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橋市

大石橋市

遼甯省營口市下轄市
大石橋市地處東經122°05ˊ至123°00",北緯40°19ˊ至40°56ˊ,位于遼甯省中南部,遼河下遊左岸,南與蓋州接壤,北與海城毗郊,東與岫岩相依,西倚營口市并與盤錦隔河相望,大石橋市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兼有陸路、水路交通便利的條件。
  • 中文名:大石橋市
  • 外文名:dashiqiao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縣級市
  • 所屬地區:中國,遼甯省營口市
  • 地理位置:位于營口市的北部,遼河下遊左岸
  • 面積:1379平方千米
  • 下轄地區: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0417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盤龍山公園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遼H
  • 地區生産總值:
  • 建立時間:秦漢
  • 地域名人:王維信、高學良、鄧仲儒
  • 地方方言:東北官話

建制沿革

戰國至秦統一中國後,均在遼東郡管轄之内。n

兩漢時屬幽州刺史部遼東郡,在今境内設置溫縣。n

三國和西晉,東晉的前燕、前秦、後燕時屬遼東郡。n

北燕及南北朝時期,被高句麗割據。唐屬安東都護府。n

遼屬東京道遼陽府,在今境内設耀州治岩淵縣,在今湯池設鐵州建武軍治湯池縣。n

金屬東京路遼陽府的澄、蓋二州管轄。n

元屬遼陽路東京支郡。n

明洪武年間屬遼東都指揮使司蓋州衛。n

清屬奉天府。道光年間,遼河口左岸是塊大葦塘,由于遼河洩下大量泥沙逐漸淤積成陸地。後來這塊陸地成了小漁村,稱“沒溝營”或“營子”。因其地處遼河入誨口,1830年後改稱“營口”。n

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始設營口海防廳,今轄境分屬海防廳和海城縣、蓋平縣管轄。n

民國二年(1913年)改營口直隸廳為營口縣,隸屬于遼沈道。n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期間,仍屬營口縣(治所今營口市内。這時的營口縣地又分屬海城、蓋縣所轄。n

1946年4月末,成立營口縣政府,屬遼南地委領導。n

1947年秋營口縣解放。n

1949年十月成立營口縣人民政府(治所在大石橋鎮)屬遼東省管轄。n

1954年劃歸遼甯省。n

1992年11月3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129号)批準:撤銷營口縣,設立大石橋市(縣級)。n

1996年3月,撤銷鋼都鄉、建一鄉、黃土嶺鄉,設立鋼都鎮、建一鎮、黃土嶺鎮。同年,大石橋市面積1379平方千米,人口69.3萬人。轄1個街道、16個鎮、3個鄉:石橋街道、南樓鎮、百寨鎮、鋼都鎮、溝沿鎮、湯池鎮、石佛鎮、水源鎮、金橋鎮、永安鎮、旗口鎮、官屯鎮、虎莊鎮、黃土嶺鎮、建一鎮、博洛鋪鎮、高坎鎮、葦子峪鄉、呂王鄉、周家鄉。市政府駐石橋。n

1997年,撤銷大石橋鎮設立石橋街道(一說1992年已撤鎮改街),将原大石橋鎮3個居委會與原官屯鎮3個村,合并設立青花街道,撤銷金橋鎮設立金橋街道,撤銷鋼都鎮設立鋼都街道,撤銷百寨鎮、南樓鎮合并為百寨街道,撤銷周家鄉設立周家鎮,撤銷葦子峪鄉設立葦子峪鎮,撤銷呂王鄉設立呂王鎮。n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石橋市常住總人口714670人,其中(5個街道、15個鎮):青花街道30093人,石橋街道55846人,金橋街道41749人,锕都街道80025人,百寨街道58618人,水源鎮42479人,溝沿鎮34956人,石佛鎮23982人,高坎鎮52685人,旗口鎮51691人,虎莊鎮32979人,官屯鎮37900人,博洛鋪鎮30726人,永安鎮27536人,湯池鎮33469人,周家鎮22257人,葦子峪鎮8481人,建一鎮18076人,黃土嶺鎮21925人,呂王鎮9197人。n

