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縣

全州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縣
全州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下轄縣,位于桂林市東北部,地處湘江上遊,素有“廣西北大門”之稱。全州縣屬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截至2019年末,全州縣戶籍總人口84.50萬人,其中,男性45.56萬人,女性38.94萬人。少數民族有彜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瑤族等。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州縣常住人口為565696人。全州始建于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1959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改全縣為全州縣,隸屬桂林。全州縣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邑,境内公路總裡程2518.74千米,泉南高速(G72)、廈蓉高速(G76)在全州交彙;湘桂鐵路、衡柳高鐵、國道322線往境内而過,有鄉鎮渡口16道,渡船20艘,其中車渡船10艘,客渡船10艘。全州縣先後榮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第三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等榮譽稱号。截至2020年6月,全州縣下轄15鎮3鄉,行政總面積4021.19平方千米、縣政府駐地:全州新區桂北大道創業大廈。2020年,全州縣地區生産總值178.11億元,增長3.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長6.1%,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2.7%,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1%。固定資産投資92.46億元,增長10.2%。财政收入7.19億元,下降18.5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60元,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59元,增長9.4%。
    中文名:全州縣 外文名:Quanzhou、County 别名:全縣,湘源縣,桂北縣 行政區劃代碼:450324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地理位置:桂林市東北部 面積:4021.19 下轄地區:15鎮3鄉 政府駐地:全州新區桂北大道創業大廈 電話區号:0773 郵政區碼:541500 氣候條件: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天湖旅遊度假區、湘山·湘源曆史文化旅遊區、等 機場: 火車站:全州站、全州南站 車牌代碼:桂C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565696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建立時間:2000年 地區生産總值:178.11億元(2020年)

曆史沿革

戰國是屬楚之長沙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置長沙郡。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長沙國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廣西全州縣西南39公裡處),轄7縣4侯國。7縣是:零陵(今廣西全州、興安、灌陽一帶)治所在今全州鳳凰或鹹水、營道(今甯遠縣地)、泠道(今甯遠、新田縣地)、始安(今廣西桂林、臨桂、陽朔、靈川、永福、永甯縣地)、營浦(今道縣及江永部分地)、洮陽(今廣西全州、資源縣地)治所在今永歲鄉梅潭、鐘武(今衡陽縣地)。4侯國是:泉陵(今冷水灘、芝山、祁陽、祁東、東安及雙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岡、綏甯、城步一帶)、夫夷(今邵陽、新甯一帶)、舂陵(今甯遠、新田、祁陽部分地)。元封五年(前106),郡上設州,零陵郡屬荊州。

新莽王朝時,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轄地未變。

東漢時複名零陵郡,遷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區城北1千米),轄區除原來的7縣3侯國(舂陵侯國并入泠道縣)外,還增加了湘鄉縣(今湘鄉、雙峰等地)和昭陽(今邵東縣地)、烝陽(今衡陽縣地)2侯國,共計8縣5侯國。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于建安三年(198)攻占零陵,零陵郡屬劉表勢力範圍。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後,劉備代劉表領荊州牧,零陵郡屬劉備勢力範圍。

三國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劉備病故,零陵郡地入東吳。孫吳時期,零陵郡地域開始減小。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廣西桂林、臨桂、陽朔、興安、靈川、永甯、永福等縣地從零陵郡分出。寶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南部置營陽郡,郡治營浦(今道縣);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陽置昭陵郡;同時将湘鄉、重安(原鐘武)、烝陽3縣劃入衡陽郡。至此,零陵郡轄6縣:泉陵(今冷水灘、芝山、東安地及雙牌的一部分)、祁陽(今祁陽縣地)、永昌(今祁東縣地)、零陵(今廣西全州縣地)、洮陽(今廣西全州、資源縣地)、觀陽(今廣西灌陽縣地)。營陽郡轄營浦、營道、舂陵、泠道等4縣。

西晉太康元年(280),廢營陽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307)置湘州,零陵郡屬湘州。東晉永和年間(345~356),析零陵郡複置營陽郡。義熙十二年(417),零陵、營陽二郡屬荊州。

南北朝時期,梁天監十四年(515),改營陽郡為永陽郡;陳改永陽郡為營州永陽郡。

隋開皇九年(589),撤零陵、營陽二郡,設永州總管府,區域較零陵、營陽2郡有所擴大,謝沐、馮乘2縣從臨賀郡劃入。大業五年(607),改永州總管府為零陵郡。轄5縣:零陵(今冷水灘、芝山、祁陽、祁東、東安地及雙牌部分地)、湘源(今廣西全州、資源、灌陽地)、永陽(今道縣、江永縣地)、營道(今甯遠、新田地及祁陽部分地)、馮乘(今江華、廣西富川縣地)。隋末,蕭銑改營道縣為梁興縣。

唐武德四年(621)廢零陵郡,分置永州、營州。武德五年,改營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4),改營州為道州。貞觀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複置道州。開寶元年(742),改永州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為道州江華郡。幹元元年(758),複為永州、道州。大曆二年(767),永州轄4縣:零陵、祁陽、湘源、觀陽(析湘源縣置,今廣西灌陽縣地);道州轄5縣:宏道(原營浦縣地,今道縣地)、延唐(原營道縣地,今甯遠縣地)、江華(今江華縣地)、永明(原永陽縣地,今江永縣地)、大曆(析延唐縣置,今甯遠、新田及祁陽部分地)。

