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車縣

莎車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轄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轄縣,5個街道、14個鎮、14個鄉、1個民族鄉,2個管委會。[1]共有480個行政村、76個社區。位于新疆西南邊陲,東南以葉爾羌河為界,與澤普縣、葉城縣隔河相望,東北與麥蓋提縣為鄰,北與巴楚縣接壤,西北與嶽普湖、疏勒縣毗鄰,西接英吉沙、阿克陶縣,西南鄰塔什庫爾幹縣。處于昆侖山北麓,帕米爾高原南面,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布古裡沙漠之間的葉爾羌河沖積扇平原中上遊。行政區域面積8957平方千米。2019年,莎車縣戶籍人口為891392人。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塔吉克族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6.3%。莎車縣是全國最大的巴旦姆生産基地,被譽為中國巴旦姆之鄉。2019年,莎車縣地區生産總值1202148萬元,第一産業增加值416550 萬元,第二産業增加值175682 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212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09960 萬元。莎車有着3000多年的曆史。曾幾度成為西域聞名遐迩的部落國,先後稱為莎車國、渠沙國、葉爾羌汗國,是古絲綢之路的要沖,軍事駐守重地。是一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中亞文化與西域文化融為一體的曆史文化名城。
  • 中文名:莎車縣
  • 外文名:Shache County
  • 别名:十二木卡姆之都、中國巴旦姆之鄉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縣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
  •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喀什地區南部
  • 面積:8195.69平方公裡
  • 下轄地區:5個街道、14個鎮、15個鄉
  • 政府駐地:葉爾羌街道
  • 電話區号:0998
  • 郵政區碼:844700
  • 氣候條件:幹旱荒漠性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莎車王陵墓
  • 機場:無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新Q
  • 地區生産總值:
  • 地區生産總值:1202148 萬元(2019年)
  • 方 言:維吾爾語
  • 行政代碼:653125
  • 人 口:891392人(2019年末戶籍人口)

曆史沿革

莎車縣因漢莎車國得名。清光緒九年(1883年)置直隸州時,使用莎車古名,稱莎車直隸州。為莎車縣名沿用之始。莎車一詞的語源和含義尚待研究。與莎車這一漢文地名相應的當地民族語文地名,是突厥語地名葉爾羌。葉爾羌這一地名應該是因水(葉爾羌河)而得名。葉爾羌最早出現于11世紀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的《突厥語大詞典》,據考葉爾羌為突厥語,意為“崖城”,又《西域同文志》釋為:“回語,葉爾,謂地;羌,寬廣之意。地寬廣,故名。”

漢代,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莎車國。

三國、北魏,稱渠莎,屬疏勒。

隋、唐、北宋時,屬于阗。

南宋,屬西遼。

元代,為察合台後王封地,稱作押爾牽、雅爾堪、也裡虔、鴉兒看等。

明朝,時期屬東察合台汗國,明史作牙兒幹。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設葉爾羌辦事大臣。

光緒九年(1883年),置莎車直隸州,州治莎車,轄葉城。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直隸州升為莎車府,隸喀什噶爾道,轄蒲犁分防廳、巴楚州、葉城縣、皮山縣。莎車本府即今莎車縣前身。

民國元年(1912年),莎車本府改為莎車縣。

民國十七年(1929年),莎車縣分成莎車、葉爾羌兩縣。

民國三十一年(1943年),複并。同年增設莎車督察專區,轄莎車、澤普、葉城、麥蓋提等4縣。

1949年,為莎車專區駐地,仍轄4縣。

1956年,撤莎車專區,歸喀什專區。

1978年,後屬喀什地區。

1999年,莎車縣轄7個區公所、7鎮、22鄉、7個國營農林場。

2014年,莎車縣析托木吾斯塘鄉,設立葉爾羌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莎車縣浦莎大道4号(新政函〔2014〕207号)。撤銷古勒巴格鄉,設立古勒巴格鎮(新政函〔2014〕80号)。

2016年,撤銷米夏鄉,設立米夏鎮。(新政函〔2016〕291号)

2018年,新設城中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新政函〔2018〕90号)