2001年3月,設立大石橋經濟開發區。2002年3月4日,遼甯省政府(遼政[2002]59号)批準:撤銷黃土嶺鎮、呂王鎮,合并設立黃土嶺鎮;撤銷湯池鎮、葦子峪鎮,合并設立湯池鎮。n

2002年6月,全市面積1379平方千米,人口約73.30萬人。轄5個街道、13個鎮:石橋街道、青花街道、金橋街道、鋼都街道、南樓街道、水源鎮、溝沿鎮、石佛鎮、高坎鎮、旗口鎮、虎莊鎮、官屯鎮、溥洛鋪鎮、永安鎮、湯池鎮、建一鎮、黃土嶺鎮、周家鎮,共有19個社區、342個行政村。n

2007年5月22日,省政府(遼政[2007]101号)批複同意将原屬于老邊區邊城鎮孫家村,0.201平方千米的行政區域劃歸大石橋市金橋街道李屯村,管轄。n

地名由來:因市内有唐朝建石橋而得名。 n

行政區劃

中國鎂都大石橋,轄2個省級開發區,1個省級工業園區,17個鎮區,253個行政村。總面積1612.11平方公裡。

地理環境

大石橋地勢自東向西北傾斜。西部是一望無垠的遼河沖積平原,最低海拔僅2米左右。中部為平原和丘陵緩沖地帶。東部為千山餘脈,山地蜿蜒,溝谷縱橫。有金牛山、豬龍山、秀才嶺、迷鎮山、海龍川、蟠龍山等。東部邊境的老轎頂山海拔1033米。

自然資源

水文狀況

主要河流除西部邊境的大遼河外,還有貫穿東部和中部的大清河及其支流。大石橋市境内的大清河屬大清河的上遊。按流域分為東大清河,西大清河。東大清河發源于呂王、建一、黃土嶺鎮的虎皮峪三支流交彙于黃土嶺後淌入石門水庫,在蓋州彙入大清河主流,再入西海。東大清河上有廂房水庫、虎皮峪水庫。西大清河發源于周家鎮的大金寺、猞猁溝、瓦房溝等和海城市的英落境内。西大清河上有“周家水庫”和“三道嶺水庫”,二股水彙于湯池,從湯池東經下湯池,茨溝出境流入蓋州大清河主流。因東,西大清河都發源于山區,流經河道都以石砂子為底,因此河水清澈見底,故稱之為大清河。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239.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78.3萬畝,林、牧地面積83.5萬畝,荒山荒地面積20萬畝。

水資源

全市有自然水域23萬畝,天然和人工河流30餘條,較大的河流有遼河、大清河、勞動河。有大小型水庫14座,總容水量為5,004萬立方米。 n

礦産資源

現已探明的礦藏有27種,其中非金屬礦石有鎂業、滑石、硼石、石灰石、矽石等21種;貴重金屬和稀有金屬礦藏有金、銀、銅、钴、鈾、鐵6種。其中鎂礦總探明儲量44.56億噸,保有儲量43.63億噸。n

人口民族

截至2021年,大石橋市總人口為67萬,有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等多民族。

政治

市委書記:王立偉 n市長:韓文志

經濟

工業經濟加速轉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1億元,增長3.1%。鎂産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鎂制品及深加工産業規上企業産值完成200億元。

民營經濟活力不斷提升。全面貫徹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5條措施,持續深入開展“四個一”企業幫扶行動,兌現民營企業産業扶持政策資金約500萬元;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8455萬元;全口徑減稅降費5.7億元;幫助122家企業完成電力市場化交易,節約電費4500萬元;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6625戶,新增升規入統企業40家。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農産品供給能力實現新突破,糧食總産量達到53萬噸,增長12%,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4%。着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調減玉米種植面積3500畝,新增設施農業1500畝、高标準農田4.5萬畝,新種植食用菌90畝,總規模達890畝;新發展大紅袍李子2340畝,栽培技術成為省地方标準。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鄉村振興項目7個;培育村級集體經濟項目87個,消除“空殼村”23個。紮實推進“中國好糧油”示範縣建設,農業水價綜合改革5萬畝,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部完工,大清河河道治理工程進展順利,連續11年奪得省“大禹杯”。n

