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

林黛玉

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
林黛玉,小說《紅樓夢》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賈母的外孫女,字颦颦(本無字,寶黛初見時賈寶玉所贈),海棠詩社别号潇湘妃子。姑蘇人氏,榮府千金賈敏與巡鹽禦史林如海之女。金陵十二钗正冊雙首之一,西方靈河岸绛珠仙草轉世,榮府幺女賈敏與揚州巡鹽禦史林如海之獨生女,母親賈敏是賈代善和賈母四個女兒裡最小的女兒。[2]自幼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因母親早亡,寄住在賈府,後父親病故,從此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林黛玉生得傾城容貌,兼有曠世詩才,。作為一個極具美學含義的小說人物,林黛玉已經成為女子多愁善感的代名詞。林黛玉具有一種悲劇美。當人們說《紅樓夢》是一部悲劇時,指的就是在封建專制社會裡萬千青春少女的“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共同悲劇。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悲劇總是動人心魄的,因為悲劇是将美毀滅給人看。越是美的有價值的人生被毀滅,其悲劇就越壯美,越深刻,越動人。[1]林黛玉與薛寶钗在太虛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屬正邪兩賦的禀性而惺惺相惜。[3]林黛玉最後于賈寶玉、薛寶钗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中文名:林黛玉 外文名:Lin Daiyu 别名:颦颦,颦兒,潇湘妃子,林姑娘,林妹妹 飾演:陳曉旭(87版紅樓夢)王文娟(1962年越劇電影紅樓夢)蔣夢婕(2010新紅樓夢) 配音:張海玲(87版紅樓夢) 登場作品:《紅樓夢》及其衍生作品 生日:農曆二月十二日(花朝節) 年齡:進賈府時10歲,逝世時17歲 出生地:蘇州 排 名:金陵十二钗正冊并列第一 大觀園居所:潇湘館 前 世:绛珠仙草(绛珠仙子) 花名簽:芙蓉花 代表作品:葬花吟、秋窗風雨夕、桃花行 父 母:林如海、賈敏 外祖母:賈母 表 哥:賈寶玉 幹 娘:薛姨媽

人物外貌

十歲時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态度。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兩靥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詩雲“颦兒才貌世應稀”。

人物家世

祖輩

林黛玉的家庭出身,在《紅樓夢》第二回有所介紹。其祖上是原本“隻封襲三世”的列侯,後加恩增襲一代,至林黛玉的祖父止。從曆史原型上看,列侯是秦朝至陳朝存在的爵位,秦漢時為二十等爵之最高級,其中西漢一般為縣侯,東漢又有鄉侯、亭侯;三國南朝時,則為對受封諸侯之泛稱,自亭侯至王公均可稱之。而如果根據清朝降等襲爵的制度,隻能封襲三代的,理論上為騎都尉。

小說中的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林黛玉之父林如海隻有幾門堂族。但從另一方面講,林家“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父親

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為前科之探花(“前科”指的是前一科,而不是以前的任意一科,再往前的會寫作某某科,如賈敬是乙卯科進士,而不是前科),升任蘭台寺大夫一月有餘後調任至揚州任巡鹽禦史。娶妻賈敏〈即賈母之女〉,生有一女林黛玉,黛玉五歲時,林如海年已四十,膝下無子(幼子三歲時早夭)請賈雨村教她讀書。黛玉六歲時,賈敏一病而亡,林如海将黛玉送到嶽母賈母處生活。後林如海也在揚州身染重病而亡,喪事由賈琏幫忙操辦。

母親

母親賈敏為賈代善與賈母四個女兒中最小的女兒。賈母非常寵愛幺女賈敏,所以賈敏的婚姻并非政治聯姻。在賈敏婚事的選擇上,賈代善和賈母選擇了賈敏的個人幸福,而不是賈府的家族利益,故将賈敏下嫁給了學識淵博且人品修養出衆的林如海。賈府将最小的女兒許配給林如海,看中的是林如海的品性和才華,而不是林家的家世門第,賈敏沒有被父母當做政治聯姻的工具嫁入權貴之家,而是下嫁給了門第不高,人丁稀薄,但具有書香之氣的林家。家族興盛之時,賈府在婚姻上考慮的是兒女幸福,不需要靠親家威勢幫襯,因此賈敏嫁給了林如海。家族衰敗之時,賈府需要靠聯姻結交權貴以得到支持,因此甯可犧牲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幸福,也要為家族前程考慮而選擇金玉良緣的政治聯姻。

