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村區

芳村区

广州市辖区
芳村区是中国广州市昔日的一个市辖区。芳村区位于广州市西南端,三面临珠江,陆地面积42.6平方公里。属珠江三角洲北缘,地势平缓,气候温暖,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芳村区 外文名: 别名: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 下辖地区:白鹤洞、冲口、茶滘、花地、石围塘、东漖、海龙、中南、东沙 建立时间:秦汉时期 面积:42.6平方公里 友好城市:广州市 著名景点:毓灵桥、车歪炮台、真光书院、聚龙村 主要街道:东漖、海龙、中南、东沙 地域名人:明猪和 地方特产:花鸟 知名产业:花卉、蔬菜种植,水产养殖 知名企业:广州花卉博览园 机场:广州白云机场 电话区码:020 行政类别:市辖区(已撤销) 下辖地区:花地街道、白鹤洞街道 电话区号:020 邮政编码:510360 面积:42.60平方公里 人口:18.76万(四普常住) 方言:粤语-广府片-广州话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毓灵桥、车歪炮台、

地理位置

芳村区是中国广州市昔日的一个市辖区。芳村区位于广州市西南端。北、东面临珠江(南航道),与白云区石井镇、荔湾区、海珠区隔江相望;南靠珠江(佛山水道),与番禺区大石镇、南海市平洲镇相邻;西与南海市盐步镇、黄岐镇接壤。面积46.2平方公里。

属珠江三角洲北缘,地势平缓,气候温暖,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2001年末,全区常住户总人口为181731人。其中,男性96834人,女性84897人;非农业人口149193人,农业人口32538人。出生率为8.9‰,死亡率为7.09‰,自然增长率为1.81‰

历史沿革

秦代以前,芳村地域还是一片古海和沼泽地,只有一些沙洲露出海面。1971年,广州钢铁厂在鹤洞挖掘地道时,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1987年,南海县平洲镇(毗邻芳村)在修筑公路时,再次发现恐龙蛋化石;残存海北村的芙蓉岗、南海村的赤岗,具有海浸痕迹。这些都证明芳村一带确曾是一片古海。

秦汉时期已逐步形成冲积平原。

南汉大宝元年(958),名僧达岸奏请南汉后主,在花棣(地)修筑宝光寺(宋朝改称大通寺)。宝光寺建成后,香火鼎盛,以花献佛,园圃业因此而兴旺起来。康熙六年(1667),肖子奇捐资重建大通寺,并在烟雨井上建六角亭等景点。

北宋初期,芳村的大通镇已是广州八大名镇之一,大通港已颇具规模,为当时广州的一大港口。

明清时代,芳村的花棣(地)已成为旅游胜地。这是芳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

嘉庆二十二年(1817),两广总督阮元在东塱大黄滘口海心洲龟岗建大黄滘口炮台(又称车歪炮台

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花地黄大仙祠。(清咸丰六至八年建)

光绪三十四年(1908),薛广森、陈拔廷等在毓灵桥东北面开办协源米机厂,是芳村地区首家使用机器碾米的工厂。1911年,陈拔廷、陈沛霖和何渭文3人合伙在大冲口创办协同和机器厂。

清末,欧美教会在芳村兴办了德国教堂、培英书院、惠爱医院等一批教堂、学校、医院

20世纪初,造船与机器制造业等现代工业的逐步兴起,促成了芳村地区城市化的第二个进程

1920年,陈济棠夫人莫秀英在花地寺岸街建新黄大仙祠,题名“金华分院”。是年,大成公司使用电船开通芳村至黄沙航线

1938年,大通寺的大雄宝殿、天王殿被日军拆除;黄大仙祠、花地同安坊被日军占为宪兵司令部

1949年1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芳村、崇文两区公所合并成为芳村区、成立中共芳村区临时工作委员会和芳村区人民政府。

建国以后,广州钢铁厂、广州造船厂等近70家大中型工厂先后落户芳村;1985年第三次建区以后,城区范围日益扩大,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广州后,芳村成为独立的市属行政区,后多次经历建区与撤区,最近一次从2005年5月起,将其并入荔湾区

