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波蘭舞曲

英雄波蘭舞曲

肖邦所作16首波蘭舞曲
《英雄波蘭舞曲》作于1842年,鋼琴曲,是肖邦所作16首波蘭舞曲之一(亦是最為宏偉的一首)。這是一首充滿戰鬥力量和英雄氣概,以“英雄”而著名的波蘭舞曲。英雄波蘭舞曲《英雄波蘭舞曲》(作品53号)肖邦作曲,降A大調。肖邦利用鋼琴描繪出一段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左手在低音部以十六分音符八度雙音奏出均勻而清脆的馬蹄聲,越來越快、越來越強,仿佛革命力量彙集成為千軍萬馬之勢;右手則在高音部奏出雄壯的進軍号聲,表現出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斬釘截鐵的節奏、簡潔而堅決的音調表現出浩然的百折不撓的精神。剛毅的引子過後出現的主題動機也具有斬釘截鐵般的節奏,并有着管弦樂器演奏的雄渾性格,體現了英勇不屈的鬥争精神。[1]
    中文名:英雄波蘭舞曲 外文名: 别名: 作于:1842年 類型:鋼琴曲 作曲家:肖邦

簡介

肖邦波蘭作曲家、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華沙近郊,父親是法國人,僑居華沙任中學法文教員,母親是波蘭人。肖邦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藝術天賦,六歲開始學習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台演出,不足20歲已出名。

他是曆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肖邦的波蘭舞曲根據其内容可分為兩類,其一是以強壯的、雄赳赳的節奏,叙述波蘭往昔封建時代的繁華;另一類則為憂郁的情緒,反映在沙皇俄國壓制之下苦難的波蘭。

創作背景

肖邦的創作靈感源于自己和祖國悲劇性的經曆,《降A大調波蘭舞曲》是與波蘭民族解放鬥争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據說此曲奔馬節奏寫成的對比性中段,描寫了1683年英勇抗擊入侵者的波蘭國王約翰.勃比埃斯基的騎兵隊。該騎兵隊曾擊敗橫行歐洲的土耳其人,保衛了祖國,也拯救了歐洲。故又稱《骠騎兵波蘭舞曲》。

又據說:蕭邦在作此曲時,由于傾注了他的全部愛國激情和對波蘭曆史的無限緬懷,竟仿佛聽到了波蘭先輩們的腳步聲,眼前出現了他們全副武裝地愈走愈近的幻影,吓得蕭邦逃離自己的創作室。由此可見,這首樂曲是具有鮮明的形象和強烈的感染力的。《A大調軍隊波蘭舞曲》,斬釘截鐵的節奏,朝氣勃勃的音調,表現出這支軍隊威武雄壯的陣容、勇敢堅定的品格。

基本内容

英雄波蘭舞曲《英雄波蘭舞曲》(作品53号)肖邦作曲,降A大調。這是一首充滿戰鬥力量和英雄氣概,以“英雄”而著名的波蘭舞曲,作于1842年。肖邦的波蘭舞曲根據其内容可分為兩類,其一是以強壯的、雄赳赳的節奏,叙述波蘭往昔封建時代的繁華;另一類則為憂郁的情緒,反映在沙皇俄國壓制之下苦難的波蘭。這一波蘭舞曲為前一類中的傑出代表。

本曲氣勢磅礴,一氣呵成,簡直就是一首波瀾壯闊的交響詩。因此有人認為本曲是作者用來描述十七世紀的一位波蘭民族英雄抵抗外敵入侵的光輝史詩。肖邦的作品中有各式各樣的英雄形象,本曲的主人公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肖邦在這一形象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國熱情。

樂曲的構成為複三段體:

第一段:降A大調。在音量逐漸增強的序奏之後,無比輝煌的英雄主題進入,充滿着信心與力量,是一種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的體現。

第二段:從E大調起經過各種轉調又回到降A大調。肖邦利用鋼琴描繪出一段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左手在低音部以十六分音符八度雙音奏出均勻而清脆的馬蹄聲,越來越快、越來越強,仿佛革命力量彙集成為千軍萬馬之勢;右手則在高音部奏出雄壯的進軍号聲,表現出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第三段:降A大調。是第一段的再現,但通過變化使整體氣勢更加宏偉,最後在勝利凱歌中結束全曲。

一位鋼琴家評價道:“這是肖邦鋼琴作品中的頂峰,發揮出了最為壯大的氣勢,具有最為完美的結構。這首優美的作品最先打動我們的是:宏大的構想,高揚的樂念,強壯的效果靈感。正如所有贊美着過去的輝煌作品一般,肖邦使人們聽到了穿戴铠甲的波蘭祖先們的腳步聲,看到了波蘭先輩們的雄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