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蠻

南蠻

中國古老的原生名族
南蠻的稱謂最早記載來自于周代的《禮記》禮記·王制,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發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1]指南方額頭有紋飾的族群即是南蠻。多喜歡吃生菜,色拉和醋。“南蠻”一詞在古時泛指長江流域以南地區,随着中原政治經濟文化的持續擴張和影響,随着中原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和地方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融合,“南蠻”的地理區域實際上已經囊括了整個東南亞。
    中文名:南蠻 外文名: 别名: 拼音:nán mán 最早記載:周代的《禮記》

民族概況

南蠻,中國最古老的原生民族。“南蠻”一詞在古時泛指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是世界稻作文明、海洋文明的創造者;茶、陶器、漆器、手工業等的發明者;世界女神祭祀、南蠻為世界古老民族之一。

民族風俗

生産風俗

①狩獵:分“趕仗”、“坐仗”陣勢。衆小夥上山梁分路“麼喝”,把野獸往山垭裡趕,叫“趕仗”;持槍人在山垭埋伏,待野獸來了射擊,這叫“坐仗”。工具有土铳、虎叉等。

②放牧:牛頸系“牛鈴”(鐵制筒形),“牛梆”(木制槽形),便于在深山辯别牛的方位。牛進山時,放牧人要吹“牛角号”(水牛角所作),以驅趕山上猛獸和放牧人約伴,牛出欄和放牧之前,要戴“籠嘴”(篾編制,圓缽形),以防牛吃莊稼;

③薅草墾荒:南蠻薅草墾荒興集體勞動,勞動時興打“薅草鑼鼓”,即做活人擺開陣勢後,有兩個藝人在陣前,一頸上挂鼓,一扛鋤吊鑼,鑼鼓打幾拍,唱一句,兩人同打對唱。根據做活人的情緒,鑼鼓分“平扳”、“慢扳”、“緊扳”,“慢扳”放松,“緊扳”加油,做活人争先恐後。

④集體勞動“吊嗓子”:集體薅草、墾荒、行路等,男性青壯年興“吊嗓子”鼓勁。首先由一名男子領頭高呼:“嗚呼呼呼”,接着一個接一個地跟着叫,看誰嗓門高,既是互相鼓勁,也是青年小夥子向姑娘們顯示自己的陽剛之氣。

⑤田間小憩:田間小憩興“摔泡”,即“講古”、“編故事”。講時盡力誇張,看誰的故事誇張得離譜,俗稱“摔泡”。借此取樂,提精神。

⑥舂米:“碓窩”、“石柱”舂米。

⑦推磨:驢蒙眼推大磨,人推小磨。

⑧“打牆”:蠻民住房是幹打壘的牆,打牆時兩人持“丁”形打杵,交替夯土,夯土時根據節奏交替發出慢、中、快三種号子,慢扳為“嗨…得!”中扳為“嗨喲得!”快扳為“嗨!”中闆“嗨喲得”還有許多變調處理,成為動聽的“打牆歌”。

⑨特殊勞動的特殊工具:彎刀及刀鞘;挑重擔的“弓形扁擔”和“打杵”;紡粗線的線錘;背小孩的山背婁等。

居住習俗

①“四屋頭”:形似漢民的“四合院”,分三間正屋,四間廂屋(東西各兩間),三間廳屋(三間相通,沒有隔牆),一律兩層樓。這種房屋一般是蠻王或富豪之家居住的,個别大戶還有兩進院,三進院,形成“四屋頭”群。

②大跑馬檐或大檐屋池子:指三間大房般般齊,兩頭山牆伸出去,形成三間房子長、八尺進深的大階檐,一律兩層樓,階檐中間用兩根大木柱及勒架連接。中層人家居住。

③小跑馬檐或小檐屋池子:即三間房子中,正屋進深淺,兩頭房子長八尺,形成一間房寬的小階檐。一般人家居住。

④不管哪能種形式的房子,都有配套房,如廚屋、磨屋(支大磨、小磨)、火爐屋(挖一方坑,條石鑲邊作火坑,火爐上面吊一個能升能降的壺鈎,挂壺燒水,挂吊鍋煮肉)。

服飾習俗

①頭飾:男用丈二長(寬一尺)黑土布纏頭,圓形;女用丈二長黑土布纏頭,梭形,前額後腦帶尖。5歲以前的小孩帽子,黑色圓幫,繡花頂蓋,前豎繡花帽翅,後吊披花。

②服飾:男大襟長衫,白腰直筒褲;女豔色大襟短衫,豔花直筒褲。5歲以前小孩穿連腳開裆褲,前有護兜,後有背帶。

③頸飾:5歲以前小孩頸戴圓形“旋篼”。獨子在12歲以前,頸戴“疆繩”(拇指粗的圓布條,縫成項圈戴于頸,後兩根并攏縫成“蝴蝶”吊辯,吊至尾巴樁處。)

