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莨

薯莨

薯蓣科薯蓣屬植物
薯莨(學名:Dioscorea cirrhosa Lour.)是薯蓣科,薯蓣屬藤本植物,長可達20米。塊莖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斷面新鮮時紅色,莖綠色,無毛,單葉片,革質或近革質,頂端漸尖或驟尖,基部圓形,兩面無毛,表面深綠色,背面粉綠色,網脈明顯;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穗狀花序,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狀扁圓形,種子着生于每室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4-6月開花,7月至翌年1月結果。分布于中國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南部和西部、雲南、西藏墨脫。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350-1500米的山坡、路旁、河谷邊的雜木林中、闊葉林中、灌叢中或林邊。該種塊莖富含單甯,可提制栲膠,或用作染絲綢、棉布、魚網;也可作釀酒的原料;入藥能活血、補血、收斂固澀,治跌打損傷、血瘀氣滞、月經不調、婦女血崩、咳嗽咳血、半身麻木及風濕等症。
    中文名: 拉丁學名:Dioscorea cirrhosa Lour. 别名:赭魁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亞綱: 超目: 目:百合目 亞目: 科:薯蓣科 Dioscoreaceae 亞科: 族: 亞族: 屬:薯蓣屬 Dioscorea 亞屬: 組: 亞組: 種:薯莨 D. cirrhosa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薯莨 二名法:Dioscorea cirrhosa 命名者及年代:Lour.,1790

概述

出處

1.《唐本草》:赭魁,大者如鬥,小者如升,葉似如蘅,蔓生草木上。陶所說者,及土卵爾,不堪藥用,梁、漢人名為黃獨,蒸食之,非赭魁也。

2.《夢溪筆談》:《本草》所論赭魁,皆未詳審,今赭魁南中極多,膚黑肌赤,似何首烏。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

拉丁植物名:DioscoreacirrhosaLour.[DioscorearhipogonoidesOliv.]

生态環境生于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邊的雜木林、闊中林中灌叢中或林邊。

毒性:毒性小鼠皮下注射煎劑,半數緻死量為68.8±9.1g/kg。醇浸劑對離體蟾蜍心髒有抑制作用。

性味:味苦;性涼;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3-9g;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磨汁塗。

摘錄:《中華本草》

分布:分布于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南部和西部、雲南、西藏墨脫。印度支那、菲律賓亦有。

原形态

薯莨,藤本,粗壯,長可達20m左右。塊莖一般生長在表土層,為卵形、球形、長圓形或葫蘆狀,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斷面新鮮時紅色,幹後紫黑色,直徑大的可達20cm以上。莖綠色,無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柄長2-6cm;葉片革質或近革質,長橢圓形至卵形,或為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5-20cm,寬2-14cm,先端漸尖或驟不,基部圓形,有時呈三角狀缺廖,全緣,兩面無毛,表面深綠色,背面粉綠色;基出脈3-5網脈明顯。雄花序重穗狀,通常排列呈圓錐狀花序,長2-14cm,或更長;‘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長約2mm,内輪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雌花外輪花被片較内輪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狀扁圓形,長1.8-3.5cm,寬2.5-5.5cm;種子着生在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脫落。

化學成份

塊莖主要含縮合鞣質及甙類,已分離得到酚性糖甙如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甙(3,4-dihydroxyphenethylalcoholglucoside),根皮酚葡萄糖甙(phloroglucinolglucosicde)等及鞣質右旋兒茶精(catechin),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和它們的二聚體:原矢菊素(procyanidin)B-1、B-2、B-5、,三聚體:原矢車菊素C-1,兒茶精(4α-6)-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catechin(4α-6)-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表兒茶精-(4β-6)-表兒茶精-(4β-8)-兒茶精[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4β-8)-catechin],四聚體: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另含大量糖、澱粉及維生素C(vitaminC)。

藥理作用

1.止血作用:家兔灌服薯莨煎劑1.5g/kg,其出血時間與凝血時間,均顯着縮短。在試管内草酸血漿除去小血闆後重新鈣化凝固時間的測定,薯莨提取液似有類似血小闆的促凝作用。

