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黎族自治縣

昌江黎族自治縣

海南省轄縣級市
昌江黎族自治縣位于海南西部,處于海口與三亞的最中點,靠近南海國際主航道。土地面積1617平方千米,轄8個鄉鎮,91個村(居)委會,184個自然村。昌江黎族自治縣常住人口23.2萬人(戶籍人口25.45萬人),其中,黎族人口10.28萬人,占人口總數40.39%。[1]2020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24.1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下降0.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3.82億元,同比增長1.8%;第二産業增加值49.44億元,同比下降2.2%;第三産業增加值40.86億元,同比下降1.5%。三次産業結構比為27.3:39.8:32.9。
  • 中文名:昌江黎族自治縣
  • 外文名:ChangjiangLiAutonomousCounty
  • 别名:至來,昌化,昌感
  • 行政區劃代碼:469026
  • 行政區類别:自治縣
  • 所屬地區:中國海南省
  • 地理位置:海南島西部
  • 面積:
  • 下轄地區:7鎮、1鄉
  • 政府駐地:石碌鎮昌江大道
  • 電話區号:0898
  • 郵政區碼:572700
  • 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棋子灣、霸王嶺自然保護區、石碌鐵礦
  • 機場:
  • 火車站:棋子灣站
  • 車牌代碼:瓊D
  • 地區生産總值:
  • 人口:232124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 郵編區碼:572700
  • 電話區碼:0898
  • 地區生産總值:124.12億元(2020年)
  • 面積:1617平方千米

建制沿革

昌江縣是海南島建置較早的郡縣之一。

唐虞,為南交。

夏商周,為揚越之南裔。

秦,為象郡之外徼。

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置至來縣(轄區包括今東方市),屬儋耳郡轄。

梁大同年間(535年—545年),廢儋耳郡地,置崖州,該縣境歸屬崖州轄。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崖州為珠崖郡,又析西南地置臨振郡,以漢至來縣地析置義倫縣、昌化縣、吉安縣,昌化、吉安設在本縣境内。義倫、吉安屬珠崖郡,昌化屬臨振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儋州,治義倫,領昌化,同時省吉安入昌化。貞觀元年(627年),又析昌化縣複置吉安縣,轄于嶺南道。天寶元年(742年),改儋州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複昌化郡為儋州,廢吉安縣置洛場縣,昌化縣仍屬儋州轄。

五代,屬儋州。

北宋熙甯六年(1073年),改儋州為昌化軍,廢昌化、感恩縣為藤橋鎮,以隸于瓊管安撫司。元豐三年(1080年)複置昌化縣,屬昌化軍轄。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廢昌化軍為宜倫縣,昌化縣歸屬瓊州轄,十四年(1145年),複置昌化軍,昌化縣歸屬昌化軍轄。端平二年(1235年),改昌化軍為南甯軍,昌化縣劃歸南甯軍轄。

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軍複州,昌化縣仍屬儋州。

清初,昌化縣仍屬儋州,光緒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為廣東直隸州,昌化屬崖州轄。

民國三年(1914年),昌化縣易名為昌江縣,隸屬廣東省轄。

1949年12月,昌江縣與感恩縣合并,為昌感縣。

1958年12月,成立東方縣,昌感縣并入東方縣。

1958年12月,昌感、白沙、東方三縣合并為東方縣(時稱大縣),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1961年6月,東方縣分設東方縣、白沙縣、昌江縣,新置昌江縣,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7年12月20日,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建制,昌江縣改名為昌江黎族自治縣。

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縣改為省直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7年,除石碌鎮外,又改區建制為鄉、鎮制,11個區公所中改設為鄉的有:七叉、保平、昌城、王下4個鄉,改為鎮的有:海尾、烏烈、叉河、十月田、南羅、昌化、太坡7個鎮。昌江黎族自治縣各鄉鎮下設街道辦事處1個,居民委員會23個,村民委員會71個。

2002年7月,昌江黎族自治縣鄉鎮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撤并,将12個鄉鎮調整撤并為7個鎮。即太坡鎮并入石碌鎮,保平鄉并入十月田鎮,王下鄉并入七叉鄉設七叉鎮,南羅鎮并入海尾鎮,昌城鄉并入昌化鎮,烏烈、叉河鎮不變。村民委員會區域除了原保平鄉紅陽村委會劃歸叉河鎮轄,原十月田鎮山溝村委會劃歸石碌鎮轄外,其餘村委會區域随原鄉鎮不變。2006年10月,七叉鎮分設七叉鎮、王下鄉。

