隅為觀賞"彩翠相間"的最佳角度,是遊憩的理想場所。亭西,刻有明代羽卿的"江山會景處"。

疊彩瓊樓

在疊彩山明月峰與于越山之間,是一組以桂北侗族建築形式為依據構築的大型風景園林建築群體,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1990年建成。疊彩瓊樓以鼓樓和連廊為中軸線,将整個建築分為東西兩個院落;東院庭轉院接,曲徑通幽;西院開闊疏朗,小橋勾連。院落以池水為中心,東為高閣,西有亭廊,南設層樓,北置水榭。主體的鼓樓為2層歇山頂樓閣,前面是小巧的卷棚敞軒,其餘為1、2層坡頂,局部突起重檐、3重檐卷棚歇山頂或6角、8角攢尖頂。整組建築,主從分明,層次豐富,錯落有緻,富于變化,與自然環境和諧調協,具有仙山瓊閣的意境。

仰仁堂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疊彩山風洞前。抗日戰争期間所建。原建已毀。1958年重建。堂東西長11.5米,南北寬7.1米。東西開門,北壁嵌有瞿式、張同敞畫像、《潔氣嶺》唱和詩,以及1963年郭沫若來此憑吊所作二公像贊詩等石刻。

望江亭

在疊彩山北半山腰處,原為正德間(1506-1521)明太監傅倫作為欽差鎮宋廣西都知監時所建。他酷愛桂林山水,尢偏愛疊彩,有七登疊彩山詩。他的《望江亭詩》,有"山色佛雲青,溪光照空碧,構亭倚風洞,超然意自适"句,繪出望江亭"佛雲""照空"的特色,亭早廢,1954、1990年兩次在原址重建,為紅柱、綠瓦、翹角、攢尖頂的仿古方亭,高約6米,南北長5.2米,東西寬4.9米,總面積約25.5平方米。亭右壁有摩崖題刻"探奇處"3個大字,站在亭内或由此攀登,都有奇景可探。

瞿張成仁處碑

在市區疊彩山山門内。碑高167厘米,寬83厘米。共28了,均為楷書。正文"常熟悉瞿的陵張忠烈二公成仁處",字經20厘米,年月日及姓氏署款,字經10厘米,清道光20年廣西巡撫梁享書并立。

臨江上岩

位于疊彩山北麓。臨江岩有二:南為上岩、北為下岩。上岩洞口刻有"臨江上岩"4字。上岩高4.6米,寬3.5米,深8.6米,面積約30平方米。岩口臨江,視野開闊,江山景色與岩景交融,登臨玩賞,興味無窮。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無不以到此弄吟為快。明陳于明《題木龍洞石壁》詩,"逶迤江路洞天開,奇峰排空擁翠來,水石參差當檻出,亭台高下自天栽",如實地概括了上岩的特色。

風洞

明月峰山腰一奇洞,南北對穿,中狹小,僅通人,形成前後兩個洞,南北開敞,呈葫蘆狀,全長20米,最寬9.2米,最高5米。總面積約140平方米。風洞原是一條地下古河道,兩頭大中間小,所處地勢高,北接"湘桂走廊",南迎駕橋嶺與海洋山之間的"峽道",形成對流,兩端過風的斷面大,中間小,風速增大,壓強減少,風不斷補充。随着季節變換,來風有清、和、暖、冷之别。風洞既是風的世界,又是文物寶庫,是桂林山水一個重要景點。

疊彩北牖洞

風洞之北,即後洞,橢圓形,是葫蘆的後半部。洞口北向,如窗,又稱"北牖"。洞高4.8米,寬9.2米,長7.5米,面積約69平方米。洞口有清人陳維湘題刻"北牖洞"三字,洞内摩崖石刻數十件,以朱顔《訪疊彩岩登越亭》、楊芳《遊風洞山》、袁枚《遊風洞登高望仙鶴明月諸峰》、康有為《風洞題名》和李秉绶的蘭畫刻為珍。洞中原有卧佛一尊,供撫摩祈祥,現已無存。

疊彩太極洞

位于明月峰山腰,南口在北牖洞西南隅,北口朝登山道口,呈彎管狀,洞内有石柱分隔,酪似太極圖的兩條陰陽魚。洞門寬4.2米,洞高3米,寬3~4米,長13米,面積約50平方米。"太極洞"3字,刻在北洞口上。從洞的一端到另一端,纡回曲折,能見度低。北口大而敞,光線可透達轉折處,洞景依稀可辨;南口在北牖洞内,小而隐,光源微弱,初入有伸手不見五指之感。自南口盤旋而上,出北口,從黑暗中漸見光明;從北口人,出南口,至北牖洞,涼風習習,題刻琳琅,如入仙境。樂于在不同境況中探索、感受,捕捉各異樂趣的人們,尢愛太極洞。