行政區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轄縣,2020年8月,莎車縣共轄34個鄉級行政區,包括5個街道、14個鎮、14個鄉、1個民族鄉,分别是葉爾羌街道、城中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莎車鎮、恰熱克鎮、艾力西湖鎮、荒地鎮、阿瓦提鎮、白什坎特鎮、依蓋爾其鎮、古勒巴格鎮、米夏鎮、托木吾斯塘鎮、塔尕爾其鎮、烏達力克鎮、阿拉買提鎮、阿紮特巴格鎮、阿熱勒鄉、恰爾巴格鄉、英吾斯塘鄉、阿爾斯蘭巴格鄉、亞喀艾日克鄉、喀群鄉、霍什拉甫鄉、達木斯鄉、伊什庫力鄉、拍克其鄉、闊什艾日克鄉、墩巴格鄉、巴格阿瓦提鄉、喀拉蘇鄉、孜熱甫夏提塔吉克民族鄉。另設2個管委會,分别是英阿瓦提管理委員會、永安管理委員會。共有480個行政村、76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位于新疆西南邊陲,東南以葉爾羌河為界,與澤普縣、葉城縣隔河相望,東北與麥蓋提縣為鄰,北與巴楚縣接壤,西北與嶽普湖、疏勒縣毗鄰,西接英吉沙、阿克陶縣,西南鄰塔什庫爾幹縣。處于昆侖山北麓,帕米爾高原南面,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布古裡沙漠之間的葉爾羌河沖積扇平原中上遊。行政區域面積8957平方千米。

地貌

莎車縣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行政區域南北長190公裡,東西寬56公裡,平均海拔1231.2米。

氣候

莎車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熱水土資源,四季分明,氣候幹燥,日照長,水份蒸發量大。年無霜期22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11.4℃,年日照時數296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總面積9037平方公裡。

礦産資源

2013年,礦産資源主有煤、鉛鋅、銅、鐵、金、雲母、石英、耐火土、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磷等。

水資源

水資源總量1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徑流量15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2.9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有棉花小麥、玉米、巴旦木玫瑰花、甜瓜、石榴、葡萄、杏、雞、狐狸、野豬、大頭魚、葉河鲟、黃羊、狼、雲豹、野兔等。

人口民族

2013年,莎車縣總人口80.42萬人,其中包括維吾爾族、漢族等民族。

2017年5月,全縣有戶籍人口87萬,有維吾爾、漢、回、塔吉克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6.3%。

2019年,莎車縣戶籍人口為891392人。

交通

莎車縣境内交通便捷,道路縱橫交錯,315國道、G3012土和高速、215省道貫穿全境。莎車縣平均每百平方公裡有公路2.9公裡。喀和鐵路、喀和高等級公路貫穿莎車縣境。莎車縣處于中國至巴基斯坦鐵路入口及喀什南部支線機場所在地的便利交通和喀什南部樞紐位置。

2014年11月初,巴楚縣三岔口至莎車高速公路試通車。

2017年8月1日,莎車葉爾羌機場正式通航。

2021年8月,莎車縣農村公路總裡程5850公裡,全縣36個鄉(鎮、街道、管委會)565個建制村(社區)全部通硬化路,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車。

經濟概況

綜合

莎車縣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商品棉基地。是全國最大的巴旦姆生産基地,被譽為中國巴旦姆之鄉。

2012年,莎車縣實現生産總值58.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産業31.69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6.2%;第二産業8.3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6.6%;第三産業18.4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8%。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3.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3.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40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8.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3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2.8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813元,達到4613元。

2020年8月,莎車縣公告一批共173個行政村脫貧摘帽,退出貧困村。

2020年11月,莎車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

2019年,莎車縣地區生産總值1202148萬元,第一産業增加值416550萬元,第二産業增加值175682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212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09960萬元。

第一産業

2012年,莎車縣種植糧食面積135萬畝,糧食總産58.83萬噸,棉花總産220萬擔,育苗2264畝、嫁接830萬株、新定植巴旦姆15.5萬畝、補植17.5萬畝,莎車縣巴旦姆面積達85萬畝。新增精品園20萬畝,豐産園達20萬畝、精品園達40萬畝。放蜂近5萬箱,巴旦姆總産達1.94萬噸、實現産值近6億元,分别增長39.6%、44.1%,種植多熟高效和特色作物65萬畝,養殖家禽2194萬隻(羽),牲畜存欄123.7萬頭(隻),新建大棚330座、改建維修大棚1003座。