區劃詳情

2011年末,昌江黎族自治縣轄7個鎮:石碌鎮、叉河鎮、十月田鎮、烏烈鎮、昌化鎮、海尾鎮、七叉鎮,1個鄉:王下鄉,共8個鄉鎮級政區;領導11個社區,73個村,179個自然村;下設20個社區居民小組,602個村民小組。縣政府駐地石碌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昌江黎族自治縣位于海南省西北偏西部,地跨北緯18°53'~19°30'、東經108°38'~109°17'之間。東與白沙黎族自治縣毗鄰,南與樂東黎族自治縣接壤,西南與東方市以昌化江為界對峙相望,西北瀕臨北部灣,東北部隔珠碧江同儋州市相連。昌江土地總面積16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昌江黎族自治縣地處五指山餘脈的西北側,地形地貌複雜。地勢為東南高西北低,自西北向東南,由平原階地一台地一丘陵一山地逐級上升。自西北海面海拔30米向東南逐級上升達1654米,形成西北平原、中部台地、東南山地的背山面海的地理環境,境内南北分别由昌化江和珠碧江夾持,注入大海。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1.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5千米,總面積161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500平方千米,占92.8%;水域30.98平方千米,占1.92%。另有12海裡以内海域面積866.7平方千米。

昌江黎族自治縣屬海南島地層區西北分區,地層多樣,出露地層分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四大類。有海岸地貌,有陸地地貌,也有水面地貌。地貌分成山地、台地、丘陵地、谷地(鹽地)、平原階地、沙灘等六個類型。

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内山體呈東南向西北延伸傾斜,東南部崇山峻嶺,中部山嶺重疊,西部丘陵,沿海地區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00〜1000米。境内海拔300米以上山峰57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總猴嶺、雅加大嶺、狗嶺、毫肉嶺、霸王嶺、戈枕嶺、峨理嶺、舊林嶺、燕窩嶺、黃牛嶺、打端嶺、侖嶺、坡倫嶺等24座,均集中在東南部的王下、七叉山區。海拔600米至1000米的山峰有保梅嶺、馬嶺、金牛嶺、石碌嶺、圓号山、巴賢山等集中在七叉鎮、石碌鎮境内。海拔500以下的山峰有昌化大嶺、三架嶺、金雞嶺、峨溝嶺、利枝嶺、雞心嶺等分散在石碌、十月田、烏烈、昌化、海尾等鎮境内。境内最高峰猕猴嶺位于霸王嶺海拔1655米,最低點峨溝嶺位于烏烈鎮海拔348米。

土壤

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内土壤分為10個土類,19個亞類,46個土屬,122個土種。土類主要有山地黃壤、磚紅壤性紅壤(亦紅壤)、磚紅壤、水稻土、濱海沙土等,适宜發展農業。

昌江黎族自治縣西北部瀕臨北部灣,海岸線全長63.7千米。南起鹹田港,北至儋州市海頭港。海岸曲折,港灣較多,灘塗面積大,淺海灘塗總面積4893公頃,其中,潮帶面積3779公頃,灘塗面積1113.2公頃。分布于新港、海尾、昌化等港灣,以海尾鎮新港港灣灘塗面積最大,面積達86.7公頃。

氣候

昌江黎族自治縣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其特點是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島嶼氣候,陽光充足,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溫24.1〜25.1°C,1月平均氣溫18.8°C,極端最低氣溫為2.8°C(1975年12月11〜23日);7月平均氣溫28.1〜29.5’C,極端最高氣溫為39.5°C(1977年6月27日)。最低月均氣溫17.1C(1967年),最高月均氣溫為25.5C(1987年)。平均氣溫年較差8.6〜10.2°C,最大日較差21.5°C。生長期年平均365天,無霜期年平均365天,最長達366天,最短為365天。年日照時數為2000〜260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128377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353.7毫米,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間,東南部山區降水多,西部沿海地區降水少。年平均降雨日數(大于0.1MM)為100天,最多達121天(2001年),最少為73天(1977年)。以9月份18.8天為最多,次之是8月份為17.6天。極端年最大雨量2416.8毫米(1978年),極端最少雨量1106.1毫米(197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1月,8〜9月為台風盛期。受台風影響比較重的地區是西北部沿海地區的海尾、昌化、烏烈一帶。