名人

著名的明猪和老板就住在芳村

行政区划

2001年底,区辖白鹤洞、冲口、茶滘、花地、石围塘、东漖、海龙、中南、东沙9个街道办事处(2001年12月29日起,撤销东漖镇,设置东漖、海龙、中南、东沙4个街道办事处)。街下设90个居民委员会、1个家属委员会(广船西部宿舍管理区)、17个村民委员会。

石围塘街设15个居民委员会和2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山村、杉栏、山溪、火车站、南塘、秀水、塞坝口、万盛、桥东、滘口、芳雅园、芳信、怡福、如意、芳华苑居民委员会和山村、五眼桥村民委员会。

花地街设15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明心、陆居路、上市、镇东、新龙沙、外约、中市、民治、全福里、大策、小策、二沙地、怡芳苑、百合园(2001年4月5日成立)、花海(4月5日成立)居民委员会和花地村民委员会

茶滘街设16个居委委员会和2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茶滘、悦成路、茶滘新村、红棉苑、芬芳、合兴苑、穗芳、秋兰、金兰、花苑新村、鸿图苑、大田、春兰、汾水(2001年2月9日成立)、永安(2月9日成立)、葵蓬居民委员会和茶滘、葵蓬村民委员会

冲口街设12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鹤松、沙涌、墩头、招村、杏花、兄弟园、下市、接龙里、坑口、江兴、华丽园、西坑居民委员会和坑口村民委员会。

白鹤洞街设16个居民委员会、1个家属委员会和1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鹤建里、山顶、鹤洞、东塱、金光、金达、金通、金辉、福盛、观鹤一(2001年3月30日成立)、观鹤二(3月30日成立)、观鹤三(3月30日成立)、鹤翔一(3月30日成立)、鹤翔二(3月30日成立)、鹤平一(3月30日成立)、鹤平二(3月30日成立)居民委员会和1个家属委员会(广船西部宿舍管理区)以及鹤洞村民委员会。

东漖街设10个居民委员会和2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东漖、西塱、康乃馨(2001年6月11日成立)、松竹坊、东鹏(6月11日成立)、白鹤沙、花园第一(6月11日成立)、花园第二(6月11日成立)、花园第三(6月11日成立)、花园第四(6月11日成立)居民委员会和东漖、西塱、大花园村民委员会。

海龙街设2个居民委员会和3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海龙、大和居民委员会和增滘、海北、龙溪村民委员会。

中南街设1个居民委员会和2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海南居民委员会和海南、海中村民委员会。

东沙街设3个居民委员会和3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环翠、紫翠、紫荆居民委员会和东塱、沙洛、南漖村民委员会。

区位特色

主要以花卉、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为主,工业基础较薄弱,有钢铁、造船生产基地。芳村是传统的花鸟之乡,花卉、园艺等是这个地区的传统产业,而且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芳村的花卉种植已十分兴盛,花市亦应运而生。清乾隆《番禺县志》刻本记有:“粤中有四市,花市在广州之南,有花地卖花者数十家,……”花地观音庙是花卉集散地,称花墟。这个有数百年历史的花卉墟市,后来逐渐式微,终被废弃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广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花卉、园艺等观赏休闲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原分散经营的花鸟虫鱼个体商户也逐渐向花地湾区域聚焦,并形成规模效应。芳村的“休闲经济”也因此而成为广州的一个品牌。芳村大道一带又成为了茶叶批发的集散地。

白鹅潭风情酒吧街位于芳村长堤路、珠江白鹅潭畔,是广州市惟一经政府规划、独立投资者投资兴建的,也是广州市十大特色商业街和广州市重点光亮工程,自2002年10月初试业以来,每晚吸引着来自广州市和珠三角、南海、佛山、东莞等地的民众前来参观消费。酒吧街一律为2至3层欧陆风格建筑,高塔、钟楼和水塔凡车等独特建筑错落有致。风情酒吧街的灯饰也别具一格,每栋房子的色调各有特色,却又和谐统一,整条酒吧街无论从芳村码头、珠江夜游的船上、白天鹅宾馆、洲头咀等各个角度观赏都别有一番风情