家境

林黛玉的家境,存在不同說法。最早提出黛玉家産問題的是清人塗瀛,他依據《紅樓夢》第七十二回中賈琏所說的“這會子再發個三二百萬的财就好了”一句(此句存在異文),提出林黛玉原應有其父林如海的數百萬遺産,但為賈家侵吞。當代學者劉心武也認為,巡鹽禦史屬于肥差,林如海當有巨額遺産,但黛玉未得到父親的巨額遺産,則是因為賈琏和王熙鳳從中侵吞。陳大康根據書中對林黛玉月錢來源等的描寫,推測林如海留下的家産流入了賈府,除用于撥給黛玉生活所需外,還可能被用于了大觀園的建造。

還有研究者從法制史的角度讨論林黛玉對林如海家産的繼承權問題,其中一派觀點認為,黛玉原本就不具備繼承林如海家産的權利,因此林如海設法向賈府轉移财産,不料财産被賈家侵吞。

也有研究者就黛玉的家産及其去向存在不同看法。戴萦袅認為,林如海為人正直,并非為官貪婪者;同時,權貴勒索、醫藥所需、姬妾安置、宗祠供奉等等,又會進一步消耗其家産,能留給黛玉的寥寥無幾。井玉貴則指出,在賈母的監督之下,賈琏、王熙鳳并無侵吞林如海遺産的膽量,且大觀園的建造費用不可能來源于黛玉的巨額家産。總之,學術界對這一問題仍保持着争議。

人物生平

仙界來曆

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因受到赤霞宮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歲月,脫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體,終日遊于離恨天外,饑餐秘情果,渴飲灌愁水。隻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郁結着一段纏綿不盡之意。

當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下凡投胎之時,绛珠仙子一道下凡,轉世投胎成賈府血親的林黛玉,願以一生所有的眼淚替往日露水還他 。

家庭出身

林黛玉本貫姑蘇人氏,五歲時因父做官遷居揚州。母親賈敏是賈母四個女兒裡最小的女兒,父親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初為蘭台寺大夫,後調任至揚州任巡鹽禦史。林家雖非富貴之家,卻是書香門第。林黛玉曾有小一歲的幼弟,養到三歲死了。所以父母對她愛如珍寶,見她聰明清秀,便請了賈雨村做家庭教師,教她讀書習字,假充養子之意。林黛玉六七歲,母親一病而終。

10歲-12歲寶黛钗初會

賈母憐她無人依傍教育,便接她到自己身邊,黛玉10歲,寶玉11歲,寶钗、晴雯、襲人、香13歲,薛蟠15歲,賈琏20多歲,鳳姐20歲,賈蘭5歲,死去的賈珠23-24歲,賈元春22-23歲,迎春11-12歲,探春10-11歲,惜春10歲,史湘雲10-11歲,賈珍尤氏30多歲。

初次見面,賈寶玉便問她可也有玉沒有,她如實回答說沒有,不料惹發了賈寶玉的癡狂病,當場摔玉。她感到内疚,夜裡獨自淌眼抹淚。适逢殘冬,賈母把碧紗櫥裡的空間騰出來給黛玉,賈寶玉挪出來睡在碧紗櫥外的床上。富察明義詩曰“少小不妨同室榻,夢魂多個帳兒紗”,便是吟詠寶黛隔着碧紗櫥同室分榻而睡的場景。

林黛玉進榮府以後,賈母萬般憐愛,寝食起居,一如賈寶玉。二人親密友愛,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不想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賈寶玉因與林黛玉同随賈母一處坐卧,故略比别個姊妹熟慣些;既熟慣,則更覺親密;既親密,則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

林黛玉10歲,冬底,父親重病,賈琏送林黛玉到揚州探親。次年九月初三,父親病逝,歸葬蘇州。十一月下旬,林黛玉、賈琏回京,從此常住賈府。

12歲林黛玉葬花

元月元宵,元春省親,林黛玉偷偷替賈寶玉作了一首《杏簾在望》,元春評價這首比賈寶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觀園,林黛玉住了潇湘館。