水文

昌江地表徑流較豐富,水源充足。多年平均年降水總量為22.31億立方米,其中山區年降雨量1600毫米,沿海地區僅1000毫米。全年總徑流量為9.16億立方米,人均年徑流量為5733立方米。耕地每畝平均年徑流量4700立方米。但因降雨、地形、植被等因素不同,徑流量在各地也有所差别,山區徑流比平原徑流大,枯水年旱災嚴重。地下水徑流量平均79039立方米,降水滲入量為5600立方米。地下水可供釆用資源量(均勻布井水量)為1584立方米。昌江黎族自治縣大部分地區水質較好,屬中性淡水。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5年底,昌江黎族自治縣土地面積16.2萬公頃,其中耕地毛面積3.8萬公頃,占地面積23.03%。園地(包括橡膠園及其它熱帶作物園地)面積1.3萬公頃,占土地面積7.7%;宜林地面積8.2萬公頃,占土地面積50.3%;牧草地面積1.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9.38%。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0.299公頃。截至2011年,土地均已開墾,是海南省熱帶水果、槳紙林、芒果種植大縣和農業糧食種植區。

礦産資源

昌江黎族自治縣礦産資源較為豐富,境内查明礦藏有鐵、銅、钴、金、鉛、白雲石、石灰岩、石英砂、花崗岩等。石碌鐵礦儲量為全國富鐵礦儲量的71%,總儲量4.404億噸,其儲量大,質量好,素有“亞洲第一富鐵礦”美稱。其次是石灰岩,儲量大,品位高,雄踞海南90%石灰岩資源,是制造特級水泥的上佳原料。已開采利用的礦藏有鐵礦、鉛鋅礦、銅礦、金礦、石灰岩、石英砂、花崗岩等。其中,石碌鐵礦位于縣城石碌鎮境内,礦區面積11平方千米,年産量460萬噸。

植物資源

昌江黎族自治縣植物資源種類繁多、資源豐富,是海南省最大天然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54%。擁有面積16000公頃的熱帶原始森林,木材總儲量在215萬立方米,有野生原始木林種類1400多種,屬熱帶雨林區獨有A類品材有坡壘、子京、母生、花梨、荔枝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有76個科屬460多種,生長2000多種珍貴蘭花。熱帶作物和瓜果類資源主要有芒果、木棉、橡膠、腰果、椰子、石榴、人心果、荔枝、甘桔、油甘、香蕉菠蘿蜜、菠蘿、台灣木瓜、香水菠蘿、荔枝、黃皮、楊桃、龍眼、火龍果等。引進樹種:木麻黃、小葉桉、大葉相思、杉樹、馬占相思、非洲楝、馬尾松、油木、剛果桉、樟樹、南洋杉、園相等。此外,還有蕨類、竹類、果類、草類、藤類、花卉、松脂、茅花、降香、沉香、益智、砂仁等藥用植物。

動物資源

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内有霸王嶺天然林區,有野生動物達1000多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動物有黑冠長臂猿、雲豹、坡鹿、山鹧鸪等;二類保護動物有黑熊、穿山甲、猕猴、果子狸、金錢龜等。

