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绛唇·蹴罷秋千

點绛唇·蹴罷秋千

宋代李清照詞作
《點绛唇·蹴罷秋千》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1]此詞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寫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後的情景,下片寫主人公在來客忽至的羞赧情狀,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詞語言通俗,風格明快,節奏輕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李清照這首《點绛唇》語言質樸,形象生動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寫,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寫封建社會的少女(詞人的自我寫照)的好作品。
  • 作品名稱:點绛唇·蹴罷秋千
  • 作者:李清照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漱玉詞》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為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李清照結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點绛唇·蹴罷秋千》等詞應當就是作于此年前後。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點绛唇:詞牌名

蹴:踏。此處指打秋千。

慵:懶,倦怠的樣子。

襪刬:這裡指跑掉鞋子以襪着地。

金钗溜:意謂快跑時首飾從頭上掉下來。

倚門回首:這裡隻是靠着門回頭看的意思。

白話譯文

蕩完秋千,慵倦地起來整理一下纖纖素手。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瑩的露珠,花兒含苞待放,因蕩過秋千涔涔香汗滲透着薄薄的羅衣。

忽見有客人來到,慌得顧不上穿鞋,隻穿着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钗也滑落下來。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卻要嗅嗅門前的青梅以此掩蓋。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渴望。風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點绛唇》(“蹴罷秋千”)很可能就是這一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這首詞的上片用“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給讀者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鬓角挂着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憨态可掬的嬌美形象。緊接着,詞人轉過筆鋒,使靜谧的詞境風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現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着襪子,害羞地朝屋裡就跑,頭上的金钗也滑落了。這把封建社會深閨少女的另一種心理和行動,也就是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裡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這兩個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樣,成功地寫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時,李清照這兩個短句還生動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現其若無其事來遮掩她的緊張。這和歐陽炯《賀明朝》中的:“石榴裙帶,故将纖纖玉指,偷撚雙鳳金線。”

晃沖之《傳言玉女·上元》中的“嬌波溜人,手撚玉梅低說”,都有類似之處。這和今天現實生活中,年輕的姑娘以擺弄辮梢、手絹等,來掩飾她的害羞、緊張也是類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歐陽炯《南鄉子》中“水上遊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裡住”的“回顧”,李珣《南鄉子》中“玉纖遙指花深處,争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的“回顧”一樣,雖然它們所表現的内容、表達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都是以簡單的回頭看的動作,表現比較複雜的内心活動的。李清照這兩個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對來人打攪了她自由玩樂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攪她的來人是誰,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麼狼狽的是誰,是什麼樣的人。這表現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現了她對封建禮教束縛輕視的一面。這種思想感情,就其内容來說,遠遠超過了這一生活側面的描寫。

在李清照之前,雖然絕大多數詞都是寫婦女,但是,能夠描繪出婦女的形象,并寫出婦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義的卻不多。李清照這首《點绛唇》語言質樸,形象生動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寫,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寫封建社會的少女(詞人的自我寫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詞作《一剪梅》(“紅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完全可以媲美。

名家點評

明·錢允治《續選草堂詩馀》卷上:曲盡情悰。

明·沈際飛《草堂詩馀續集》卷上:片時意态,淫夷萬變。美人則然,紙上何遽能爾。

明·潘遊龍《古今詩馀醉》卷一二:“和羞走”下,如畫。

清·賀裳《皺水軒詞筌》:至無名氏“見客人來襪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直用“見客人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二語演之耳。語雖工,終智在人後。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别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