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

消化内科疾病
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屬中醫學積、脅痛、黃疸、臌脹等範疇。是由感受疫毒,情志郁結,勞欲過度,飲食不節等傷及肝經、損及肝絡、遷延日久、漸積而成。[1]是由"毒、痰、熱、瘀"綜合而複雜的病機所緻,多種病機交織纏綿貫穿于該病的全過程,隻是在不同階段和具體證型中有所側重而已。臨床證候虛實相兼,錯綜複雜,以肝功損害,肝纖維化為主要病理改變;本虛标實,瘀熱痰毒阻滞肝絡為其病機特點。
  • 中醫病名:慢性肝病
  • 外文名:chronic liver disease
  • 别名:慢性肝炎
  • 就診科室:消化内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疾病症狀

大多數的慢性肝病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少數的患者會出現以下的慢性肝病症狀:

1、容易疲勞,排毒不暢。

2、面色偏黃,眼白混濁等慢性肝病症狀。

3、身體乏力,無精打采。

4、發燒、體虛、惡心、嘔吐、肌肉痛、頭昏、頭痛、腹痛、而且通常有黃疽,慢性肝病症狀類似感冒,部分慢性肝病症狀患者有肝髒輕度腫大、厭油,腹脹持續且明顯,常有齒龈出血及鼻出血。皮膚有毛細血管擴張,手、足掌可見朱砂一樣的密集紅斑,以大小色際明顯,稱為肝掌。有的人常有低熱、月經失調、性功能紊亂或減退,部分慢性肝病症狀患者兼有關節炎、腎炎、糖尿病。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有明顯誘因如勞累、藥物影響、酒精作用等,又有食欲減退、伴有惡心嘔吐,腹瀉大便溏漬,腹脹、肝脾腫大等症狀時應盡快查明原因,防止肝硬化轉變。

疾病特點

1.肝炎病毒造成的肝髒損害,是一個慢性變态性損害過程,緻使肝細胞炎症、腫大、炎症滲出物、肝細胞外基質增多,肝細胞膜(壁)表面大量纖維增生,如亂麻狀(電鏡下)包繞肝細胞表面→細胞壁增厚→"通透性"下降→代謝障礙→肝細胞進一步腫大→使細胞與細胞之間的血流(肝窦)擠壓→形成肝髒缺血性淤滞→肝細胞壞死→纖維化、細胞壞死與纖維增生(彙管區)相交替→形成惡性循環、導緻肝血流梗阻,門脈系病變(門靜脈壓增高、腹水、脾大或出血等)。

故肝細胞炎症性腫大能否得到恢複、肝纖維化能否被吸收,這直接影響着肝血流的通暢、微循環的改善、肝功能的恢複。對病人生命的預後有着決定性意義,疏通化纖法正是針對這一症結而誕生。

2.慢性肝病抗肝纖維化與抗病毒治療的主次關系

打仗的戰略都有一個主攻目标,慢性肝病的目标應該是治療肝實質性損害是病毒。許多病人以及大多數醫生多注重病毒的清除治療,甚至一些晚期肝硬化患者仍強烈要求"病毒轉陰"。其實,即使病毒被清除,而這種慢性肝纖維化增生性損害,并不會随着病毒的清除而消失。

目前,還沒有一種抗病藥是真正意義上的清除病毒、最多隻能抑制病毒的複制,雖有些藥能使化驗單上表現為"病毒轉陰",但這種轉陰往往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蘊藏在肝細胞深處的肝炎病毒仍然存在,故從遠期療效顯示抗病毒治療是徒勞的,什麼"大三陽"轉"小三陽",HBV·DNA轉陰等,實際上都是特異性免疫力低下患者免疫反應波動過程的表現,對患者本身來說不存在什麼好壞之分,從病理學角度來講毫無實際意義。許多慢性肝病患者初期,就是在專治肝炎病毒過程中反反複複,使病情逐漸加重,最終形成肝硬化、肝腹水、走着痛苦的彎路,實為主攻治療目标之不當。

因此,抗病毒治療不能代替抗肝纖維化的治療,相比之下,治療肝實質性損害尤為重要。慢性肝病通過疏通化纖法的治療,可阻斷肝纖維化的發展,能從根本上治療肝纖維化,恢複肝髒功能,繼而使免疫力增強,肝炎病毒得到不同程度的清除。所以,慢性肝病治療不要隻陽轉陰",要重視抗肝纖維化的重要意義。

治療方法

疏通化纖法是對慢性肝病肝纖維化瘀熱痰毒阻滞肝絡的病機特點,以中醫疏通理論為指導,通過疏通肝髒瘀滞、清除肝内炎症性瘀積,以達到恢複肝功能、抗肝纖維化為治療目的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依據該法所研制的疏通化纖系列藥,正是圍繞肝功能的恢複,肝纖維化的吸收,以通為法,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中藥秘方與藥物篩選相結合;傳統炮制工藝與現代提取工藝相結合。經反複臨床驗證和無數次的藥物改進,并以肝活檢的恢複為依據,證實該系列藥有促進肝纖維降解與吸收,恢複肝功能的顯着療效。

中醫理論認為:人的氣血貴在流通,一有壅滞将叢生百病。人的健康狀态即是"通"的狀态,"通"是機體陰陽平衡的前提,隻有在"通"的狀态下,機體的陰陽五行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生克制化,損其有餘,補其不足的自動調整,以保持機體動态的陰陽平衡。肝主疏洩,性喜條達,疏即疏通、疏導、疏暢,洩即宣洩,含有疏通暢達之義,以通為要;肝髒内有密集的管道系統,如血管、膽管、淋巴管以及無形的經絡,各自縱橫交織密集如網,而各種管道皆以通為順。

肝是人體物質代謝中心,是人體最大的腺器官,有雙層血液循環,功能複雜,性喜條達而惡抑郁、體陰而用陽,為多血少氣之髒、生理上失調、最易導緻氣滞血瘀、生濕結痰、化火傷血。慢性肝病時氣血不暢,肝髒疏洩條達功能下降,各類管道失其通利,瘀熱痰毒阻滞肝絡,肝實質長期反複受損,緻使肝纖維化增生與降解的平衡狀态被打破,使增生多于降解,從而形成肝纖維化,肝硬化。疏通化纖法是順應肝喜條達之特性,以通為法,通過疏通肝髒管道系統,清除肝内的瘀熱痰毒,使肝髒恢複"通"的狀态,即可達到恢複肝功能,抗肝纖維化的作用。

以現代研究該療法治療機理重在疏通肝髒瘀滞,改善肝髒微循環,增加肝髒血流量,降低肝循環阻力;促進膽汁排洩,減輕肝内膽汁淤積,加速病毒排出;調節免疫功能,抑制肝髒炎症,消除肝細胞腫脹,促進肝細胞的再生;抑制肝細胞組織增生,促進肝纖維的降解與吸收,特别是促進包繞在肝細胞表面纖維的吸收,可改善肝細胞的"通透性",促進肝細胞的代謝,能從根本上恢複肝細胞功能、可逆轉肝髒病理性損傷,在肝活檢病理恢複方面優于其它療法,是治療慢性肝病的根治性療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