五代時期,後唐天成二年(927)馬殷建立楚國,永、道二州屬馬氏楚國勢力範圍。楚王馬希範置全州,以潭州之湘川縣為清湘縣,又割灌陽縣為屬而治清湘。後周廣順元年(951),南唐滅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後周世宗時,授周仁逢為武平軍節度使兼侍中,“盡領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屬周仁逢領地。

宋全州領縣二:清湘,灌陽,隸荊湖南路。元至元十四年,改全州路總管府,屬全州路,明洪武元年為全州府。九年四月降為州,省州治清湘縣入,屬湖廣永州府。二十七年八月屬桂林府。領縣一:灌陽。清因之不變。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改全州縣,先隸漓江道、桂林道,後屬廣西省第1區、第8區。1935年将西延分出建資源縣。

1949年11月17日解放。1952年資源又與全州縣合并,1953年又分出資源縣。1959年改稱全州縣。1971年起屬桂林地區,1998年改隸屬桂林市。

1952年7月,資源縣撤銷,将延東、中峰、梅瓜3個區并入全縣。

1954年6月,恢複資源縣建置,延東、中峰、梅瓜3個區又劃歸資源縣。

1959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改全縣為全州縣,仍隸屬桂林專區。

1970年桂林專區改稱桂林地區,全州縣隸屬不變。

1998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桂林地區與桂林市合并,同年11月正式挂牌合署辦公,全州縣隸屬桂林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全州縣位于桂林市東北部,地處湘江上遊,東北部與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新甯縣接壤,西面與資源縣毗鄰,西南與興安縣交界,東南面與灌陽縣相鄰,介于東經110°37′34″—111°29′10″,北緯25°29′34″—26°23′18″之間。南北縱長99.23千米,東西橫寬85.77千米,總面積4021.19平方千米(2018年縣城區規劃總面積170平方千米,規劃城市建設用地33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全州縣境内東、南、西、北部為都龐嶺、海洋山、越城嶺環繞,西北、東南、西南高山環繞,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中部為寬闊的湘江谷地,著名的湘桂走廊,西部為越城嶺山脈,主峰真寶頂海拔2123米,為縣境最高峰,華南第二高峰,東南是都龐嶺,南面為海洋山。各類地貌類型中,中低山地約占54.64%,丘陵占11.70%,平原占29.30%,其餘為岩溶峰叢窪地。

氣候

全州縣境氣候屬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冷空氣侵襲頻繁春季陰雨時間長,夏季西南風盛行,多暴雨、洪澇,常有秋旱,寒潮天氣也來得早。多年平均(1981—2010年)氣溫18.1℃,1月平均氣溫6.5℃,極端最低氣溫—6.6℃(197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40.4℃(1963年9月2日、3日)。最低月均氣溫1.9℃(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0.7℃(2003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2℃。無霜期平均294.6天,最長達331天,最短為176天。年平均日照數1404.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565.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55.4天。極端年最大雨量2189.9毫米(2015年),極端年最小雨量1026.5毫米(196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2月至8月,5月最多。

水文

全州縣境内河流屬長江流域湘江水系,6千米以上的河流123條,其中一級支流20條,二級支流55條,三級支流47條,流程曲長2182千米,總流域面積4003.46平方千米。湘江古名湘水,是縣境内的主流。湘江發源于興安縣白石鄉海洋山近峰嶺,源地海拔899米(關于湘江的發源地,有東源、南源與西源三說,此處取東源說)。全州縣境内控制總流域面積6710平方千米,縣内流域面積4003.46平方千米,縣内河長110.1千米,河面平均寬度約180米。自興安縣界首鎮福田村入境,流經鳳凰鎮、紹水鎮、才灣鎮、枧塘鎮、全州鎮、永歲鄉、黃沙河鎮、廟頭鎮等8個鄉鎮,于廟頭鎮的岔崗流入湖南省東安縣境。主要支流有灌陽河、宜湘河、萬鄉河、漠川河、長亭江、建江、白沙河、鹹水河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7年秋,鳳凰區宅福小鄉的神乎其神地、仰田、紫福田、屯川村;畔毗小鄉的龍井塘、鐵爐塘、水崗頭、月亮山、楓木山李家劃歸興安縣。還有畔毗小鄉的畔毗村、松山裡、老金塘、新金塘、劉家、秦家鴨婆殿、楓木山秦家、沙裡塘、老房子、炭盆嶺、學裡、灣裡、石子橋、塘邊亦劃歸興安縣,但這些村的群衆不願歸屬興安縣,不久又劃歸鳳凰鄉。

1996年,全州縣面積4003平方千米,下轄9個鎮、11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全州鎮、石塘鎮、紹水鎮、廟頭鎮、才灣鎮、黃沙河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城郊鄉、枧塘鄉、永歲鄉、鹹水鄉、鳳凰鄉、安和鄉、朝南鄉、兩河鄉、白寶鄉、東山瑤族鄉、蕉江瑤族鄉。縣政府駐全州鎮。