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賈寶玉要把落花葬在水裡,林黛玉則以為大觀園裡的水幹淨,但一旦流出去,外面人家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所以她在園内畸角上做了一個花冢,把落花掃了,裝在絹袋裡,拿土葬了,任其随土自化,這樣才潔淨。林黛玉與賈寶玉共讀《西廂記》,然後獨自回房路過香院牆外時又聆聽十二女伶演習《牡丹亭》,大受感動,不覺心痛神癡,眼中落淚。受這兩本愛情教科書的啟蒙,寶黛愛情開始萌芽。

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傷己,吟唱《葬花詞》。恰好賈寶玉尋來,聽見“侬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侬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顔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恸倒山坡之上。林黛玉要躲,賈寶玉連忙趕上去,解釋誤會,這是寶黛第一次訴肺腑。

元春賜端午節禮,獨有薛寶钗和賈寶玉的一樣,觸動了賈寶玉;清虛觀張道士為賈寶玉提親,觸動了林黛玉。五月初二,寶黛大吵,賈寶玉砸玉,這是二人鬧得最大的一次。至初四日,二人和好。初六,賈寶玉在史湘雲面前表達對科舉仕途的不滿,認林黛玉為知己,無意間被林黛玉聽了去,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歎,遂有寶黛第二次訴肺腑。晚間,賈寶玉托晴雯帶給林黛玉兩條舊手帕傳情,林黛玉作《題帕三絕》。

13歲詩社奪魁

八月二十一日,大觀園成立海棠詩社,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當日就在探春秋爽齋做海棠詩,衆人都推林黛玉那首為上。李纨力排衆議,評林黛玉詩“風流别緻”,評薛寶钗詩“含蓄渾厚”。探春同意評林黛玉居第二。二十三日,衆人齊聚香榭做菊花詩,林黛玉做的三首《詠菊》《問菊》《菊夢》包攬前三,拔得頭籌。

14歲諷劉姥姥

菊花詩會後,劉姥姥遊大觀園,林黛玉一舒愁腸,展放愁眉,和姐妹們開懷大笑,“笑岔了氣,伏着桌子隻叫嗳喲”,“笑得兩手捧着胸口”。以緻一時高興,得意忘形,失于檢點,行令時将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她還取笑劉姥姥講的故事道“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兒呢”;諷刺劉姥姥的舞姿道“當日聖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調侃劉姥姥為“母蝗蟲” 。她這些雅谑之語在回目上被譽為補劉姥姥之餘音,劉姥姥給她帶來了非常珍貴的快樂心情和藝術靈感。

14歲步步驚心

劉姥姥剛回家,林黛玉就因那《牡丹亭》《西廂記》的豔曲而受到薛寶钗勸導。薛寶钗采取了臨之以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三步,令她在心下暗伏,隻有答應“是”的一字,央告讨饒。九月初,薛寶钗又與她促膝談心,黛玉羨慕她有哥哥、母親,悶制《秋窗風雨夕》一首。

從九月初到十月中,薛寶钗堅持給林黛玉送了一個多月的燕窩。後來賈寶玉察覺了,婉拒薛寶钗好意,轉而求之于賈母,悄悄叫人每日送一兩燕窩。此事被趙姨娘偷聽了去,恰應了當初林黛玉的擔憂,招人嫉恨咒罵。燕窩事件給林黛玉拉仇恨,令潇湘館與趙姨娘結怨。果然,那段時間賈府中關于林黛玉的流言四起,诽謗她與賈寶玉私定偷盟 。

元宵夜宴,賈母借着說書的機會當面辟謠,嚴厲駁斥所有對林黛玉的造謠诽謗。

林黛玉受審、薛寶钗送燕窩,被賈寶玉稱為“孟光接了梁鴻案”,意指钗黛和好。然而與此同時,林黛玉病情日益加重,時常“自尋煩惱”“隻覺心酸”“隻管酸痛”。連紫鵑都替她着急,巧用情辭試探賈寶玉真心。薛姨媽對金玉姻緣不報期待,林黛玉認了薛姨媽做幹娘。