水産資源

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岸線長63.7千米,12海裡以内海域總面積866.736平方千米,灘塗可養殖水面113.2公頃。有昌化、海尾、沙漁塘、新港4個天然漁港,魚類資源豐富。内陸水域總面積3097.9公頃,可養水面積1042.5公頃,其中天然湖3個,面積43.3公頃。沿海漁場分布較廣,自南至北有鹹田港、昌化港、沙漁塘港、海尾港、新港5個。昌化漁場是南海四大漁場之一。水産資源主要有鲳魚、馬鲛魚、鲨魚、石斑魚、帶魚、紅魚、鐵甲魚、菜刀魚、西刀魚、小公魚、池澤魚、青甘魚、白蔔魚、鮑魚、海鳗、紅三魚、紅線魚、赤魚、鯉魚、鱿魚、大蝦、青蟹、花蟹、螃蟹30多種。淡水魚類品種有:鲮魚、斑魚、花鳗、鯉魚、泥鳅、纟盧魚、鲸魚、奸魚、福壽魚、淡水韻、淡水麻魚等。藻類有馬尾藻、紅番、石花菜、麒麟菜分布廣,藏量大,常年可打撈。主要海灣有棋子灣、昌化灣、雙塘灣。海灣适宜養殖鮑魚、願麟菜、江籬、魚、蝦、蟹等水産。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常住人口22.77萬人,比2015年增加0.12萬人,人口出生率16.26‰,死亡率6.45‰,自然增長率9.81‰,昌江黎族自治縣城鎮人口比重50.67%,比2015年提高了1.09%。縣公安局人口統計報表顯示,年末昌江黎族自治縣戶籍人口262180人,比2015年減少1643人。其中農業人口171558人,非農業人口90622人。2015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出生人口3629人,人口出生率14.6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昌江黎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32124人。

民族

昌江黎族自治縣是多民族雜居的縣份,有黎族、苗族、壯族、回族等27個少數民族,漢族與黎族、苗族是境内主要聚居民族。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漢族人口135251人,占總人口60.42%,黎族人口85081人,占總人口38.01%,苗族160人,占總人口0.08%,壯族606人,占總人口0.29%,其餘各少數民族419人,占總人口0.20%,其他未識别民族1123人,占總人口0.55%。2011年末,漢族人口160167人,占總人口60.0%;少數民族共10.68萬人,占40.01%;超過千人的有黎族104652人,占總人口39.19%,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7.93%;菌族249人,占總人口0.09%;壯族836人,占總人口0.31%;回族689人,占總人口0.25%;其他少數民族437人,占總人口0.16%。漢族,主要分布在縣城的石碌鎮以及昌化、海尾、烏烈等鎮,黎族主要分布在王下鄉和七叉、叉河、十月田、石碌、烏烈等鎮。

經濟

綜述

初步核算,2020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24.1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下降0.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3.82億元,同比增長1.8%;第二産業增加值49.44億元,同比下降2.2%;第三産業增加值40.86億元,同比下降1.5%。三次産業結構比為27.3:39.8:32.9。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昌江黎族自治縣2020年人均地區生産總值53019元,同比下降0.7%,按現行平均彙率計算為8241美元。

财政

昌江黎族自治縣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70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88億元,增長12.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6.03億元,下降2.1%;非稅收入9.84億元,增長23.6%。

昌江黎族自治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3.08億元,同比增長33.2%。其中,教育支出6.34億元,增長12.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63億元,增長13.1%;衛生健康支出5.18億元,增長23.6%;節能環保支出2.57億元,增長125.0%;城鄉社區支出6.28億元,增長178.1%;農林水支出5.48億元,增長18.6%;交通運輸支出3.01億元,增長87.6%;住房保障支出1.07億元,增長15.2%。

固定資産投資

昌江黎族自治縣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8.62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房地産投資8.52億元,增長12.4%;其他投資40.10億元,下降1.0%。從投資構成上看,建安工程完成投資28.34億元,增長11.2%;設備工器具購置完成投資10.86億元,增長3.8%;其他費用完成投資9.41億元,下降22.4%。

人民生活和民生事業

居民收支

昌江黎族自治縣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96元,同比增長5.0%。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41元,增長3.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1元,增長7.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512元,同比下降6.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630元,同比增長6.5%。

農業發展與農村建設

昌江黎族自治縣建設常年蔬菜基地9個,常年蔬菜種植面積3827畝。冬季瓜菜種植面積15.3萬畝,産量26.2萬噸,水果種植面積18.66萬畝,收獲面積14.65萬畝,産量30.39萬噸。農業保險承保8399畝,其中香蕉樹風災保險3477畝、蔬菜價格指數保險1577畝、制種水稻3345畝。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250.37萬元,惠及農戶27933戶,補貼面積126987.68畝。發放漁船油補620.75萬元,減船轉産補助資金206.25萬元。

昌江黎族自治縣創建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産地認定)17個,“三品一标”農産品認證累計達到28個。新增注冊農産品普通商标29個,累計達到249個,新增歐蘭德毛豆和南繁産業園、南疆對蝦育種現代産業園2家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