芳村素以买肉菜便宜而闻名全广州市,很多老人从其它区乘坐地铁过来买菜

经济概况

2001年区国内生产总值274997万元,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10万元,减少1.2%;第二产业增加值l09908万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50579万元,增长18.9%。三次产业在支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4%的贡献中分别占-0.1、3.5、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继续向第三产业倾斜。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5.3:40.0:54.7

农村经济

以广州花卉博览园和岭南花卉市场为依托,继续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有效促进区农村经济发展。2001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415059万元,增长4.3%。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影响,部分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产值下降;畜牧业,特别是生猪生产,受市区不准饲养生猪的政策和市场价格偏低的双重影响,产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区花卉种植优势继续凸现,促进了农此生产的有效增长。2001年,区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全年农业总产值27119万元,比上年略降0.7%,其中:种植业产值21035万元,增长2.4%;畜牧业产值5945万元,下降8.5%。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全年花卉种植产值15202万元,增长2.0%;花卉种植、观赏鱼养殖和种草面积(不含异地)共计12947亩,下降2.2%;蔬菜播种面积33353亩,在单产提高拉动下,全年蔬菜总产量32359吨,增长4.6%;生猪出栏44493头,下降7.4%;三鸟出栏64.5万只,下降10.3%;牛奶产量1570吨,增长1.5%。

工业发展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实现年初预期目标。2001年区工业经济呈现U形运行,增长呈现年头年尾两头高,年中偏低的态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0536万元,增长1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5195万元,增长9.7%。全区工业增加值88261万元,增长9.1%;全年实现工业利润7438万元,增长2.7%。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同比增长较快的产品有高分子实心板材增长1.3倍,装饰板增长40.8%,家具制造增长1.6倍;同比下降较大的产品有照相机生产下降79.4%、布下降2.9倍,钟下降45.5%。新增产品有大理石板材86682平方米,空调机9325台,缝纫机5350架。

工业发展抓住重点,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工业总体规模扩大,规模以上企业增多。年产值超5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0年的61个增加至2001年的78个,增长27.9%。二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推进东沙经济区、海北和茶滘等工业区的建设。其中东沙经济区已成功引进多个项目,如立白总部、佳涛圣诞树、高科力纳米涂料等;海北工业区的同益电器有限公司和天成印刷厂全年实现产值1679万元和1174万元,发展较快。三是走科技创新道路,一批基点企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蒙特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高分子实心板材获国家"九五"技术创新优秀产品和广州市名牌称号,公司全年产值增长40.7%;生产高档西服的奥斯曼实业公司成为"九运会"特级赞助商;杨氏生物科技、灏翰数码科技、华硕数控机械科技、S·W微点焊设备等留学人员创办的科技企业相继落户芳村区,"蒙特利效应"影响深远。

外经外贸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外贸商品出口总值有所下降。受国际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疲软直接影响,部分企业出口降幅较大,另外国家出口退税滞后,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致使区一些出口企业转向委托市级资金雄厚的外贸专业公司出口。面对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区外贸出口保持一定规模。2001年外贸商品出口总值8004万美元,下降14.4%;实际利用外资4560万美元,微增0.7%。

市政建设

交通网络

一系列大型市政建设项目的实施,不断改善了芳村区的投资环境和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

珠江隧道,全长1238米,其中河中段长457米,北起黄沙沙基涌口,与市区内环线黄沙大道及六二三高架路相接,南至芳村上涌口与花地立交、花地大道相连,1993年建成通车,总投资6亿元,是我国大陆首条以沉管法施工建成的水下隧道。