七月十五日,林黛玉在房裡設壇祭祖,作《五美吟》,分别詠懷西施、虞姬、明妃、綠珠、紅拂。八月,薛寶钗饋贈江南土物,林黛玉睹物思鄉。

14歲中秋聯詩

三月,作《桃花行》。初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但因各種瑣事耽誤,直到暮春之際,才開了一社,命題柳絮詞。此後又無下文,大觀園詩社無疾而終。

八月十二日,抄檢大觀園。到了潇湘館,鳳姐安撫林黛玉,不讓她起床,且說些閑話。王善保家的從紫鵑房裡抄出賈寶玉舊物,鳳姐淡淡地化解了。十五日,中秋夜宴散席後,林黛玉與史湘雲往凹晶館聯詩,聯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等過于頹敗凄楚的警句。十七日,賈寶玉作《芙蓉女兒诔》祭奠晴雯。林黛玉從花影中走出來提出修改意見,賈寶玉最後改句雲“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林黛玉聽了,忡然變色。

15-17歲林黛玉之死(程高本)

林十五歲,薛家婆子送給她蜜餞荔枝。黛、寶夢魇,林黛玉咯血。

林十六歲,十月,寶黛參禅,賈寶玉吐露心聲,誓不變心。十一月,怡紅院海棠反季節開花,通靈寶玉丢失。林黛玉一面暗自慶幸金玉姻緣或許可破,一面又擔心賈寶玉吉兇,因而喜憂參半,輾轉難寐。十二月十九日,元春薨逝 。

林十七歲,正月,王子騰在離京二百多裡的地方被藥死,賈府一個月内連失兩大靠山。加之賈寶玉瘋癫,賈政放了江西糧道,赴任在即,賈府不得不加緊籌辦賈寶玉婚事。二月初二,賈母為了給賈寶玉沖喜,又想到金玉之說,遂與賈政議定賈寶玉、薛寶钗婚事。同時,為了蒙混賈寶玉,鳳姐向賈母、王夫人獻掉包計。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洩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賈母院見賈寶玉,二人最後一次參禅。林黛玉問:“寶玉,你為什麼病了?”賈寶玉笑道:“我為林姑娘病了。”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當天,賈寶玉、薛寶钗大婚,林黛玉淚盡而逝。當時守在身邊的僅有紫鵑、探春、李纨三人,“惟有梢風動,月影移牆,好不凄涼冷淡”,描繪出“冷月葬花魂”的實景。

賈寶玉婚後,精神恢複,聽聞林黛玉去世,立刻往潇湘館悼念,淚灑相思地。

林黛玉逝世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薛寶钗生日,賈寶玉複往潇湘館,對景悼颦兒。四月,賈寶玉夢入真如福地(即太虛幻境變形),見到绛珠仙草和潇湘妃子的幻象。

人物評價

原文評價

正冊判詞(钗黛合一)

畫着兩株枯木,木上懸着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裡埋。

紅樓夢曲-枉凝眉

一個是阆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挂。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花名簽

上面畫着一枝芙蓉,題着“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

詩詞

《葬花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葬花詞》: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問菊》:孤标傲世偕誰隐,一樣花開為底遲?

《桃花行》: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自評

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什麼玉的,我們不過是個草木之人罷了。

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緻勞怯之症。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他評

賈雨村:怪道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

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為榮府之孫,又不足罕矣,可傷上月竟亡故了。

賈母:①我這老冤家,是那一世裡孽障?偏遇見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 ②林丫頭那孩子倒罷了,隻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狠結實了。要賭靈性兒,也和寶丫頭不差什麼;要賭寬厚待人裡頭,卻不濟她寶姐姐有耽待、有盡讓了。

賈寶玉: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她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她生分了。

妙玉: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

薛寶钗:更有颦兒這促狹嘴,她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那些形景都現出來了。虧她想的倒也快。

鳳姐:①天下真有這樣标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②(林丫頭)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

興兒:(林黛玉)面龐身段和三姨不差什麼,一肚子文章,隻是一身多病,這樣的天,還穿夾的,出來風兒一吹就倒了。我們這起沒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她“多病西施”……自己不敢出氣,是生怕這氣大了,吹倒了姓林的。

評點者評價

脂硯齋:

黛玉之心機眼力。(甲戌本第3回)

可惜這樣才情學術卻隻一耗耳。(甲戌本第19回)

黛玉情情。(戚序本第19回)

