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市

安陸市

湖北省下屬市
安陸市位于湖北省東北部。東經113°19′─113°57′,北緯31°04′─31°29′之間。東與孝感市為鄰,南與雲夢縣、應城市接攘,西與京山縣相連,北與随州市、廣水市交界。[1]距省會武漢市116公裡,距襄樊市210公裡。面積1360平方公裡,人口60萬。轄10鎮、5鄉。安陸古為荊州之城,建國後,安陸縣屬孝感地區,1960年雲夢縣并入安陸縣,1987年改設安陸市,隸屬孝感市。曆史上有宋代文學家宋祁、孫中山執政時期曾擔任軍事秘書長的耿觐文,均為安陸人。重要事件有1926年中共安陸第一屆縣委在城關建立;1939年豫鄂挺進遊擊隊在境内趙家棚建立;1941年4月新四軍第五師在團山舉行建軍大會,并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中文名:安陸市 外文名:Anlu 别名: 别稱:銀杏之鄉、漫畫之鄉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 下轄地區:2街道、9鎮、4鄉 面積:1360平方公裡 人口:62萬人(2004年) 地理位置:東經113°19′─113°57′,北緯31°04′─31°29′之間 著名景點:白兆山國家森林公園、王子山古墓葬、車蓋亭、明孔廟遺址、夏家寨遺址、曬書台遺址、胡家山遺址、新四軍第五師醫院舊址、李白紀念館、柏樹黃烈士紀念館 主要街道:府城街道、南城街道 市花、市樹:銀杏 電話區碼:0712 郵編區碼:432600 政府駐地:府城街道碧涢路210号 火車站:安陸站 行政類别:縣級行政區-縣級市 地方方言:江淮官話-黃孝片-安陸話 車牌代碼:鄂K5 現任領導:市委書記汪堯中,市長劉敏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下轄地區:2街道、9鎮、4鄉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62萬人(2004年) 面積:1360平方公裡 行政類别:縣級行政區-縣級市 郵編區碼:432600 電話區碼:0712 地方方言:江淮官話-黃孝片-安陸話

自然環境

安陸市地處桐柏山、大洪山餘脈的丘陵與江漢平原北部交彙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崗地,占總面積的90%,南部為河谷平原。主要河流有涢水。安陸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征為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0℃,一月份平均氣溫為2.8℃,七月份平均氣溫26.1℃,安陸市最為突出的氣象災害天氣是倒春寒、雷雨、大風、幹旱等。

安陸市交通發達。漢丹鐵路、漢十高速公路、“316”國道縱貫南北,安花公路、安衛鐵路貫穿東西,并與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相連接,北往襄樊,南通武漢,距武漢市僅110公裡,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80公裡,是九省通衢的大武漢的衛星城市,是湖北武漢、襄樊、十堰的重要連接點,是随州曾侯乙編鐘、襄樊古隆中、武當山和三峽旅遊路線的經過地。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1355平方公裡,其中耕地50167.09公頃,占土地面積的37.1%,園地面積917.6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4%,林地面積29498.7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1.7%,城鎮、村莊、工礦用地面積為13171.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7%,交通用地面積為1651.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水域面積為17161.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7%,未利用面積為22725.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7.2%。

礦産資源

本區域内已發現的礦産有鐵、釩、銅、鉛、鋅、銀(金)、鈾、重晶石、黃鐵礦(硫)、磷、河砂、型砂、石灰石、白雲石、及礦泉等17種,共有産地32處(不含鈾礦29處),目前僅仁和店銅礦的遠景儲量(D級)被列入湖北省礦産儲量平衡表。其特點表現如下:

1.金屬礦産分布以北部丘陵為主,非金屬礦産分布以府河平原為主。

礦産資源中的鐵、釩、銅、鉛、鋅、重晶石等主要分布在孛畈、趙棚等北部丘陵地區、型沙、礦泉水主要産于府河平原。

2.礦産儲量具有一定規模

由于地質工作程度低,發現的32處礦藏,真正探明儲量的礦點并不多,但作過儲量測算的礦産有一定規模。如:桐樹嶺釩礦。V2O5≥0.5%,礦層最低可采厚度0.7米,夾石剔除厚度0.7米。礦石的體重測定為2.2,儲量計算結果求得平均品位0.76%,V2O5遠景儲量8.31萬噸,屬中型規模礦床。仁和店銅礦床,是唯一列入全省(D級)儲量平衡表的礦種,銅礦體的平均品w94%,最高含銅17.6%,最低小于0.5%,僅仁和山礦段的9号礦床,儲量為427.52噸,為小型礦床;重晶石已知有中型礦床一處,礦點四處,礦石儲量為40.98萬噸,達中型礦床規模;黃鐵礦遠景儲量333萬噸,為中型礦床;我市造型用砂、石灰石、玄武岩也十分豐富。一種礦産往往有多種金屬伴生,在釩礦中,伴生有銀,但含量低,一般為3-5克/噸,個别達到10-20克/噸;在銅礦中也含銀約9-37克/噸,還伴生有釩、鋅、镓等;在鉛礦中不僅含方鉛礦,還含有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含石英、重晶石;在鈾礦中,伴生有釩礦産出,局部尚見含瀝青鈾礦灰岩;重晶石礦中,伴生有鉛、銅。所以必須注意綜合利用。噸,還伴生有釩、鋅、镓等;在鉛礦中不僅含方鉛礦,還含有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含石英、重晶石;在鈾礦中,伴生有釩礦産出,局部尚見含瀝青鈾礦灰岩;重晶石礦中,伴生有鉛、銅。所以,開采我市礦産資源,必須注意綜合利用。噸;在銅礦中也含銀約9-37克/噸,還伴生有釩、鋅、镓等;在鉛礦中不僅含方鉛礦,還含有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含石英、重晶石;在鉛礦中不僅含方鉛礦,還含有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含石英、重晶石;在鈾礦中,伴生有釩礦産出,局部尚見含瀝青鈾礦灰岩;重晶石礦中,伴生有鉛、銅。所以,開采我市礦産資源,必須注意綜合利用。噸,個别達到10-20克/噸;在銅礦中也含銀約9-37克/噸,還伴生有釩、鋅、镓等;在鉛礦中不僅含方鉛礦,還含有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含石英、重晶石;在鈾礦中,伴生有釩礦産出,局部尚見含瀝青鈾礦灰岩。

重晶石礦中,伴生有鉛、銅。所以,開采我市礦産資源,必須注意綜合利用。噸,還伴生有釩、鋅、镓等;在鉛礦中不僅含方鉛礦,還含有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含石英、重晶石;在鈾礦中,伴生有釩礦産出,局部尚見含瀝青鈾礦灰岩;重晶石礦中,伴生有鉛、銅。

在銅礦中也含銀約9-37克/噸,還伴生有釩、鋅、镓等;在鉛礦中不僅含方鉛礦,還含有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含石英、重晶石;在鈾礦中,伴生有釩礦産出,局部尚見含瀝青鈾礦灰岩;重晶石礦中,伴生有鉛、銅。還伴生有釩、鋅、镓等;在鉛礦中不僅含方鉛礦,還含有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含石英、重晶石;在鈾礦中,伴生有釩礦産出,局部尚見含瀝青鈾礦灰岩;重晶石礦中,伴生有鉛、銅。

礦産資源類型

根據礦産資源規模和可開發利用情況。大緻分為三類:

一類是有一定規格,質量好。這類資源有釩礦、重晶石礦和礦泉水。

二類是規模較大,這類礦有:黃鐵礦、銅礦、石煤等。

三類是規模小,如:鉛礦等。

經濟概況

交通以鐵路、公路為主。漢丹、漢渝鐵路縱貫市中部,其中漢渝鐵路經安花鐵路與京廣線聯為一體,安衛(家店)鐵路橫貫東部,在安陸交彙,向東至孝感市衛家店與京廣鐵路相接。公路有316國道穿城而過,以及漢孟、安花、(氵+伏)平等幹線,北通廣水、河南省信陽,南抵雲夢、孝感和武漢等地。(氵+員)水可通航木船。市區程控電話容量2萬門。解放山電站,存水量3000萬立方米。已建成水廠2個,日供水能力4萬噸,已建成22萬伏、11萬伏變電站各1座,3.5萬伏變電站8座。 

工業有紡織、糧食、機械、冶煉、化肥、建材、電子、制藥、文化用品、食品加工等行業。主要産品有滌卡、滌細棉紗、軸承、榨油機、鋁合金窗紗、午時茶沖劑、象棋、園珠筆等。礦産資源有鐵、釩、銅、鋅、銀、鈾磷、重晶石、白雲石、玄武岩、石煤、石棉、型砂和優質礦泉水。尤以石灰石儲量最為豐富,已開采利用。礦泉水經國家鑒定,儲量大、品位高。

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芝麻、油菜籽、苎麻。林業用材林以松、杉為主,經濟林有油桐、油茶、闆栗、茶葉和李、桃、白果等。建成了苞谷、紅黃麻、萬畝銀杏、萬頭菜牛和瘦肉型活大豬、優質米、白花菜、高梁、吉陽大蒜等8大商品基地。先後被國家列為商品糧基地市、優質米基地市、牲豬“四化”基地市、牧工商一體化改革試點城市。