④發飾:15歲前女孩辮獨辮,15歲後挽髻。未婚女子頭發前額分路,婚後不分路,一齊往後梳。⑤足飾:男穿淺口布鞋(鞋底布質線拉,梭形花紋),做活穿草鞋(分偏耳、滿耳,工具:草扒子);女穿繡花鞋。

婚姻習俗

①“躲婆子”:戀愛期間,女方不讓男方任何人見面,一切靠媒人介紹,而女方可以偷窺男方。

②“看期”:迎娶日期由男方決定,決定後由媒人通知女方。

③“送梳頭盒”:迎娶的前一天,由男方請的“行客”給女方家送“梳頭盒”(長寬高均為1·2尺的方形木盒,内裝木梳、頭繩、胭脂、欄線等)。

④“上頭”:女方請夫婦同康、兒女雙全的主婦為“上頭娘”,用男方送來的“欄線”給女方夾臉上的汗毛,謂之“開臉”,梳頭打扮,統稱“上頭”。

⑤“取親”:取親人擡轎子到女方,同時送女方家裡三個“方箱”(分别裝鬥米、鬥面、10件衣)、一壇酒、兩個肉吊。

⑥“哭嫁”:新娘及新娘的母親、姐妹等分三次哭嫁,梳頭盒到哭一次,取親人到哭一次,發親時哭一次。

⑦“發親”:新娘披上“蓋頭”,出門手拿一把筷子,背向分兩半,一半扔進屋裡,一半扔出大門,扔進屋裡多則娘家發,扔出門的多則婆家發;随後新娘兄弟背新娘上轎,新郎到女家堂屋舉行“改口”儀式。

⑧“典禮”:轎到男家後,“牽喜娘”牽着新娘随新郎進堂屋,屋裡鋪個四方席子,新郎新娘在席子的四個角叩頭。

⑨“新郎踩床”:入洞房後,在新娘還未揭蓋頭前,新郎上床順床沿将四個角滿走一遍,表示新娘永遠屬于他的。

⑩掀蓋頭和喝交杯茶。

喪葬習俗

突出的有“喪歌”、“還陽歌”、“閃棺”、“親口錢”、“八擡”、“拉牽”、“踩地”、“開櫃”、“叫飯”等。由于不便成為旅遊項目,故不細述。

飲食習俗

①蓋碗肉:年節之日,席面是粉蒸肉、紅蒸肉都做成蓋碗肉,各兩碗上席,其中各留一碗隻看不吃。所以,吃蓋碗肉時,得主人先動筷,客人才能跟上。

②蓑衣飯:大米摻和玉米煮成。

③熏臘肉:将肉在火爐熏幹,常年備用。

④腌菜:腌制整條黃瓜、整個辣椒、元合、韭菜等。

⑤“張口貨”:蠻民對地裡種的蘿蔔、黃瓜,樹上長的紅柿子等可生吃的瓜果,稱為“張口貨”,行人可以随便吃,不必給主人打招呼。隻要不懷揣裝袋帶走,主人也不得幹涉。

節歲習俗

①過年“忌口”。在臘月23日以後,正月15日之前,全家老少都得“忌口”,不得說“死”、“病”等不節歲習俗吉利的話;

②出天行:農曆正月初一“東方發白”時,當家夫婦和其長子三人端着放有豬頭、供香馍、香、表、鞭的盤子出門,朝“喜神”所在方位祭拜,其餘家庭成員一律在火爐烤火等候,不得說話,不得偷看“出天行”儀式。待當家人進屋拜神後,晚輩給長輩叩頭拜年;

③“鬧年”:無宵節後,表示親屬之間串門拜年結束,村裡的年輕人結夥娛樂,直到正月尾,謂之“鬧年”,荊山蠻民興打“鬧年鑼鼓”、唱花鼓戲等。

崇拜習俗

①喚魂:小孩病了,蠻人通常認為是撞見了鬼,是鬼在勾魂。主婦往往在室外給亡人燒點紙錢,然後抱着小孩圍着屋子轉,邊走邊喊:“XX兒,回來喲!”一直喊到床邊,把小孩放在床上為止;