奇文!寫得钗、玉二人形景較諸人皆近。何也?寶玉之心,凡女子前不論貴賤,皆親密之至,豈于寶钗前反生遠心哉?蓋寶钗之行止,端肅恭嚴,不可輕犯,寶玉欲近之,而恐一時有渎,故不敢狎犯也。寶钗待下愚,尚且和平親密,何反于兄弟前有遠心哉?蓋寶玉之形景已泥于閨閣,近之則恐不遜,反成遠離之端也。故二人之遠,實相近之至也。至颦兒于寶玉似近之至矣,卻遠之至也。不然,後文如何反較勝角口諸事皆出于颦哉?以及寶玉砸玉,颦兒之淚枯,種種孽障,種種憂忿,皆情之所陷,更何辯哉?此一回将寶玉、襲人、钗、颦、雲等行止大概一描,已啟後大觀園中文字也。今詳批于此,後久不忽矣。钗與玉遠中近,颦與玉近中遠,是要緊兩大股,不可粗心看過!(庚辰本第21回)

寶钗可謂博學矣,不似黛玉隻一《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矣。(庚辰本第22回)

二玉事,在賈府上下諸人,即看書人、批書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書中常常每每道及,豈具不然,歎歎!(甲戌本第25回)

張汝執:

寶玉之癡,癡得正;黛玉之癡,癡得偏。寶玉之癡,癡得真;黛玉之癡,癡得詐。寶玉之癡,癡得渾厚;黛玉之癡,癡得乖張。同一癡也,大有天淵之隔。

寶玉為人,尚可規正。其奈與黛玉日相親密,所以将性靈锢蔽住了,甚為可惜!

書中每寫黛玉處,其性情何等乖張,何等猜忌。惟此一回,寫探春之因抄而動氣,寫寶钗之未抄而尚且回家。若黛玉亦在被抄之列,而乃默無一言甘傷顔面,而忍受,何也?

夢覺主人:

林黛玉之仙草臨胎,逆料良緣會合,豈意摧殘蘭蕙,惜乎《摽梅》之歎猶存。似而不似,恍然若夢,斯情幻之變互矣。(甲辰本卷首)

王希廉:

黛玉一味癡情,心地褊窄,德固不美,隻有文墨之才。(護花主人總評)

黛玉《哭花詞》極歎紅顔薄命,是黛玉一生因果,與《紅樓夢曲》遙相關照。(第27回)

黛玉之哭隻哭得自己,賈寶玉之恸直恸到一家,深淺不同,是兩人分别處關鍵。(第28回)

塗瀛:

人而不為時輩所推,其人可知矣。林黛玉人品才情,為《石頭記》最,物色有在矣。乃不得于姊妹,不得于舅母,并不得于外祖母,所謂曲高和寡者,是耶,非耶?語雲:“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衆必非之。其勢然也。”于是乎黛玉死矣。

薛寶钗善柔,黛玉善剛;薛寶钗用屈,黛玉用直;薛寶钗徇情,黛玉任性;薛寶钗做面子,黛玉絕塵埃;薛寶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知其他。

姚燮:

還淚之說甚奇。然天下之情,至不可解處,即還淚亦不足以極其纏綿固結之情也。書中林黛玉,自是可人。淚一日不還,黛玉尚在;淚既枯,黛玉亦物化矣。

神瑛與绛珠,一草一石,所謂木石緣也。人皆重金玉而賤木石,豈天意亦與為轉移耶?(第1回)

黛玉自雲近.日少淚,不知無淚之比有淚,其心為更傷,其病為更深。(第49回)

雪芹先生不欲以暧昧之事遭蹋閨房,故于黛玉臨終時标出“身子幹淨”四宇,使人默喻其意。黛玉氣斷之時,即薛寶钗婚成之候。新房熱鬧,滿堂合奏笙箫;舊院凄涼,半空亦有音樂。夫笙箫者,生所同也。音樂者,死所獨也。黛玉亦何慊乎钗!(第98回)

張新之:

寫黛玉處處口舌傷人,是極不善處世、極不自愛之一人,緻蹈殺機竟不覺。(《紅樓夢讀法》)

周春:

黛玉幼居母喪,克盡孝道,其心地極明白者。故其死也,既悲雙親之早世,又憤外婆之炎涼,因而嘔血數升,奄奄垂絕。若專以為相思病,亦不諒其苦心也。此書發于情,止乎禮義,頗得風人之旨。(《紅樓夢約評》)

