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訊

衛星通訊

利用衛星作為中繼而進行的通信
衛星通訊即在衛星上裝設一定功率的轉發器,把從地面送來的聲音或電視廣播信号經過适當處理,向另地點播放,以實現兩地或多地間的通訊。這種通訊可以傳送電話、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衛星通訊興起于本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這項技術主要用于各大洲、各大洋之間傳遞信息。随着技術的改進,成本的下降,從70年代起,一些國家陸續利用衛星通訊發展國内的電話、廣播電視信号的傳送。
    中文名:衛星通訊 外文名: 用途: 特點:通信範圍大 多址聯接方式:頻分、時分、碼分、空分多址聯接 覆蓋範圍:靜止地球軌道衛星、移動衛星通信

覆蓋範圍

靜止地球軌道(GEO)衛星

全球覆蓋的固定衛星通信業務靜止地球軌道(GEO)衛星,軌道高度大約為36000km,成圓形軌道,隻要三顆相隔120°的均勻分布衛星,就可以覆蓋全球。國際衛星通信組織的Intelsat I-IX代衛星。是全球覆蓋的最好例子,已發展到第九代。

衛星在空中起中繼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發上來的電磁波放大後再反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則是衛星系統形成的鍊路。由于靜止衛星在赤道上空36000千米,它繞地球一周時間恰好與地球自轉一周(23小時56分4秒)一緻,從地面看上去如同靜止不動一樣。三顆相距120度的衛星就能覆蓋整個赤道圓周。故衛星通信易于實現越洋和洲際通信。最适合衛星通信的頻率是1一10GHz頻段,即微波頻段、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需求,已開始研究應用新的頻段,如12GHz,14GHz,20GHz及30GHz。

移動衛星通信

全球覆蓋的移動衛星通信海事衛星通信系統Inmarsat是全球覆蓋的移動衛星通信,工作的為第三代海事通信衛星,它們分布在大西洋東區和西區、印度洋區和太平洋區,第四代Inmarsat一4衛星,已于2005年3月發射了第一顆衛星,另一顆衛星亦準備發射,它們分别定點在64°E和53°W,具有一個全球波束,19個寬點波束,228個窄點波束,采用數字信号處理器。有信道選擇和波束成形功能。

全球覆蓋的低軌道移動通信衛星有“銥星”(Iridium)和全球星(Globalstar),“銥星”系統有66顆星,分成6個軌道,每個軌道有11顆衛星,軌道高度為765km,衛星之間、衛星與網關和系統控制中心之間的鍊路采用ka波段,衛星與用戶間鍊路采用L波段。2005年6月底銥星用戶達12.7萬戶,在卡特裡娜飓風災害時”銥星”業務流量增加30倍,衛星電話通信量增加5倍。

全球星(Globalstar)有48顆衛星組成,分布在8個圓形傾斜軌道平面内,軌道高度為1389km,傾角為52度。用戶數逐年穩定增長,成本下降,2005年比2004年話音用戶增長。

相關分類

衛星通信新技術的發展層出不窮。例如甚小口徑天線地球站(VSAT)系統,中低軌道的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等都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應用。衛星通信也是未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覆蓋廣、通信容量大。通信距離遠、不受地理環境限制、質量優、經濟效益高等優點,1972年在中國首次應用,并迅速發展,與光纖通信、數字微波通信一起,成為中國當代遠距離通信的支柱。

衛星通信由于它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具有靈活的可移動性,所以仍依它的優勢創新發展。但亦受到迅速發展的光纖通信的挑戰,它比衛星通信的容量大,傳輸速率高,有很多越洋通信被海底光纜所替代,陸地幹線亦有類似情況。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衛星電視直播(DBs——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或DTH——Direct To Home)、衛星聲音廣播、衛星移動通信以及衛星寬帶多媒體通信成為新的四大發展潮流。

固定衛星通信

國際衛星通信組織的Intelsat系列已經發展到第九代,自1996年~2004年來業務量基本穩定增長,2004年全球總收入為94億美元,美國預計2006年用戶達百萬,VSAT應用約每年增長15%~20%,寬帶接人及多媒體業務逐漸發展,Ka波段将成為寬帶業務的主流,寬帶業務領先的有加拿大的電信衛星公司(Telesat)、美國的狂藍(Wild Blue)公司和泰國的Shin衛星公司。

在衛星性能方面以增大發射功率,提高EIRP值,增加衛星轉發器數量,增加帶寬,降低成本,減小地面終端設備的尺寸和費用。加拿大2004年7月18日發射的阿尼克(Anik).F2衛星共有ll4台轉發器,其中50台為Ka波段,泰國2005年8月11日發射的Ipstar衛星有114台轉發器,通信容量為45Gbit/s,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用通信衛星,歐洲正在研制更大的衛星,準備安裝250台轉發器,預定2008年發射。

星上采用數字信号處理器,提高信号交換能力,減少地面設備,建立遙測、遙控、跟蹤和監視功能以及網絡管理功能的地球站,實現衛星動态控制及管理。衛星寬帶通信直播高清晰度電視,連接Internet網發展網絡電視等。