迎風樓

在疊彩山風洞的北牖洞口處,原為古建,久廢。1972年重建,為8柱、兩層、開敞的仿古建築,總面積180平方米。柱間設坐凳,中有石桌。一層置楹聯二:其一"登臨爽氣此間生,且喜江山多麗色;回首屐痕何處是,惟留天地一奇觀",其二"風指落花妍小徑;雨清芳草翠層階"。分别描繪迎風樓當風雨立、爽氣此生的特點,以及樓前"多麗色""一奇觀"的氣勢和榜旁樓後"花妍""草翠"、"層階"、"小徑"的景物,是給遊人以啟迪的絕妙導遊詞;二層為觀景樓和登上明月峰的必由之路。

明月峰

位于疊彩山東北,海拔223米,相對高度約73米,山體總面積1.41公頃,是疊彩山的主峰。清袁枚《遊風洞登仙鶴明月諸峰》詩有"仙鶴不可招,明月猶堪弄"句,明兵部右侍郎楊芳《風洞山詩》,"引手欲探天上月,俯躬疑礙日邊雲",均言峰高可攬月,故有明月峰之謂,峰頂有形如葫蘆的小平台,五代馬殷曾在此建台,人稱馬王台。宋靜江知府張築"堯山"、"漓水"二壇,以祭祀山川,并寫《堯山漓水二壇記》,把山川作為土地資源,江河資源加以贊美,呼籲加以重視、保護,以維護自然環境的生态平衡。台、壇均早廢。1955年在舊址建拿雲亭。明月峰以高、險、峻、秀蓍稱。高可摩天,雄踞江邊,壁立木龍古渡頭。峰尖如筍,山石逐層深進,漸次升高,登上頂颠,滿城春色,田野奇峰,縱覽無餘。峰側刻有共和國締造者之一朱德總司令和徐特立老人。1963年以80高齡登上明月峰所題"登高不用杖,脫帽喜東風"名句,給名山增輝。

四望山

位于疊彩山西南,與東南之于越山相對,以山間徑道相隔,山體面積3.32化頃。四望山"亂石縱橫,枕籍排突",他山稀有。登山可四面臨眺,東面堯山、漓江,南有穿山、塔山、南溪、鬥雞,目之所遊,群勝交集,山壁有唐元晦《四望山記》刻迹及清李少蓮刻"玉疊蓬壺"4個大字,近年新刻我國著名作家芭盾等墨迹。山麓曾建普明庵,後在遺址建定粵寺。绡憂亭和定粵寺,均已早廢。

仙鶴峰

位于明月峰的西北,海拔253.6米,相對高度101米,是疊彩諸峰最高的,山體面積2.1公頃。山腹有仙鶴洞,高約14米,底寬8.6米,長60米,面積516平方米。呈三角形,相傳古時有二仙鶴栖息山峰上,好事者镌二鶴于洞口,供人瞻仰,因名"瞻鶴洞"。到了明代,明宗室第3代靖江王朱佐敬之曾孫朱鎮山,在瞻鶴洞碩面壁修道;自号瞻鶴道人,據為别業,改名仙鶴洞。此後,峰和洞都以仙鶴為名,一直沿用。仙鶴洞分兩層。上層曾建"慶真閣",祀真武帝,香火頗盛。明約結《古光尊師像詩》雲:"傍崖間妙香,晨鐘下空碧。"下層較宏曠,東西穿透,平整光滑,俨如長形拱頂大廳。東西兩洞口成為借景窗口:東口面對明月、于越諸峰,層巒重疊,錦翠連山;西口面對城北,屋宇樓台,鱗次栉比。一洞之中,荟集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

環碧園

在疊彩山北白鶴洞下,與仙鶴洞相通。因"滿園碧翠,環顧可得"而名,是清代桂林畫家李秉绶所建,也叫李園;園中遍種反栗樹,亦稱闆栗園,園已久廢,李的姻親張維屏,有《桂遊日記》可窺環碧園之盛。據載,"園以洞為尢勝",一園之中有"林屋"、"水壺"、"瞻鶴"、"明月"、"墨雲深處"5個奇洞,最高的明月洞,皓月東升時滿洞清輝;園中建築遍布,有亭、台、堂、榭、圃、廊10餘處,成為一代名園。