曆史沿革

關于安陸的命名,曆來衆說紛纭:一是1935年《湖北縣政概況》中說,安陸地勢較高,縣以南古為雲夢澤,大概取義于“安于陸地”的意思;二是1980年《江漢考古》載有《安陸考源》一文,認為“安陸”一名起源于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占領楚郢都後,“安陸”為秦、楚接壤處,秦人為鞏固南方,必須加強前哨陣地防守,才能确保安全,于是将此取名“安陸”,意為“安全的陸地”;三是今人何光嶽在《楚國滅國與移民》一文中說,公元前525年,晉國滅了陸渾這個地方,陸渾的移民逃奔楚國,被安置在鄖國故地,于是這裡便叫“安陸”,意為“安置陸人”的地方。比較三種說法,似第三種說法較為可靠。《左傳·昭公十七年》中說:“庚午,遂滅陸渾,數之以其貳于楚也。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這說明前人确有陸渾的遺民奔楚的記載。

安陸曆史悠久

據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編年記》的記載,證明在戰國晚期,“安陸”之名稱已經出現。

在夏、商時代,天下分九州,安陸屬古荊州之域。周為鄖子國。春秋戰國時期,安陸為楚國屬縣,秦統一天下後分楚為4郡,安陸為南郡之地。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漢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漢水與夏(沔)水在郡境彙合之意。安陸為江夏郡屬縣,漢之安陸縣包括安陸、雲夢、應城三縣及漢川、孝感、黃陂、漢陽等縣之各一部分。三國初期,安陸屬吳,後屬魏,隸江夏郡。兩晉紛更,安陸皆為江夏郡治。惠帝永興三年(306年)析安陸東境為滠陽縣(今黃陂地);東晉析沙羨、安陸兩縣地複置沌陽縣(今漢川縣南)。南北朝時代,安陸先後隸郢州、司州、南司州,至陳太建十二年(580年)改安陸郡置南司州,安陸為屬縣,後旋入北周。隋開皇三年(583年),隋廢郡,置鄖州總管府。594年廢鄖州總管府,仍置安陸郡,治安陸,安陸為屬縣。大業二年(606年),改京池縣為吉陽縣,不久省入安陸縣。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安陸郡為安州,置總管府;624年改為大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安州隸淮南道,629年罷都督府。以後尋複尋罷。開元年間,安陸仍置都督府,天寶元年(742年)改安州為安陸郡,置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年)複為安州都督府。貞元三年(787年)安州隸山南東道。五代後梁,置宣威軍,置節度使。後唐更名安遠軍節度使。後晉又罷軍為防禦州,後又複為安遠軍。後漢仍為安遠軍。後周顯德元年(954年)複罷軍為防禦州。

宋建隆元年(960年)複為安遠軍節度使,隸荊湖南北路。天聖六年(1028年)隸京西路。慶曆元年(1041年)還隸荊湖南北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州為府,于安陸置德安府。德安府領安陸、應城、孝感、應山、雲夢5縣。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安陸為德安府漢陽鎮撫使治所。紹興三年(1133年)德安府仍隸荊湖北路,治安陸。鹹淳七年(1271年)德安府徙治漢陽城頭山,安陸縣治随之僑置。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安陸仍為德安府治,隸荊湖北道宣慰司,至1278年,析應山縣隸随州,府領四縣,即安陸、孝感、應城、雲夢,州領二縣,即随縣、應山縣。1281年罷宣慰司,德安府直隸鄂州行省,為散府。1293年改隸黃州路,後複隸湖北道宣慰司。

明洪武元年(1367年),安陸縣屬德安府,其時,德安府領安陸、雲夢、應城、應山、随州,隸湖廣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為州,隸黃州府,11月屬武昌府。1380年複升為府,治安陸,隸湖廣布政使司武昌道。1391年改屬河南布政使司,未久還屬湖廣布政使司。萬曆三十六年(1068年)隸荊西道。清,康熙三年(1664年),安陸為德安府治,屬湖北布政使司,隸漢黃德道。

中華民國時期,1912年沿襲清制。1913年屬湖北省江漢道。1928年裁道,安陸屬湖北省直轄。1932年屬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1936年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38年,縣城淪于日本侵略軍,國民黨縣政府遷于三裡店西北圍嶺的淩氏祠,後遷龍窩寺。1945年冬遷回縣城直至安陸解放。抗日戰争初期,安陸北部為中共安北工作委員會,西部為中共安(陸)随(縣)工作委員會所轄;1942年以後,以府河為界,河東屬安(陸)應(山)縣,河西屬京(山)安(陸)應(城)縣,均隸豫鄂邊區第二行政專員公署。

1949年,安陸解放,成立安陸縣人民政府,屬孝感專署。1959年,孝感專署與武漢市合并,安陸縣隸屬武漢市。1960年8月,雲夢縣并入安陸,為安陸縣,治安陸。1961年6月,孝感專署與武漢市分治,安陸屬孝感專署。1961年11月,安陸與雲夢分治,仍屬孝感行署。1987年9月,國務院批準安陸撤縣設市,自1988年1月起行使市建制職能。