②長輩去逝後,請端公作道場,跳“端公舞”;③端公化緣:端公後活多為大家供養,逢年過節前,端公手持“端公拐”,“拐”挂小勾鑼,到各家各戶邊敲鑼邊唱“端公化緣歌”,戶主給糧給錢不居,戶主害怕端公唱“陰詞”坑人,盡力給得讓端公滿意。

文化體系

鳳凰圖騰的故鄉中華民族的“鳳凰”崇拜始于高廟文化。在懷化高廟遺址中出土的陶鳳凰圖騰器表面,大都繪着類似獸面、太陽和神鳥的結合體,高廟文化遺址研究主持專家賀剛教授判斷,這些圖案應該就是當時古人心目中的鳳凰。是原始人類對于陽光、雨露、五谷豐登的崇拜。這些神秘的組合圖案,诠釋了7400多年前中國古老紋飾的起源。

在一件白色陶罐中,則可以清晰地看到兩隻振翅高飛的“神鳥”,神鳥的胃部還印有吐露獠牙的獸面。高廟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器,是7400多年前原始人類第一次将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繪于器物之上。在中國考古界中,舉世聞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刻有鳳凰圖案的象牙器物,河姆渡文化距今約7000年。而在高廟文化中發現的鳳凰圖案比河姆渡文化早了近400年,它對于中國宗教史和藝術史的研究意義不可低估。

盤古、伏羲、女娲的故鄉、火神的故鄉(神農炎帝)為火師、為南方之帝、其神曰祝融、崇拜火焰、太陽鳥、鸾鳳。在湖南省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中,經常能發現有“神農炎帝”文化特征的文物。如14500年前的玉蟾岩有“低溫燒成陶”、9000年前彭頭山有火符号、7800年前高廟的神農氏族“太陽鳥族徽”、“神農炎帝像”和“火神祝融像”、7300年前長沙有“鸾鳳起舞圖”、7000年前湘潭有“薩姆跳神圖”、6000年前城頭山有“薩姆壇”、3000年前甯鄉有“大禾鼎”(禾神鼎)、2000年前長沙馬王堆漢墓有人面蛇身的農耕女神像……

心靈之音的故鄉(神農炎帝)作琴瑟:古有“鳳凰非梧桐不栖”、“栽了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之說。神農氏族制作琴瑟的主要材質是梧桐。梧桐屬梧桐科(Sterculiaceae),喬木、灌木或草本,有時為藤本。全世界約有50屬,900多種,中國有17屬,70多種,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西南至東部。

薩滿的故鄉(神農炎帝)之樂又名“下謀”。“下謀”是母系氏族社會“黔台語”對“女祖先”、“女祖神”及“女祭司”等的尊稱,今譯“薩滿”(“薩滿教”在國際上現已變成對全世界原始宗教的通稱了),樂曰“下謀”,即《薩滿之歌》,也就是“女祖之歌”之意。

英雄的故鄉長沙本義,在黔台語系就是女神祭祀的地方!中國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有男子(靈魂)馭龍升天圖,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有龍鳳導人(靈魂)升天圖。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帛畫,繪有天上世界、人間世界、地下世界等豐富内容。凡此種種,均表明在春秋戰國以及秦漢時期,楚國楚地特别注重人死後靈魂歸宿的問題,這也是諸子百家唯有楚國的文人學者會撰寫《九歌》、《招魂》、《大招》的原因所在。

長沙是楚國首封之地,這裡也是楚國先王的祖廟所在地。因此,楚懷王死後的靈魂,應當被引導到祖廟裡。也就是說,為懷王招魂的儀式是在長沙舉行的,屈原所作《招魂》也是在長沙脫稿的,而尾聲中的睹物思情亦在情理之中。與此同時,楚懷王的遭遇、楚國的衰弱,也促使屈原對天命、對曆史、對巫術産生了強烈的懷疑,《天問》的腹稿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起草。

曆史之最

衣着方面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地區的道縣玉蟾岩遺址的陶器上,發現了人類在15000年前用來作陶器“墊布”的植物纖維編織紋,不管這植物纖維編織紋是如何地簡陋粗糙和幼稚,它卻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見到的人類自己用勞動創造出來的第一件手工紡織品,是全世界紡織工業的萌芽。