脫貧攻堅

昌江黎族自治縣投入财政扶貧資金13847萬元,其中中央資金7046萬元、省級資金1786萬元、縣級資金5015萬元;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态監測和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年無新增和返貧人員,無新增監測對象。

就業

昌江黎族自治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60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務的150.0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84%,低于省4%的控制線。昌江黎族自治縣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11747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務的112.91%。昌江黎族自治縣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9278人,同比下降10.6%。

社會保障

昌江黎族自治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3628人,增長3.9%。其中在職人數29373人、離退休人數14255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64856萬元(含上級補助33252萬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支出71702萬元(含上解13353萬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6246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188034人,增長0.75%。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120143人。

社會救助和福利

昌江黎族自治縣城鄉低保對象3487戶8560人,其中農村2220戶5826人、城鎮1267戶2734人,發放低保金3324.915萬元。城鄉特困供養對象459戶470人,發放供養金360.318萬元。臨時救助1276戶4510人,發放救助金277.333萬元。雙特醫療救助248人次,發放救助金458.85萬元。發放孤兒福利金126人次13.23萬元、困境兒童2540人次86.3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51人次13.23萬元、80歲以上高齡老人長壽補助金6255人861.275萬元、殘疾人護理和生活補貼7.014萬人次993.472萬元。

危房和棚戶區改造

省下達我縣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任務15戶,實際完成203戶,其中4類重點對象99戶(建檔立卡61戶),其他困難戶104戶;投入建房補助資金1023.884萬元,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省下達我縣老舊小區改造任務103戶,我縣投入資金370萬元,完成交警大隊宿舍和河南電信宿舍2個小區103戶的改造;全年共建設限價商品房310套,開工建設安居型商品房500套;共向64戶城鎮住房困難家庭138人,發放住房租賃補貼212160元。

節能減排

昌江黎族自治縣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為化學需氧量3632.19噸、氨氮190.45噸、二氧化硫1128噸、氮氧化物6416噸。全年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218.88萬噸煤,同比下降0.73%,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1.54%;單位GDP能耗1.8981噸标準煤,同比增長0.22%。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62.87萬噸标準煤,同比下降2.08%。其中,原油消費量增長21.2%,天然氣消費量下降13.8%,電力消費量增長3.21%,煤炭消費量下降3.92%。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0.61%。2016-2019年度連續4年能源“雙控”超額完成等級,“十三五”期間昌江黎族自治縣單位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0.15%,完成目标任務101.5%。

推廣新能源汽車192輛(其中公交車9輛,城鄉和縣際客運班車8輛),超額完成年度目标任務256%,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01輛(其中公交車85輛,城鄉和縣際客運班車8輛)。發放新能源汽車地方購車補貼總額194.36萬元,其中省級補貼資金97.18萬元,縣級補貼資金97.18萬元。

安全生産

昌江黎族自治縣沒有發生一次性死亡3人及以上的較大事故。昌江黎族自治縣發生生産安全事故總數12起,其中工礦商貿事故3起、産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9起;死亡13人,同比增加4人;受傷4人,同比減少2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67.3萬元,同比減少17.6萬元,下降3.0%。

國民經濟各行業

農林牧漁業

昌江黎族自治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53.78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4.87億元,同比增長1.9%。從内部行業看,種植業産值30.95億元,同比增長8.6%;林業産值2.64億元,同比下降11.8%;牧業産值5.87億元,同比下降18.1%;漁業産值12.38億元,同比下降1.5%;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05億元,同比增長5.6%。

工業

昌江黎族自治縣工業實現增加值37.24億元,同比下降1.6%。昌江黎族自治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産值110.65億元,同比下降1.5%。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産值108.84億元,同比下降1.5%;輕工業産值1.81億元,同比下降88.3%。按工業類型分,股份制工業企業實現産值91.78億元,同比下降5.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産值18.86億元,同比增長3.8%。按工業行業分,電力供應業産值33.27億元,同比下降2.7%;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産值15.66億元,同比增長17.1%;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産值1.45億元,同比下降12.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産值1.30億元,同比增長9.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産值53.60億元,同比下降4.7%;農副食品加工業産值1.55億元,同比下降13.7%。

