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亮

贾东亮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八一农场场长
贾东亮,河南商丘人,现任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八一农场场长,十七大和十八大党代表。1998年,贾东亮作为一名副团职转业军官,主动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肇庆广宁县的一片荒山办起了生态农场。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他创办的八一生态农场从杂草丛生的黄泥坡变成了水果飘香、鱼鸭欢唱、生猪满圈的花果山、生态园。转业干部的安置是一项比较难的工作。贾东亮不在官场争位置,而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比高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自己人生的坐标重新定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为部队转业复员干部带了个好头。
    中文名:贾东亮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籍贯:河南商丘 毕业院校: 职务: 就职企业: 主要成就: 现任: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八一农场场长 性别:男

贾东亮

贾东亮(1963-)

河南商丘人,现任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八一农场场长。1998年,贾东亮作为一名副团职转业军官,主动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肇庆广宁县的一片荒山办起了生态农场。从此,贾东亮就当起了农民,栽树种果,养猪养鸭。

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他创办的八一生态农场从杂草丛生的黄泥坡变成了水果飘香、鱼鸭欢唱、生猪满圈的花果山、生态园。“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自己人生的坐标重新定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为部队转业复员干部带了个好头。

从军人到“庄主”——全国劳模、复员军人贾东亮

山脚下篱笆围着两间红砖房,门后面藏着昏暗的厨房和卧室,没有玻璃的窗户只用塑料膜挡雨。这似乎是一个普通农家简陋的住宅,但是满桌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木板床上叠放整齐的被子、一台能上网的电脑,还有书架上许多关于科技、农业的书暗示着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贾东亮,一个从英雄黄继光的营队里走出来的少校军官和副团级干部,放弃了留在部队里继续晋升的机会和舒适的城市生活,申请复员来到广东省西北部的小山上,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创办农场,一住就是近8年。他凭着自己的双手和不懈的精神把荒山变成了生态农场,还带领当地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一个“庄主”的梦想

来广宁前,贾东亮是空军驻南海运输队的队长,同时兼任珠海八一寻呼台台长。1998年初,35岁的贾东亮离开生活了18年的部队,带着10多万元的复员经费来到曾经跑过运输的广东省广宁县黄盘村,表示自己要承包两百多亩的荒山作农场。

当地干部和村民都认为这个城市来的军官很可笑,河南老家的亲戚也觉得他原本在部队机关当干部挺有出息,突然成了农民,让人看不起。但手持那份50年承包合同,贾东亮从未动摇。

对于农场,贾东亮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在河南商丘农村长大的他,总是会想起当农艺场场长的父亲忙碌的身影,而童年记忆里那个几千亩的果园,也孕育了他将来成为“庄主”的梦想。

有了自己的农场后,贾东亮把自己当作“新兵”严格操练。他带着当地8个农民,开荒种树、打草积肥、筑坝养鱼、喂猪养鸡。每天4点钟起床,晚上9点钟收工。在部队里白白净净的他,变得又黑又壮。

为了农场,贾东亮8年没有回武汉看过老婆孩子,只有过年时家人才会在农场团聚。妻子每次看到他浑身汗、满身泥的样子都会落泪,但是从来没说过反对的话,而且每次参与农场劳动,尤其是剪枝方面,比一般工人干得还出色。家人的支持成了贾东亮最大的精神动力。

从军人到农民的转变

第一年年底,农场的首批产品莲和鸡可以上市了。贾东亮担着两箩筐莲藕到黄盘村村口市场第一次做起了小贩。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凳子,贾东亮往村口地下一蹲,心情就开始沉重了。堂堂副团级军官竟然在这里和普通菜农一样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甚至忍受一些当地菜农的百般刁难,他不知道自己“图什么”。

但想到那个“庄主”的梦想,想到“人的一生都是在推销自己”,他忍了下来。但语言障碍也是贾东亮“推销自己”的一大难题。

当地人一听他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就认为他是外地的二道贩子,轻蔑地叫他“北佬”(意味北方来的人),产品也卖不出去。无奈之下,贾东亮只好请当地雇工在前面叫卖,自己拎着秤跟在后面一言不发。后来人们发现这个操着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的外地人卖的鸡鸭确实好吃,就直接找上农场。

现在,不用去叫卖,他再也不愁产品卖不出去了。第二年,农场遭遇了巨大的考验。1999年的初春,广宁遭遇了罕见的寒冷天气,一场霜冻洗劫了农场的果树,鱼塘和自来水管都结了冰。太阳一出来,冰融化了,鱼塘里水面上都漂着死鱼,香蕉树都倒下了,菠萝也变黑了。冻坏的菠萝和香蕉只好5毛钱一斤卖掉,那一夜亏损达10几万元,复员老本全没了。

“一场霜冻把我冻醒了。”贾东亮说。也就是那一夜的霜冻,原本只知道一腔热血埋头苦干的贾东亮意识到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他开始考虑调整种植结构。

他劝说妻子取出家里的所有存款,加上向亲戚借钱和请战友担保从广宁银行的贷款,把180亩山林全部改种砂糖橘。从挖坑种树,到锄草除虫,再到抹芽摘果全部亲自上阵。到第三年年底,靠养殖业农场才开始有了利润。

此外,贾东亮从书上学理论,找专家学技术,找老果农学窍门。广宁各级党委政府也经常通知他去参加各种培训、讲座。自从有了电脑和网络,贾东亮能够及时了解新的信息,为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奠定了技术基础。7年过去了,贾东亮规划中的综合生产生态型农场已经逐渐成形。

贾东亮介绍说,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三个养猪场下面专门有通道将3千多头猪的排泄物集中到沼气池,沼气成为农场的生活燃料,而沼气渣则成为用来做2万多株砂糖橘的肥料。

贾东亮表示,他计划引进一条保鲜包装的生产线,扩大厂房,还预备成立公司,重点作加工贸易。

不仅仅是老板

贾东亮今年评上了全国劳模,去北京领奖回来他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劳模相比,做得还很不够”。他说,“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党员,我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回报社会。”

经过不断学习,贾东亮现在不仅是农场的技术员和兽医,也成了附近村民经常请教的“老师”。在他的指导下,10多公里外新桥自然村的一些村民也承包土地种起了砂糖橘。村民李乃河、梁作源等从贾东亮那里学技术,现在他们也都办起了养猪场,当起了老板。

“八一农场”的名声越叫越响。如今的贾东亮仍然穿着那套褪了色的军装,顶着烈日在农场里劳作。有人说他已经功成名就了,但他说现在只是开了个头,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贾东亮同志所走的这条创业之路,既充满艰辛,又充满光明,是一条光彩四射的成功之路。

他当初选择走这条路时,并没有想要争取某种荣誉,而是不想给组织添负担,不愿给部队找麻烦,只想用自己的双手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十二年来,他从校级军官转型为普通农民,从退伍军人升级为创业楷模。贾东亮,他做到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以一名特别的退役军人在农村闪闪发光,他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他为党旗争辉,为军旗添彩。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