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魚效應

鲢魚效應

社會心理學術語
鲶魚效應是指鲶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鲶魚效應是采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争,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
    中文名:鲢魚效應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社會學,心理學 别名:鲇魚效應 起源地點:北歐

表現

魚效應”是企業領導層激發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企業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氣、思維敏捷的年輕生力軍引入職工隊伍中甚至管理層,給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懶惰員工和官僚帶來競争壓力,才能喚起“沙丁魚”們的生存意識和競争求勝之心。

二、是要不斷地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管理觀念,這樣才能使企業在市場大潮中搏擊風浪,增強生存能力和适應能力。

利與弊

挪威人比較喜歡吃沙丁魚,活魚就更喜歡了,在市場上活魚的價格比死魚也要高很多。漁民隻能想出很多辦法來讓沙丁魚或者回到漁港,但是沙丁魚是一種比較脆弱的魚,最終大部分死在了路上。而死掉的沙丁魚味道不好銷量也差,倘若抵港時沙丁魚還存活着,魚的賣價就要比死魚高出若幹倍。

為延長沙丁魚的活命期,漁民想方設法讓魚活着到達港口。後來漁民想出一個法子,将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鲶魚放在運輸容器裡。因為鲶魚是食肉魚,放進魚槽後,鲶魚便會四處遊動尋找小魚吃。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會自然地加速遊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來,一條條沙丁魚就活蹦亂跳地回到漁港。這種被對手激活的現象在經濟學上被稱作"鲶魚效應"。

團隊管理也是這個樣子。無論是傳統型團隊還是自我管理型團隊,時間久了,其内部成員由于互相熟悉,就會缺乏活力與新鮮感,從而産生惰性。尤其是一些老員工,工作時間長了就容易厭倦、懶惰、倚老賣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來的"鲶魚"加入團隊,制造一些緊張氣氛。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說,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努力工作的目的就不再僅僅是為了物質,而更多的是為了尊嚴,為了自我實現的内心滿足。所以,當把"鲶魚"放到一個老團隊裡面的時候,那些已經變得有點懶散的老隊員迫于對自己能力的證明和對尊嚴的追求,不得不再次努力工作,以免被新來的隊員在業績上超過自己。

否則,老隊員的顔面就無處存放了。而對于那些在能力上剛剛能滿足團隊要求的隊員來說,"鲶魚"的進入,将使其面對更大的壓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清出團隊。為了繼續留在團隊裡面,也不得不比其他人更用功、更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