建築業和房地産業

昌江黎族自治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2.37億元,同比下降3.9%。房地産完成投資8.52億元,同比增長12.4%;商品房銷售面積3.1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3.1%;商品房銷售額2.26億元,同比下降17.2%。

旅遊業

開展“中國第一黎鄉”王下鄉•黎花裡主題旅遊活動。昌江黎族自治縣總接待遊客85.57萬人次,,同比下降35.3%;實現旅遊總收入6.25億元,同比下降13.6%。其中,過夜遊客65.63萬人次,同比下降35.2%;過夜旅遊收入4.10億元,同比下降35.7%。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獲批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成功實現我縣A級景區零突破。創建一批帶動性椰級鄉村旅遊點,完成了石碌鎮山竹溝村、石碌鎮保突村、七叉鎮尼下村、七叉鎮大仍村二椰級鄉村旅遊點建設和七叉鎮寶山村、叉河鎮排岸村、王下鄉浪論村三椰級鄉村旅遊點建設。

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

昌江黎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6.05億元,同比下降7.6%。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地區實現17.91億元,下降13.5%;鄉村地區實現8.14億元,增長8.8%。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18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22億元,同比下降21.1%。

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

昌江黎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實現增加值4.27億元,同比下降9.5%。電信業務總量22.16億元,同比增長33.1%。郵政業務總量0.26億元,同比增長4.6%。固定電話用戶2.91萬戶,同比下降3.3%。移動電話用戶23.2萬戶,同比增長0.7%;互聯網用戶7.0萬戶,同比增長10.4%。

銀行信貸業

12月末,昌江黎族自治縣金融機構本外币存款餘額124.50億元,同比增長15.7%;金融機構本外币貸款餘額87.25億元,同比增長74.8%。其中,住戶貸款29.70億元,增長14.7%;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57.54億元,增長139.5%。

交通運輸

1953年,昌江黎族自治縣開通海榆西線公路,途經石碌、叉河、八所。1956年,由解放軍鐵道兵工程隊重新修複石八鐵路。1961年始,修建石(碌)昌(化)公路。然後,逐年建設各條縣道鄉道公路。至1990年止,昌江黎族自治縣公路建設共有國道1條,省道1條,縣道6條,鄉鎮道21條,總裡程達292千米。此外,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内還有多條專用道路。公路縱橫密布,溝通所有鄉鎮。公路橋梁均全部改建為水泥結構,一般可通行15噸—20噸位載重汽車。

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東北距省會海口180千米、東南距三亞市190千米(全程高速公路),縣内公路四通八達,昌江黎族自治縣各鎮全部實現公路通車;昌江縣城有鐵路直達海口、三亞和八所港,粵海鐵路貫穿全境,工業開發區内設貨運及客運站點。

昌江境内現有225國道公路,西線高速公路、省道石昌公路、石霸公路、粵海鐵路、石八線鐵路等,構成“卅”字型的運輸線,已形成由陸路、水路(鐵路、公路、水路)等3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是海南省島西對接南北對流,水陸路立體交叉的重要黃金交通樞紐中心。粵海鐵路将昌江并入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帶。在“九五”至“十五”期間,昌江黎族自治縣投入資金1.9億元,先後重新修築或擴建改造縣際等級公路,十南公路、烏新公路、石霸公路、省道石昌公路,新建叉河工業大道,投資1.4億元修建鄉村公路32條,裡程249公裡。到“十一五”末期,昌江黎族自治縣實現96%的農村“村村通”水泥混凝土道路工程,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四通八達交通網絡。昌江黎族自治縣公路通車裡程1208公裡,其中,高等級公路47公裡,二級路面(柏油路)200公裡。客運總量287萬人次,貨運總量178萬噸。

粵海鐵路、石八鐵路線過境。其中粵海鐵路線境内長14公裡,為100米鋼軌鐵路,設有叉河站,通往海口市、東方市、三亞市;石八線境内長12公裡,為50kg/LM重鋼軌鐵路,石八線設石碌火車站1個,通往東方市、三亞市;年貨運吞吐量4532萬噸。