服務業提質增效。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億元,增長8.3%;服務業增加值110億元,增長7%;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20家。深入實施“互聯網+”電子商務行動計劃,建成營口地區首家網絡平台培訓基地。編制完成旅遊産業發展規劃,大力實施“旅遊+”戰略,成功舉辦“杏花節”“大紅袍李子節”“首屆蘋果節”“淡水魚文化節”等特色旅遊活動,促進旅遊與農業、文化産業融合發展,全年完成旅遊總收入39.8億元,增長15%。n

2020年,現代農業穩步推進,成效可鑒。農業種植面積83萬畝,生豬生産恢複到2017年出欄量的90%以上,實施高标準農田建設9萬畝,連續13年奪得“大禹杯”,被評為“2020年中國水稻優質産區”。紮實開展農村土地确權專項行動,收回土地11685畝、資金751.2萬元,253個行政村登記賦碼頒證率達到100%。2611座農村無害化戶廁建設工程穩步推進。

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實力穩增。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完成300億元,工業經濟出現止跌回升态勢。大力推進鎂産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成效明顯,實施鎂産業重點科技創新項目4項,率先完成營口地區“高企三年倍增計劃”,完成科技成果轉化10項。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6215萬元。nn服務産業提質增效,活力彰顯。第三産業增加值完成56.9億元,增長1.5%。加快推動服務業和房地産重大項目建設,金牛古鎮商業街、隆澤苑等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7.2億元。大力實施“旅遊+”戰略,成功舉辦“大紅袍李子節”等特色旅遊活動。積極打造電商經濟新業态,博愛醫藥實現網絡銷售額2.2億元,在東北三省排名第一。n

交通運輸

大石橋市交通便捷。大石橋火車站是國家一等站,境内有2個鐵路貨運編組站。沈大和京沈連線高速公路、哈大公路、哈大電氣化鐵路和哈大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縱貫全境。距大連港200公裡、營口港20公裡,鲅魚圈港40公裡,驅車到沈陽、大連機場僅需一個半小時,到營口蘭旗機場需十五分鐘,去北京隻需5個小時。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2家,擁有發明專利126件。300多家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型科技合作關系。2013年被國家科技部确定為“可持續發展試驗區”。n

文化事業

我市共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2個,營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5個。有民營表演團9家,演職人員100餘人,每年演出200餘場。業餘文藝骨幹1000多人,參與群衆近萬人。作為“中國書法之鄉”“中國詩詞之鄉”彙聚國内衆多著名書畫家,其中中國美協會員7名,中國協會會員17人,遼甯省美協會員32人,遼甯省書協會員62人,中國作協會員2人,遼甯省作協會員32人。

體育事業

我市是全國第一批體育先進縣之一。以“體育健民”為目标,推動全民健身,營造崇尚運動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推進休閑健身用地設施建設,全市253個行政村全部安裝健身器材。市内市民活動中心功能齊全,總投資5800萬元,占地面積7864平方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業體系日趨完善。積極開展群衆性體育活動,群衆性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多年承辦省級以上體育賽事。

“農民健身工程”全面推進落實n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惠民工程。2014年,完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市253個行政村實現體育健身器材全覆蓋,這項工程極大的推動了我市農村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積極促進了構建農村體育服務體系,提高廣大農民身體素質。

醫療衛生

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48個(不含診所等),中醫醫療機構1個。總床位3106張。衛生技術人員3291人,醫療機構2716人。有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機構2個,衛生技術人員42人。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63個。其中大石橋市中心醫院是綜合性三級乙等醫院。

教育事業

全市現有學校103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普通高中4所,職業高中4所,職業中專1所,初中16所,小學4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1所,公辦幼兒園2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n

