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交通規劃

旅遊交通規劃

交通運輸術語
旅遊交通規劃是旅遊交通業協調、有序發展的基本保障。旅遊交通規劃是在深入調查研究和科學分析及預測基礎上對旅遊交通業未來發展的籌劃與安排。旅遊交通規劃是在對旅遊交通業過去、現在及今後發展的考察、調查、研究、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針對旅遊交通現實和潛在的市場需求,适應旅遊業發展對交通運輸的要求,編制的旅遊交通未來發展的藍圖,描繪旅遊交通業的發展目标、發展戰略、總體規模、建設重點和分階段建設方案。旅遊交通規劃的基本思路,即旅遊資源分析、旅遊需求分析、旅遊交通線網規劃。在已經到來的大衆旅遊時代,旅遊交通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全域旅遊、實現旅遊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的一環。他加速旅遊方式的深刻變革,讓旅遊交通“立體”起來,更是以遊客視角審視傳統交通。
  • 中文名:旅遊交通規劃
  • 外文名:Tourism planning
  • 所屬學科:交通運輸
  • 内容:規劃總目标、分階段目标等
  • 基本保障:旅遊交通業協調、有序發展
  • 前提:深入調查研究和科學分析及預測

内容

一、規劃總目标和分階段目标

旅遊交通規劃應确定規劃總目标和分階段目标。總目标是指規劃期末旅遊交通業發展将要達到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而分階段目标則是指各規劃階段期末将要達到的定性與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一般是指,國際先進水平、國際中等水平、國内先進水平或國内中等水平等。定量指标包括旅客運輸能力總量、旅遊交通站場(含機場、港口碼頭)的建設規模及布局、各種交通工具的數量和比例、旅遊交通線路網絡長度及布局等。

二、旅遊公路交通專項規劃的内容

它包括公路交通方式的地位與作用,在旅遊交通總運力中所占比例,公路交通站場的規模和布局,公路線路長度、等級及布局,旅遊汽車的數量與檔次等。公路交通一般是旅遊地内部旅遊交通的主導方式,這是由公路交通本身的靈活性、大衆性和便于遊覽性所決定的。對于小型旅遊地,它還是與周邊旅遊交通樞紐城市聯系的對外交通主導方式。

中國《公路工程技術标準JTJ1—81》規定,公路等級分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裡、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5個級别:

高速公路——能适應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25000輛以上,具有特别重要的經濟意義,專供汽車分道行駛,全部立體交叉和全部控制進出口的公路。

一級公路——能适應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5000~25000輛,連接重要政治、經濟中心,和通往重點工礦區,可供汽車分遭行駛,并部分立體交叉、部分控制進出口的公路。

二級公路——能适應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2000~5000輛,連接政治、經濟中心或大工礦區的幹線公路。

三級公路——能适應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2000輛以下,溝通縣級以上城市的一般幹線公路。

四級公路——能适應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200輛以下,溝通縣、鄉鎮的重要支線公路。

根據交通部《公路汽車客運站級别核定和建設要求》的規定,中國公路汽車客運站分為一、二、三、四級,其标準如下:

一級客站——旅客日發送量在7000以上(含7000)人次的車站;人口稀少及少數民族地區在5000以上(含5000)人次的車站}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所在地如無日發送量在7000以上(含7000)人次的車站,可将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車站列為一級站;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政府和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如無日發送量在7000以上(含7000)人次的車站,可将日發送量在3000以上(含3000)人次的一個車站列為一級站。

二級客站——日發送量在3000以上(含3000)人次的車站;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所在地及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政府和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除已列為一級站或符合二級站标準以外,一律不低于二級站;縣級政府所在地如無符合二級标準的車站,可将日發送量在1500以上(含1500)人次的一個車站列為二級站;國家列為重點旅遊區的車站。

三級客站——日發送量在500以上(含500)人次的車站;除已列為一、二級車站的縣級政府所在地車站;一般旅遊區車站。

四級客站——日發送量不足500人次的鄉(鎮)政府及鄉(鎮)政府級以下行政單位所在地車站。

三、旅遊航空交通專項規劃的内容

該專項規劃應确定航空交通方式的地位與作用,在旅遊交通總運力中所占比例,機場的規模、等級及選址,航空線路長度、性質與布局,民用客機機群的規模與檔次等。它一般是以國際旅遊者為主要客源市場的大、中城市和邊遠旅遊地的對外旅遊交通主導方式。