西線高速公路過境,境内長35公裡,雙向6車道,有太坡、叉河互通立交橋2個出口,通往海口、三亞;國道225線過境,境内長22公裡,雙向4車道,通往海口、東方、三亞;省道石昌線長58公裡,雙向2車道,通往十月田、烏烈、昌化等鎮。有縣鄉(鎮)級公路8條,總長135.1公裡;村級公路85條,總長324.32公裡,實現村村通混凝土路面公路。省際班車基本達到大型豪華高級以上,城鄉客運持續優化,昌江黎族自治縣鄉鎮客運通達率達到100%,符合通班車條件的村班通達率逐年上升。海汽集團昌江分公司石碌站終(起)點,日均發送90輛客車,日客運量2000人次。2011年,民用汽車總量3781輛,其中,客運汽車173輛、3780座位,普通載貨車3608輛、5969噸位。全年客運量287萬人次,客運周轉量5718萬公裡,貨運量178萬噸,貨運周轉量8693萬噸公裡。昌化、新港、海尾、沙魚塘等4個港口均有運輸船隻通往廣西、廣東及省内沿海港口。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0年秋季,昌江黎族自治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14所。其中,幼兒園43所,完全小學31所,小學教學點17個,初級中學7所,九年制學校12所,完全中學2所,十二年制學校1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昌江黎族自治縣在校學生43333人。其中,園幼兒8396人,小學階段在校生19846人,初中階段在校生9249人,普通高中階段在校生4447人,職業高中階段在校生1395人。昌江黎族自治縣教育系統公辦學校幼兒園教職工有2892人。其中,職業學校教職工90人,普通高中教職工344人,初中教職工838人,小學教職工1417人,幼兒園教職工203人。

發放享受學前教育國家助學金1733人222.69萬元,發放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3065人410.28萬元,發放非寄宿生生活補助4484人176.06萬元,發放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3096人795.53萬元,發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1700人224.12萬元,免除昌江籍普通高中學費和課本費4022人410.62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474人237萬元,發放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2419人1729.11萬元。

科技事業

組織“童心戰疫•科技築夢”科技活動進校園、“熱帶雨林科普報告會”進校園,3400多名師生參與;投入14萬元組織“中國流動科技館”昌江站巡展,昌江黎族自治縣26000多名中小學生和5000多名社會公衆參加科技現場體驗。深化科協改革,為昌江黎族自治縣91個村(居)共配27.3萬元的科普組織工作經費。2020年,榮獲第32屆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優秀科技教師1名;海南省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二等獎2個、三等獎9個、優秀組織獎1個;第六屆奧秘萬千•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知識大賽團隊賽季軍。

文化事業

昌江黎族自治縣有宣傳文化中心1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電影院2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8間、村(社區)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7間。全年送戲下鄉43場,公益電影放映1000場。舉辦百姓大舞台、迎新文藝晚會等文化活動,開展親子閱讀、全民悅讀、全民藝術普及雲課堂等多種形式的線上活動。

體育事業

受疫情影響,下半年先後舉辦昌江縣“全民健身杯”體育系列比賽、2020年海南美麗鄉村綠色騎行-昌江站暨“鄉”約海南活動、2020年昌江縣芒果杯七人制足球賽、2020全國業餘圍棋公開賽和2020年海南省沙灘嘉年華——2020棋子灣沙灘圍棋大會等。

醫療衛生

昌江黎族自治縣各類衛生機構147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個、鄉鎮衛生院12個。昌江黎族自治縣醫療機構共擁有病床位861張。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員197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521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472人、注冊護士739人、藥師(士)83人、技師(士)81人;取得正高聘任技術職務5人、副高71人、中級223人、助理/師級418人。

生态保護

昌江黎族自治縣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優良,監測有效天數349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109,優良天數比例為98.6%。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濃度分别為29、16、9、7微克/立方米,臭氧(O3)第90百分位數濃度為114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第95百分位數濃度為0.8毫克/立方米。

昌江黎族自治縣城市生活垃圾産生量75448.08噸,無害化處理率為100%。昌江黎族自治縣城區(不含鄉鎮)建成區面積為12.35平方公裡,綠化覆蓋率為36.89%,綠地率為35.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9.44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為45.17%。昌江黎族自治縣造林綠化13481畝,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03.7%,林地保有量115568.4277公頃,森林蓄積量1299226.2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4.02%。