广州地铁一号线(西塱至广州东站),芳村区段设有西塱、坑口、花地湾、芳村4个站,1999年6月28日正式全线通车。

龙溪路,全长6.1公里,贯穿芳村腹地,东接花地大道,西连五丫口大桥,直通南海市,总投资6亿元。龙溪路的建成,使广州市与南海、佛山及粤西地区的联系更为密切。

鹤洞大桥是跨越珠江后航道,连接海珠区与芳村区的主要交通枢纽工程。全桥总长2300米,其中主桥长648米,桥宽30.3米,大桥为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主跨长360米一跨过江。成为广州市区十大进出口之一的西南进出口。

花地大道,全长3.6公里,宽40米,是连接珠江隧道,通往龙溪路、广中路的一条主要干道。总投资1亿元。

东漖北路,全长2.6公里,扩宽至20至26米,总投资3500多万元,1996年10月全面完工,系一条横贯芳村中部的较完整的市政路。

芳村大道南段(东沙路),全长约1公里,宽24米,1997年全面完工,总投资6000多万元,该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东沙经济区的发展。

基础设施

建区十多年来,供水、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供水,月供水量由建区初期的235万吨增加至465万吨,递增98%。从石门水厂增设一第至芳村海龙围地域的供水工程已全面开工,该工程全长14公里,新铺设600至800MM管径水管10公里,系建区以来最大的供水工程,总投资达4000多万元。同时结合鹤洞大桥的建设,将广州南部水厂水源引入芳村,将较好地解决整个芳村地区的供水问题。1997年,芳村区日均用水量22万立方米,用水来自白鹤洞水厂、石门水厂和西村水厂。

供电,1997年底,全区有变电站3个(11万伏变电站两座,22万伏变电站1座):芳村站、山村站、冲口站。用电户16765户,比1996年底增加1.87%。芳村区供电局全年售电8.8325亿千瓦时,比1996年增加4.23%,最高负荷为18.8万千瓦

电信,建区前芳村区电话装机容量仅有855门,资产投资约1000万元,电话、装电话难的矛盾非常突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1997年底,芳村电信分局电话交换设备容量已达8万门,电话用户57183户,比1996年底增加16%

城市面貌

2000年全区已完工和在建的城市基础工程总投资达7.5亿元。各级领导和部门努力推进“三年一中变”工程,使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芳村大道东扩建工程年底完;芳村大道西改造工程已于2000年9月底竣工通车;海南、海北村共2430米的200年一遇浪损堤加固工程全面完工;投资6500多万元的塞坝涌整治工程完成总工作量的40%;大沙河整治工程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工。加快推进“三年一中变”,促进城区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清拆“两违”建设13.4万平方米,拆除不规范防盗网17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广告招牌999宗共1057平方米;在“一区三边”路段重新设计安装规范的铺面招牌;拆违复绿,增加绿化景点148个,全区新增公共绿地17.4万平方米;实施光亮工程,增设路灯灯饰多处;计划投入900万元,以隧道口至东教北路口为试点进行楼房立面整饰。大力推进对容村貌建设,抓住村镇规划控制和土地管理等主要环节,坚决打击违章建设的苗头。大力推进“城中村”和旧村改造,抓好海北村等文明示范村的创建等。

2001年,芳村区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建成了芳村大道中改造、体育中心(首期工程)、长堤景观路、芳村花园规划路等一批上规模、有档次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珠江口堤岸(第五、六期工程)、海龙围、塞坝涌整治等水利工程,对主千道两侧共396幢楼宇进行了"穿衣戴帽"工程,在全区范围内清拆两违建筑12万平方米,不规范防盗网3.5万平方米,不规则广告牌10169平方米和违章飘篷43407个,新增绿地面积190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4.1%,人均公共绿地达12.86平方米。

