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四川成都創辦的報刊
《電子報》在四川成都創辦于1977年6月。原名《電子儀表技術簡報》,1979年劃歸成都市電子研究所主管主辦。1980年正式更名為《電子報》,1981年由月報改為半月報(四開四版),并正式通過郵局向全國發行,從而成為國内第一份公開發行的電子技術專業報紙。1982年改為周報;1993年由原四開四版增為四開八版;1995年開始每月增加月末版;1997年再增為每期四開十六版。在全國100多種電子類(含電腦類)報刊中,發行量位居前茅。郵局訂閱代号61-75。2011年8月交成都市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至今。
    中文名:電子報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電子報 外文名稱:the policy of The Electronic Newspaper 語言:中文 類别:電子技術 主管單位:四川省報刊發行局 主辦單位:成都市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編輯單位:電子報社 創刊時間:1977年6月 出版周期:周報 國内刊号:CN51-0091 郵發代号:61-75 定價:1.2元

報刊職能

《電子報》創辦于1977年6月。原名《電子儀表技術簡報》,1979年劃歸成都市電子研究所主管主辦。1980年正式更名為《電子報》,1981年由月報改為半月報(四開四版),并正式通過郵局向全國發行,從而成為國内第一份公開發行的電子技術專業報紙。1982年改為周報;1993年由原四開四版增為四開八版;1995年開始每月增加月末版;1997年再增為每期四開十六版。郵局訂閱代号61-75。2011年8月交成都市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至今。

《電子報》在國内電子界頗具影響力,一直以來,在電子報刊行業中,其發行量和經濟效益上均位居前茅,單期發行量最高時達到52萬份,《電子報合訂本》

最高發行量達75萬套,合并發行量高達127萬。《電子報》曾創造了二十多項全國行業“第一”,受到了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四川省報刊發行局等各級領導的多次表彰。曾把《電子報》列為四川省報紙出川的“拳頭産品”,譜寫了中國電子報刊史乃至中國地方報業史上的一段成功創業佳話。

讀者對象

電子愛好者、電子科技工作者、電子産品開發工程師、電器維修從業者以及在校師生。《電子報》在音響發燒、衛視愛好、電器維修、電子專業學習、電器産品開發等領域有着龐大而穩定的讀者群。

選題方向編輯

《電子報》堅持以技術為先導,緊密結合市場動向,在以電子産品制作及維護維修為特色的基礎上,逐步向消費類電子産品導購、評測、使用、維護、推廣等方面轉型。主要闆塊:新聞言論、消費電子、家電維修、機電維修、制作與開發、海外電子、職教與技能、衛視廣電、音響技術、視聽伴侶、智慧家庭等。

辦報方針

集思廣益,開門辦報;立足基層,面向愛好;堅持四性,實用為要;服務讀者,盡量周到

堅持“實用性、啟發性、資料性、信息性”的定位,結合市場需求,以技術為切入點,做廣大讀者朋友選購、使用、維修維護電子産品的參謀。

經典案例

專業媒體上央視征訂

1981年9月11日至20日,曾在中央電視台連續10天播出《電子報》1982年征訂廣告,這一“破天荒”的前衛之舉,“獲得”了極好的效果,1982年元月郵局的訂戶數從1981年底的4萬多份猛增至10萬多份,同年底增加至19萬份。

首創國内專業電子競賽

《電子報》從八十年代開始,便策劃了“全國電子愛好者十大專題制作競賽”,它不僅是《電子報》曆史上的首次競賽,也是中國電子報刊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競賽。迄今,《電子報》已開展60多項次全國性大型電子競賽,被公認為全國電子類報刊開展競賽次數最多和社會影響最大的媒體。

開民間辦會之先河

《電子報》的辦會曆史可追溯到80年代,1983年召開的“全國簡易衛星電視接收技術座談會”

是《電子報》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性技術交流會,對我國衛星電視技術的普及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迄今,《電子報》已先後主持召開各類全國性大型技術交流會暨産品展覽會40多次,衛星電視接收技術交流會曾連續舉辦了6次,與會廠商曾多達400餘家,其中包括來自美、日、歐及我國港台地區的廠商,觀衆多達2萬人次。

1995年10月26日-29日,以“振興民族工業,弘揚國産音響”