2003年,全縣轄9個鎮、10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全州鎮、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才灣鎮、紹水鎮、石塘鎮、永歲鄉、枧塘鄉、鹹水鄉、鳳凰鄉、蕉江瑤族鄉、安和鄉、朝南鄉、兩河鄉、白寶鄉、東山瑤族鄉。

2005年7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90号)同意撤銷朝南鄉,整建制并入石塘鎮,石塘鎮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後,全州縣轄9個鎮、9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全州鎮、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才灣鎮、紹水鎮、石塘鎮、永歲鄉、枧塘鄉、鹹水鄉、鳳凰鄉、蕉江瑤族鄉、安和鄉、兩河鄉、白寶鄉、東山瑤族鄉。

2014年,鳳凰鄉、安和鄉、兩河鄉撤鄉改鎮;同年6月,鹹水鄉撤鄉改鎮;同年12月,枧塘鄉撤鄉改鎮。

2017年6月14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辦公廳正式批複撤鄉改鎮,由永歲鄉改為永歲鎮。

2018年末,全州縣轄全州鎮、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才灣鎮、紹水鎮、石塘鎮、枧塘鎮、鹹水鎮、鳳凰鎮、安和鎮、兩河鎮、永歲鎮15個鎮和白寶1個鄉及東山、蕉江2個瑤族鄉。縣政府駐全州新區桂北大道創業大廈。

2019年末,全州縣下轄15鎮3鄉:全州鎮、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才灣鎮、紹水鎮、石塘鎮、枧塘鎮、鹹水鎮、鳳凰鎮、安和鎮、兩河鎮、永歲鎮、白寶鄉、東山瑤族鄉、蕉江瑤族鄉,272個行政村,14個社區居委會,共3448個自然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全州縣下轄15鎮3鄉:全州鎮、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才灣鎮、紹水鎮、石塘鎮、枧塘鎮、鹹水鎮、鳳凰鎮、安和鎮、兩河鎮、永歲鎮、白寶鄉、東山瑤族鄉、蕉江瑤族鄉。

全州鎮

民主、建設、和平、光明、北門、集才6個社區;前進、七一、龍岩、大新、溪田、福坪、柘橋、水南、繞山、鄧家埠、大貴、青龍、田偉13個建制村

才灣鎮

天湖街社區、才灣、小塘、金堂、南一、鄧吉、田心、岩泉、秦家塘、白石、七星、驿馬、紫嶺、永佳洞、五福、新村、南洞16個建制村

紹水鎮

紹水市場社區、紹蘭、霖源、秀石、沿河、下柳、洛口、柳甲、二美、福壁、塘口、高田、松川、三友、廟山、大惠、桐油、大渭洞17個建制村

鹹水鎮

白竹塘、蕉川、洛江、古留、魯塘、龍田、西嶺、鐵源、人和、南宅、黃沙、車田12個建制村枧塘鎮安德、江東、高峰、視頭、珠塘、土橋、金山、芳塘、昌鄭、棠蔭、金屏、塘福12個建制村

石塘鎮

石塘街社區、鐵爐、樂中、廣竹、樂南、料塘、扒子嶺、川溪、下樂、茅坪、仁金、興坪、壽福、青山、塘背、賢宅、青田、儒輝、蔣家嶺、朝南、賢山、西頭、沛田、沙田、白竹田、祥大、白露、雙坪、東闆田、楓木、水澄、馬安嶺31個建制村兩河鎮兩河、上劉、下劉、新福、上宅、白水、魯水、桂家、五桂嶺、源東、黃泥沖、百闆洞、厚桂、田乾、美田、大田16個建制村