于越山

古稱猕猴岩,位于疊彩山東南,與四望山相鄰,面積0.79公頃。于越,古代越人的一個分支,秦漢時因戰亂入粵,《史記》載:秦并諸侯,以百粵之地為桂林郡。吳遣步骘征南,克有于越。疊彩是桂林的主山,用"于越"命名它的一座山峰,以示重要。唐元晦任桂管觀察使時,獨愛于越,在山隈築"寫真堂",朝夕讀書繪畫其間,寫有《于越山記》,山更以文傳。山頂有于越亭,亦稱越亭,原為元晦所建,早廢,現為新建。東崖有茅齋,水北有虛楹釣榭,以及石室,蓮池、花藥院、栖真閣等,山麓有康有為以自己的姓名命名的兩個洞:康岩、素洞。于越山小巧玲珑,古建築遍布,遊人不辍。

于越亭

在疊彩山的于越山頂上,是一個8柱、3開、單檐、翹角、長方、四面開敞的亭閣。長10.6米、寬4.95米,高4.54米。面積51.47平方米。原為唐元晦所建,久廢。1954年在原址上重新構築,更名于越閣,閣名為美籍華人、美國邁阿密中國畫院院長梁粲英女士所書。于越亭是遊人多喜登臨之處。宋人朱顔《訪疊彩岩登越亭詩》:"不到越亭久,榴花經幾紅。江流寒瀉玉,山色翠浮空,百越薰風裡,三湘夕照中。"比較客觀地寫出了于越山和于越亭的特點。

康岩、素洞

在于越山麓。洞北向,高3.2米,寬1.7米,長10.5米,面積約18平方米。1894年12月,康有為到桂林講學期間,住在疊彩山景風閣,發現于越山下兩個岩洞。以自己的字号命名,東叫"康岩",北叫"素洞",并摩崖篆名刻。現"素洞"兩個篆字和題記尚存。

疊彩岩風洞之南,即前洞,是疊彩洞,因山得名,古稱疊彩岩。高3.65米,寬5.6米,長12.5米。面積約70平方米。洞口有陳毅名句"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的題刻,以及壁有佛像90餘尊,為唐宋物,故又名福庭洞。

拿雲亭

在疊彩山明月峰頂,又名齊雲、倚雲、取其高之意。始建于唐,久廢。1955年重建,1988年遭雷劈,再建,高約5米,面積19.36平方米。為紅柱、單檐、攢尖頂、青苡、四面開敞之圓亭,柱間設坐凳,亭基三級,意謂上升九宵。香港書畫家趙少昂為之書額。登亭眺瞰,目極無遺。

銷憂亭

在疊彩山的四望山上。唐會昌年間(841~846)建。元晦《四望山記》載:"山名四望,故亭為銷憂。亭之前後,綿絡山腹,皆溪梁危磴。由南而北,複東上疊彩右崖,至福庭石門,約三十餘步。"亭久廢。

木龍洞

在疊彩山東麓,高4米,寬2~3米,長10米,面積40平方米,南北穿透。西鄰明月峰僅數十米,南去伏波山約1公裡,是龍珠路與驿前街必由之路。相傳洞口原有盤曲的古樹,洪水突漲時化龍入海,這個洞被叫作木龍洞。明天啟間(1621~1627),督學曹學做了兩條木龍,懸于洞頂,早廢。疊彩山有通往木龍洞的路,明周進隆《再題疊彩山》詩,"重巒疊峰瞰江流,空明一徑通人遊",道出了木龍洞的特點,木龍洞踞山臨江,洞北約20米處,在一塊巨大的蛤蟆石上,建有一座喇嘛古塔。宋譚舜臣《木龍洞遊覽題名》:"嘉祜癸卯(1063)寒食旬休,譚舜臣攜累累石門,下臨江岩,參唐代佛塔,覽風帆、沙鳥、江山之勝,此為最焉,遂舟過虞山。"據此,塔為唐代所建,是廣西最古的石塔之一。

蝴蝶标本館

疊彩山公園的蝴蝶标本館也是到疊彩山遊覽所不容錯過的一大亮點之一,這裡收藏了世界上千種奇異的蝴蝶标本及幾十種動物标本,到此一遊定會讓你大開眼界.另外此處也是标本收藏愛好者及買禮送友人而購買精美标本的好地方,所以,如果您來此一遊,此處一定不能錯過.