科教文卫

依扣科技促发展。2001年,财政安排科技三项经费800万元,实施市、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5个。一批科教成果转化项目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如蒙特利公司和兴达装饰板公司取得较好经济效益。重点集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给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注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以"人才带动"和"名校效应",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全年投人教育经费9122万元,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启动"人才带动战略",首次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校长、主任和骨干教师,吸纳优秀人才;发挥"名校效应",加快真光中学综合教学楼建设,与省实验中学签订在区设立高中部的协议;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步完成"校校通"工程。2001年全区在校学生数:高中(含职中)2404人,初中7840人,小学20212人,分别增长4。4%、12。5%、13.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4%,普通高考录取率达94.62%,取得建区以来的最好成绩。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投资329万元新增文化市场面积近4000平方米;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区14个村文化室全部达到"五有"要求,茶滘村和坑口村文化室入选广州市"十佳"文化室;全年举办文化活动4项,创作文艺作品36件,其申文化馆郭惠明同志创作的小品《治污办》获"中国曹禺戏剧奖"银奖,是历年来广州小品获得的最高奖项。区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l25641人次,书刊文献外借125341册次,累计发放有效借书证7607人。组织对文化市场检查608次,检查文化经营店档658间次),查获盗版光碟30万张,查处违规经营店档68间,坚持繁荣管理并举的方针,引导区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加快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医疗环境。2001年,完成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慢性病防治中心和服务站改造、整饰工程,区中医院己转为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部。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9间,医疗病床281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65人,其中中西医师234人,护师、护士197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一是以"九运"为契机,全力推进体育中心建设,首期工程包括网球场、体育公园、体育广场、体育会馆一期已经竣工。其中,网球中心占地约70亩,包括一个3600座位的网球主赛场和16片比赛副场及练习场,从而有力地保证了11月5~20日由区承办举行的九运会网球比赛的圆满成功。二是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组队参加市级以上群体活动13项,获得第一名16个,第二名8个。其中区运动员向飞代表市参加45届中国澳门黑沙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男子公开组亚军。三是竞技体育取得新进展。组队参加市第13届青少年运动会13个项目的比赛,共夺取11.5块金牌和784分的较好成绩,举重有2人破4项广州市少年举重纪录。

人口生活

树立科学生育观念,计划生育事业良性发展。全区全年出生人数1596人,同比下降7.7%;出生率8.9‰,下降0.9个千分点,其中一孩率88.16%,上升1.17个百分点;二孩率11.78%,下降1.18个百分点;三孩率0.06%,与2000年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1.81‰,下降1.24个千分点。全区常住户人口181731人,增长1.3%。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2001年城镇职工年人均收入18960元,增长14.9%,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14308元,增4.08%,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3%。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645373万元,增长13.3%;城镇、农村私人建房面积194736平方米。

大力发展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开办就业指导培训班115期,参加培训5138人次,推荐失业人员到用人单位应聘4628人次,被用人单位招用2569人,成功率达到55.5%。2001年,区继续开展社会保险扩大面征徼工作,按时足额拨付发放基本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等社会保险待遇。全年参加养老保险25955人,失业保险24534人,工伤保险15790人,生育保险6348人,分别比2000年减少8.13%、0.04%、7.12%、0.15%;审核应缴养老保险费6134万元,失业保险费941万元,工伤保险费127万元,生育保险费59万元,同期对比分别比2000年增长20.36%、181.77%、39.82%、32.92%。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投入社区建设经费近2000万元,建成5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并对外服务,各项服务功能基本完善。老年人服务"星光计划"进入选点筹建工作阶段。随着社区场所建设和"星光计划"的实施,区初步形成网点分布均衡、布局合理的社区服务网络,不断推动区社会福利事业向前发展。

文物名胜

芳村区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芳村区现有毓灵桥、车歪炮台、真光书院、聚龙村等8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有小蓬仙馆、黄大仙祠、听松园石额等4处已在广州市登记保护的文物单位;有广州市的第一批l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聚龙村民居等等

2003年6月开始的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又发现了一批十分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如:大通烟雨遗址一一烟雨井。大通烟雨是宋、元时期羊城八景之一,得名于大通寺内的烟雨井,该井每当下雨前,井口摇曳生烟,雾气迷漫。“烟雨井”与中山纪念堂的“越王井”并列为广州两大著名古井;如:制造出我国第一台柴油机的协同和机器厂,该厂建于1911年,是当时华南最大的机器厂;同盛机器厂,该厂是制造火柴机器设备的,由始建于1879年的巧明火柴厂大股东吴宗岳出资兴建。这是二处弥足珍贵的中国近代工业遗址

