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

猴年

中國農曆申年的俗稱
猴是中國十二生肖排行第九的動物,對應地支為“申”。我國農曆采用幹支紀年,逢壬申年、甲申年、丙申年、戊申年、庚申年,民間俗稱猴年,最近幾個猴年對應的公曆年份是1992、2004、2016、2028、2040。中國正式使用幹支紀年始于東漢時期,以十二生肖指代地支并聯系人的生年最晚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天文專家表示,農曆丙申猴年是一個平年,包括7個大月(30天)和5個小月(29天),有355天。
    中文名:猴年 外文名: 定義: 英文名:Year of the Monkey 性質:生肖紀年 地區:中國、東亞地區 起源:東漢 意義:民俗、藝術、文學、收藏

基本概念

猴年[hóu nián]:俗稱十二生肖之一猴所代表的年份,即申年。

申猴的年份有:1908年、1920年、1932年、1944年、1956年、1968年、1980年、1992年、2004年、2016年、2028年、2040年、2052年、2064年、2076年、2088年、2100年等。(注意以上隻是大概的對應關系,因為世界通用的公曆和中國的幹支曆是兩種不同的曆法。公曆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而幹支曆以立春建寅月之日為一年之始,一般立春當天相當于公曆每年2月4号或5号。)

幹支紀年起源

曆法,是年月日等計時單位,依一定的法則組合,供記錄和計算較長時間的系統。中國曆代使用的是陰陽曆,最早起源于夏代,故又稱“夏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夏曆”仍沿用,但一般已改稱“農曆”。

天幹地支,簡稱“幹交”,又稱“幹支”,原意相當于樹幹的枝葉,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整體。天幹有十位,也叫十天幹,它們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位,也叫十二地支,它們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據《五行大義》記載,幹支的發明者是上古軒轅時期的大撓氏。殷墟甲骨文中,把十二地支和十天幹各取一字,依次排列,即“六十甲子”。甲骨文中還發現過完整的幹支周期表。

六十甲子最初用于紀日,後用于紀年。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講,“淮南元年春,太乙在丙子,…··太陰元始,建于甲寅。”這也是幹支紀年的。東漢初期,光武帝劉秀規定民間使用幹支紀年。到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幹支紀年被以政令的形式頒行于全國。爾後各朝代,實行年号紀年之外,都以幹支法作為紀年的輔助手段。辛亥革命後,年号紀年被廢除,但幹支紀年一直沿用至今。

十二地支最初有其含義,十二地支從子到亥,暗合物候的變化。“申”在十二支中排行第九,按照後漢劉煦的《釋名》,“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東之使被成也“,意思是萬物已長成,已有了成果。但是,地支的本來含義今以湮沒,僅留其符号功能在後來得到發展。

生肖紀年起源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早在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北史·宇文護傳》記述後周宇文護的母親在齊寄書信對宇文護說:”汝與吾别之時,年尚幼小,以前家事,或不委曲。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南齊書.五行志》記載,”“識者解雲‘陳顯達屬豬,崔慧景屬馬’,非也。東昏侯屬豬,馬子未詳,梁王屬龍,蕭穎胄屬虎。崔慧景攻台,頓廣莫門死,時年六十三。“

根據以上記載,稱人屬相的習俗,在南北朝已非常盛行。十二生肖從此正式成為屬相,用以指代人的出生年份和年齡。

判斷方法

公元年号除以12沒有餘數的年份。

列成公式為:公元年号÷12=某個商,同時無餘數。

例如:2004÷12=商167,同時無餘數。所以2004年是猴年。

猴年起算自二十四節氣之立春,因為生肖年依附于幹支紀年,而幹支紀年又是幹支曆的紀年方法。曆代官方曆書(即黃曆)皆如此。農曆隻是借用幹支來紀年,其一年的範圍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此點并無争議。而農曆和幹支曆是兩種不同的曆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由于民國後使用了公曆,不少民衆在曆法知識上的欠缺,所以兩者常被混淆。

幹支曆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幹地支标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曆法,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曆。它以立春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幹支曆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自古以來,幹支曆一直為官方和民間所普通認識,應用于天文、風水、命理、選擇術和中醫等學科上,并為曆朝官方曆書(即黃曆)所記載。

俗語

根據幹支紀年,猴年每12年一個輪回,馬月也是12個月一個輪回,凡是猴年,必有一個月是馬月,“猴年馬月”的周期是12年。2004(農曆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從6月18日開始直至7月16日是農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裡的“馬月”。

天文和古漢語專家,他們都認為,對“猴年馬月”這個詞的來曆無從考據,複旦大學中文系著名古漢語專家駱玉明教授在查閱相關典籍後表示,這個詞多半是來自民間的諺語。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猴年馬月”是“何年嘛月”諧音的變體,而在英語中,“猴年馬月”被認為是“One of these years”。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