中國的航空交通線路分為四類,即國際航線、地區航線、國内幹線和地方航線:

國際航線——是指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航空線。

地區航線——是指祖國中國内地與港澳地區之間的航空線。

國内幹線——是指連接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各大城市的航空線。

地方航線——是指省(直轄市、自治區)内各地之間的航空線。

中國的機場可分為一、二、三、四級:

一級機場——設有能起降全重160噸以上飛機、具備三類或二類精密進近設備的跑道,可供國内和國際遠程航線使用的機場。

二級機場——設有能起降全重70噸至160噸飛機、具備二類或一類精密進近設備的跑道,可供國内和國際中程航線使用的機場。

三級機場——設有能起降全重22噸至70噸飛機、具備一類精密進近設備的跑道,可供近程航線使用的機場。

四級機場——設有能起降全重22噸以下飛機、具備相當的儀表進近設備或簡易目視助航設備的跑道,可供短途航線和地方航線使用的機場。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按跑道長度把機場分為1、2、3、4四類,并按使用機型的翼展和主起落架輪組外側輪子外緣問的寬度把機場分為A、B、C、D、E五類,然後用1個數字和1個字母作為機場等級的代号。其中1A級機場最小,4E級機場最大。如,貴州省龍洞堡機場為4D級機場,可起降B—747型大型客機。

四、旅遊水運專項規劃的内容

該部分應明确水運交通方式的地位與作用,在旅遊交通總運力中所占比例,港口碼頭的規模、等級、數量及選址,水運線路長度、數量、航道等級及布局,旅遊客船和遊船船隊的規模與檔次等。它一般是沿海、沿内河旅遊城市的内部旅遊交通主導方式之一,主要觀光遊覽和娛樂方式。

海洋交通線路可分為遠洋航線、近洋航線和沿海航線三種:

遠洋航線——是指跨越大洋的航線。

近洋航線——是指一國港口至鄰近國家港口之間的航線。在中國,主要是指中國港口東至日本海、西至馬六甲海峽、南至印度尼西亞沿海、北至鄂霍次克海的各國港口之間的航線。

沿海航線——是指本國沿海各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線。在中國,沿海航線包括自遼甯省的鴨綠江口起至廣西北侖河口止的大陸沿海和中國所屬各島嶼沿海諸港口之間的航線。

根據《全國天然、渠化河流及人工運河通航試行标準/(1982年修訂稿)規定,中國内河航道分為七級,一至七級航道的駁船噸位依次是:3000噸、2000噸、1000噸、500噸、300噸、100噸或50噸。

内河航道根據其在全國水運運輸網中的地位與作用,可分為國家航道、地方航道和專甩航道:

國家航道——在指在全國水運網中處于重要地位,發揮骨幹作用的航道,包括可通航500噸級上船舶的幹線航道;跨省、直轄市、自治區可通航300噸級以上船舶的幹線航道;沿海幹線航線和主要海港航線;國家制定的重要航道。它由國家交通部或交通部授權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交通主管部門管理

地方航道——是指在地方水運網中處于重要地位和發揮重要作用的航道,由省、直轄市、自治區交通主管部門管理。

專用航道——是指由軍事、水電、林業、旅遊等部門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自行建設、使用的航道,由專用航道的建設和使用部門管理。

在中國,港口是指位于江、河、湖、海、水庫和人工運河沿岸,具有一定的水、陸條件和設施,供船舶停靠、上下旅客、裝卸貨物和補給燃料物品等,設有港務管理機構,年旅客吞吐量在1萬人次以上或貨物吞吐量在1萬噸以上的地方。

客運碼頭是指供船舶靠泊和旅客上下的建築物。港口碼頭供一艘船舶靠泊的位置稱為泊位,一般把停靠萬噸級以上船舶的泊位稱作深水泊位,把停靠1000-9000噸級船舶的稱作中級泊位,把停靠1000噸級以下船舶的稱作小泊位。