在珠江沿岸整治中,清理出了芳村信义路珠江边典型的歌德式建筑的德国教堂,是广州市唯一的一座临江教堂。而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州市郊最早建立的农会——广州市郊一区农民协会:抗日战争根据地一一风溪;红色游击区一一裕安围等都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些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政治和艺术价值,是芳村区文化的精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大王滘(大黄滘)

大黄滘是指东塱至南漖的一条人工河。传说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进军广州时,在珠江受阻,利用原有河汊于一夜之间开筑成一条人工河,沿河道突然绕到唐军背后,攻下了广州。其后还利用此处附近荒洲做刑场,把一批唐朝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押到此处处死,人心大快。

大通寺和“大通烟雨”

宋代广州八大镇之一的大通镇,位于芳村花地,镇内建有一寺,即大通寺。据《南汉书》卷十七列传第十一僧达岸条载:“僧达岸,名志清,姓梁氏,新州人。……一日,渡城河西,阻风,登南岸,爱其地僻,奏请移居。后主为发帑藏,建宝光寺,使驻锡焉。”宋政和六年(1116),由广州经略使觉民题“大通慈应禅院”额后,“大通寺”才因而得名。寺内有一井,同治《番禺县志》卷五记载:“烟雨井在大通寺中,晨熹初散,常袅轻烟,所谓‘大通烟雨’是也。”“大通烟雨”从宋代开始就成为羊城八景之一。大通寺原址在今广州果子食品厂内。

白鹅潭与“鹅潭夜月”

白鹅潭宋代时称为鹅湖。而白鹅潭之名则始自明代,《广东新语》卷四中载:“珠江上流二里,有白鹅潭,水大而深。每大风雨,有白鹅浮出,则船楫坏。丙申五月朔,二白鹅状如小艇,随波下上,时无风雨,舟经此者皆见。……相传黄萧养作乱,船经此潭,白鹅为之先导”。“鹅潭夜月”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

花地黄大仙祠

花地黄大仙祠位于花地大氹尾街,祠始建于清咸丰六至八年间,初时只是一连三搭的平房,对人赠医施药。光绪甲辰年(1904)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倡议重修该祠。重修后的黄大仙祠是一间极为壮观的庙宇。该祠所供神佛为儒、道、释三教合一,故各种不同的信仰者都可到此朝拜,因而香火鼎盛。1912年潘达微先生在此办幼儿院,后日军侵占,将其作为宪兵司令部。1947年重修孤儿院,1952年改为儿童教养院,后为广州包装制品厂,已复建。

车歪炮台

正名大黄滘炮台,坐落芳材东塱大黄滘口,珠江河畔。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两广总督阮元筹建。该炮台工程浩大,建筑坚固,炮台基础厚约3米,炮位通道墙厚2.1米,垛口高约1.2米,厚0.9米。药局建在海心洲龟岗北岩石下,是贮存弹药仓库,高约5米,直径为8米,墙厚达1.5米。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该炮台曾先后有过抗击英帝国侵略者的光荣历史,是个有纪念意义的古迹,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国教堂

位于冲口街的下芳村。德国教堂是1902~1903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准备在广州起义的秘密据点,该据点是用以秘密筹划军事行动及储藏军用物资之所。在1903年1月25日起义计划暴露后,被两广总督会同德国公使进行调查,抄没了全部军用物资,秘密机关被破坏,且有10多个革命志士被清政府杀害。这次起义是兴中会组织的最后一次武装起义,其功虽不成,其事已轰动全国,震慑了清政府,鼓舞了革命者斗志。

中市谢家祠(南便祠)

这是一间古老祠堂(深三进)。1924年秋天,市郊一区农会在这里成立。该农会是广州市郊成立最早的区一级的农民协会。在农协会成立的同时,农民自卫军也组织起来,大队部设在附近的“北便祠”。现在农协会旧址谢家祠(南便祠),还保存比较完好,成了教工幼儿院;北便祠毁后,已建成民居。