鳳凰鎮

和平、七裡、灣裡、畔毗、水西、望高、大畢頭、山頭、三裡、棕樹、大坪、石沙、麻市、三塘、塘底、萃東、萃西、萃英、立崗、新民20個建制村

安和鎮

安和、青龍山、六合、太平、大塘、大廣塘、江明、聚賢、白岩、文塘、四所、平崗、水架、廣塘14個建制村

龍水鎮

安陂、百福、橋渡、同安、辛田、光田、長井、山陂、龍水、塘前、金田、芳傑、亭子江、大聯、大仙、朝陽、坦口、全佳、全福19個建制村

大西江鎮

炎井、五星、月塘、錦塘、滿稼、香花、東江、西美、大西江、峽口、良田、文家、沙子坪、魯屏、廣福15個建制村

黃沙河鎮

黃沙河街社區、黃崗、秀峰、右江、石城、竹下、竹塘、新甫裡、麻川、大路底9個建制村

廟頭鎮

廟頭街社區、李家、建新、深福、兆村、白果、黃土井、仁街、宜湘河、歌陂、石洞、灣山11個建制村

文橋鎮

文橋、新塘、定美、百仁、紫崗、江頭、圳頭、蛟潭、幹六、錦福、易福、鄧家、楊福、洋田、長坪、栗水、白毛、仁溪18個建制村

永歲鎮

滕家灣、沙子灣、永歲、湘山、石崗、梅潭、慕霞、左江、雙橋、大崗、港底、大源屋、羅家灣、南陽、魯塘底、繞龍水、長春塘17個建制村

白寶鄉

桐福、梅蓮、茅蘭、霞頭、白寶、磨頭、文甲莊、北山、水晶坪9個建制村

蕉江瑤族鄉

大拱橋、太白地、吐紫塘、蕉江、萬闆橋、繞灣、界頂、大源8個建制村

東山瑤族鄉

清水、竹塢、上塘、小禾坪、黃臘洞、石枧坪、白嶺、六字界、三江、黃龍、古木、斜水、雷公岩、白竹、錦榮、大坪16個建制村

各鄉鎮所轄社區、建制村一覽表

自然資源

礦産

全州縣境内礦藏資源主要有煤、銀、銅、鐵、錫、鎢、汞、鉛、鋅、水晶、大理石、花崗岩等20多個品種,其中花崗岩儲量26億立方米,大理石儲量1億立方米。

水源

全州縣境内各類河流呈現樹枝狀分布,河網較密,水量豐富,地表徑流量66.16億立方米,理論蘊藏量25萬千瓦。

土地資源

全州縣土地面積600.52萬畝,内有耕地72.98萬畝(其中水田55.44萬畝),林業用地360.1萬畝,水域面積10.55萬畝,人均耕地1.2畝(其中水田0.91畝),人均山地6.91畝。

人口

2018年末,全州縣戶籍總人口84.53萬人,其中,男性45.55萬人,女性38.98萬人。全縣常住人口66.6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63萬人,城鎮化率33.93%,少數民族有彜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分布。

2019年,全州縣人口以漢族為主,有80.68萬人,占比95.48%;少數民族有彜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散居在全縣各地,有3.82萬人,其中瑤族居多,有3.79萬人,占比99.21%。

截至2019年末,全州縣戶籍總人口84.50萬人,其中,男性45.56萬人,女性38.94萬人。全縣常住人口66.9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64萬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州縣常住人口為565696人。

交通

綜述

2019年,全州縣完成農村通達公路31條69.80千米,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及固定資産0.33億元,完成客運量510萬人,客運周轉量3.15億人千米;完成貨運量685萬噸,貨運周轉量14.45億噸千米。

陸路運輸

2017年,全州縣公路總裡程2259.68千米,泉南高速(G72)、廈蓉高速(G76)在全州交彙;湘桂鐵路、衡柳高鐵、國道322線平行貫穿縣境南北;以縣城為中心,一、二、三級瀝青(水泥)路輻射到各個鄉鎮,全縣18個鄉鎮100%通油路,273個建制村公路硬化270個,通暢率98.9%。其中縣交通局管養公路1877.60千米,比2016年末新增131.2千米,公路網密度56.2千米/百平方千米。

2018年,全州縣公路總裡程2448.93千米,公路網密度60.9千米/百平方千米,18個鄉鎮100%通油路,273個建制村公路全部硬化,通暢率100%,以縣城為中心,一、二、三級瀝青(水泥)路輻射到各個鄉鎮,全縣農村公路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形成高速便捷的運輸體系,泉南高速(G72)、廈蓉高速(G76)在全州交彙,湘桂鐵路、衡柳高鐵、國道322線平行貫穿縣境南北。

2019年,全州縣公路總裡程2518.74千米,公路網密度62.64千米/百平方千米,18個鄉鎮100%通油路,272個建制村公路全部硬化,通暢率100%,以縣城為中心,一、二、三級瀝青(水泥)路輻射到各鄉鎮,全縣農村公路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形成高速便捷的運輸體系,泉南高速(G72)、廈蓉高速(G76)在全州交彙,湘桂鐵路、衡柳高鐵、國道322線平行貫穿縣境南北。

2017年末,全州縣境内水運通航河流主要有湘江、灌江、萬鄉河,鄉鎮渡口21道,渡船24艘,其中車渡船10艘,客渡船14艘,持證渡工43人,主要分布在全州鎮、廟頭、黃沙河、鳳凰、兩河、枧塘、才灣、永歲等8個鄉鎮,郵路總長671千米。

2018年末,全州縣境内水運通航河流主要有湘江、灌江、萬鄉河,鄉鎮渡口16道,渡船20艘,其中車渡船10艘,客渡船10艘,持證渡工36人,主要分布在全州鎮、廟頭、黃沙河、鳳凰、兩河、枧塘、才灣、永歲等8個鄉鎮,水路運輸基本形成以橫水渡為主,客貨運為輔的網絡格局。

2019年末,全州縣境内水運通航河流主要有湘江、灌江、萬鄉河,有鄉鎮渡口16道,渡船20艘,其中車渡船10艘,客渡船10艘,持證渡工36人,主要分布在全州鎮、廟頭鎮、黃沙河鎮、鳳凰鎮、兩河鎮、枧塘鎮、才灣鎮、永歲鎮等8個鎮,水路運輸基本形成以橫水渡為主,客貨運為輔的網絡格局。

公共交通

2019年,全州縣有城區公交線路10條,城鄉(縣城至各鄉鎮)公交線路9條,鄉鎮通公交率100%。投放燃油空調公交車90輛,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359輛(含城鄉、鎮、村公交)。