飲食方面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地區的道縣玉蟾岩遺址中,發現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盡管它還隻具備了人工馴化的一些痕迹,它卻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見到的人類自己用勞動創造出來的第一個農作物品種,是全世界耕作農業的萌芽。而陶器的出現,又是人類告别“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進入“熟食烹饪”的文明時代的第一個标志。

住房方面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地區的臨澧竹馬村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距今約18000年)中,發現了帶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築”,它不僅是中國“高台式宮殿建築”的源頭,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築”。

交通方面世界之最

中國人是船舵的發明者,而全世界最早的船舵(原始的艄形舵)是在南蠻洞庭湖區澧陽平原距今7000-6000年的城頭山遺址中發現的。在澧陽平原的常德市發現的一面東漢銅鏡上,有一艘雙帆大樓船的紋飾,樓船尾部有一座“舵樓”,舵樓中安裝有艄形舵,似與城頭山出土的艄形舵有傳承關系。

常言道,“大海航行靠舵手”,船舵的出現,不僅意味着人類從自給自足式原始漁業時代的結束,商品漁業時代的開始,也意味着短途航運時代的結束,長途航運時代的開始。更意味着海洋時代的到來。其意義是不可低估的。

化學方面世界之最

1.玉蟾岩遺址出土的距今15000年陶器,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化學方法制造出來的“非自然物體”,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第一個裡程碑,是化學工業的源頭。

2、世界上的化學實驗起源于中國的煉丹術,而中國的煉丹術所必須的丹砂則是古黔中的特産。古黔中距今8000-7000年的高廟遺址中,發現了了一件被命名為“T2003○21”的陶簋,陶簋底部刻畫有精美的“鳳凰産子圖案”,為了顯示這圖案的神聖,古黔中人還特意為這一圖案塗上了丹砂中的極品——朱砂。這不但是世界上最早的丹砂,而且還是世界上最早的朱彩工藝。

3、荊人向楚王獻長生不死藥的記載,是世界最早的有關化學煉丹的記載。

農耕文化的世界之最

1、道縣玉蟾洞遺址出土的距今15000年的人工栽培稻,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澧縣彭頭山文化遺址距今9000年前的農耕聚落,是全世界最早的農耕聚落;

3、城頭山文化出現的第一片“粳糯”稻田,是全世界最早的稻田;

4、城頭山文化出現的第一條人工壘築田埂,是全世界最早的田埂;

5、城頭山文化出現的第一個人工挖造的直徑近2米、深1.5米的非常規整的圓形水坑,是全世界最早的農用蓄水坑;

6、城頭山文化出現的流向圓形水坑的多道小水溝,是全世界最早的農田灌溉水溝;7、懷化4000多年前的高坎壟遺址,是中國同時期出土生産工具最多的農耕遺址。

鋼鐵冶煉世界之最

春秋時代長沙楊家山65号墓出土的“百煉鋼劍”,是全世界最早的鋼制品。

春秋時代長沙楊家山65号墓出土的白口鐵鼎,是全世界最早的白口鐵制品。

國際航運世界之最

中國的曆史老停留在張骞通西域開辟了“西北絲綢之路”這一陳舊觀念之上,卻不知張骞在西域見到的筇竹杖、蜀布等中國商品,并不是通過中國的西北部販運到西域去的,而是南下印度,經印度販運到西域去的。這說明早在張骞通西域之前,從中國經印度到西域,就已存在有一條經過中國南方到印度的國際通道了。但南蠻由于當時的中原政權還達不到大西南,才不為中原所知罷了,下面隻略舉數例:

1.古黔中早在15000年前就已有了用稻殼作陶器糁和料的技術,而不産水稻的西亞○3,在7000年前也出現了含稻糁料的陶器,這不大可能是西亞生産的産品,而應是從中國進口的商品;

2.陶鬲是典型的中國式陶器,在中國已有了6000年曆史,但泰國出土了距今4300年左右的中國陶鬲,越南出土了距今3000年左右的中國陶鬲,這也隻能是從中國進口的商品;

3.3000餘年前流行于東南亞一些古國的特殊貨币——海貝,近年在中國南方古墓葬中紛紛出土。四川的商代遺址且出土了數以千計的海貝,其中長達三厘米的虎斑寶貝,更是隻出産于南亞的珍稀貝種,如果不是通過國際商貿的途徑得來,又是通過什麼途徑得來的呢?