安陸市轄2個街道、9個鎮、4個鄉:府城街道、南城街道、趙棚鎮、李店鎮、巡店鎮、棠棣鎮、王義貞鎮、雷公鎮、孛畈鎮、煙店鎮、洑水鎮、陳店鄉、辛榨鄉、木梓鄉、接官鄉。

古安陸縣治

安陸縣是個古老的縣份,從秦代實行郡縣制開始就設置了安陸縣,屬南郡管轄。最初,它轄境包括今天的安陸和雲夢及附近地區。現在的安陸縣治是東晉末從古安陸縣治所移來的,那末從秦至東晉末這600多年的曆史時段中,古安陸縣治的地理位置在哪裡,卻一直撲朔迷離,未搞清楚。從前許多著述,甚至像一些影響甚巨的史、地著作和權威工具書,都把古安陸縣治所的地理位置都弄錯了,如《辭海》雲:“安陸:縣名。秦置。治所在今湖北安陸北。東晉末移至今安陸縣”。由于将古安陸縣治所錯定在今安陸北,就由此導緻将一些古地名的位置和古人出生地也相應地定錯了位。

古安陸縣治所的确切地理位置不在今安陸北,而是在今雲夢縣城。“安陸”一名最早出現于雲夢睡虎地秦代簡、陶器和木牍家信上。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竹簡《編年記》中,有多處關于安陸的記載:“(秦昭王)廿九年,攻安陸”;“(秦始皇)廿八年,今過安陸”;“(秦始皇)四年……11月……喜為安陸禦史”;“六年,四月,為安陸令史”。“攻安陸”指秦将白起于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攻取楚都郢及安陸等地,并設立南郡和安陸縣。“今過安陸”是指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第二次巡遊,北歸途中經過安陸。“安陸禦史”“安陸令史”是墓主人喜記述自己曾任過安陸禦史和令史之職。這些文字,既記錄了當時發生在安陸的軍國大事,又記錄了自己在安陸的任職履曆。這是當時當地人記當時當地的事,記事者記自己的事,所記地名、時間、事件、人物應是确鑿無誤。根據《編年記》和其他簡文考察,這位秦簡主人喜的家長期居住在安陸,他因而也出生于安陸,最初在安陸任職,後又到鄢縣(今宜城)任令史、獄吏,秦始皇十三年應征入伍,後來又回到家鄉安陸任職,46歲病死于安陸任上。喜的一生,除了在軍隊服役和在鄢縣任職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工作在安陸,可以說他是生于斯,長于斯,任職于斯,死于斯,葬于斯。他不是告老還鄉後終于家中,而是正當壯年病死于任上,按理說他的葬地不會離任所(安陸縣治)很遠。實際上他的葬地正好在今雲夢城西數百米的睡虎地,這就說明今雲夢城就是古安陸縣治所在地。

睡虎地11号秦墓不僅出土了秦簡,還出土了一批陶器,這些陶器上均有“安陸市亭”的戳印,印面呈方形,字體為秦篆。1989年雲夢城東郊的龍崗秦漢墓中也出土一大批陶器,這批陶器上也有“安陸市亭”戳印。秦代為了加強對城市商業區的管理,在都城裡專設市官,對市進行管理;在大城市商業區設市長,有的城市設市令;而在一般城邑的市中設亭,專職市場的治安管理。“安陸市亭”即安陸縣城市場管理處的戳印,說明這些陶器的制作銷售,是經過本地官府準許的。蓋有“安陸市亭”戳印的陶器既在今雲夢城郊幾處墓葬中出現了這麼多件,證明它們都是本地官府管理的手工業作坊制作的産品。而雲夢古城(即古安陸縣城)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修築成具有相當規模的城市,它是北通豫、陝、晉,南達長江流域及江南廣大區域的氵員水大走廊的一個要塞和商品聚散地,這座城設有商業管理機構——市亭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在古楚王城(即今雲夢縣城)遺址東南部曾發掘出春秋戰國時代燒制陶器的窯場,證明古代雲夢的陶器制作業相當發達。楚王城遺址内曾出土陶質下水管、陶井、大量闆瓦、筒瓦、卷雲紋瓦及各種生活用的陶器。雲夢的其他很多地方也曾出土大量的先秦時代的陶器,甚至還有很多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這些足以證明戰國秦漢時期雲夢地區是有足夠能力制作生産這些陶器的,不需花費氣力從别處運來,這也可證明今雲夢城是古安陸縣治所在地。

睡虎地的4号秦墓中出土了兩件木牍家信。

這兩封信是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2年)二月十九日從軍征戰在淮陽前線的黑夫和驚兄弟二人向家中要衣服、布和錢的,其中明确寫着“今書即到,母視安陸絲布賤,可以為禅裙襦者,母必為之”。這是兩位普通戰士寫給安陸家中兄弟衷的信。而且要母親看看安陸的絲布的價格,如價廉,就買布給他們做衣服。這兩件木牍家信也出現在今雲夢城西僅數百米的睡虎地的墓葬中,距安陸令史喜的墓不遠。在古代,睡虎地的西面是一片水澤(即雲夢澤),埋葬在這裡的不會是别處人,隻能是縣城内的人。而4号秦墓墓主人就是黑夫和驚的兄弟——衷。說明今雲夢縣城即是古安陸縣城。