曆史文化

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主要聚居于海南中部五指山地區,少數散居在萬甯、瓊海、定安、屯昌、澄邁、儋縣邊遠山區,或與漢人雜居。黎族也有支系的劃分,不同支系的生活環境不大一樣,習俗也有所不同。黎族是海南主要的少數民族,在黎族村落裡,偶爾仍可以看到一些保留傳統的樣式的黎族服飾,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婦女,她們的穿着特色更為鮮明。

黎族婦女經常紮球形發髻于腦後,插以骨簪或銀簪,上衣邊沿皆繡花。服飾的款式與顔色比較多變與鮮豔,有對襟與偏襟、直領與圓領,有紐與無紐之别,上衣也有綴以貝殼、銅線、穿珠等飾品。頭巾式樣花色和系法也因地區而别,各有特色。裙子很有特色,繡花織紋,四周縫合成筒狀,故被稱為筒裙。筒裙有長短之分,長的及腳面,短的齊膝。

苗族銀飾是海南省苗族同胞最喜愛的傳統飾物,主要用于婦女的裝飾。品種多樣,從頭到腳,無處不飾,包括頭飾、面飾、頸飾、肩飾、胸飾、腰飾、臂飾、腳飾、手飾等,彼此配合,體現出整體裝飾效果。海南苗族同胞精心制作的銀飾工藝品種繁多,如項圈和手镯就有實心、空心、镂花、圓柱、六方形、棱角形等。銀飾多為苗族銀匠手工制作。結構上有對稱式、均衡式、連接式和放射式等。工藝方法有鑄煉、捶打、編結、刻花、雕紋等。圖案多系龍鳳花鳥等動植物紋樣,其造型生動,玲珑精美。

地方特産

昌江美食的味型受海南氣候條件、地理條件、物産資源、飲食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其主要流是新、鮮,清、香、美,主要味型有:原鮮味型,多見于海産的制作,白切乳豬,白切小羊、清蒸魚頭、海蟹之類,鹹鮮味型,常見于小炒酸瓜皮海鮮湯,冬瓜海螺湯;多味型,常見于豬尾巴花生堡,鱿魚粉絲堡;糖蟹味型,用于青瓜冷菜幾油炸魚、油炸排骨;五香味型及姜蔥味型,用于肉類腌制和鹵汁。

昌江還有烏烈乳羊、黎族山蘭酒、魚茶、昌江芒果、昌江海鮮、野生蜂蜜、黎族土陶等原生态的美食和土特産等。

風景名勝

古昌化城

古昌化城位于昌江西部濱海,城址即現昌成鄉昌城村,距現縣城石碌鎮50多千米。

昌化嶺

昌化嶺連綿于昌江西部濱海,西端延伸棋子灣海灘,嶺高460米。

鐵城石碌

鐵城石碌位于昌江石碌鎮南部約3千米的金牛嶺北麓,礦區總面積60平方千米,鐵礦儲量為3億噸,平均品位51.2%,最高達69%,是座現代化開采的大型露天礦山,生産全部機械化。為全國重點大礦之一,到2017年8月資源已基本挖完。

燕窩嶺

燕窩嶺主峰海拔487米,嶺前臨昌化江,嶺後有七星溫泉。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橫展雙翼,蹲踞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東南部,其山嶽橫跨東方、昌江和白沙,占地面積6600多公頃。是中國唯一保護長臂猿及其生存環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棋子灣

棋子灣位于昌江西部,在昌化鎮北3千米處,距昌江縣城石碌鎮55千米。此灣東倚昌化嶺,西連大海,東西長約20千米,呈S狀,石多沙白浪靜。

斧頭山自然保護區

斧頭山自然保護區屬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海拔1200多米。

濱海沙漠

濱海沙漠主要集中在海南島西部海岸,包括昌江境内從珠碧江到昌化江之間約42千米海岸線的沙漠地帶,以及東方境内從昌化江到八所港間30多千米海岸線的沙漠地帶。

皇帝洞

皇帝洞是海南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位于昌江王下鄉牙迫村東,距縣城石碌鎮60千米。洞穴由西向東伸延,洞寬約60米,深約130米,高25米,面積約7800平方米,可容納上萬人。

獲得榮譽

全國優質芒果基地縣

全國高産優質高效芒果标準化示範區

全國芒果無公害科技示範縣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

第六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

2021年9月,獲得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