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

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

法律法規
于1992年2月24日經國家土地管理局第一次局務會議審議通過,1992年3月8日國家土地管理局令〔1992〕第1号發布施行。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加強對劃撥土地使用權的管理,特制定本辦法。全文共四十三條。
  • 中文名: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
  • 外文名:
  • 發布單位:
  • 通過時間:1992年2月24日
  • 字号:國家土地管理局令〔1992〕第1号
  • 目的:加強對劃撥土地使用權的管理
  • 通過會議:國家土地管理局第一次局務會議
  • 廢止時間:2019年7月24日起

法規條款

第一條

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加強對劃撥土地使用權的管理,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通過除出讓土地使用權以外的其他各種方式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

第三條

劃撥土地使用權(以下簡稱“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出租、抵押活動,适用本辦法。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依法對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活動進行管理和監督檢查。

第五條

未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準并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土地使用者,不得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

第六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産管理部門批準,其劃撥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築物、其他附着物産權證明;

(四)依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第七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權單獨或者随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着物轉移給他人的行為。

原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一方稱為轉讓人,接受土地使用權的一方稱為受讓人

第八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方式包括出售、交換和贈與等。

出售是指轉讓人以土地使用權作為交易條件,取得一定收益的行為。

交換是指土地使用者之間互相轉移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贈與是指轉讓人将土地使用權無償轉移給受讓人的行為。

第九條

土地使用權出租,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權單獨或者随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着物租賃給他人使用,由他人向其支付租金的行為。

原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一方稱為出租人,承租土地使用權的一方稱為承租人。

第十條

土地使用權抵押,是指土地使用者提供可供抵押的土地使用權作為按期清償債務的擔保的行為。

原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一方稱為抵押人,抵押債權人稱為抵押權人。

第十一條

轉讓、抵押土地使用權,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權随之轉讓、抵押;轉讓、抵押地上建築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權,其使用範圍内的土地使用權随之轉讓、抵押。但地上建築物、其他附着物作為動産轉讓的除外。

出租土地使用權,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着物使用權随之出租;出租地上建築物、其他附着物使用權,其使用範圍内的土地使用權随之出租。

第十二條

土地使用者需要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的,必須持國有土地使用證以及地上建築物、其他附着物産權證明等合法證件,向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第十三條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在接到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書面申請書之日起十五日内給予回複。

第十四條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與申請人經過協商後,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第十五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行為的雙方當事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轉讓、租賃、抵押合同。

第十六條

土地使用者應當在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訂後六十日内,向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登記手續。

第十七條

雙方當事人應當在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登記手續後十五日内,到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登記手續。

辦理登記手續,應當提交下列證明文件、材料:

(一)國有土地使用證;

(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三)土地使用權轉讓、租賃、抵押合同;

(四)土地評估報告;

(五)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提交的其他證明文件、材料。

第十八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登記文件中所載明的權利、義務随之轉移。

第十九條

土地使用權出租、抵押,出租人、抵押人必須繼續履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第二十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後,受讓人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内容的,應當征得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同意,并按規定的審批權限經土地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批準,依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并辦理土地登記手續。

第二十一條

土地使用權出租後,承租人不得新建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需要建造臨時性建築物、構築物的,必須征得出租人同意,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土地使用權出租後,承租人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内容的,必須征得出租人同意,并按規定的審批權限經土地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批準,依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并辦理土地登記手續。

第二十二條

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終止後,出租人應當自租賃合同終止之日起十五日内,到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土地使用權出租登記手續。

第二十三條

土地使用權抵押合同終止後,抵押人應當自抵押合同終止之日起十五日内,到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手續。

第二十四條

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債務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間宣告解散、破産的,抵押權人有權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抵押合同的規定處分抵押财産。

因處分抵押财産而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應當自權利取得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變更土地登記手續。

第二十五條

土地使用者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在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時,其土地使用權出讓期由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經過協商後,在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訂明,但不得超過《條例》規定的最高年限。

第二十六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區别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等不同方式,按标定地價的一定比例收取,最低不得低于标定地價的40%。标定地價由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根據基準地價,按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期限和地塊條件核定。

第二十七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代表政府收取,按國家有關規定管理。

第二十八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期屆滿,土地使用者必須在出讓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内持國有土地使用證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到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出讓登記手續。

第二十九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期滿後,土地使用者再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時,須按本辦法規定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并辦理變更土地登記手續。

第三十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期間,國家在特殊情況下,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收回土地使用權,并根據土地使用者已使用的年限和開發、利用土地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補償。

第三十一條

土地使用者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支付全部出讓金的,出讓方有權解除合同,并可請求違約賠償。

第三十二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當事人不辦理土地登記手續的,其行為無效,不受法律保護。

第三十三條

對未經批準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由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依照《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處理。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對土地管理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劃撥土地應當提交下列證明文件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活動的監督檢查工作,對違法行為,應當及時查處。

第三十六條

土地管理部門在對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活動進行監督檢查時,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予以配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文件、資料,不得阻撓。

第三十七條

土地管理部門在監督檢查中,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閱、複制與土地監督檢查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

(二)要求被監督檢查的單位和個人提供或者報送與監督檢查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及其他必要情況;

(三)責令被監督檢查的單位和個人停止正在進行的土地違法行為。

第三十八條

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業務活動的經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九條

經濟組織以外的其他組織從事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活動的,可參照本辦法辦理。

第四十條

以土地使用權作為條件,與他人進行聯建房屋、舉辦聯營企業的,視為土地使用權轉讓行為,按照本辦法辦理。

第四十一條

對《條例》實施後,本辦法實施前發生的未經批準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行為,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應當組織進行清理,并按《條例》規定處罰後,補辦出讓手續。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由國家土地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三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土地

土地(Land)地球表層的陸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間範圍内的全部環境要素,以及人類社會生産生活活動作用于空間的某些結果所組成的自然—經濟綜合體。

土地和土壤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氣、土壤與基礎地質、水文與植物,還包含這一地域範圍内過去和如今人類活動的種種結果,以及動物就人類當前和未來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響。我國地理學家普遍贊成土地是一個綜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認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種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綜合體”。

一般地,我們可以把土地的定義粗略的劃分成廣義的和狹義的概念。

狹義的土地

狹義的土地,僅指陸地部分。較有代表性的是土地規劃和自然地理學家的觀點。土地規劃學者認為:“土地是指地球陸地表層,它是自然曆史的産物,是由土壤、植被、地表水及表層的岩石和地下水等諸多要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中國地理學家普遍贊成土地是一個綜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認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種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綜合體”。

廣義的土地

僅包括陸地部分,而且還包括光、熱、空氣、海洋……。較有代表性的是經濟學家的觀點。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指出:“土地是指大自然為了幫助人類,在陸地、海上、空氣、光和熱各方面所贈與的物質和力量。”美國經濟學者伊利認為:“……土地這個詞……它的意義不僅指土地的表面,因為它還包括地面上下的東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