雲夢城郊出土了這麼多有關古安陸的文物,有書寫在竹簡的文字,有書寫在木片上的家信,還有加蓋在陶器上的戳印,以不同的物件,不同的方式,表達了一個相同的内容。反觀今天的安陸,除了書上一些單憑主觀臆斷和以訛傳訛的錯誤記載外,迄今沒有發現一件能證明古安陸縣治所在今安陸北的秦漢時期的文物。

如果說古安陸縣治所在今安陸北,那麼今安陸北就應該有一座秦漢古城的遺址存在,但查遍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文物地圖集》,也沒有找出今安陸北有個像樣的古城遺址。相反,湖北重要古城遺址中,卻有一個能與荊州紀南城和古南陽郡中心宛等古名城相并列的雲夢古楚王城遺址。古楚王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從秦代開始就先作為安陸縣治後作為雲夢縣治一直延續至今。

由于把古安陸縣治所的地理位置定錯了,就把西漢時期江夏郡郡治的地理位置也随之定錯了。《辭海》“安陸”條說,西漢時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安陸北”。江夏郡設于漢高祖六年,轄境為今湖北北部及河南省的東南部,它得名于“沔水自江别至南郡華容為夏水,過郡入江”。沔水即漢水,也就是漢江,有一段又稱作夏水,所以有江夏郡之名。它在西漢的治所在安陸。因為把秦漢安陸治所的位置錯定于今安陸北,所以把西漢江夏郡治所的位置也就連帶着錯定在今安陸北。西漢時期江夏郡治應該在今雲夢城。

又由于把古安陸縣治所定錯了位,于是就把一些古人的籍貫也填寫錯了。漢代尚書令、著名孝子黃香就是一例。《後漢書·黃香傳》雲:“黃香,江夏安陸人也……博學經典,究精道術,能文章,京師号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正因為他是“江夏安陸人”,又稱為“江夏黃童”,後來很多文章書籍(如章開沅《湖北通史》)在介紹他的生平時,就因循了錯誤的說法,說他出生于今湖北安陸北。黃香确切真實的出生地在哪裡?在今雲夢縣城北面兩公裡的黃土坡村。今黃土坡村的黃姓居民就是他的嫡傳後裔。黃氏族譜所載譜系,從黃香的祖輩、父親到黃香、香子黃瓊一直延續至今,一脈相傳,已是122代,傳承關系清清楚楚。黃氏堂名即為“江夏堂”。黃香死後葬于今雲夢城北五公裡處的黃孝村,這個村因安葬着漢孝子黃香而名為“黃孝村”。明《大明一統志》、清代雲夢縣志均有記載。清道光《雲夢縣志略》雲:“邑北驿道約十餘裡,有黃香墓,缭以園牆,西南向,甬道出入,中一冢巍然”。黃香墓一直保存到20世紀60年代。

旅遊資源

名勝及紀念地有:白兆山國家森林公園、王子山古墓葬、車蓋亭、明孔廟遺址、夏家寨遺址、曬書台遺址、胡家山遺址、新四軍第五師醫院舊址、李白紀念館、柏樹黃烈士紀念館、太白公園、解放山水上公園。

安陸市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位于我市西北部的白兆山旅遊風景區,自古林木茂盛,地勢險峻,層岚疊翠,崖壑幽深,在曆史上曾吸引了不少騷人墨客涉足安陸,流連忘返。如李白、韓愈、杜牧、劉長卿、歐陽修、曾鞏、秦觀等都曾來此覽勝題詠。特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酒隐安陸,蹉跎十年”,于公元727年——公元737年在白兆山生活十年,其間娶妻生子,留下了十八處遺址和一百多首名篇佳作及衆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錢沖古銀杏生态旅遊區

位于市西部的王義貞鎮,擁有目前現存的兩大自然狀态古銀杏群落之一,是“銀杏之鄉”。銀杏有“植物界的大熊貓”之美稱,是研究古代地球地質演變的活化石,是我國特有的古老而珍奇的名貴樹種。錢沖古銀杏參天連片,現有千年以上的古銀杏48株,500年以上的180株,100年以上的4370株,新開墾銀杏基地38000畝,全市銀杏基地總面積達28萬畝,定植銀杏240萬株,連片25株以上千年銀杏景點36處,銀杏樹王、天女金桂、古狀元柏、桂竹園群四處。錢沖古銀杏群不但數量之多,年代之古老為世所罕見,而且樹形各異,有夫妻樹、情侶樹、子孫樹、母子樹,極具觀賞價值。