2.對子宮的作用:薯莨酊劑或煎劑對離體小鼠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張力,振幅及頻率均有增強,提取液則未現作用。

3.抗菌作用:酊劑或煎劑在試管内對金黃色葡萄菌球有中等度抑菌作用,對甲型副傷寒杆菌與宋氏痢疾杆菌有較弱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有關。40%乙醇浸液或100%煎劑用平闆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和志賀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煎劑1.5g/kg灌胃,對兔凝血時間及出血時間較正常分别縮短48%及36.5%。20%乙醇浸液或10%煎劑0.2ml在麥氏浴皿中對小鼠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20%乙醇浸液0.05-0.1ml靜脈注射對蟾蜍在體心髒活動無影響;0.15-0.2ml則使心跳抑制,最後心室停跳,但心房跳動仍能維持一段時間。煎劑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數緻死量為99.9g/kg。

附方

①治産後腹痛:薯莨三錢。煮甜灑服。(《貴州民間方藥集》)

②治月經不調:薯莨根加月季花,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咳血:薯莨、節各三錢,茅草根兩錢。共炒焦,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關節痛:薯莨五錢。煎水兌酒服。(《貴州民間藥物》)

⑤治痢疾:薯莨根、甘草。研末,每次二錢,開水沖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血痢:薯莨二錢,青藤香、木姜子各一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⑦治瀉水:薯莨二錢。加紅糖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⑧治紅崩:薯莨、紅雞冠花各三錢,百草霜一錢。研末,煮米酒服。(《貴州草藥》)

⑨治瘡疖:薯莨根、皂角刺、夏枯草各三錢。水煎服。

⑩治外傷出血:薯莨根曬幹研末,外敷。

(11)治毒蛇咬傷:薯莨根磨醋外塗。(⑨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别錄》:主心腹積聚,除三蟲。

2.《藥性考》:浸酒服,能活血。

3.《貴州民間方藥集》:止痢疾。治産後腹痛,臌脹。又治哮喘。

4.《湖南藥物志》:活血,補血,止痛,散氣。治筋骨痛,關節炎腰痛,内傷吐血。

鑒别

性狀鑒别:塊莖葉長圓形、卵圓形、球形或結節塊狀,長10-15cm,直徑5-10cm。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狀突起和凹紋,有時具須根或點狀須根痕。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狀突起和凹紋,有時具須根或點狀須根痕。縱切或斜切成塊片,多數呈長卵形,長3-12cm,厚0.2-0.7cm。外皮皮皺縮,切面暗紅色或紅黃色。質硬而實,斷面顆料狀,有明顯的或隐約可見紅黃相間的花紋。氣微,味澀、苦。

顯微鑒别:塊莖橫切面:木栓層較厚,細胞壁微木化,皮層中有分泌細胞散在,長徑54-102μm,内皮層細胞1列,切向扁小。維管束外韌型,稀疏散在。薄壁細胞中含鞣質、澱粉粒。澱粉粒卵圓形,長徑14-20μm。

理化鑒别:(1)取本品粉末約0.1g,加水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加三氯化鐵試液l-2滴,溶液呈墨綠色。(檢查鞣質)(2)取本品粉末約0.1g,加水25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10ml,加飽和溴水約5滴,立即發生黃白色沉澱。(3)取火柴杆一端入本品水浸液中,使輕微着色,待幹燥後再浸入鹽酸中立即取出,直火焰附近烘之,杆上即顯深紅色。(4)取本品約0.2g,加水50ml使溶解,加濃鹽酸5ml與甲醛試液10ml,水浴上加熱,有黃棕色沉澱,放冷,濾過,濾液中加三氯化鐵試液數滴與固體醋酸鈉5g,下部應呈棕紅色,不得呈藍色。(檢查其他鞣質混入)(5)薄層色譜取本品細粉1g,加甲醇液10ml溶解,濾過,濾液供點樣。另以兒條精甲醇液點樣對照。同點于0.5%CMC矽膠G闆上,用氯仿-甲醇-甲酸(8:2:0.08)為展開劑,展距16cm,噴含1%鹽酸的0.05%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己醇溶液.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紫色斑。