毓灵桥

该桥横跨芳村大冲口河上,是一座古老的梁式古桥,建于清代中叶(一说建于明代)。桥名“毓灵”,是取“钟灵毓秀”之意,历史上这里属钟秀乡。桥长25米,宽2.04米,全桥分三段,中间一段主桥长7.06米,其余两段各为6.25米,两头有引桥。整座石桥全由青油麻石构成,石料质地坚硬,结构紧密,造型古朴。80年代区政府曾重修。

五眼桥

该桥坐落在石围塘厚水河(又名秀水河,即今五眼桥河)上,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南海县户部尚书李待问捐资筹建,是芳村区现存古老石桥之一,原名“通福桥”,因其有五道桥孔,俗称“五眼桥”。历史上,五眼桥是广佛大道第一桥,以红米石建造,结构坚固,造型优美,桥石级坡度小,便于轿马上落。该桥现保存完好,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醉观公园

清末,在花地河畔及其交流策溪一带,以昔日羊城八景之一的“大通烟雨”为起点,分布着留芳园、醉观园等八大名园,既经营花木,又供人观赏。民国27年(1938),这些名园遭战火摧残。抗战胜利后,虽有恢复,但园林面貌大不如前。建国后,在诸园旧址建成现在的醉观公园。

休闲娱乐

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

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5000多平方米,分为水族器材区、宠物区、雀鸟区、园艺根雕观赏石区,约有600间商铺。正在扩建中的第二期占地面积27000多平方米,设有高档锦鲤海洋生物区、鲜干花区、工艺品区和家私精品收藏品区,约有200多间商铺。还拥有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整个市场占地面积达7万平方米,不但成为亚洲最大最集中的同类市场,更已成为世界同行业中最大最齐集相关产品经营的汇聚中心。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大力拓展发展新思路,自2003年8月份开始投资400多万元开发二楼(约8000平方米)作为中高档家私区,提升整体档次。

市场地处地铁花地湾站D出口和珠三角放射线交汇点的有利位置,并附设大型停车场,外地车不受交通限制,且多条公交车线路直达市场的优势,无论市区和省内外到此旅游购物都十分方便。

市场内集宠物、咸淡水族及器材、花卉盆景、奇石根艺、鸟雀、工艺品、兰花等相关配套种类于一体和汇聚了各有实力的商家集中同场经营,所以无论在商品质量、价格实惠等均能给予旅游爱好者信心保证。

市场更以优雅、舒适的绿树成荫修饰别具一格的休闲观光购物环境,使旅游观光者和广大爱好者深深感受鸟语花香、奇峰叠翠、鱼乐无穷、花花世界的自然风光,结合设计独特的自然现代气息商铺装修以及汇聚专业性、技术性、观赏性、趣味性、珍稀性合一的商品陈列,使其不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同类批零市场,更已成为国内外不同年龄层次人士的休闲观光购物旅游胜地新焦点。

广州花卉博览园

广州花卉博览园是一个集花卉展销贸易、技术信息、观光旅游和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市场,该项目现已由广州市计委批准立项,并已定为芳村区的重点建设项目。

广州花卉博览园是一个集花卉展销贸易、技术信息、观光旅游和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市场,位于广州市芳村区西南端,占地3915亩,是经广州市计委批准立项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芳村区三大形象工程之一。

广州花博园规划总投资为8.89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86亿元。从98年7月开发至2000年,共引进国内外花卉企业160多家,其中著名的有台湾七巧园艺有限公司、源茂园艺、龙言园艺、上市公司英豪科教、高科技公司华力园艺、教授公司、中大丹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引进资金6.7亿多元。广州花卉博览园通过短短两年的建设,已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建成了广东省最大的花卉配套产品集散中心。

大沙河观光旅游区

大沙河生态观光旅游区位于广州市西南部芳村区,是规划建设中的广州花卉博览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约30公顷。