移動衛星通信

移動衛星通信它可以是全球性亦可以是區域性,全球性的采用中、低軌道衛星.區域性的采用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區域移動通信衛星有2000年2月12日發射的印度尼西亞的亞洲蜂窩衛星(Aees),又名格魯達(Garula)-1,它是世界上第一顆區域性地球靜止軌道個人移動通信衛星,有l40個點波束,11000路同時通話的話路,波束覆蓋占世界人口60%的亞太地區。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于2000年10月20日和2003年6月10日分别發射了瑟拉亞(Thuraya)_1和-2兩顆衛星,每星具有13750路同時通話的容量,它覆蓋歐、亞、非106個國家。

國際移動衛星公司于2005年3月發射了第四代Inmarsat一4衛星,它具有全球波束和19個寬點波束以及228個窄點波束,用兩顆衛星支持Inmarsat系統的大部分業務。它将引入寬帶全球區域網(BGAN)的一系列新業務,傳輸速率達432kbit/s,星上采用L波段天線及數字信号處理器(DSP),DSP具有信道選擇和波束成形功能,能産生寬帶信道匹配功率與帶寬資源,DSP還能剪裁衛星覆蓋範圍和調正波束,以滿足容量和業務種類要求,還能處理固态功放及低噪聲放大器的故障。寬帶全球區域網将傳輸互聯網、内部網、視頻點播、視頻會議、傳真、電子郵件、電話及局域網等接入業務。

中、低軌道全球移動衛星通信的業務主要是話音和數據,亦可以與互聯網連接,進一步發展多媒體通信。

衛星通信的發展趨勢總的發展方向是大容量、大功率、高速率、寬帶、低成本、高發射頻率、多轉發器、多點波束和賦形波束,應用星上處理技術切換信号,處理信号等,21世紀的衛星直播電視(DBS—TV)、個人移動衛星通信、多媒體衛星通信、衛星音頻廣播、衛星網絡電視等将會得到大量發展。

VSAT業務範圍不斷擴大,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更加顯示其經濟和社會效益,Ka波段的應用使設備更加小型化,當然亦帶來衰減嚴重的缺陷。光通信在衛星通信中的應用逐漸變得成熟可取,它要求精确的衛星控制技術,在國際上還處于研發階段,預計不久将會進入實用階段。

中國的衛星通信事業亦在迅速發展,2005年4月12日發射了亞太一6号(Apstar一6)衛星,它有38個C波段和14個Ku波段轉發器,2006年lo月發射直播衛星一鑫諾2号(Sino-2),它有22個Ku波段轉發器(目前有技術故障)。

衛星通信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除金融、證券、郵電、氣象、地震等部門外,遠程教育、遠程醫療、應急救災、應急通信、應急電視廣播、海陸空導航、連接互聯網的網絡電話、電視等将會廣泛應用。中國的衛星發射技術,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領先世界,大推力、無污染、無毒的環保型火箭發動機中國已試驗成功,這為發展中國的大型通信衛星乃至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将沿着天地一體、優勢互補、軍民結合的長遠發展方向邁進。

多址聯接方式

多址聯接的意思是同一個衛星轉發器可以聯接多個地球站,多址技術是根據信号的特征來分割信号和識别信号,信号通常具有頻率、時間、空間等特征。衛星通信常用的多址聯接方式有頻分多址聯接(FDMA)、時分多址聯接(TDMA)、碼分多址聯接(CDMA)和空分多址聯接(SDMA),另外頻率再用技術亦是一種多址方式。

在微波頻帶,整個通信衛星的工作頻帶約有500MHz寬度,為了便于放大和發射及減少變調幹擾,一般在衛星上設置若幹個轉發器。每個轉發器的工作頻帶寬度為36MHz或72MHz的衛星通信多采用頻分多址技術,不同的地球站占用不同的頻率,即采用不同的載波。它對于點對點大容量的通信比較适合。

已逐漸采用時分多址技術,即每一地球站占用同一頻帶,但占用不同的時隙,它比頻分多址有一系列優點,如不會産生互調幹擾,不需用上下變頻把各地球站信号分開,适合數字通信,可根據業務量的變化按需分配,可采用數字話音插空等新技術,使容量增加5倍。

另一種多址技術使碼分多址(CDMA),即不同的地球站占用同一頻率和同一時間,但有不同的随機碼來區分不同的地址。它采用了擴展頻譜通信技術,具有抗幹擾能力強,有較好的保密通信能力,可靈活調度話路等優點。其缺點使頻譜利用率較低。它比較适合于容量小,分布廣,有一定保密要求的系統使用。

發展與前景展望

步入信息時代以來,人們對通信的效率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衛星通訊相比其他通訊工具在無線覆蓋範圍以及通信容量上都有着巨大的優勢,中國對衛星通訊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完成了多波速電線、星上交換等多項科研攻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