五、旅遊鐵路交通專項規劃的内容

它應确定鐵路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在旅遊交通總運力中所占比例,火車站的數量和布局,鐵路線路長度、等級及布局,旅客列車和旅遊專列的數量與檔次等。它一般是鐵路沿線旅遊城市特别是以國内旅遊者為主要客源市場旅遊地的對外旅遊交通主導方式。在面積較大的旅遊城市和省份,它還可能成為内部旅遊交通的主導方式之一。

中國鐵路一般分為Ⅰ級、Ⅱ級和Ⅲ級:

Ⅰ級鐵路——具有重要政治、經濟、國防意義,在全國鐵路網中起骨幹作用的鐵路,遠期生運輸能力應大于800萬噸。

Ⅱ級鐵路——具有一定政治、經濟、國防意義,在全國鐵路網中起聯絡輔助作用的鐵路,遠期年運輸能力應達到500萬噸及以上。

Ⅲ級鐵路——為某一地區服務,具有地方意義的鐵路,遠期年運輸能力在5萬噸以下。

各級鐵路可根據運輸量的大小選擇不同類型的軌道。

鐵路客站主要由站房、站台、站前廣場和庫房等服務設施組成。其中,旅客站房按最高集結人數,可分為四個等級:

小型站房——最高集結人數在400人以下;

中型站房——最高集結人數為400--1500人;

大型站房——最高集結人數為1500--4000人;

特大型站房——最高集結人數在4000人以上。

基本原則

旅遊交通規劃應确定規劃總目标和分階段目标。總目标是規劃期滿旅遊交通業發展将要達到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分階段目标則是指規劃分階段将要達到的定性與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一般是指國際先進水平、國際中等水平、國内先進水平或國内中等水平等指标。定量指标包括旅客運輸能力總量、旅遊交通站場(機場、港口碼頭)的建設規模及布局、各種交通工具的數量和比例、旅遊交通線路網絡長度及布局等指标。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等級的旅遊交通規劃,要遵循不同的規劃原則。

(一)市場導向原則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旅遊交通服務隻有能夠滿足旅遊市場需求,才能具有市場競争力并赢得較大的市場占有率。旅遊交通規劃必須遵循市場導向原則,根據市場需求,确定旅遊交通的運輸能力、設施與線路布局、營運方式等,以保持旅遊交通供給與需求的總體平衡。

(二)綜合配套原則

旅遊交通是一個綜合性産業,橫向與食、行、住、遊、購、娛六大要素共同構成旅遊業,關系十分密切;縱向與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交通方式之間以及各交通方式的運輸工具、線路、始終停靠站(機場、港口碼頭)等設施之間,也存在着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聯系。在制定旅遊交通規劃時,必須堅持綜合配套原則,保持旅遊交通縱向、橫向聯系協調一緻,以完善的旅遊交通體系促進整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三)經濟效益原則

旅遊交通作為一個經濟産業,必須講究合理的投入産出,以良好的經濟效益保證該産業的良性循環運轉。旅遊交通是一個資金、技術密集型服務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員培訓的投人額巨大,在營運過程中又有較大的設備損耗和燃料消耗,導緻了旅遊交通投資回收周期長、回報率低等特點。因此,旅遊交通更要注重投入産出的科學性,把經濟效益作為決定旅遊交通能否實現良性循環發展的決定因素。

(四)突出重點原則

旅遊交通是一個龐大的、伸縮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往往受到社會、經濟、政治等大環境發展變化的影響。在規劃時,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和事關全局的關鍵環節,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突出重點的主要目的,是制定相應的傾斜政策,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保證重點項目順利實施,為一般項目的建設奠定基礎。旅遊交通的重點,是指對外旅遊交通樞紐、旅遊交通的主導方式、通往主要旅遊客源地和旅遊區的旅遊幹線通道等。

(五)地方特色與國際标準相統一原則

旅遊交通業的發展應符合本地實際情況,依據其特有的地理、地形和客源地、旅遊區(景點)的分布特點,因地制宜地設計和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交通體系。旅遊道路的開辟以不破壞景觀和生态環境的完整為出發點,旅遊交通要從實際上出發,合理規劃,合理布局;同時,要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與國際标準、慣例接軌,尤其是旅遊交通服務更要向國際标準看齊,提供國際水平的優質服務。例如,采用先進的交通運輸工具、多種文字指路牌、國際通用路标。服務人員具備一定的外語知識等。