經濟

綜述

2018年,全州縣生産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7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1%;第二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0%;其中,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第三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9%。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分别為32.5%、23.3%和44.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23.3%、19.4%和57.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7.4%。

2018年,全州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43元,比上年增長6.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893元,比上年增長9.1%。

2018年,全州縣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20.2%。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8.7%;500-5000萬元項目增長8.1%;房地産投資比上年增長95.6%。

2018年,全州縣組織财政收入8.17億元,比上年增長8.0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4.65億元,下降5.86%。在組織财政收入中,稅收收入6.22億元,增長11.92%。公共财政預算支出40.66億元,增長3.68%。财政八項支出31.81億元,增長13.7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34億元,增長1.12%;教育支出7.73億元,增長5.0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9億元,增長73.56%;醫療衛生支出6.3億元,增長3.56%。

2019年,全州縣地區生産總值173.3158億元,比2018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産業增長5.8%,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4.7%,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3.3%,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8.0%。

2019年,全州縣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8.9%;财政收入8.82億元,同比增長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45元,同比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3元,同比增長9.0%。

2020年,全州縣地區生産總值178.11億元,增長3.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長6.1%,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2.7%,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1%。固定資産投資92.46億元,增長10.2%。财政收入7.19億元,下降18.5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60元,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59元,增長9.4%。

第一産業

2018年,全州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84.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8%。其中,農業産值56.35億元,增長6.58%;林業産值5.68億元,下降0.98%;牧業産值16.84億元,增長2.76%;漁業産值3.19億元,增長2.38%。

2018年,全州縣實有耕地面積7.0801萬公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636萬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64.47萬千瓦。

2018年,全州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2.75萬公頃,下降0.17%。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26萬公頃,下降3.0%;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43萬公頃,增長0.46%;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4.06萬公頃,增長5.07%。全年糧食總産量38.17萬噸,增長1.23%;水果産量44.25萬噸,增長11.09%;蔬菜産量62.81萬噸,增長5.08%;水産品産量2.01萬噸,增長3.51%;肉類總産量7.61萬噸,增長2.76%;豬肉産量5.91萬噸,增長3.1%;生豬出欄77.93萬頭,同比增長3.14%;家禽出欄804.06萬隻,下降0.25%。

2019年,全州縣累計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04.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6%。在農林牧漁業總産值中,農業産值74.37億元,同比增長9.77%;林業産值4.80億元,同比增長0.83%,;牧業産值20.12億元,同比下降-9.57%;漁業産值2.90億元,同比增長5.43%;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産值2.03億元,同比增長11.87%。

第二産業

2018年,全州縣完成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占全縣生産總值的比重為14.7%,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2.9%,拉動全縣經濟增長1.0個百分點。全縣工業總産值比上年增長14.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長17.8%。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中,國有工業産值增長10.0%,集體工業産值增長12.6%,股份制企業産值增長24.4%。從輕重工業看,重工業産值增長23.1%,輕工業産值增長11.8%。從行業看,在15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13個行業增長,占行業面的98.7%。主要工業産品産量保持增長。

2018年,全州縣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8.89%;規模工業銷售産值增長16.8%;産品産銷率為96.17%,比上年增加0.52個百分點。

2018年,全州縣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3%。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産值11.62億元,增長11.52%。

2019年,全州縣規模以上工業生産總值8.8695億元,增加值同比增長9.6%。

第三産業

2018年,全州縣房地産房屋施工面積97.87萬平方米,增長53.07%。其中,年内新開工面積40.86萬平方米,增長87.17%。商品房銷售面積33.3萬平方米,增長50.0%;商品房銷售額14.21億元,增長78.8%。

2018年,全州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城鎮27.78億元,鄉村11.32億元,分别同比增長5.02%和24.9%。批發業商品銷售額12.58億元,零售業商品銷售額33.37億元,同比分别增長14.3%和11.9%;住宿業營業額1.67億元,餐飲業營業額9.37億元,同比增長13.4%和17.1%。

2018年,全州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74171萬元,增長199.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599萬元,增長21.2%;電信業務總量169571萬元,增長211.8%。公路周轉量37850萬噸千米,增長9.6%。

截至2018年底,全州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11.79億元,同比增長3.45%,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71.93億元,同比增長9.52%;各項貸款餘額135.9億元,同比增長16.63%。

2019年,全州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62億元,同比增長9.0%;截至年底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23.01億元,同比增長5.3%,高于上年1.85個百分點;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41.27億元,同比增長3.95%,低于上年12.68個百分點。

2019年,全州縣接待國内外遊客758.14萬人次,其中境外遊客1.5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81.51億元。

2020年,全州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65億元,下降11.21%。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全州縣全縣有中小學校365所,其中高(完)中5所,職業中專1所,初中20所,小學48所(含2所民辦小學),教學點289個,特殊教育學校1所,縣城機關幼兒園1所。有幹部職工5212人,其中縣教育局幹部78人,教職工5134人(其中專任教師4621人)。有學生86855人,其中在校高中生10002人、初中生23420人、小學生53433人。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100%。