太平寨

是安陸市最高山峰。西晉張昌起義時構築的古寨、石屋、古堡仍曆曆可見。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則給人以神秘感,顯身原始森林,林内古木參見,盤根錯節,藤蘿萦繞,枝繁葉茂,遮天蔽日,花草漫山遍野,加上獸鳴鳥啼,更顯幽深古奧。

涢水

從大洪山北麓溪細流起步,流經安陸而名“府河”,是市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旅遊業開發的重點。結合城市防洪工程建設的安陸市河濱公園以府河為軸心,南至虹橋南側,北接解放山大壩,連接府河東西兩岸,東至沿河大道,西含李白紀念館、體育館、博物館、金泉禅寺、六福莊園、金泉度假村、解放山水電站等,總面積為29.1公頃。設有文化廣場、沙灘娛樂場合、民風民俗展覽中心綜合娛樂區。修複中的金泉禅寺占地100畝,樹林地帶及池塘面積過半,環境幽靜。

金泉禅寺

金泉禅寺是佛教寺院,該寺始建于唐僖宗乾符四年,原名金泉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明嘉靖年間,曾多次重建。建有山坊、日落金泉亭、煙雨觀舟亭、歸人喚渡亭、石塔、梅園、櫻桃渡等名勝。1983年3月,安陸縣政府作出決定,在原金泉寺遺址修建金泉禅寺、建太白公園。1999年在省内高僧道根老和尚的10多位弟子和安陸市擁有衆多信教群衆的要求及倡導下,集資維修金泉恢複金泉禅寺,經安陸市人民政府同意,并報省民宗委批準,于2001年10月5日為正常的宗教活動場所。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老和尚親筆題寫了“金泉禅寺”寺名。

夏家寨遺址

夏家寨遺址位于李店鎮楊棚村夏家寨塆。東距李家店1公裡,西距涢水8公裡。地處鹿河與汊河交界處,東西長600米,南北寬500米,總面積30萬平方米。1958年發現。1959年新修的徐家河渠道從遺址上由北而南穿過,把遺址分為東、西兩塊。

本地特産

安陸翰林雞

史悠久。康熙《安陸縣志》記載:“白花菜:夏月開小白花,可為齑,香味絕勝,有紅梗白梗兩種,紅梗尤美,他處皆不及亦土性異也。”全市各地均産,生産于府河兩岸。 1958年董必武來安陸品嘗後倍加贊賞。 

白花菜果夾似羊角,又叫羊角花,其花姿似蝴蝶飛舞,優美别緻,又叫醉蝶花。既可做優良蜜源植物,又可人藥。《本草綱目》記載:“主治下氣,煎水洗痔,搗爛敷風濕庳痛,擂酒飲止症。” 

翰林雞

“翰林雞”,是楚北安陸市太白酒樓烹制的系列太白菜肴之一,此肴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職之意。其制作系用整雞首先腌漬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後去骨切塊,上盤整理成原雞形。另以蛋黃糕雕刻“翰林雞”三字,置雞首前,并以雞湯、蘑菇入味和以若幹小蝦球點綴,經複蒸烹制成。可謂制工精細,造形生動,形神兼備,質佳味美。

南鄉蘿蔔

南鄉蘿蔔主産于 安陸城南,“南鄉”指城區以南,府河南岸地域,因此而得名。該地域土質多為油沙土和潮泥土。适于蘿蔔生産。按其形有兩種:一種長蘿蔔,一端粗——端細,上綠下奶黃,個重0.35--0.4公斤;另一種是扁圓形,似柿餅,上綠下奶白,個重0.25---0.5公斤。圓蘿蔔皮薄肉肺,味甜多汁,生吃賽過“心裡美”(北方著名的水果蘿蔔品種),煨湯可口生津。早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日本學者美代清彥考察鄂西北後寫道:“試舉小地方之名物,則有安陸蘿蔔。”

銀杏之鄉

安陸背依大洪山脈,面向江漢平原,涢水河穿境而過,良好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罕見的千年古銀杏群落,銀杏分布相對集中,在方圓56公裡之内,現存銀杏大樹2.9萬株。千年以上的古銀杏59株,500年以上的古銀杏1468株,百年以上的古銀杏4683株,素有“銀杏之鄉”的美譽。全市銀杏樹達3672萬株,人均61株,人均儲量居全國首位,被譽為“中華銀杏市”,被确定為“國家銀杏自然保護區”。

太白銀紅茶

太白銀紅茶以鮮銀杏葉為原料,采用特殊工藝加工,再與菊花、金銀花等飲料配合,除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外,還具有入口香醇的特點。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安陸位于湖北省東北部,東經113°10′─113°57′,北緯31°04′─31°29′之間。地處桐柏山、大洪山餘脈的丘陵與江漢平原北部交彙地帶。境内有316國道、漢十高速公路、漢丹鐵路縱貫南北,與107國道相通,與京廣線相連接,距武漢80公裡,正處武漢、襄樊兩大城市經濟圈的交彙地帶。古人稱之為鄂北咽喉,中原門戶,北控三關,為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地勢形貌