4.德國南部發現了公元前5世紀凱爾特王子的墓葬,他卧在一張三米長的青銅床上,身披中國絲綢制的華麗服裝,這些絲綢當然是通過中國的大西南經緬印長途轉運才到達歐洲的;

5.在楚國時期,古黔中出土的波斯琉璃珠,比全中國出土的總和還多,證明了古黔中的确是波斯商品的最大市場。

6.新莽時期,從緬甸、印度運往長安的大象犀牛,都是熱帶動物,缺水就無法生存,隻能通過這條山清水秀的大西南國際商貿通道運送,如果通過“西北絲綢之路”前來中國,它必然死在沙漠之中。以上所述,都發生在張骞還沒有出生、“西北絲綢之路”還沒有開通之前。這說明了早在7000-2000年前,中國就已有了一條從西域經過印度、緬甸、古黔中轉運中原的國際通道了。隻有這條國際通道。才是全世界最早的國際通道。

精細衡器世界之最

1.古黔中郡治沅陵的戰國楚墓中,出土了世界最早的天平與“成套青銅法碼”,一般的楚墓中也往往有砝碼随葬。天平和砝碼是隻用于貴重商品的衡器,這說明了流通于古黔中的貴重商品的比其他地區要多,因為其它地區至今都還沒有出土;

2.古黔中郡酉水之畔的龍山裡耶,是一座有了4000多年曆史的古鎮,在它的秦代遺址中,發現了衆多的秦代文書,上面有“水下三刻”、年、月、日、時、刻等精細記時法,精細的“郵政專遞”制度,特别是出土了中國最早的“乘法口訣”,使頻繁的商務往來,有了精細的計算方法,為促進商業的繁榮做出了世界性的貢獻。

地理知識的世界之最:在城頭山城市文化群石家河文化時期出土的泥塑動物中,出現了澳洲的袋鼠和南極洲的企鵝,而在世界上的其它地區,知道澳洲和南極洲,還是近代的事,這說明了古黔中人早在4000年前就已認識了澳洲和南極洲,是全世界最早認識澳洲和南極洲的人。

城市建設之最

1.世界最早的船舵;

2.世界最早的有隔水密封艙的船(有舵的船必定是有隔水密封艙的船);

3.世界最早的大型圓形城市建築(整個城市為圓形)

4.世界最早的幾何學(修建這麼大的圓形城市,必須有幾何學知識);

5.世界最早的方位學(城市的東、南、西、北四門方位都定得比較科學,不懂方位學做不到這一點);

6.世界最早的城市學(是由護城河、城牆、城門、水門、旱門、街道、卵石大道、木橋、橋頭堡、排水系統、祭祀建築等組成的有科學規劃的城市);

7.世界最早的和平貿易城市;

8.世界最早的建築學(能建造這樣大的城市,沒有建築學是不行的);

9.世界最早的橋梁學(木橋與橋頭堡都屬于橋梁學範疇);

10.世界最早的道路學(四座城門的水門、旱門、出入通道、卵石大道都屬于道路學);

11.世界最早的有水門的城市;

12.世界最早的防洪建築(城牆外坡平緩,不能禦敵,是防洪堤);

13.世界最早的防洪技術(堤岸鋪有竹席防止洪水沖擊);

14.世界最早的航運學(有舵的船隻是長途運輸用的船隻,需要有航運知識);

15.世界最早的十字街道

16、世界最早的出土農産品最豐富的城市;

17.世界最早的出土手工業制品最多的城市……

注:以上均為南蠻後代的觀點,無任何依據.

曆史稱呼

商朝時有荊蠻、庸、濮、蜀、髳、微、越。

先秦時稱南蠻、荊蠻、荊越、揚越、百越、閩、庸、百濮、巴、蜀、僬僥、卉服島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國。

福建人被稱為閩越。廣東被稱為南越。古代“越”同“粵”。

曆史關系

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布于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百濮族系分布于今湖南、貴州一帶,巴蜀族系分布于今四川、重慶一帶。現今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由南蠻民族演變而來現在大多分布于四川泸州一帶。