各級各類教育健康發展

學前教育普及率和保教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義務教育成果進一步鞏固;我市成為“雙高普九”第一縣,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差距縮小。小學、初中、殘疾兒童入學率分别達到100%、100% 和9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鞏固率達100%,農村控辍保學工作走在全省先進行列;普通高中教育得到優質發展,高考升學率不斷得到鞏固和提高;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态勢良好。新建2,000多平方米的實訓中心交付使用,就業率均在95%以上;民辦教育在規範中健康發展。n

素質教育取得新提升 n 德育工作實效顯著。堅持“德育為首”,全面實施了校園、課程、團隊、活動、家庭、社會的“六大育人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深化。全面實施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标準》,積極推進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中小學體育、藝術“2+1項目”活動豐富開展,有近30項作品和文藝節目在全國及遼甯省中小學藝術展演中獲獎,3所學校被評為省級千人萬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先進學校,8所學校被營口市教育局評為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标準》先進學校。學生的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

曆史文化

大石橋市曆史悠久。永安鄉西田村,的金牛古猿人遣址,揭示了30萬年前古猿人生活、勞動、創造燦爛古代文化的史迹,證實了大石橋區乃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現在金牛山古猿人遣址已被列為國家級文作保護單位,并建有古人類遣址陳列館,供遊人參觀。此外,位于大石橋鎮東北8公裡、石棚峪西南山上的石棚,是新石器時代末青銅時代初期的“巨石文化”遣址,雖經曆了4000年的風風雨雨,卻依然敖聶聳立如故,仿佛向憑吊的人們述說着祖先高超的建築藝術和遠古傳來的神秘信息。還有砬山火台以及新開發并修建的數處旅遊景點,吸引着大批前來觀光的遊人。

地方特産

1.虹鳟魚栖于湖泊和急流,體色鮮豔。體上布有小黑斑,體側有一紅色帶,如同彩虹,因此得名“虹鳟”。虹鳟魚屬冷水性魚類,肉質細嫩,味道鮮爽,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并具有化栓去血垢的碳烯酸。比較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2.廂房寒富蘋果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它的營養價值與醫療價值都很高。每100克鮮蘋果果肉中含糖類15克,蛋白質0.2克,脂肪0.1克,粗纖維0.1克,鉀110毫克,鈣0.11毫克,磷11毫克,鐵0.3毫克,胡蘿蔔素0.08毫克,維生素B1為0.01毫克,維生素B2為0.01毫克,尼克酸0.1毫克,還附有鋅及山醇、香橙素、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

3.藏香豬是西藏原始瘦肉型豬種,屬野外牧養類,藏香豬适合在海拔較高的山區生存,其體格健壯,心肺功能特别發達,善于奔跑,幾乎不生病。以食雜草和樹葉為主,适合在農家果園和雜草叢生的地方圈養或放養。藏香豬品質上有六最: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高、豬腸最長、豬皮最薄、鬃毛最長,其肉質特别鮮美,有高原之珍的美譽。

4.油栗是闆栗的一種,但油栗最為貴重。油栗大小适中,殼呈黑褐色,有油質澤,其肉厚味甜,營養豐富,含有極高的糖、脂肪、蛋白質,還含有鈣、磷、鐵、鉀等礦物質,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秋季進補油栗可主治反胃不食、吐血、便血、筋傷骨折等病症。

5.營口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北方稱河蟹,南方俗稱大閘蟹。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爬行亞目,短尾族,方蟹科,絨螯蟹屬,是我國著名的淡水蟹,在我國蟹類中産量最多。營口大閘蟹的生長特點是:海水裡生,淡水裡長。因面臨渤海的遼東灣,有廣闊的海域、充足的海水,使河蟹得以“生”。同時,内陸充足的淡水資源和豐茂的水草,又使河蟹得以“長”。