截至2018年末,全州縣有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1所,普通高中4所(全州高中、全州二中、全州三中、石塘中學、廟頭中學),有高中教職工693人,專任教師665人(不含完中初中部教師),在校學生11315人。初級中學24所(含完中初中部),有教職工1673人,專任教師1615人,在校生26455人。小學316所(含教學點),小學50所,教學點266個,有教職工2782人,專任教師2672人,在校學生52891人,适齡兒童入學率100%。

截至2019年末,全州縣有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1所,專任教師249人,在校高中生3857人。普通高中4所,專任教師461人,在校高中生8368人。初級中學24所,專任教師1784人,在校初中生27987人。小學316所,專任教師2797人,在校小學生52300人。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100%。

全州高中

全州二中

全州三中

石塘中學

廟頭中學

高中名錄

科學技術

截至2017年末,全州縣申報自治區級科技項目7項,桂林市級科技項目3項,縣級科技項目7項,總投資1203萬元;舉辦種植業、養殖業等科技培訓班、科普講座68期(場次),培訓1.2萬人次;建立科技示範基地12個;申請專利188件。

截至2018年末,全州縣申報自治區級科技項目1項,市級科技項目1項,總投資60萬元,共舉辦種植業、養殖業等科技培訓班、科普講座43期(場次),培訓0.31萬人次。建立各類科技示範基地12個。年内共申請專利16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72件,授權4件。

截至2019年末,全州縣申報自治區級科技項目1項,市級科技項目5項,縣級科技項目3項,總投資2578.23萬元,共舉辦種植業、養殖業等科技培訓班、科普講座185期(場次),培訓1.5萬人次。建立各類科技示範基地12個。年内,申請專利105件。

文體事業

截至2017年末,全州縣有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藏量18萬冊;文化站18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放映電影7992場次,觀衆37.76萬人次。

截至2018年末,全州縣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藏量18萬冊;文化站18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放映電影3276場次,觀衆32.76萬人次。全年向上級輸送各類優秀運動員8人。

2019年末,全州縣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藏量22.5萬冊;文化站18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放映電影3289場次,觀衆30.14萬人次。全年向上級輸送各類優秀運動員37人。獲自治區、桂林市級獎牌2枚,其中金牌1枚,銀牌1枚。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全州縣有醫療機構床位1580張,其中醫院床位1434張,婦幼保健院床位146張;衛生技術人員1900人,其中執業醫師621人,注冊護士826人;全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9.20萬人,參保率98.5%。是年,全縣出生935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6.76%,其中二孩符合政策生育率100%,政策外多孩率3.18%;出生男女性别比112.4∶100;人口自然增長率5.88‰。

截至2018年末,全州縣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床位1965張,其中醫院床位1829張,婦幼保健院床位136張。衛生技術人員4427人,其中執業醫師634人,注冊護士896人。全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7.43萬人,參保率99.7%。

截至2019年末,全州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床位1987張,其中醫院床位1796張,婦幼保健院床位170張。衛生技術人員4119人,其中執業醫師133人,注冊護士99人。全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7.31萬人,參保率99.5%。

社會保障

2017年,全州縣全年發放城鄉低保金9137.23萬元。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581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996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64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9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職業培訓946人;開發公益性崗位86個。

2019年,全州縣發放農村低收入人口低保金7850.90萬元,發放城鎮居民低保金1661.51萬元。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862人;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87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6%。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職業培訓2899人;開發公益性崗位650個。

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再戰再捷。全年投入扶貧财政專項資金2.7億元,同比增長45%;其中縣本級專項扶貧資金3750萬元,同比增長20%。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70個貧困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4萬元。發放産業獎補資金756.12萬元,4212戶貧困戶受益。實施道路、飲水、小型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98個,總投入1.58億元,榮獲自治區财政專項扶貧資金績價A等。全縣1.35萬人穩定脫貧,13個貧困村順利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4%。

曆史文化

文物古迹

截至2019年末,全州縣有虹飲橋、燕窩樓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6處。

非物質文化遺産

2019年,全州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中心完成打社火、土陶制作技藝、全州縣金槐茶制作技藝3個項目的縣級認定工作,申報全州剪紙項目傳承人唐美蘭成為自治區級傳承人。在全州縣桂劇傳承基地舉辦第五屆桂劇培訓班,培訓50餘人。

風景名勝

綜述

全州縣風景名勝有漢洮陽城遺址、炎井河谷、二十裡一線江天、炎井溫泉、天湖水庫、虹飲橋、燕窠樓、湘山古寺等。

2019年末,全州縣有130個自然景點和人文景觀,營業景區6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3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3個)。

全州縣語錄山

廣西全州縣枧塘鄉珠塘村有一個小石山人稱“語錄山”山上刻有毛主席語錄和名人浮雕。作者是一個農民叫蔣濟渭。二十幾年來他一人獨居不與人語每日在小石山上鑿刻不已。近些年常有遠近聞訊者紛至全州珠塘欲變虛聞為實見一睹那座“語錄山”和那位鑿石山上的老人。