旅游区交通便利,北边紧接龙溪路,与西环高速公路、鹤洞大桥、平洲港及五丫口大桥等交通设施也近在咫只。优越的交通条件,为旅游区的开发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旅游区沿大沙河而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花果生长,特别是随着市政府改造大沙河战略计划的实施,旅游区的生态环境更加宜人。

葵蓬人工花果生态区

葵蓬人工花果生态区,位于芳村区东漖镇葵蓬村西南面,是一个四面环水,方圆300多亩的冲积小岛。这里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当地的村民根据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对阳光的需求、遮荫面积大小、开花结果时间的先后进行合理套种,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在长期的耕种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种植方式,即花果生产垂直结构多层次,水平结构多序列,成为有名的人工花果生态区。

走进葵蓬生态区,高低错落有致的种植方式展现在眼前:高处是黄皮龙眼、白兰等花果树;矮一点的是万年青、棕竹等,地上种的是细叶结缕草(又称台湾草)和松软的红丝线草等草种;在河上搭起了架子,上面蔓延着葡萄藤;在白兰树、黄皮树之间,每隔2~3米就有一条沟,沟面套种桂花等植株低矮点的花卉,沟里则种植睡莲,并养有小鱼。生态区内鸟语花香,蝉鸣鱼跃,令人留连忘返。

生态区有7个类型的生态群落:以杨桃为主的群落;以白兰为主的群落;芒果、万年青、棕竹群落;龙眼、九里香、沿阶草群落;橄榄、龙眼、九里香、万年青群落;黄皮、夜合、水葫芦群落;茉莉花群落。在这些群落里,百年以上的果树比比皆是,其中以杨桃、龙眼、黄皮树居多,还盛产白兰花、茉莉花、杨桃和芒果。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西人利用土地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利用屋前、屋后的空地,楼面天台栽种起各种时花、荫生植物,同时改用塑料袋和塑料花盆取代旧式花盆,既美观大方,又占地少,还便于运输。

良好的环境,使生态区的各种空气指数均明显优于市区,空气清新,环境怡人,专家们认为葵蓬生态区是生态学方面的创举。1991年春,时任广州市市长的黎子流视察生态区后,盛赞葵蓬的环境,并批示要加强保护,将其建设成芳村的一个旅游景点。芳村区政府在规划“九五”计划时,已明确把葵蓬人工花果生态区建设成为多功能、田园式旅游景区。

交通:由珠江隧道—→芳村大道中—→洞企石路—→葵蓬路—→葵蓬人工花果生态区。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广州市花卉科学研究所)位于芳村区西北部的珠江大桥西侧,即芳村大道西14号。花卉研究中心创办于1985年,是我国第一家以室内观赏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开发性科研单位。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花卉研究中心已建成我国南方规模较大,有较强技术实力并拥有先进设备的科研实体,初步实现了科研、生产、经营与培训一体化的目标。

花卉中心占地5.4公顷,收集登记的室内观赏植物就有1000多种,平常难以一见的观叶植物有700多种,林林总总,真是“美叶胜似花”。花卉研究中心一年四季均进行优质苗工厂化生产,年产苗株500万棵,其中批量数以万计的品种有20多个,每年有4~5个新品种推向市场,不断提供优质种苗和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

花卉中心拥有现代化的自控温室,有适合南方气候特点使用的屋脊型和圆拱型薄膜连体温室,亦有简易的平顶型和隧道式大棚,可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创造最佳的栽培条件,力促室内观赏植物培育达到最佳效果和最短的生长周期,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花卉中心有高、中、初级科研人员50多人,开展的科研课题有40多项,科研课题生产转化率达90%。科研成果中有15项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廖演均等人先后获得广州市政府第一届与第二届农业金穗专项奖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奖。1994年,广州花卉研究中心被中国花卉协会评为全国花卉先进单位。

花卉中心环境优雅,园林特色浓郁,是省、市确定的外事活动窗口单位。花卉中心对外交流活动十分活跃,先后接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与贵宾。1995年,花卉中心被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和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文明单位和模范单位称号。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