6.湯池“寒富蘋果”個大、果形正,色澤鮮豔江潤,外表光滑細膩,口味酸甜适口,咬一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且果肉硬度大,纖維少,質地細,果汁含量在89%以上,糖份含量高,總糖量16.4%,鐵、鋅、錳、鈣等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豐富,氨基酸含量較高,經常食用,可起到幫助消化、養顔潤膚的獨特作用,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7.大石橋市地處遼南地區,是我國南果梨的主要産地之一,這裡溫度适宜,水土豐實,為南果梨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n 張官南果梨最大的特點是,不管聞着還是吃着,都能感受到濃濃的酒香,這是因為南果梨成熟時,果肉會自然發酵,也隻有發酵後的南果梨才最好吃。待到可以在果實表面按出一點淺淺的指印時,便到了南果梨最好吃的時候。這時不僅能感受到這南果梨的美味甘甜,更有如飲了醉人的美酒。而這一特點在其它的水果中還沒有發現。梨子亮黃色的外及形上面的紅暈,恰似一位美麗的妙齡少女偷偷的喝了酒而在臉上起了绯紅。

8.營口大米生産曆史久遠,早在清朝時期就因其籽粒飽滿、潔白光亮、口味純正成為貢米,而從上世紀60年代起,營口大米在全國都有知名度,已進入北京人民大會堂等國家機關食堂。為了擺脫過去營口大米難以做大、做強的局面,2006年1月10日營口市成立了米業協會,并以米業協會的名義向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營口大米”商标。

風景名勝

石棚峪石棚

營口石棚峪石棚位于營口市大石橋,坐落在官屯鄉石棚峪村南石棚山上,距西去分水火車站3.5裡。該石棚于1988年被列為遼甯省文物保護單位。石棚是新石器時代未期至銅器時代的一種墓葬,屬巨石文化。石棚峪石棚與石棚山石棚一樣,同為青銅時代的巨石建築,石棚用經過加工磨制的巨大花崗岩石闆構築,東西向。壁石套合整齊,有側腳。東壁石殘,南北壁石伸出西壁石外。蓋石方正,長4.30米,寬4.00米,厚0.44米,延出壁石,形成棚檐。石棚峪石棚原建在一座40米高的小山上,近年在石棚周圍砌了石牆,牆外已修成平地。

金牛山遺址

金牛山遺址位于大石橋市西南8公裡,長大鐵路線東側,東距渤海灣20公裡,是一座由震旦紀的白雲質大理岩、石灰岩和雲母片岩夾菱鎂礦等多種岩石組成的孤立山丘,為中國東北地區最早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

金牛山海拔69.3米,面積為0.308平方公裡。金牛山人居住的洞穴遺址,位于山的東南部,已發現的劍齒虎,腫骨鹿、大河狸等中、更新世動物群化石分析表明,該洞穴主要堆積時代距現在30—40萬年間。

該遺址出土的古人類遺骨化石較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更加完整。從頭骨壁的厚度小于北京猿人而大于現代人這一點判斷,金牛山人是猿人與智人的過渡類型。遺址包括4個化石地點。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牛山遺址設有遼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金牛山工作站,負責遺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并劃定保護範圍,修建了圍牆。1990年對A點洞穴進行了維修加固。

前砬山烽火台

砬山烽火台位于大石橋市前砬山上有一座明代修築的内夯土、外包大青磚的烽火台,即前砬山烽火台。此台基礎用三層花崗岩條石打底,四方形,每邊長 10.8米,殘高8米上端略窄,每邊10米,台上西南角殘存雉堞高0.9米。史載,明朝沿海各省,經常遭受倭寇騷擾,民不 安生,朝廷便在沿海設立防禦據點。海防據點分衛、所堡、寨、關等。當時南起廣東、北至遼東,共設衛所180處,下轄堡、寨、關、墩等達1662個。明代中葉,由于海盜入侵加劇,又增加了許多據點。查圖志,該台當時有三名士卒值班,歸蓋州衛管轄。前砬山烽火台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保存基本完好。身臨其境者,無不感到其前砬山烽火台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保存基本完好。身臨其境者,無不感到其位置之險要。