曆史考證

我們如果用首創農耕的“黔台語”去解釋一些無法用漢語解釋的“古漢語”,我們同樣會發現:隻要是屬于農耕語言,大多是可以用“黔台語”解釋的。如(炎帝)乃作樂曰《扶犁》(fu li)(又名《扶來》、《扶持》)。在上古音中,“犁”、“黎”二字都屬“脂來平”,“來”字屬“之來平”、“持”字屬“之定平”(以王力教授的《上古音手冊》為準),因此,這幾個名詞全是“同音異譯”。并非有多種稱呼。在“黔台語”中,“扶”有“大”的含義,“黎”的古字作“利”,從“禾”從“鳥”(不是從刀),含義是“種禾的鸾鳥氏族”。樂曰《扶犁(黎)》,即《大黎之歌》之意。

如果學者們用中國農耕發祥地的“黔台語”去解決世界語言學上的一些難題,我們還會發現:全世界的農耕語言中,都會找到“黔台語”的蹤迹。

(神農炎帝)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聖陸羽《茶經》曰:“茶是南方嘉木”。

(神農炎帝)死于食斷腸草:斷腸草即鈎吻,又名大茶葉、大茶藥、大茶藤、斷腸草、野葛、毒根、葫蔓藤、胡蔓草、除腥、黃藤、吻葛、朝陽草、虎狼草、梭葛草、大炮葉,黃花苦晚藤、黃猛菜、發冷藤、藤黃、大雞苦蔓等。是馬錢科植物,一年生藤本。喜陽、卵狀長圓葉對生,開小黃花,5萼漏鬥狀,卵狀蒴果。湘、贛、浙、閩、粵、滇、黔、桂都有分布。

(神農炎帝)一曰連山氏,創“連山易”:相傳伏羲氏首創八卦後,炎帝連山氏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創造了“連山易”,是為中國最早的《易經》。湖南地區卻有好幾個連山,也有炎帝連山氏創《連山易》的傳說,

(神農炎帝)葬于長沙之茶鄉:茶鄉在湖南長沙,不在陝西寶雞。中華民族有“葉落歸根”的傳統,人死後如若不能“歸葬故土”,便會被人視為不祥的“殇亡鬼”。屈原有“魂兮歸來返故居些”的《招魂賦》,又作《國殇》以祭祀那些為國捐軀,不能魂歸故土的“殇亡鬼”。

神農牛首:《述異記》載:炎帝“人身牛首,長于水”,這是人類進入“牛耕”(是牛踩田,不是牛犁田)時期後的圖騰形象,今日大西南的少數民族中,仍有以牛角為頭飾者,即對這一遠古遺風的傳承。

(神農炎帝)日中為市,緻天下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中國最早具備了“日中為市”條件的城市是湖南的城頭山古城距今6000多年,出土的物資豐富,還出土了護城河、水門與船隻等。

“南蠻”不是貶義

“南蠻之地”都被人認為是偏僻、落後、愚昧的代稱,而古時中國對地理的劃分是按方位進行的,稱中原、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這是一種地理特點,因此他們認為南蠻并不是貶義,“荒蠻”的山水不等同于草木不長的窮山惡水,從文化的視角來說,“蠻荒”實際上是一種沒有遭受過人類破壞的純自然形态,是一種原生态領域的深厚大美。

“南蠻文化”蘊含厚重

“南蠻”一詞在古時泛指長江流域以南地區,随着中原政治經濟文化的持續擴張和影響,随着中原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和地方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融合,“南蠻”的地理區域實際上已經囊括了整個東南亞。而“南蠻文化”是數千年以來中國地區及其東南亞地區政治經濟民俗宗教地理生态等各種曆史元素演繹的結果,因此,“南蠻文化”的内容廣泛、内涵豐富、蘊含厚重、概念獨特,它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遠古的楚辭,中古的古文運動和唐詩宋詞,近古的理學,無不顯示出南蠻文化的無窮魅力[1]。

日本稱謂的差異

日本人眼中的南蠻與南蠻文化

十五世紀開始,西歐各國紛紛向東洋開辟新航路,世界曆史進入了地理大發現時代(大航海時代)。随之而興起的就是殖民與海外貿易。所謂南蠻,是當時日本受中國華夷思想的影響,對最初到達日本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稱呼。這些人大都乘船繞過好望角、菲律賓群島從靠近九州的南面海上駛入日本,故統稱為“南蠻人”。以後英國、荷蘭勢力東漸,日本人又稱英、荷人為紅毛。