2017年5月,全縣經濟林淨面積達到148萬畝,其中巴旦姆面積達到100萬畝、杏26萬畝、核桃17萬畝。

第二産業

2012年,莎車縣投入資金1.6億元,入園企業達98家,已投産項目49個,招商引資落地項目55個,落地率82%,累計到位資金20.31億元,同比增長31%。莎車縣共落戶招商企業137家,實現就業6048人,工業用電量突破1.5億千瓦時,實現工業增加值4.12億元,增長30%。幫助企業協調貸款23.6億元,發放優惠補貼2300萬元。

第三産業

2012年,莎車縣籌措資金6508.7萬元,新建了10個鄉鎮農貿市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6500萬美元,增長30%,莎車縣開工建設四星級賓館2個,成功申報四星級農家風情園2個,莎車縣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61.82萬人次,創收4200萬元,分别增長16%、48.7%。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莎車縣投入1082萬元,為139所農村中小學校接通自來水,完成78所“雙語”幼兒園附屬設施建設。落實中小學公用經費8082萬元、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資金1784.6萬元。194所中小學校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落實資金4702.68萬元,受益學生達10.12萬人。

文化事業

2012年,莎車縣籌資1000餘萬元,完成了木卡姆影劇院升級改造和木卡姆故鄉園舞台、新體育場觀禮台建設。成功舉辦“第四屆魅力莎車采風暨巴旦姆花節”、“第二屆巴旦姆采摘節”、“第二屆十二木卡姆文化藝術節”,傳承和發展了十二木卡姆文化藝術,深入開展“四下鄉”和“六進村”活動,縣鄉兩級文藝演出隊、電影放映隊共進村演出達7000餘場次,放映電影5344場次;新編排文藝節目31個,演出240餘場。

衛生事業

2012年,莎車縣籌集3816.4萬元,完成了29個鄉鎮衛生院“一夠三化”建設;莎車縣人民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服務樓主體建設已完工,維吾爾醫醫院整體搬遷項目進展順利。莎車縣成功實施心血管介入手術45例,填補了莎車縣醫學史上的空白。

2015年,莎車縣人民院完成以電子病曆為核心,HIS信息系統為基礎的系統建設改造。

2017年,莎車縣人民醫院通過中國胸痛中心的認證審核,成為新疆首個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認證的縣級醫院。9月,縣人民醫院已與14個鄉鎮衛生院開通了影像遠程診斷系統。

2019年,莎車縣各鎮衛生院為标準化衛生院,個行政村衛生室為标準化衛生室。

城鄉建設

2020年,莎車縣實施2020年煤改電采暖項目,以電采暖替代煤采暖,涉及82個村,新建10千伏線路359千米,新建0.4千伏線路324.6千米,增換變壓器339台,煤改電28089戶,總投資2.57億元。

社會保障

2012年,莎車縣投入5722萬元,解決了8421戶無電戶用電問題。争取财政扶貧資金6326萬元,完成10個行政村整村推進工作,實現貧困人口脫貧6205戶3.1萬人。莎車縣實現13373名城鎮無業人員就業再就業,3860戶“零就業家庭”動态清零。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3.57億元,10230名婦女依靠貸款走上創業緻富之路。累計發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1億元,14.42萬人受益。累計發放自然災害社會救助資金936萬元,救助受災群衆1.9萬人次。新農保參保21.3萬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5883人,參保率分别為85.6%、77.64%。

生态環境保護

2020年5月,全縣共有生态護林員3056名管護着近10萬畝生态防護林。近年來,全縣集中連片造林95000畝,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布谷裡沙漠生态脆弱區。通過造林,區域氣候明顯改善。

至2020年7月,近年來,莎車縣對全縣497個行政村16.7萬戶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造全覆蓋,投資超4億元。

旅遊景點

喀爾蘇塔克拉瑪幹沙漠

喀爾蘇塔克拉瑪幹沙漠是國家A級景區,新疆莎車喀爾蘇塔克拉瑪幹旅遊風景區位于莎車縣東部28公裡處,歸喀爾蘇鄉所轄,東接塔克拉瑪幹沙漠,與葉城縣、麥蓋提縣交界,南與葉城縣的江格勒斯鄉相鄰,西與依蓋爾其鎮交界,北與巴格阿瓦提鄉接壤,東西長67公裡,南北寬40公裡,總面積508.3平方公裡。

莎車王陵墓

莎車王陵墓是王陵墓占地1050平方米,雖曆經數百年,其壁飾圖案、建築用料及結構布局,仍清晰如新。當地政府和群衆,又專門為阿曼尼薩汗王妃另外修建了陵墓,其高大、精美,均超出了原王陵。它位于縣城中漢城、回城之間,其瞻仰者不絕于途。