為主題“首屆國産音響器材大展暨技術交流會

”的在成都金河大酒店隆重舉行,之後國産音響大展每年舉辦一屆,在成都、西安、武漢、杭州、上海等地巡回展出,盛況空前,為中國音響産業的發展和音響技術的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3年10月25日-27日,《電子報》再續新篇,成功舉辦了“成都國際音響節”

。2014年,“成都國際音響節”

正式納入“西博會”分會場!專業觀衆超過3萬人次,打造了西南地區最大、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影音展會。

創縮印增補式《電子報合訂本》

1983年,《電子報》首創“縮印增補式”年度合訂本;這種“縮印增補式”年度合訂本,将全年報紙内容精選、拆補、縮印,并增加大量精華技術文章作為附錄進行編輯出版。年度發行量最高時曾達75萬冊,2013年電子報合訂本位居新華文軒網絡書店科技類圖書銷售榜首。

編印第一套全國家電維修技術精華叢書

從1983年起,《電子報》就開始編輯出版各類實用性電子技術圖書,先後出版了七八十種電子類圖書,總發行量達100萬冊以上。其中,最具社會影響力的有“全國家電維修技術精華叢書

(電子工業出版社),該叢書是我國家電維修技術圖書史上的第一套叢書,其首發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出版發行後十分暢銷,先後共銷售70餘萬冊,曾兩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暢銷圖書。

新媒體

1977年《電子報》創刊。

1981年《電子報》全國郵局征訂發行。

1982年《電子報》開展“全國電子愛好者十大專題制作比賽”,這是當年電子報刊界最大的賽事。

1982年《電子報》在成都主持召開“全國首屆簡易衛星電視接收技術交流會”,該會是國内電子報刊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性技術交流會,也是國内第一屆民間衛星電視接收技術交流和樣機展示會。

1982年《電子報》刊登了标新立異的《電子報征訂啟事》,受到社會各界好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羊城晚報》、《四川日報》、《成都晚報》、《文摘報》和《大衆心理學》等十七家報刊先後評價和轉載該廣告。

1984年正式發行《1983年電子報合訂本》,這是電子報社在國内首開先河,發行縮印增補式合訂本。

1985年《實用電子文摘》

創刊并發行第1期,這是國内第一份文摘類電子技術雜志。

1985年開辟了“不可靠信息專欄”,專對虛假廣告進行揭批,此專欄受到社會輿論廣泛好評,《人民日報》、《羊城晚報》和《新聞之友》雜志等均刊文章進行表揚。

1988年《電子報》郵局征訂發行量平均每期高達53.7萬份,居全國電子報刊之首。

1990年開辟“音響發燒友”專版。這是國内電子技術專業報中開辟的第一個“音響”專版。

1992年首屆全國家電維修技術精華征文大獎賽暨叢書首發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該“維修技術精華叢書”是我國家電維修技術史上的第一套叢書。先後共銷售70餘萬冊,曾兩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暢銷圖書。

1992年,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為題,刊登了武漢讀者劉汪高級工程師的一封來信,尖銳批判長沙環達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的一種家用電器過壓和雷電保護器——“保險王”

,産品虛假廣告宣傳,并加注了明确贊同作者觀點的編者按語,竟引發了一場轟動全國電子科技界的“科技新聞名譽侵權官司”。整個事件受到國内20多家報刊、電視台、廣播電台以及國外的兩家報刊(日本《中文導報》、美國《神州時報》)對此案的曲折離奇判決進行了報道。

1995年電子報在成都舉辦了為期三天的“首屆國産影音器材大展”,會議主題:“振興民族工業弘揚國産音響”全國52家音響廠家與會,展出200多種音響器材,會議還邀請了全國音響專家對展出器材進行點評。

1997年《1996年電子報合訂本》創造了一天銷售50萬套的奇迹,這在全國電子圖書發行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1998年《電子報》以《仗劍遊星網,巡天展雄才》

為題宣布“星網天地”專欄正式開辟。

1998年電子報社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年度“全國地方報紙管理先進單位”,進入全國報業“百佳”。

1998年電子報影音試聽室建成。

2000年公布由中國電子學會/中國聲學學會聲頻工程專委、信息産業部電聲情報網與電子報社共同發起并組織實施“音響産品推薦S&S評測”

