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淘汰

逆淘汰

社會術語
所謂“逆淘汰”,簡言之,即指壞的淘汰好的,劣質的淘汰優勝的,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傑出等現象。有史以來這種悲劇常常發生,李太白隻能遊山玩水,陶淵明惟有去種田,屈原不得不自投汨羅江,等等,都是逆淘汰的表現。逆淘汰現象恰恰體現了“适者生存”這一進化論的核心思想,隻有适應環境才能夠不被淘汰,而不是強者生存。另有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程萬軍着的同名圖書。[1]
    中文名:逆淘汰 外文名: 别名: 産生原因:富人的生育率要比窮人的低 性質:人們錯誤活動的結果,具有臨時性 社會現象:在人口方面有所體現

現象簡介

所謂“逆淘汰”或叫精英淘汰,是指在政治、學術領域,具有真才實學和道德操守高尚者,遭到冷遇、排擠和打擊、壓制乃至被最先淘汰出局的現象。而與之伴生的現象是,一些缺乏才具,能力平庸,境界低下,道德品質較差乃至惡劣的庸人甚至壞人,他們反而因為善于投機鑽營和趨炎附勢,而成為官場競争的勝利者頑強地生存下來。中國宋代的蘇轍曾形象地将這一現象稱之為中國官場的“君子鬥不過小人”現象。

按照進化論的觀點,生物界遵循的是優勝劣汰的規則。如果将這一觀點運用到人類社會,那麼,社會發展應該使得低素質的人所占比例越來越少,高素質的人所占比例越來越大,這樣,人們的平均素質也會越來越高。

逆淘汰其實和經濟學中的“劣币驅逐良币”原理(也叫格雷欣定律)相。

但是,如果社會中低素質的人所占比例越來越多,那麼社會就出現了“人口逆淘汰”問題。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已經出現了人口逆淘汰的趨勢。原因在于富人的生育率要比窮人的低,結果,生長環境較差、素質較低的窮人們的後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從長期來看,被淘汰出局的不是素質低反而是素質高的人,這就影響了人口總體素質的提高。

現象分析

不僅在人口方面有所體現,而且在社會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在醫院裡一些療效很好副作用很少的好藥被拒之門外,而相反一些垃圾藥,吃起來無關痛癢卻貴得要命,甚至毒副作用大得足以要命的假冒僞劣産品卻大行其道。好藥被劣藥打敗!講信用有實力的建築公司,做不到工程,而無資質無證照的烏合之衆卻工程不斷,所以豆腐渣工程随處可見。“黃綠醫生”占據了電台電視台,天天性病乙肝,狂轟濫炸,而真正有能力的專家卻無能力施展自己的才能,因為他們不敢去宰人,所以付不起經以被炒高了的出台費。

無論在電視電影的故事情節還是現實社會中君子常被小人打敗,小人易得志,嶽飛刺上了“精忠保國”還是不夠秦儈鬥。為什麼自古以來君子都不夠小人鬥,道理很簡單——因為小人什麼手段都使得。在職場上或者官場中常可見到有能力的被束之高閣,人才到處流放,平庸之輩青雲直上,有史以來這種悲劇常常發生,李太白隻能遊山玩水,陶淵明惟有去種田,屈原不得不自投汨羅江,等等,都是逆淘汰的表現。

逆淘汰現象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它是人們錯誤活動的結果,具有臨時性,最終還是會遵循正常的淘汰規則,所以從根本上說不違反進化論。

原因分析

從人的本身深究其原因,“逆淘汰”的機制其實深藏于人的天性之中。因為在人性中,有一個人人都有的弱點,那就是都喜歡聽悅耳的好話,喜歡别人奉承和拍馬屁。而精英們往往仗着自己的才氣和清高不屑于投機鑽營,庸人們則不靠拍馬逢迎卻無以生存。這就決定了後者必然會把自己的全部才智用在迎合上級,籠絡上級上。在以人身依附為特點的官場格局中,做長官的十有八丶九顯然更欣賞後者的表現。這就毫無疑問為那些把才智和精力用于迎合上級,籠絡上級的平庸者們,提供了更多的升遷機會。如此這般逐級淘汰的結果,必然是庸人們大獲全勝。

“逆淘汰”現象雖然不普遍,但在當今社會中确實存在,甚至在一些地方成為“正常”現象。這種現象背後就是“汰優擇劣”機制在起作用,整體上看這種機制并不占主導地位,但卻在一定範圍、一定程度上在聯結、強化,成為社會發展的阻力。它一方面消解着“擇優汰劣”的良性機制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果,造成社會進一步分化以及不和諧;另一方面毀壞了改革和改革者的名譽。因此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及時地加以控制和破解。

