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

面色

醫學術語
指臉上的氣色,或指臉。亦或刮在刮樣紙上的薄層油墨所顯示的顔色。《新五代史·雜傳一·羅紹威》:“弘信狀貌奇怪,面色青黑,軍中異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一來擾攘之際,二來裝扮不同,三來子胥面色既改,須鬓俱白,老少不同,急切無人認得,四來都道子胥已獲,便不去盤诘了。遂捱捱擠擠,混出關門。”華山《山中海路》四:“他的妻子在竈頭右手的地鋪上躺着,面色蠟黃。
    中文名:面色 外文名:toptone 别名: 拼音:mian se 釋義1:臉上的氣色 釋義2:指臉 釋義3:刮樣紙上的薄層油墨所顯示的顔色

釋義

面色(toptone)

1.臉上的氣色。

《新五代史·雜傳一·羅紹威》:“弘信狀貌奇怪,面色青黑,軍中異之。”

元馬緻遠《黃粱夢》第二折:“我見他掩了淚眼,改了面色。”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一來擾攘之際,二來裝扮不同,三來子胥面色既改,須鬓俱白,老少不同,急切無人認得,四來都道子胥已獲,便不去盤诘了。遂捱捱擠擠,混出關門。”

華山《山中海路》四:“他的妻子在竈頭右手的地鋪上躺着,面色蠟黃。”

《文明小史.第三○回》:「看他面色,又不是醉後失言的樣子,不解所以然的故。」

《三國演義.第一零八回》:「恪大驚,自乘馬遍視各營,果見軍士面色黃腫,各帶病容。」

2.指臉。

3.刮在刮樣紙上的薄層油墨所顯示的顔色

"面色"探知内髒健康

臉色VS氣血

面部的色澤是氣血通過經絡上注于面而表現出來的,氣血的盛衰及運行情況,必定會從面色上反映出來。

臉色潮紅:心髒可能有問題

臉色常常像嬰兒一樣經常紅撲撲的人,并非是好事,尤其需要注意心髒方面的健康狀況,比如患有狹心症、心肌梗塞的人,或是有這些疾病潛在病因的人,多半擁有一個紅紅的臉蛋。當身體的血液循環不良時,就會使得體内熱氣不平衡,而造成上半身熱下半身冷的狀況,同時腿部容易累積過多的水分而呈現浮腫的症狀。心髒若無法正常運作,就會造成體内的熱分布不均而使得臉色容易潮紅。

臉上長斑:警惕婦科疾病

臉上長了斑,除了妊娠期和口服避孕藥外,更多時候,反映出一些女性内分泌失調性疾病,諸如月經不調、痛經、子宮附件炎、不孕症等。中醫将成年女性面部色斑稱為"肝斑",并認為肝郁氣滞的人易出現面部色斑,也就是說,情緒異常與面部色斑的形成和加重有着直接的關系。因此,調暢情志才是預防和治療面部色斑的關鍵。

醫生提醒:臉色發黃是脾虛的表現,如果突然出現臉色變黃,則很可能是肝膽功能不佳的迹象,急性黃疸型肝炎、膽結石、急性膽囊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常會發出上述"黃色警報";臉色發黑是腎虛的表現,應适當多吃一些補腎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枸杞等。當肝髒發生毛病時,臉色和眼睛通常會有變化。

眼睛VS肝髒

當肝髒發生毛病時,通常臉色和眼睛會有變化,如臉色發青,眼睛容易疲勞、視力減退、眼白部分變黃、容易流眼淚等。

眼白泛黃:預示肝膽有問題

若血液中分泌出過多的膽汁,則會出現眼白泛黃的症狀。這是因為膽汁本身為黃綠色的液體,由肝髒細胞分泌出來并貯藏在膽囊之中,具有幫助分解體内多餘脂肪的作用。當膽囊或肝髒的功能運作不良時會造成膽汁堵塞滞留,使得原本應從肝髒經膽管送到膽囊的膽汁從中漏出而流入到血液中,就會産生眼白泛黃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患上肝炎的人眼睛和皮膚會發黃的緣故。

眼睑泛白:小心貧血

若眼睛黏膜上的血管顔色過淺,到了幾乎要看不見的情形,則可能意味着貧血。女性因為特殊的生理期,更容易發生貧血的狀。所以,你最好經常對着鏡子翻開自己的眼睑好好檢查一番。另外,也可能借助站立時暈眩,稍微運動就心悸、氣喘不停、皮膚幹澀無光澤、落發、指甲變得脆弱等症狀來判定是否為貧血。

眼皮浮腫:水分代謝不暢

即使睡前并沒有喝很多水,可有些人早晨起來總是發現自己眼皮浮腫。這個情形就是體内的水分調節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的結果。造成水分代謝失調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腎髒機能或腸胃功能降低、心髒疾病等。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則需要綜合全身的症狀來進行判斷。若是眼皮浮腫,且容易疲勞、口幹舌燥、排尿不暢,則有可能是腎功能衰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