栽培

生物學特性:

耐陰,以蔭蔽的環境為宜。若光照過強,氣溫高,則幼苗極易死亡。産區栽培多選擇紅紫泥土。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選擇地勢傾斜、陰濕的砂壤土作苗床。深翻細耙作高畦,畦寬70cm,長度不定。6月中旬果實成熟後及時采收,晾幹,開裂後除去果殼,于7月上旬播種。撒播,覆細土約1.5cm,搭棚遮蔭。苗齡約60d真葉5-6片時移栽,行株距20cmX7cm。

田間管理移栽後及時搭蔭棚,棚高1.6-2m,蔭蔽度30%左右。缺苗者需及時補栽,勤除草。移栽後施1次定根肥,轉青後追肥1次。以後每年返青後追肥1次。返苗後進行1次淺耕。生長期注意培土,防止塊根外露。

病蟲害防治:(1)白絹病為害塊根,高溫、高濕季節發病最盛。防治方法:及時拔除病株并銷毀,病穴用石灰消毒。雨季防止積水。與禾本科作物輪作。(2)馬兜鈴鳳蝶幼蟲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咬食葉片和莖,可噴90%敵百蟲500-800倍液防治。10月上旬開始化蛹,可人工捕。(3)金裳鳳蝶幼蟲零星為害,防治方法同馬兜鈴鳳蝶。(4)裂爪螨整個生育期均有發生,以4-5月至返苗前為害最重。噴20%雙甲眯1000倍液或73%克螨特3000倍液防治。此外還有蚜蟲為害。

臨床應用

1.止血:對婦科出血(主要産後惡露不淨,月經過多)、上消化道出血、咯血等均有一定療效。用法:用塊根每日3-5錢,水煎分兩次服。有報道,用紅孩兒以水或丙酮提取制成片劑,日服3次,每次4粒(相當于生藥12g),治療婦科出血213例,有效率為84%,療效顯着者(出血量減少一半以上至完全停止)達53%。服藥後間有輕微反應,如胃部不适、腹部脹滿、頭昏脹等,一般不須特殊處理。

2.治療出血性紫癜:取薯莨1兩(幹),落地紅(唇形科植物,又名雪見草、關須公、野芥菜)3兩(鮮),加水400ml,煎取150ml,1次或2次分服。臨床觀察5例,經服藥2天後,口腔粘膜、齒龈出血停止,軀幹四肢紫癜減退,精神情況好轉,食欲增加,尿色接近正常。1例複查血小闆由8600/mm3增加至116000/mm3。

3.治療細菌性痢疾取血娃、地榆各3錢,水煎,每日2次分服。治療22例,治愈20例。症狀消失和大便鏡檢陰性平均在服藥後5天。此外,紅孩兒内服對貧血似有一定療效;對母乳缺乏者可增加奶量。

臨床應用

①治療急性菌痢

将朱砂蓮制威片劑,每片0.25克。成人每次0.5~1克,第1、2天每4小時服1次,以後每日4次。治療110例,治愈61例,好轉33例,無效16例。體溫一般于24小時内恢複正常。膿血便在2~3天後減少或消失。最快的服藥3天,一般7天可獲痊愈。細菌培養22例,陽性9例,複查8例,7例于6天轉陰,1例于9天轉陰。個别病人愈後有複發。在痊愈的61例患者中,25例仍有輕摩的腹痛感。服藥期間未發現副作用。

②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服朱砂蓮粉或片,每次2克,每日4次;或10%煎液每次20毫升,每日4次。治療32例,顯效16例,有效14例,無效2例。另有用朱砂蓮甲素(每片0.2克),每次1片,日服4次,每次與碳酸氫鈉0.5克同服。治療肺炎、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共24例,均有效果。

③其他

某些地區應用本品治療胃脘痛、瘡毒、外傷感染等症。用量:1~2錢,水煎服;或配成20~30%軟膏、1%水溶液供外用。副作用有腹脹、惡心、嘔吐,手麻等,停藥後即可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