主要表現

表現之一

财富逆淘汰。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強調多勞多得,鼓勵勞動緻富,但是現在人們勞動觀念卻淡漠了許多,勞動成為了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社會上有一種不勞而獲的風氣,崇尚一夜暴富的神話。許多人為此不僅過度迷戀股市,甚至賭博和铤而走險。當然由于法治不到位等原因,迅速通過非法手段緻富确實在一些地方成了一種标杆。正常勞動甚至正常經營緻富難度越來越大,勞動者權益得不到足夠的尊重和保護,是人們迷戀一夜暴富的原因之一。勞動難緻富,不勞動反而緻富,呈現出“逆淘汰”現象。

表現之二

經營逆淘汰。鼓勵人們通過經營創造财富和獲得财富,是改革的初衷。但是,由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到位、稅負過重等原因,導緻正常經營、正常納稅的企業生存艱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職業時願進入公務員隊伍而不願經營企業。與此同時,一些國有企業憑壟斷而坐擁高額利潤,因此讓政府采購和居民生活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正常經營企業者和非正常經營者甚至違法者形成了很大反差。這又是一種“逆淘汰”。

表現之三

人才逆淘汰。改革就是要造就一種人才輩出的機制,這種機制在市場的領域已經基本建立起來,在科技、行政等領域也初步形成,并且我們的社會因此而湧現出不可計數的多方面人才。但是這種機制在削弱,“二代”、“拼爹”等詞在網絡上的廣泛使用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逆淘汰機制的存在。而近年被網民披露出來的“蘿蔔招聘”、“吃空饷”事件,還有科研和大學的官本位日益嚴重等現象說明,人才逆淘汰機制不僅存在而且在明顯趨于強化。

表現之四

官場逆淘汰。改革就是要建立一種激勵領導幹部既開拓創新、勇于承擔又清正廉潔的機制,我們正在持續地為其建立而努力。但是由于經濟體制轉軌的複雜性和行政體制改革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官場風氣存在問題,出現一些崗位上領導幹部感到堅持原則難,甚至做廉潔幹部難的現象,表現出了“逆淘汰”。

表現之五

行政逆淘汰。公共管理的改革方向是更加法治化和高效率,而且要有必要的民主程序制約。但是這些年來,媒體報道的不少改革者,往往還是一個人拍腦袋現場決策、一聲令下獨斷專行的形象,從上大項目到大拆大建、城市過度亮化和無攤販化管理等等,改革者給人的都不是法治化和民主化的形象。這又表現出“逆淘汰”的趨勢。

表現之六

機構逆淘汰。精簡機構是改革初期就提出的問題,而且為此曾經對機構改革提出并嘗試過一系列辦法,但是總體來看機構及其人員呈增長趨勢,精簡之後往往迅速反彈。網民曾經關注到有的市縣設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政府副秘書長的現象。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效率偏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也說明真正人員精幹、效率較高的機構缺少必要的存在環境,呈“逆淘汰”之勢。

表現之七:改革逆淘汰。改革的一個重要内容是變革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某種程度上說是革管理機構的命,但是中國目前是由黨政各個部門來自我推行改革。這種部門自我負責的改革,很難做到各個部門自我革命,而是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權力、利益進一步向本部門傾斜,這也是機構越改越多、官越改越多、權力越改越大、浪費越改越嚴重、問題越改越得不到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樣的改革會導緻真正的改革本身被淘汰,而逆向“改革”頻頻出現。

表現之八

體制逆淘汰。本來市場經濟就像是自然生态一樣,其發展是一種自然發育過程,必須要從培養個體經濟和小企業做起。而且中小企業是大企業健康生存的前提,大企業需要的人才、原材料等往往要從中小企業那裡獲得,就像叢林裡面較大的食肉動物離不開食草動物和小動物一樣。但是一些地區發展經濟并不是為個體和小企業創造良好的條件(有些地區中小企業生存條件艱難),而是隻顧争取大項目,搞樓堂館所等面子工程,還是計劃經濟的做法。其結果是市場經濟沒有真正發育起來,行政權力還在強力維護計劃經濟的東西,政府自己在做經濟的主體,擠壓和傷害的必然是真正的市場主體和市場機制。

表現之九

學術逆淘汰。淡化學術領域的官本位,激勵學術創新,本來是改革追求。但是經過30多年改革之後,大學和研究機構進一步被行政化,研究經費被無實際貢獻的行政官員占用,一項研究成果若幹無關的人挂名的現象大量出現,加之學術在金錢推動下趨于浮躁,某些學者成為強勢階層代言人,大學因熱衷于創收而把學位、職稱甚至研究機構的外聘職務當做商品等等,導緻真正的學術研究被淡化、邊緣化。

表現之十

道德逆淘汰。經濟體制的轉軌必然伴随着社會道德模式轉型,而這種轉型過程中出現各種道德問題并不奇怪。但現實中長期存在的道德“滑坡”卻遲遲不能“爬坡”,甚至出現好人不敢做的現象,就值得深思了。人們面對困難群體願意伸出援助之手,但是不知道哪個是真正應該幫助的人、哪個是利用人們的善良詐騙的人。在好人不敢做的同時,在有的地方卻是不道德緻富的人被認為有本事,甚至出現地方性造假,形成了非道德的環境。這又是一種“逆淘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