蔣濟渭他用了30多年時間在自家屋前的石山上默默雕刻名人的語錄和英雄的浮雕。積年累月漸成規模。這座山也被當地人稱為“語錄山”。據當地縣志介紹從1973年開始蔣濟渭開始在自己的小屋後面雕刻。蔣濟渭斷斷續續地說最早雕刻的是毛主席頭像和語錄由于沒有學過雕刻技術所有的工序都靠自己琢磨。由于家徒四壁在雕刻語錄時隻得用黃泥或焦炭來臨摹。

全州虹飲橋

虹飲橋位于龍水鎮龍水村西始建于清乾隆年間長70米寬4.2米高7米亭蓋長廊曲欄回合中部飛閣重檐雕刻精美。每逢秋季江水碧澄橋邊疏柳與遠山紅葉相映成趣。"虹橋秋柳"為龍水"八景"之一。昔有榜額題"虹飲仙液"故名虹飲橋。1998年重修。增其舊制鑲楹聯曰一江清水潤澤萬鄉百姓萬丈長虹化作一座金橋。揚傳統美德修古橋勝迹千秋不朽繪地方宏圖作山水文章百業俱興。

全州燕窩樓

廣西已經發現的最古老的木質牌樓燕窩樓在距全州縣城以北約公裡遠的永歲鄉石頭崗村該村過去的讀書人多曾有“才子之鄉”的稱謂。

燕窩樓又稱燕子門樓系蔣氏祠堂之門樓原是永歲鄉石崗村的蔣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弘治乙卯年公元年蔣建德始籌建逝卒未成。現存門樓由其子石崗村明代工部侍郎蔣淦親自主持設計皇帝賜封他親自設計主持蔣祠樓修建而成于明正德六年年動工總建築面積446平方米主建築有牌樓、門樓、祠堂分上、下殿于嘉靖七年建成全是木質結構。樓高12米寬8米上4層下3層。整座牌樓不用一根釘由324根榫木卯裝而成。因牌樓上的如意鬥拱形似“燕窩”而得名。牌樓上的梁枋、雕刻、彩繪工藝非常精緻燕窩樓是廣西區内發現最早的帶有如意鬥拱的木質牌樓具有很高的曆史、藝術價值年燕窩樓被列為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門樓的兩邊有這樣一幅由明東閣大學士葉向高書寫的檻聯“累朝榮蔭家聲遠曆代科名世澤長。”

燕窩樓曆經滄桑風雨現已有幾百餘年曆史。祠内留有明、清、民國時代水上極景三江口位于全州縣城東南端的完山前由發源于海洋山的湘江、都龐嶺的灌江、越城嶺的萬鄉河彙聚而得名。三江彙合處有一個面積391.68畝的鲸魚洲三江口水面最寬300米最窄處40米整個水域面積6600畝三江口水最深處6米平均水深4米。燕窩樓下遊水晶崗電站為三江口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優勢發揮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水域寬廣水流平緩是人們劃船、遊泳、垂釣的好地方。奇特的是這門樓上還常有燕子來這裡安家在這裡飛進飛出讓這“燕子門樓”更加名符其實。

全州縣湘山寺

全州湘山寺素有“興唐顯宋”之美譽、“楚南第一名刹”之雅稱系公元756年唐代高僧無量壽佛創建宋朝四位皇帝先後五次加封鼎盛時期寺内建築面積達18000平方米。湘山寺作為全區最古老的宗教旅遊勝地吸引着海内外遊客特别是三在佛教節日更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

全州湘山寺寺中有飛來石洗缽泉、妙明塔、壽佛殿、圓通寶殿、放生池動物石雕群等景觀。鼎盛時期寺内建築面積達18000平方米。該寺作為廣西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吸引着衆多海内外遊客前來膜拜、遊覽特别是三大佛教節日、更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初名“淨土院”杭州徑山得道高僧全真和尚為該寺開山祖師。

湘山寺曆唐、宋、明、清、民國到今已有1250多年期間雖經多次修葺但至明清之際漸衰後屢遭兵燹戰禍。尤其是1944年日寇鐵蹄入桂全州淪陷毀寺殘佛該寺遭劫最甚。今僅存依石雕成的鳥獸蟲魚等藝術品以及高達七層、銅葫蘆頂的“妙明塔”。山頂有飛來石傳為自須彌山飛來。東有洗缽岩和轉身岩等勝迹。四周峰林蓊郁岩洞幽深。立于寺前可一覽全州城風光無餘。

天湖

天湖在海拔2123.437米高的華南第二高峰真寶頂南端的山巒之間靜卧着13座碧藍如玉的湖泊這就是廣西區水面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湖泊群——全州才灣天湖水庫即天湖。該水庫有許多充滿了神話的傳說是當地著名旅遊景點。該水庫有許多充滿了神話的傳說。其中最脍炙人口之一就是關于水下文物奇觀--“皇帝大殿”的一段故事。遺憾的是70年代修築天湖水庫時當地人所稱的“皇帝大殿”被水淹沒了此後究竟有沒有“皇帝大殿”這一古迹年輕人總是沉浸在對湖底的無窮遐想之中。