文學史評價

林黛玉出身于“清貴之家”,由于小時父母鐘愛,比較任性。後因父母早喪,寄居賈府,孤苦伶仃。環境的龌龊勢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備”,為保持自己純潔的個性,她始終“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語言“比刀子還利害”,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她在寶玉面前鄙視封建文人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僞。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生活中,隻有自幼耳鬓厮磨的賈寶玉才是她的“知己”。她和賈寶玉之間的真摯感情,成了她能在這個勢利環境中生活下去的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斷癡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這個黑暗的社會表示最後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們看到一種新型婦女的思想意識的萌芽。

林黛玉是一個美麗而才華橫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賈府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許,在那人際關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裡,曲高和寡,隻有賈寶玉成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對賈寶玉的愛情中。她用尖刻的話語揭露弱點,以高傲的性格與環境對抗,以詩人的才華去抒發對自己命運的悲劇感受。她為保持自己的愛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其它評價

魯迅:你們看,林妹妹整天愁眉苦臉,哭哭啼啼,小肚雞腸,我可受不了啊……林黛玉雖然美,但那是一種病态美。

王國維:賈母愛薛寶钗之婉嫕而懲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說而思壓賈寶玉之病;王夫人固親于薛氏鳳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襲人懲尤二姐、香菱之事,聞黛玉“不是東風壓西風,就是西風壓東風”之語(第八十一回),懼禍之及而自同于鳳姐,亦自然之勢也。賈寶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愛之祖母,則普遍之道德使然,況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種種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離,又豈有蛇蠍之人物、非常之變故行于其間哉?不過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為之而已。

俞平伯:①钗黛雖然并秀,性格卻有顯著不同:如黛玉直而薛寶钗曲,黛玉剛而薛寶钗柔,黛玉熱而薛寶钗冷,黛玉尖銳而薛寶钗圓渾,黛玉天真而薛寶钗世故……一個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一個是它的肖子寵兒。②作者借了抑揚褒貶進行批判,對于钗黛有所抑揚。其揚黛抑钗,他的意思原是鮮明的。

王蒙林黛玉是理想、是詩,她本身便是情,是一切電腦沒有,而人類所渴望所難以獲得,所夢寐以求的情。她的鐘情、嫉妒、多疑、糾纏、懼怕,她的病态,表現了許多弱者的内心,表現了許多強者深藏的、潛意識中的不願人知的那一面内心。

呂啟祥:林黛玉不僅是《紅樓夢》的女主人公,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做整個中國文學史的重要人物。她是凝聚着本民族文化的華粹精英……如果說,他把天地間靈秀之氣所鐘的女兒喻之為花,那麼,林黛玉就是花的精魂;如果說,他把生活心靈化而流瀉為詩,創造了充滿詩意的真正的藝術,那麼他所創造的林黛玉形象最富于詩人氣質,是詩的化身。

文化原型

湘妃。林黛玉在大觀園的居所潇湘館因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而得名,她在詩社别号“潇湘妃子”,探春道:“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館,她又愛哭,将來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相傳帝舜死于廣西蒼梧,葬于湖南九嶷山,二妃娥皇、女英一路尋覓到洞庭湖,望九嶷山痛哭,灑淚竹上成斑,淚盡,死于長江、湘江之間,死後成湘水女神,也叫湘妃、湘夫人。林黛玉還淚、愛哭,含有娥皇、女英的文化因子。

西施。林黛玉婀娜苗條、轉盼含情、憂郁多病之美與天下第一美女西施頗有些神似。小說描寫林黛玉“病如西子勝三分” ,即用了西施捧心的典故。賈寶玉形容林黛玉容貌“眉尖若蹙”,為她取字“颦颦”,盡得西施颦眉之風流。林黛玉自作懷古詩《五美吟》第一首詠西施“一代傾城逐浪花”。賈府下人常以“病西施”戲稱林黛玉,被稱為“林黛玉之副”的晴雯也喜歡“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的樣子”。