虎石溝萬人坑紀念館

虎石溝萬人坑紀念館位于大石橋市東8公裡,南樓經濟開發區東北2公裡的聖水寺村。紀念館始建于1964年, 1991年進行了修繕,1997年重建副館,2004年投資200餘萬元重主館及副館,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虎石溝萬人坑紀念館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真實鐵證。1918年日本帝國主義為掠奪我國礦産資源,成立了“南滿礦業株式會社”,招騙和強征中國勞工,在大石橋聖水寺等地瘋狂采掘菱鎂礦石。1939年又設立了僞“營口第二監獄”、“矯正輔導院”,以慘絕人寰的手段強迫勞工服役。截止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掠奪菱鎂礦石1000多萬噸,燒結鎂塊300餘萬噸。“生命換礦石”,使數以萬計的中國勞工被迫害屠殺緻死。經挖掘探明,僅在方圓5000平方米的虎石溝内,就堆積了17000具死難中國勞工的屍骨。屍橫遍野、白骨累累的虎石溝“萬人坑”,成為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殘酷奴役中國人民的真實鐵證。 被營口市命名為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和德育教育基地,并先後被大石橋市、營口市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 。

蟠龍山公園

蟠龍山緊靠大石橋,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本世紀初,日本學者稻葉岩吉等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前後,在山上發現商周時期的夾砂陶片、彩繪陶片及戰國時期燕之刀币,史稱"大石橋明刀"。

蟠龍山公園,建于本世紀初。由于戰亂,斷斷續續建了10年,及至1914年(民國三年)才有點眉目,1928年初具規模。1945年以後,山上樹木被國民黨軍隊砍伐殆盡,遍山修起明堡暗碉,戰壕縱橫交錯,昔日園中設施幾乎蕩盡,滿目荒涼,不堪一瞥。

1949年後,蟠龍山公園幾經修複,至今煥然一新,遊人絡繹不絕。電視差轉台屹立山上,十分壯觀。

 蟠龍山石壁壁畫是由魯迅美術學院總體設計,石壁壁畫景觀長130米、高4.5米,以半通透,高低錯落的開放性,以活性壁畫牆體結構為主,周圍鋪設草坪,壁畫底部地面安裝噴泉,上下配置照明設施,形成一個具備綜合功能的休息娛樂、藝術欣賞的當代文化景觀場所。

著名人物

王維信,大石橋市高坎鎮薛家坊人。六十年代初,曾在國家外交部工作,1965年,任中國駐印尼首雅加達總領事館的廚師張雲悌(上海人),受聘到印尼外長蘇班德裡約官邸,為在那兒下榻的周恩來總理為首的參加“萬隆會議”十周年慶祝活動的中國代表團服務。

高學良,字良軒,号愈明(1861—1938),現大石橋市博洛鋪人。幼年先入儒業,便性好歧黃,家學淵博,終至棄儒行醫,後到營口市懸壺。醫術高深,聲名鵲起,世人敬為仲聖,号而不名,以号傳世。于1915年在營成立醫學講習的,授徒二十多年,培養中醫一百餘人。著作等身,已出版的有《傷寒溯源》、《脈理溯源》、《傷寒論注釋》、《本草增注》、《靈蘭類傳》、《婦科維新》、《溫病溯源》、《秋疫問答》《時災預言》等。迄今尚有一部分流傳。其弟子尚存四人,如遼甯中醫學院餘向春教授,八十三歲,堅持半日工作,為婦科主任醫師。年齡最大的蓋縣王煥章,已八十九歲,尚能治病。原營口市已故名醫徐冠一、原雨田均出其門下。

鄧仲儒,1922年出生的鄧仲儒同志,于1983年就參加了革命。1946年冬,他在岫岩一帶打遊擊時才24歲,一次突圍後為營救負傷戰友又沖返包圍圈,他身負重傷,腸子斷了一段,經戰地醫院搶救給接上了羊腸子。他沒有躺在“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止步,而一直是奮鬥不息,至1991年于沈陽病逝。鄧仲儒于1949年春調到我們營口縣,先後任縣委副書記、書記。1952年夏調到上級領導崗位。倔在我縣工作的三年半時間,正值任務繁重,“運動”也多,一個接着一個,一個壓着一個,但都一一圓滿完成了,屢受省、市的表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