天湖“皇帝大殿”的遺址是因前幾年水庫幹涸才發現。遺址内光潔如砥的石階、石柱、石窠、石門檻等古料滿地橫卧成堆的瓦片已被淤泥填埋。撥開表面泥土瓦片曆曆在目。沿石階往下有條石圍砌的一口水井迄今為止泉水長流。另外大殿右側山頭上葬有石拱的古墳墓數座。對“皇帝大殿”的由來多年衆說紛纭莫衷一是。又因上世紀70年代修築天湖水庫時古迹全被淹沒于湖底更無從考證便成了千古謎團。如今“皇帝大殿”遺址再現人間為人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考古、覽勝的機會。

地方特産

綜述

全州“三辣”:紅辣椒、大蒜、生,是全州三種著名的土特産品,形狀各異,食法不一,但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香辣開胃。全州有句民諺:姜辣口來蒜辣心,朝天海椒辣全身。

全州禾花魚

全州禾花魚,為長時期稻田放養馴化選育品種,因食水稻落花而得名。最遠可追溯至漢代,唐昭甯年間,劉恂在《嶺表錄異》中有詳細文字記載。乾隆時成朝廷貢品,譽滿京城。禾花魚年産兩次,總産量1000噸左右,以重約1兩至2兩,長約2至3寸為宜。有青蒸、水煮、紅焖、油炸、煎、火烤、煙熏等十餘種吃法。

紅油米粉

紅油米粉是全州縣的傳統風味小吃之一,是本地人的早點,主要以:米粉、肉湯打底,紅油浮面,綠蔥點綴。

醋血鴨

醋血鴨是全州特色風味小吃代表之一。主要在夏季食用。醋血鴨形成與當地飲食傳統及氣候有關,因全州夏天濕熱,人們喜歡吃醋血鴨以降溫祛火,清熱開胃,主要采用盛夏上市的子鴨為原料,殺鴨留血、注入酸醋,以嫩姜或苦瓜為配料,将鴨肉先武、再文火焖熟,在出鍋前倒入醋血。

著名人物

蔣冕(1462—1532年)明代縣城北隅人(今全州鎮北門一帶)。少聰穎好學,15歲中解元。1487年與其兄蔣弄聯袂同登進士及第,曆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禮部、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加封太子太傅(從一品)。

曹學程(1563—1608年)今才灣鎮田心鋪人,幼聰明好學,16歲中舉,20歲中進士。在湖北石首和浙江海甯任知縣期間,因興修水利,政績卓着而擢為禦史。

舒宏志(1566—1594年),全州北隅人(今全州鎮北門一帶),明朝尚書舒應龍之子,少時聰穎有奇才,博覽群書,過目不忘,以神童着稱,十八歲中舉。

石濤(1641—1718年)姓朱名若極,字石濤,明靖江王贊儀十世孫,全州湘山寺僧,釋号元濟、道濟,号苦瓜和尚、大滌子、小乘客、零丁老人、清湘老人、瞎尊者等。

謝賜履(1661—1726年)龍水鎮橋渡村人。20歲與父同時中舉,任感恩縣令(今海南省東方縣)。715年,謝賜履曆任水平知府,山東巡撫、右佥都禦史。

謝濟世(1689—1756年)龍水鎮橋渡村人。幼年聰穎勤學。12歲代父作《觀風制藝》一文,學官驚歎為神童,19歲中解元,23歲中進士後任翰林院庶吉士、檢讨。

蔣良骐(1723—1788年)永歲鄉石崗人,後遷居才灣。蔣良骐28歲中進士,曆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編纂、鴻胪寺、太什寺少卿、通政史司、通政使等職。

蔣啟歇(1795—1856年)今龍水鎮龍水村人。21歲中舉,27歲中進士及第。曆任江西省德興、會昌知縣、永豐知州、南昌同知、江西鹽法道,後擢升河南彰德、衛輝、懷慶兵備道,其轄區正臨黃河北岸。

蔣琦齡(1816-1875)字申甫,号石月,今全州縣龍水鎮龍水村人,1840年禮闱二甲進士。曆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九江、漢中、西安知府,四川鹽茶道,翰林,順天府尹等職。

趙炳麟(1876年~1927年)清末官員。名竺垣,号清空居士。

伍純道,男,當代書法家(1932.12.13-1993.5.10),廣西全州縣文橋人,廣西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中文系,藝術系主任,民盟中央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西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蔣淑玉,女,廣西全州縣人。中國作家協會廣西分會會員。廣西著名散文家。

盤文波,筆名:光盤,1964年10月出生于全州東山瑤族鄉,研究生文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桂林市文聯副主席,廣西第四、第六、第七屆簽約作家。

蔣欽揮(1952.10—),男,廣西全州人。1996年被評為廣西優秀專家,1998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榮譽稱号

2007年,全州縣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号。

2003年12月,全州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列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

2007年,全州縣被國家列為“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

2015年11月,全州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6年6月,全州縣被國土資源部評選為“第三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同年榮獲2016年度“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農産品主産區,同年7月,全州縣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通過競争性擇優方式進入“2016年度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17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列為“第三批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地區”。同年12月,入選第一批“自治區級生态縣”。

2019年,全州縣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舉辦的“2019廣西十大最美縣域”評選活動中榮獲“2019年度廣西十大最美縣域”第五名。

2020年2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全州禾花魚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1月14日,入選“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6月29日,被确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