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中山公園

沈陽中山公園

沈陽市和平區景區
沈陽中山公園位于和平區中華路南側,占地面積16.1萬平方米。始建于1924年。日僞時期叫千代田公園,中國人被限制入園。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公園”。解放後經過四十年的規劃建設,成為沈陽市的重點公園之一。[1]園内綠樹紅花,假山亭閣,小橋流水。雖地處繁華鬧市區卻自有一種甯靜。
  • 中文名:沈陽中山公園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沈陽市和平區中華路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16.1萬平方米
  • 著名景點:圖書館,人工湖,大草坪
  • 曾用名:千代田公園
  • 性質:開放式公園

概況

中山公園位于中華路南側,占地面積16.1萬平方米。始建于1924年。日僞時期叫千代田公園,中國人被限制入園。解放後恢複原稱,是該市重點公園之一,曾是該市舉行花卉﹑彩燈﹑冰燈展的主要場地。

公園布景

園内綠樹紅花,假山亭閣,小橋流水。雖地處繁華鬧市區卻自有一種甯靜。占地兩面萬多平方米的兒童樂園是孩子們的世界,建有高40米的高空纜車、宇宙飛船、電動木馬、小火車、碰碰車、空中電動轉椅、彈跳小城堡等設施。

中山公園經常舉辦花卉、彩燈、冰燈展覽,每年的展出期間,遊人絡繹絕,高峰時人山人海。沈陽中山公園動物園是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

公園景點

園内現分5個區域,中部是半地下的沉池,池南部是回廊;西南部是兒童樂園;東南部是假山草地;西北部是童樂城;東北部是“百花苑”及花卉培育基地。整個公園道路縱橫錯交,綠樹成蔭,繁花似錦,鬧中取靜,是一座融高雅文化、大衆文化和園林藝術為一體的文化娛樂性主題公園。

公園曆史

中山公園的曆史與日本侵略者“南滿鐵道附屬地”緊密相連。

清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政府根據不平等的《東滿鐵路公司續修南滿支路合同》,在沈陽修建了火車站,取名“茅古甸”(今沈陽站北貨場)。同時,把鐵路兩側東起和平大街、西至興工街東側、北起北十馬路、南至南八馬路的6平方公裡範圍,劃為“鐵道用地”,歸沙俄管理

1902年,沙俄在沈陽站前修築了如今的勝利大街北段等幾條土路。1905年,日本打敗沙俄後,接管了“南滿鐵道”和“鐵道用地”,并将“鐵道用地”改稱為“奉天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附屬地”。

1907年,日本侵略者在“滿鐵附屬地”内規劃修建道路,鋪設了老道口至小西邊門(現今市府大路上)的“馬車鐵道”;又以火車站為中心,按放射狀修築了與勝利大街垂直的東西向沈陽大街(今中華路);1912年至1914年,又先後在沈陽大街南、北兩側,修築了昭德大街(今中山路)、南斜街(今民主路)。

到1931年末,“滿鐵附屬地”東西向和斜向的路已有25條,南北向的街已有36條,基本形成了棋盤格狀街路網。及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滿鐵附屬地”共有街路102條。“滿鐵附屬地”供水史料記載,沈陽的城市供水曆史,從“南滿鐵道附屬地”起始。

公園規劃

改造前:八旬公園欲“整容”

2007年,沈陽中山公園81歲了,本年迎來了最大規模的“整容”,投資3000多萬元,曆時一年時間,這是沈陽公園改造中的大手筆。

中山公園由日本人建于1926年,當時叫千代田公園,1945年日本投降後改為中山公園,期間經過幾次局部改造,從封閉式收費公園變成了開放式公園,此次大規模改造後,仍為開放式。

改造中:邊拆邊建綠滿園

中山公園占地面積18.9萬平方米,分三期改造,明年七一前全部竣工。

第一步:拆房種植名貴樹木

現在啟動的是東北角建築物拆除工程,拆除面積1.4萬平方米,除保留1500平方米的辦公建築外,其餘空地全部建成精品綠地和園林小品,栽種20多種名貴樹種,這是一期工程,年底可以完成。

第二步:拆遊樂設施建草坪

二期工程明年年初啟動,将公園西南部的遊樂設施全部拆除,在2.2萬平方米的空地上,建成一個比足球場還大的草坪,遊人可以坐卧踩踏,是放風筝的好地方。

第三步:挖掘大型人工湖

中山公園目前沒有湖面,隻有一個沉水池,三期工程計劃挖掘一個大型人工湖,水面1萬平方米左右,湖中栽種荷花睡蓮水生植物,湖心建小島和小橋,湖内養魚類和青蛙等動物,湖邊設有咖啡廳、茶座、冷飲亭等餐飲休閑場所,周圍栽種茂密的樹木,成為天然氧吧。

此外,公園的主題雕塑孫中山塑像及小廣場也将改建,園内的道路全部改建,分成步道、車道、殘疾人通道等。

改造後:湖畔美景不夜天

全新的中山公園更注重休閑健身和娛樂功能,除了湖畔餐飲休閑文化區域外,不遠處假山區旁邊的中心舞台,将移至背靠假山的位置,遊客在這裡可以免費欣賞二人轉、音樂會等表演,和平區将為此與多家藝術團體和個人簽約,打造中山公園的夜生活。

此外,公園還将設華爾茲跳舞廣場、森林劇場、建設廣場、風筝廣場等設施,豐富群衆的文體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