安陸東西長61公裡,南北寬46公裡,版圖呈蝴蝶狀,總面積1355平方公裡,人口62.3萬人。地勢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傾斜;北部為丘陵崗地層岚秀出,南部為河谷平原,平疇沃野;東部丘陵起伏,西部岩壑幽深。涢水縱貫市境,漳水自境西而南繞,全市山川環峙,水陸流通。

氣候特征

安陸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征為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0℃,一月份平均氣溫為2.8℃,七月份平均氣溫26.1℃,最為突出的氣象災害天氣是倒春寒、雷雨、大風、幹旱等。全市春、秋、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夏季多南風,西風最少。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 1355 平方公裡,其中耕地 50167.09 公頃,占土地面積的 37.1% ,園地面積 917.68 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 0.4% ,林地面積 29498.77 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 21.7% ,城鎮、村莊、工礦用地面積為 13171.2 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 9.7% ,交通用地面積為 1651.3 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 1.2% ,水域面積為 17161.0 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 12.7% ,未利用面積為 22725.1 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 17.2% 。

礦産資源

全市礦産有鐵、釩、銅、鉛、鋅、銀(金)、鈾、重晶石、黃鐵礦(硫)、磷、河砂、型砂、石灰石、白雲石、及礦泉等 17 種,産地 32 處(不含鈾礦 29 處),仁和店銅礦的遠景儲量( D 級)被列入湖北省礦産儲量平衡表。

金屬礦産分布以北部丘陵為主,非金屬礦産分布以府河平原為主。 我市礦産資源中的鐵、釩、銅、鉛、鋅、重晶石等主要分布在孛畈、趙棚等北部丘陵地區、型沙、礦泉水主要産于府河平原。礦産多種金屬伴生現象普遍。釩礦中,伴生有銀,但含量低,一般為 3 -5 克/ 噸,個别達到 10 -20 克/ 噸;在銅礦中也含銀約 9 -37 克/ 噸,還伴生有釩、鋅、镓等;在鉛礦中不僅含方鉛礦,還含有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含石英、重晶石;在鈾礦中,伴生有釩礦産出,局部尚見含瀝青鈾礦灰岩;重晶石礦中,伴生有鉛、銅。

根據礦産資源規模和可開發利用情況。大緻分為三類:一類是有一定規格,質量好。這類資源有釩礦、重晶石礦和礦泉水。二類是規模較大,這類礦有:黃鐵礦、銅礦、石煤等。三類是規模小,如:鉛礦等。

水資源

地表水

安陸市農作物播種面積中,中稻面積最大,占播種面積的70%以上,流經安陸府城的府河(圖上部為老府河大橋)

因此,按中稻各年的灌溉定額排頻确定灌溉保證率,選擇設計代表年:P=50%為1971年,年徑流深323.2mm;P=80%為1978年,年徑流深為115mm;P=95%為1972年,年徑流深228mm。多年平均徑流深311.3mm。

所以,地表水年徑流量分别為:當P=50%時,為4.38億m3;當P=80%時,為1.56億m3;當P=95%時,為3.09億m3。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22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681m3,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一半。

地下水

地下水資源有淺層、深層之分,淺層地下水分布在府、漳河兩岸沖洪沖積平原,深層地下水分布在高丘、丘陵。經詳細計算,全市地下水儲量約1.1億m3,可開采儲量為0.85億m3。

本市水資源量

因深層地下水多屬貧水區,開采成本高。水效益不顯著,且平原區淺層地下水與府、漳河地表水互為補給,其重複量為8111.84萬m3,因此,安陸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22+1.1-0.81=4.51億立方米。

經濟

工業

安陸是全國糧油機械、廚具、蛋品加工重要的工業生産增加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醫藥食品、金屬制品、紡織服裝、糧油機械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糧油機械、醫藥食品等大型産業集群。工業總産值從1949年的640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2.1億元,2011年達到116億元,比上年增加29.4%,工業增加值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為35.5%。

2011年,規模以上企業55家,職工1620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3.4億元,比上年增加23.9%。其中大中型企業2家,職工0.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2億元,比上年增加26.7%。銷售過億元企業16家,過5億元企業4家。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29億元,可比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23億元,增長34.3%;财政收入7.9億元,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萬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8076元,增長16%。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億元,增長15%;全市銷售過億元企業18家;稅收過千萬元企業11家。四大支柱産業加快發展。醫藥食品産業增勢強勁,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8%;紡織服裝、糧油機械、金屬制品産業在波動中穩步增長。愛仕達、永祥、神丹、午時藥業等骨幹企業加快擴張。禾豐集團走出國門發展。中小企業加快成長,預計全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1家。科技創新跻身全省縣市十強,獲省科技獎勵5項。品牌建設得到加強,湖北省著名商标達到13件、名牌産品達到7個。