(六)便于遊覽原則

便于遊覽是旅遊交通區别于一般社會交通的主要特性之一,在規劃上應予充分體現。這包含着兩個方面的内容:一是“旅速遊慢、旅短遊長”,即旅行速度要快,旅行時間要短,使旅遊者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用于遊覽,從容地參加各種遊樂活動;二是“旅中有遊,遊旅結合”,把旅行與遊覽合二為一,使旅遊者在乘坐交通工具的過程中得以欣賞沿途風光、風情,體驗乘坐特殊交通工具的樂趣。

作用

(一)它是旅遊交通業正常、有序發展的基本保障

旅遊交通是旅遊業的大動脈,旅遊接待業三大支柱産業之一。旅遊交通能否正常、有序發展,關系到整個旅遊業的興衰成敗。而科學的旅遊交通規劃,遵循市場導向原則,為旅遊交通業明确了發展目标,使得旅遊交通各種方式協調發展,優勢互補。首先,這可以創造便于遊覽、舒适、快捷、安全的旅遊交通條件,以及“旅速遊慢、旅短遊長、旅中有遊、遊旅結合”的旅遊交通環境,滿足旅遊消費者的需求,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還能夠保持旅遊交通供給與需求的總體平衡,有利于旅遊交通經營者回收投資,獲取經營利潤,并依法向國家納稅,從而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

旅短遊長、旅中有遊、遊旅結合的旅遊交通環境,滿足旅遊消費者的需求,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還能夠保持旅遊交通供給與需求的總體平衡,有利于旅遊交通經營者回收投資,獲取經營利潤,并依法向國家納稅,從而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

(二)它是旅遊交通硬件建設的重要依據

旅遊交通規劃要根據旅遊者對旅遊交通的需求,确定各發展階段旅遊交通設施的建設規模、檔次結構、布局安排和重點項目,以便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建設适應市場需要、并能産生較好社會經濟效益的旅遊交通項目,力求在較短時期内形成各種交通方式優勢互補、設施和線路布局合理、内外部交通相互銜接的現代化旅遊交通體系。制定科學的旅遊交通規劃,對于争取政府貸款、吸引内外資金,加強旅遊交通重點建設項目具有重要作用。

(三)它是旅遊交通軟件建設的重要依據

旅遊交通規劃作為一種行業規劃,還要包括旅遊交通管理與服務等軟件建設的内容,确定旅遊交通管理與服務未來将要達到的總體水平,管理與服務的标準和規範,旅遊交通從業人員的培訓及任職資格,以及相應的保證措施等。旅遊交通商品的無形性以及生産與消費的同步性,決定了旅遊交通的管理與服務是本行業的生命線。而通過科學的規劃促進旅遊交通軟件建設,提高管理與服務的水平,最終與國際旅遊交通管理與服務标準、規範、慣例接軌,是今後旅遊交通發展的大勢所趨。

一般程序

旅遊交通規劃要經曆考察、調查、分析、研究、設計、寫作、評審等一系列複雜的程序,在規劃的整個過程中還要進行反複調研,修改補充,直至達到委托方的要求和通過專家評審。

一、簽訂規劃協議書

規劃委托方在選定規劃制作單位後,一般應邀請規劃制作單位的負責人到當地進行初步的考察,協商并簽訂規劃協議書。規劃協議書是制定規劃的法律依據,它應明确規劃委托方(一般為甲方)和規劃承攬方(一般為乙方)的權利和義務,如規劃的時間期限、規劃面積、主要内容、規劃編制組的人員和資格、評審會的規格、規劃費用、支付方式、違約處罰條款等。

二、實地考察與調查

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旅遊規劃地的旅遊客源及其需求、旅遊資源、旅遊服務設施和旅遊業發展的曆史、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旅遊規劃組必需深入旅遊規劃地的旅遊景區、景點進行實地考察,并走訪旅遊及其相關部門和企業,從而獲取感觀認識和第一手資料。實地考察要以重點資源為主,兼顧一般,對具有潛力的新資源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對旅遊規劃地的周邊旅遊地進行考察,從而找出規劃地的優勢。并以此确定規劃地的發展方向,以及與周邊旅遊地的競争和合作關系。