飛燕。林黛玉葬花的回目“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以楊妃比配薛寶钗,以飛燕比配林黛玉,這是用了“環肥燕瘦”的典故,贊美薛寶钗豐滿圓潤之美猶如楊妃,黛玉輕盈袅娜之美猶如飛燕。漢伶玄《趙飛燕外傳》:“長而纖绠輕細,舉止翩然。”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一:“趙後體輕腰弱,善行步進退。”因腰肢纖柔靈巧,飛燕善作掌上舞。小說描寫林黛玉“行動似弱柳扶風”,描寫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一颦一笑、舉手投足之間無不透出如同飛燕起舞般的自然舞美。

李清照。林黛玉的《葬花吟》《秋窗風雨夕》《桃花行》等作品表現出來的憂愁、憔悴、柔婉、清瘦形象,與李清照《醉花陰》詞“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聲聲慢》詞“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一剪梅》詞“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堪稱千載知音。愁、淚、瘦是李清照、林黛玉詩詞作品中共通的主題,也是她們生活、命運的寫照。

莺莺。林黛玉反抗禮教,追求真愛,受到《西廂記》的啟發,回目“西廂記妙詞通戲語”。寶黛讀西廂是《紅樓夢》中一個經典鏡頭。林黛玉越看越愛看,自覺詞藻警人,餘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隻管出神,心内還默默記誦。後來又在很多場合不自覺将那西廂曲詞脫口而出:“呸,原來也是個‘銀樣镴槍頭’。”甚至連睡夢中都忘情的吟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之句,行令時又吟出“紗窗也沒有紅娘報”之句。

曹雪芹以舜妃娥皇女英的神話傳說作為構思林黛玉的精神風貌和生活環境的素材,以靈芝仙草和巫山女神瑤姬作為绛珠仙草和绛珠仙子的神話淵源,為林黛玉開掘并準備了豐富的美之源泉。從《西廂記》的崔莺莺形象以及晚明才女馮小青、朱楚生、葉小莺等人的傳記中摭取素材, 塑造林黛玉追求自由婚姻的性格;繼承《楚辭》開創的“ 香草美人” 傳統,以竹、芙蓉和芭蕉來象征林黛玉的精神風貌;借唐代詩人劉希夷《代悲白頭吟》和明代唐寅《花下酌酒歌》及其葬花轶事來構思“ 黛玉葬花”情節。

影視形象

電影版

1924年京劇電影《黛玉葬花》——梅蘭芳飾演黛玉

1927年複旦影片公司版電影《紅樓夢》——陸劍芳飾演黛玉

1929年上海孔雀影片公司電影版《紅樓夢》——陸美玲飾演黛玉

1944年蔔萬蒼執導電影《紅樓夢》——周璇飾演黛玉

1949年香港粵語電影《紅樓夢》——小燕飛飾演黛玉

1952年電影《新紅樓夢》——李麗華飾演黛玉

1954年香港粵語電影《大觀園》——方豔芬飾演黛玉

1956年香港畢虎導演電影《紅樓夢》——鹭紅飾演黛玉

1961年香港邵氏電影《紅樓夢》——樂蒂飾演黛玉

1962年岑範執導越劇電影《紅樓夢》——王文娟飾演黛玉

1977年香港邵氏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張艾嘉飾演黛玉

1978年金漢導演電影《新紅樓夢》——周芝明飾演黛玉

1989年大陸北影版《紅樓夢》——陶慧敏飾演黛玉

2007年經典版數字越劇舞台藝術電影《紅樓夢》——王志萍飾演黛玉

2007年胡雪陽執導新版越劇《紅樓夢》——仰萍飾演黛玉

2012年龔應恬執導昆曲電影《紅樓夢》——朱冰貞飾演黛玉

電視劇版

1975年香港tvb版電視劇《紅樓夢》——汪明荃飾演黛玉

1977年香港佳視版電視劇《紅樓夢》——毛舜筠飾演黛玉

1978年台灣華視電視劇《紅樓夢》——程秀瑛飾演黛玉

1983年台灣華視版《紅樓夢》——趙永馨飾演黛玉

1987年大陸央視版電視劇《紅樓夢》——陳曉旭飾演黛玉

1996年台灣華視版電視劇《紅樓夢》——張玉嬿飾演黛玉

2009年李平導演電視劇《黛玉傳》——闵春曉飾演黛玉

2010年李少紅導演電視劇《新紅樓夢》——蔣夢婕飾演黛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