農業

耕地面積51萬畝,人均0.8畝;可利用草地面積46萬畝,林地面積51萬畝。稻谷、小麥、油菜籽、生豬等農産品均居全省前列,是湖北省重要的商品糧、生豬生産基地。農産業總産值從1949年的0.7億元,增加到1978年2.4億元,2011年達到48.1億元,比上年增長4.5%。農業增加值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為44.5%。

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生産糧食32.2萬噸,人均512千克,其中水稻24.5萬噸,小麥8.7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蔬菜等。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1.5萬畝,産量963噸,可向社會提供800噸商品棉;油菜種植面積15.4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2萬畝,産量23萬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蘿蔔、冬瓜、南瓜、蓮藕等,其中白菜産量約10萬噸,蘿蔔産量8萬噸,白花菜3萬噸。

畜牧業以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35萬頭,年末存欄52.5萬頭;牛飼養量17.1萬頭,年末存欄13.6萬頭;羊飼養量19.1萬隻,年末存欄9萬隻;家禽飼養量2630萬羽,上市家禽1347萬羽。2011年生産肉類8.9萬噸,其中豬肉6.2萬噸,牛肉0.7萬噸,羊肉0.2萬噸,禽肉1.8萬噸,禽蛋5.9萬噸,鮮奶840噸。畜牧業總産值24.9億元,占農業總産值的62%。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51.4萬畝,其中防護林7000畝,經濟林38萬畝,竹林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植樹3100萬株,森林覆蓋率31.6%,活立木蓄積量118萬立方米。2100年水果種植面積3.5萬畝,産量3.5萬噸,主要品種梨、柿、桃、李、柑橘、蘋果,其中黃花梨1000噸,蘋果210噸,柑橘680噸,柿2100噸,玉皇李1500噸,桃4000噸。

漁業以淡水養殖青、草、鲢、鯉、鲫、扁、黃鳝為主,境内水域面積17.4萬畝,可養殖水面11萬畝,水産品年産量2.8萬噸,漁業總産值4.9億元,占農業總産值的12.1%。

2011年,擁有農業機械1.7萬台(輛);名優特農産品有涢米、南鄉蘿蔔、白花菜、吉陽大蒜、銀杏,綠色環保農産品有涢米、神丹皮蛋、唐宋白花菜、南鄉蘿蔔、涢酒;農民人均純收入6962元。

外貿出口穩步增長,預計全年出口增長17%。金融信貸潛力釋放,預計全年淨增貸款9.2億元、社會融資55億元。新發展小額貸款公司1家。連續三年成功創建“全省金融信用縣市“。 

外貿

安陸由1949年到1965年之間,安陸商業往來貿易不成熟。1978年改革開放後,安陸商業慢慢發展起來。

2011年共有商業網點1.2萬個,從業人員5.1萬人;安陸東大市場等成為鄂東北重要的專業市場;批發、物流、加盟、連鎖等新型商業業态發展迅速,中百倉儲、孝武電器、美的旗艦店等已相繼落戶境内。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8.4億元,比上年增加19.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4.6億元,比上年增加16.7%。2011年出口3588萬美元,比上年增加32.4%。主要出口産品有糧油機械、紡織服裝、廚具、生豬、農副土特産品等5類11個産品,銷往日本、印尼、巴西、非洲、香港13個國家和地區。

财政金融

改革開放前,安陸财政總收入不足1000萬。發展至2011年财政總收入6.1億元,比上年增長3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億元,比上年增長29.7%,是1949年的92.6倍,比1978年增長34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9855.4萬元,增值稅20122.8萬元,企業所得稅1019.3萬元,個人所得稅1932.8萬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7.4%、33.4%、92.7%、8.7%。人均财政收入1611元,比1978年增長65倍。

2011年,金融産業實現增加值1.9億元,比上年增加11.9%,是1978年的8.7倍,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7%,實現稅收0.7億元。年末有人民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信用合作社等9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的分支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06.5億元,比上年增加21.3%,是1978年的10.7倍;人均儲蓄1.3萬元,是1949年的900倍,比1978年增長40倍;各類貸款餘額48.4億元,比上年增加12.1%,是1978年的19.8倍。設有華泰商品交易所,成交額6.5億元,比上年增加49%;證劵公司營業部1家,開設股民(含基金)4802個,A股和基金交易額1.2億元,增長32%,比上年增加2.9%。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億元,比上年增加17%,是1978年的10倍;其中财産保險收入0.4億元,比上年增加21%,是1978年的3.4倍;人身保險收入1.6億元,比上年增加15.6%,是1978年的32.5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