調查,可以采取訪問、座談、收集資料、抽樣調查等多種方式。調查對象一般是旅遊、公路、鐵路、航空、水運、計劃、規劃等管理部門和企業,以及旅遊者。内容包括旅遊交通曆年的統計資料、對旅遊交通的評價及要求、旅遊交通的價格水平、公共交通運輸的發展規劃及計劃、旅遊交通發展的設想、各種交通方式的客運能力及潛力。

三、分析與預測

分析與預測的出發點應該是客源市場,從客源市場的曆年發展變化特點、市場細分、需求量、客源市場的分布一直到市場今後的發展趨勢。然後,根據市場狀況,對旅遊資源進行篩選和加工,确定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規模。最後利用定性及定量預測法,綜合考慮旅遊業在各規劃期的發展速度與水平、景點容量、旅遊服務設施建設規模等因素,對旅遊交通需求量和相應的旅遊交通運力進行預測。

四、設計與寫作

(一)設計

根據旅遊規劃地旅遊交通需求量,設計旅遊交通運力總量。根據對外旅遊交通需求量及特點,設計對外旅遊交通運力,以及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比例,确定主導旅遊交通運輸方式、旅遊規劃地與主要旅遊客源地之間的交通方式與線路等。根據旅遊規劃地内旅遊交通運輸需求量及特點,設計内部旅遊交通運輸體系,确定交通中心和樞紐,及其與旅遊區(景點)之間的運輸方式和線路。

(二)寫作

從原則上說,編寫規劃需使用規劃語言,即文字精煉、準确、明白易懂,着重寫“是什麼”和“怎麼做”,少寫或不寫“為什麼”。采用短句、短段,甚至條文式。從内容到文體體現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圖表的分量要加重,凡能用圖表表述的,即可減免文字。寫作一般以時間為主線,按近、中、遠期順序展開。但為了突出重點,也可以主次關系為主線,按重點、次重點、一般、輔助等主次順序寫作。

但是,對于旅遊業尚未起步或剛剛起步的地方來說,規劃中還應适度寫明“為什麼”,如旅遊交通對整個地區經濟和旅遊業發展的作用、各種旅遊交通方式的特點及其聯合運輸的效應、市場導向等.以求取得共識的基礎。

五、評審

規劃大綱(或初稿)完成後,一般要由規劃委托方組織初步評審,以便對規劃的總體框架、規劃原則、主要内容進行修改和認定。在大綱(或初稿)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補充考察和調查,寫作規劃正式評審稿,并提交規劃評審委員會評審。評審委員會的規格視規劃的規格而定,一般由10位以上國家著名旅遊專家和有關領導組成。所請專家應在旅遊交通專業領域具有較高造詣和權威,所請領導包括旅遊業高級管理部門和當地有關負責人。規劃通過評審委員會正式評審後,再根據評審委員會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局部修改,最後提交正式規劃文本。如果規劃未通過評審,還要根據評審委員會的修改意見重新寫作或進行大規模修改,直至規劃通過評審委員會正式評審為止。

六、調整與完善

已通過評審的規劃,經有關政府部門的批準,便可實施,用于指導旅遊地或旅遊景區(點)的開發與建設。然而,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遇有政治、經濟、軍事和自然等不可預見性突發事件或災害,往往會造成規劃與實際情況的偏差,這時就要求對規劃進行及時地調整與完善,從而保證規劃對旅遊業的發展具有科學、實際的指導意義。

相關

彌渡縣的交通運輸主要依靠公路運輸。通過“十一五”期間公路修建的高潮,目前基本形成以國道為主骨架、縣鄉公路為支幹、鄉村公路為筋絡,輻射全縣、幹支相連、城鄉相通的公路交通網絡。2008年祥臨高等級公路彌渡段已竣工通車,同年彌渡縣也已全面完成果河公路城市段主體工程、建安路一期工程建設和建設路東段、文筆路北段,啟動縣城南片區彩雲路、祥和路、中和路、人和路南段、批江路延長線建設。至此,彌渡縣的内部交通、外部入境交通已大大完善,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交通基礎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