,簡稱“雙S評測”。

2000年“第六屆國産影音器材大展”在成都舉辦。展期參觀人數達四萬人次。

2001年《電子報》編輯部在全國開展大型讀者調查活動,8月19日公布調查結果。結果顯示,《電子報》讀者群呈三個三分之二:即讀者主體為業餘電子愛好者,約占讀者總量的三分之二;讀者文化程度以中、初級為主,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二;讀者分布地區以縣級市(包括農村為主),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二。

10月21至23日,由《電子報》與《音響世界》聯名主辦的“第七屆國産音響器材展示會”在廣西南甯市舉辦。全國參展音響企業達69家,三天展期中約三萬人次參觀。

11月25日舉辦“首屆音響産品‘雙S’評測”。

2002年《電子報》、“中國電子學會聲頻工程分會”在成都市嘉州酒店聯合舉辦“首屆家用、專業音響器材展示會”,79家國産、進口品牌民用、專業音響器材廠商參展,5萬人次觀衆參觀,盛況空前。

2003年10月26日至28日,《電子報》、中國電子學會聲頻工程分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家用、專業音響器材展示會”在成都舉辦。65家企業參展,4萬人次參觀。

2005年10月28日至30日《電子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聯合在成都舉辦“首屆國際家用、專業試聽器材展示會”,71個國内外視聽器材品牌參展,3萬觀衆參觀。

2006年1月1日從16版擴至24版,其中8個版采用輕塗彩色印刷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電子報社全體員工發揚愛心、多次給災區捐款,深入災區采訪報道,轉送全國各地讀者捐贈。《電子報》上組織刊發了多次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專題報道。

2009年3月28-29日《電子報》聯合中國視像行業協會召開“家電下鄉彩電售後服務工作會”

,制定了共建農村電視維修服務網絡,制定下鄉彩電企業售後服務工作規範和編印下鄉彩電維修服務技術叢書。

2011年8月《電子報》交由成都市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

9月11日《電子報》開展“家電維修行業現狀問卷調查”

,收集問卷一千五百餘份,調研報告被評為成都市科協課題調研及建言獻策報告優秀獎。

2012年2月20日-23日作為“第十屆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

大會指定服務媒體,出版了“軟洽會每日快訊”專刊。

2013年10月25日-27日“國産音響器材大展”更名為“成都國際音響節”

并成功舉辦,參展商家70餘家,近200個國際國内品牌,2萬餘人次觀衆參加。

2014年7月26日-28日作為第四屆全國可穿戴計算學術會議暨首屆中國(國際)智能可穿戴技術與産業論壇大會服務媒體,出版了“會議專刊”。

10月17-19日,成功舉辦“成都國際音響節”

(成都國際音響器材展覽會),并被納入“2014年第十五屆西博會”分會場;參展商家80餘家,參展品牌近200家,台灣音響行業協會組團參加,專業觀衆超過3萬人次,成為西南地區唯一、全國極具影響力的音響展會。

2015年1月,與深圳智慧家庭協會合作,開設“智慧家庭”專版,深度關注移動設備、可穿戴設備、健康醫療、家電、家居控制、安防、遠程教育等領域的應用和發展。

新動态

《電子報》已将傳統紙媒結合智媒體的形式,讓讀者有多終端、多形式的閱讀體驗。加強綜合門戶網站和微信、APP的建設,使讀者朋友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閱讀《電子報》相關内容,實時參與互動。不僅能方便查閱曆年《電子報》珍貴資料,又能及時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态、技術前沿、視聽娛樂、生活電器、應用軟件、技能培訓、電器維修等資訊;對各類電子産品的性能特點、應用技巧、維護維修等進行剖析、測評,通過各分類技術論壇進行實時的交流互動。

人們正生活在電子信息時代,電子技術無處不在,電子産品無處不有!《電子報》将繼續深耕這塊堅守了38年的土地,走廣泛的社會聯合之路,銳意改革,不斷創新,把《電子報》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高度。

内容

《電子報》雖為地方科室級專業小報,但發行量(含年度合訂本)保持在80萬份左右(最高紀錄為100萬份)。四川省報刊發行局曾多次在有關發行工作會上把《電子報》譽為省報刊中的“拳頭産品”,在全國100多種電子類(含電腦類)報刊中,發行量亦居前茅。這對于一個地處内陸省市的地方小報來說,的确算得上是一大“成功”。但可貴的是,職工責任感、榮譽感和歸宿感強,團結互助好,幹群關系融洽,較重視遠期利益,這些都有利于加強科學管理,有利于長期穩定發展。中國·四川·成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