莎車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祈富台

莎車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祈富台是國家A級景區,自治區級保護文物,當地人稱巴依都瓦衣,位于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距縣城中心4公裡,公元前65年為西漢莎車王萬年所建,高12丈(合40米),占地24畝,上有亭台、牌樓。清乾隆年間重修一次,牌坊-“共尊漢室,同拒匈奴”。相傳西漢衛候馮奉世在平定莎車王及匈奴童仆都尉勾結發動的叛亂之後,與龜茲、溫宿、姑墨、于阗、皮山諸國踐盟于此地,故又稱踐盟台。當時莎車王老死無後,上書漢武帝要求派解憂公主之子萬年到莎車來做王,因思念父母和希望葉爾羌汗國人民能夠富裕,所以在巴依都瓦村修建了此祈福台,祈禱葉爾羌汗人民富裕、家人平安。

莎車亞克艾日克鄉哈爾加什炮台

莎車亞克艾日克鄉哈爾加什炮台是國家A級景區,位于縣城西南35公裡處。炮台于清光緒三年(1877)清軍為追擊阿古柏侵略者而修建的,是清兵大戰阿古柏的曆史見證,也是古驿站的嘹望塔,現今遺址保存完好。亞克艾日克闊如勒(烽火台)位于亞克艾日克鄉闊如勒村35公裡處的山頂上,離敲提也炮台24.5公裡的地方有一座高七米,寬五米的土塊修建的碉堡。據當地人流傳,這個碉堡在這個地方已有500多年的曆史了,碉堡座落在亞克艾日克鄉東部,1945年以前一直有士兵看守,這是通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的交通要道,古絲綢之路關口,山路也從這裡開始通往縣城。

曆史文化

地方特産

英吉沙色買提杏幹

英吉沙色買提杏幹就是把鮮杏曬制成杏幹進行貯藏。制幹辦法一種是經過薰硫脫色處理後曬幹,一種是直接曬幹,前者杏幹較易貯藏,後者貯藏過程中易遭蟲害,農民常用礦鹽粉碎拌入杏幹裝袋,放置在經過滅鼠、滅蟲的倉庫裡,貯藏期可達6-12個月。若采用紅外線烘幹或将曬制杏幹采用高溫滅菌滅蟲處理,再将倉庫嚴格定期消毒,除蟲,滅鼠,杏幹貯藏期還可延長。

葉城核桃

莎車縣地處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南部,是新疆縣域中核桃種植面積最大的縣,被稱為中國的“核桃之鄉”。

英吉沙色買提杏

英吉沙色買提杏是“中國色買提杏之鄉”,“色買提杏”以育杏人色買提而取名,傳說從西亞引進,在英吉沙縣種植有四百多年的曆史,品質優良,營養豐富,有“冰山玉珠”之美稱,被譽為“中國第一杏”,2007年批準為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莎車巴旦姆

莎車巴旦姆是産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莎車縣及周邊地區的巴旦姆,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也稱巴旦木、扁桃、巴旦杏,莎車巴旦姆産品以其味美、質優而遠近聞名。

十二木卡姆

維吾爾族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貢獻,她運用音樂、文學、舞蹈、戲劇等各種語言和藝術形式表現了維吾爾族人民絢麗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以及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所産生的喜怒哀樂。她集傳統音樂、演奏音樂、文學藝術、戲劇、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結合的特點。這種音樂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藝術史上獨樹一幟,堪稱一絕。

十二木卡姆的源流,從時代和地域因素上講主要有兩點,一是由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音樂的基礎上發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樂,即庫車、喀什、吐魯番、哈密和和田音樂以及刀郎音樂。維吾爾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亞特、木夏維萊克、恰爾尕、潘吉尕、烏孜哈勒、艾介姆、烏夏克、巴雅提、納瓦、斯尕、依拉克等木步姆。

維吾爾十二木卡姆的每一個木卡姆均分為大乃額曼、達斯坦和麥西熱甫等三大部分;每一個部分又由四個主旋律和若幹變奏曲組成。其中每一首樂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又是具有和聲特色的獨立樂曲。維吾爾木卡姆是維吾爾詩歌的音樂表達形式。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所獲榮譽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2021年2月25日,莎車縣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2021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