日本最早接觸南蠻文化是在天文十二年(1543),一艘中國帆船因受台風襲擊而漂流至九州種子島。這艘船本來是往來中國與暹羅王國(今泰國)間的商船,船員多數是歐洲人,少數是中國人。該船的葡萄牙人船長手中有一管狀物,可以發火,其聲如雷,力破銅鐵。即史書中所謂之鐵炮(步槍)。

種子島領主種子島時堯以2000兩白銀向船長購得兩支,并在兩年後由工匠八闆金兵衛清定複制成功。這種新式武器很快就被戰國大名所接受,近江國的國友、和泉國的堺與紀伊國的根來成為大規模生産步槍的基地。步槍的傳入使日本的傳統戰術發生改變,作戰主力也由騎兵改為步兵(“足輕”)。

步槍可以說是最早影響日本的南蠻文化産物之一。在步槍傳入後數年即天文十八年(1549),天主教也傳入日本。當時歐洲正逢宗教改革,不少國家已改奉新教、擺脫羅馬教皇的控制,天主教隻得轉向東方尋求市場。将天主教傳入日本的傳教士是西班牙籍天主教耶稣會士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他在到達日本薩摩(鹿兒島)後得到領主島津貴久的允許而在當地傳教,第一年就發展了二百個信徒,以後又在肥前的平戶、周防的山口、豐後的府内等地傳教。

日本人将其傳入的天主教音譯為“切支丹”或“吉利支丹”。中國史書常把傳教士描繪成兇神惡煞的殖民先鋒,未免有些程式化。後人可以從大的視角輕描淡寫地總結曆史,而處于曆史之中的人卻很難擺脫環境的制約。沙勿略為了将福音傳播于東方而不辭艱辛,其堅毅的精神是可敬的。在日本傳教兩年三個月後其回到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果阿,準備來華傳教,1552年來到廣東上川島,未能進入内地,即患熱病而死。沙勿略後來被教會追認為聖徒。

沙勿略之後的傳教士接踵而來,且常與南蠻商人一起出現。《馬可波羅遊記》中将日本描寫成黃金之國,是以南蠻商人對日本很感興趣。以葡萄牙為主的南蠻商人常以馬六甲為中心,經營中國、日本、南洋、印度間的居間貿易(黑船貿易),獲利甚巨。而最初為其擔任翻譯者,就是中國曆史上惡名昭彰的倭寇巨魁王直。九州諸大名為了染指南蠻貿易的利益,紛紛開放自己的領地并給于傳教士在領地内傳教的權利。比較有名的南蠻貿易中心有肥前的平戶(松浦氏領地)、橫濑浦和長崎(大村氏領地)以及豐後的府内(大友氏領地)。

關原之戰後奪得天下的德川家康,一開始因為需要通商來繁榮經濟對于傳教基本持鼓勵态度。這種背景下,慶長十八年(1613)仙台藩主伊達政宗又派出了以家臣支倉常長為代表的“慶長遣歐使節團”。與天正少年使節團不同,這一次乘坐的是日本學習西方造船術自建的大船,先橫渡太平洋至墨西哥上陸,經陸路至美洲東海岸再穿越大西洋到達歐洲。回國時大緻亦循此航線。支倉常長也晉見了西班牙國王和教皇,七年後回國時日本已禁教,故未達到傳教與通商的目的。然後在當時情況下,東方人如此大規模的航海還是引人注目的。

德川幕府轉而禁止天主教的原因很多。一是教義内容如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排斥異教,反對切腹自殺,反對多妻制等與日本統治傳統直接對立;二是天主教與把持南蠻貿易的九州各藩勢力的龐大引起了幕府的擔憂;第三與當時接觸幕府的荷蘭、英國(都是新教國家)商人為排擠先占有市場的葡、西商人,有意識中傷天主教有關;其他還有許多細碎原因。

從慶長十八年底起,幕府在全國禁教。信教大名面臨着或失去地位,或失去信仰的抉擇。不少人選擇了後者,而且為了表示堅決,瘋狂迫害教徒。隻有高山右近(其在秀吉禁教時已失去領地)因拒絕改宗而流放到了馬尼拉。幕府以踩踏聖母像的方式(踏繪)試驗老百姓是否信教,而對于信徒的處罰極為野蠻,往往伴随着人格侮辱。雖然大多數人被迫改宗,信仰堅定而殉教者仍屢見不鮮,1619年以後六年間被殺的日本教徒據估計有28萬人之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