旅遊貼士

疊彩山美食小吃

冒熱米粉:把燙熱的米粉濾幹,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鹵牛膀、牛肝等,加鹵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原湯米粉: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

疊彩山住宿

漓江大瀑布飯店★★★★★杉湖北路1号目前廣西規模最大、設施設備最豪華的高星級飯店大宇大飯店喜來登品牌酒店帝苑酒店★★★★★沿江路位于漓江東岸,與伏。

疊彩山交通

交通:公交2路、免費58路可以到公園大門。

樂在景區

疊彩亭疊彩亭位于疊彩登山道上,亭西石壁上明人刻有“江山會景處”,因此明代疊彩亭又名聚景亭。亭東小山為于越山,山頂有于越亭;山下東面有康岩,北面山腰有素洞,因康有為(字長素)曾住在疊彩山而得名。亭北面是觀賞明月峰壁上“石紋橫布,彩翠相。

疊彩山小貼士

1、在遊覽景區時不要理會那些主動上來給你介紹的人,他們大多沒安好心。2、在景區附近吃飯時要看好菜單再點菜,要記好價錢,那些黑心飯店有兩個菜單,你如果沒記好價錢結帳的時候就會變價錢。

疊彩山購物詳細

桂林西瓜霜陽朔畫扇芒編工藝品寶石工藝畫金銀首飾竹木雕刻藝術品玉石雕刻.

溫馨提示:公園開放時間:淡季:7:00-18:00(每年12月-次年3月),旺季:6:00-18:30(每年4月11月)

落石事件

2015年3月19日上午,廣西桂林疊彩山景區内發生一起落石事故,造成7人遇難,另有25人受傷。傷者分别在桂林市人民醫院和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救治。災情突發消防迅速出動救援。桂林市疊彩山景區木龍洞附近的遊船碼頭發生一起落石事故,一塊巨石突然滾落擊中正從遊船登上碼頭的多名遊客,情況十分危急。桂林消防聞訊立即按照一級災情出動2輛消防車、14名官兵趕赴現場處置。記者從參與救援的消防官兵口中了解到,當他們到達疊彩山景區的事故現場時,發現滾落的碎石已将石闆路砸碎,樹木枝杈也被砸斷,幾名遊客躺在碼頭附近的地上,地上散落着鞋子、包、帽子等物品,還有明顯血迹。見此情景,消防官兵立刻展開救援。由于落石的巨大威力,在岸邊等候的遊客也被擊落到水裡,消防官兵趕到後,跳進水裡把他們抱上岸。沒過多久,醫護人員也趕到現場,對傷者進行了急救,事故現場一片狼藉。

事故導緻當場遇難4人,3人送醫院全力救治無效遇難,25人不同程度受傷。截至當日18時,2名傷者經過手術治療狀況穩定,生命體征正常,其餘23名輕微擦傷人員已全部出院,繼續原有行程。

滾石瞬間墜落,遊客猝不及防

據了解,事發前正好有一艘遊船靠岸,遊客陸續登上木龍湖碼頭,悲慘的一幕随之發生。桂林市民王小姐與朋友當時正好目睹了事故現場的慘狀。

“幾聲巨響然後就看到了一堆的巨石沖向了碼頭那邊。最大的那塊高兩米多,并且還有小的石頭在往下滑。當時山路那邊的石闆路和石欄杆都被直接打斷了,下面正好就是木龍湖碼頭。”王小姐循聲向碼頭處望去,看見已經有七八名遊客躺在地上。遊客們的鞋子、包包、帽子等東西撒了一地,地上還有明顯的血迹。

目擊者還有柯先生,巨石砸下來他聽到山石滾動的聲音,覺得不對勁就往安全的地方跑,所幸反應及時才躲過了這一災難。附近的遊客都被這一情況吓得目瞪口呆,王小姐見狀趕緊打119求救,大約5分鐘後,消防隊的官兵們趕到現場進行救援。

25名傷員得到及時救治

事故發生後,受傷遊客被分送至桂林市人民醫院和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救治。據參與救治的桂林市人民醫院醫務人員介紹,傷亡者都為六七十歲的老人,是散客團的遊客。該院共收治了8名台灣遊客,均為軟組織挫傷和擠壓傷等輕傷。

據了解,當天在事故現場的遊客分别來自桂林漓江國際旅行社、桂林市桂冠國際旅行社、桂林市戰友旅行社、桂林山水銘源國際旅行社等4家旅行社,大多為陝西和重慶籍遊客。其中,桂林市桂冠國際旅行社所發的旅行團由36名台胞組成,團員中有8人受輕傷。目前,傷員已得到有效救治。

記者從桂林市委了解到,事故目前已經造成了7人死亡,25人不同程度受傷。死亡的7人中,有4人是當場遇難,另外3人是在送醫院的路上不治身亡的。25名傷者中,有2人做了手術,另外23人經治療均已出院。

據調查,崩塌區域為岩溶孤峰平原地貌,山體坡度陡,岩溶發育,岩體結構破碎,屬崩塌地質災害易發區,崩塌岩體位于桂林市疊彩山東北側的陡壁上,受構造、風化影響與母岩分離,在降雨等影響下自重加大脫離山體發生本次崩塌,屬自然突發性崩塌地質災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