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典藏全集

張愛玲典藏全集

1943年哈爾濱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集
張愛玲1920年出生于上海,名門閨秀。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國。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張愛玲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四十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生涯。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張看》、中短篇小說集《傳奇》、長篇小說《傾城之戀》、《秧歌》、《赤地之戀》。晚年從事中國文這評價和《紅樓夢》研究。張愛玲的作品,不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幾乎都是以上海、香港等大都市作為背景的。她特别敏感都市生活的大雅大俗,一份獨特的見解,一種越軌的筆緻,十分耐人玩味。本套典藏全集包括了她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
    書名: 别名: 作者: 類别:長篇小說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頁數:全套十四巨冊,每冊約200~400頁 定價: 開本:0開 裝幀:精裝 ISBN:7806990313 中文名:張愛玲典藏全集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字數:2百萬字以上 條形碼:9787806990315 商品尺寸:22.2x20.1x15.5cm ASIN:B0011BRE2O

作品簡介

套書共十四冊:

第一冊:【長篇小說】半生緣

第二冊:【長篇小說】秧歌

第三冊:【長篇小說】赤地之戀

第四冊:【長篇小說】怨女

第五冊:【短篇小說】卷一1943年作品

第六冊:【短篇小說】卷二1944年作品

第七冊:【短篇小說】卷三1945年以後作品

第八冊:【散文】卷一1939~1947年作品

第九冊:【散文】卷二1952年以後作品

第十冊:【文學評論】紅樓夢魇

第十一冊:【譯注】海上花開

第十二冊:【譯注】海上花落

第十三冊:【譯作】愛默森選集等五種

第十四冊:【劇作】:情場如戰場等三種

作者簡介

張愛玲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張煐,筆名梁京,出生于上海,祖籍河北豐潤,中國現代女作家。其主要成就在于文學創作,主要代表作有《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1995年9月,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矶去世。

中國的傳奇才女,本名張煐,1920年出生上海。她的父親張志沂是個傳統的文人,注重古文、時文,但是因為處在新舊時代的交替,他隻能當一個遺少;他沉溺在西方物質的享受:住洋房、坐汽車,和中國祖先的特權:抽鴉片、娶姨太太。而她的媽媽黃素瑩留學歐洲,于是張愛玲就在這種既傳統又現代、中西文化互相沖擊的還境下長大。所以她所寫的小說都籠罩着凄涼的氣氛,她同情舊家族鐘苦苦掙紮的男女,寫出他們的心聲。

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紅的女作家。五十年代,張唉玲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創作,包括《傾城之戀》、《金銷記》、《赤地之戀》、《半生緣》等等。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和頹廢的大城市中鋪張曠男怨女,演義着堕落及繁華。

張愛玲的小說吸引人,她的感情生活也是大家注目的焦點,最令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她和胡蘭成的愛情傳奇,雖然短暫,卻也轟轟烈烈。晚年,張愛玲獨居洛杉矶,她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感。

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歲,而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将她的骨灰撒在大平洋,結束她傳奇的一生。

作品賞析

張愛玲典藏全集1:半生緣

内容簡介:

張愛玲是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傑出作家,而不是作為一個怪人、異人而存在的。也許她将不僅僅屬于現代文學史。遙想幾十年、幾百年後,她會像她欣賞的李清照一樣,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占據一個穩定的位置也說不定,而我們知道,那時候今天為我們所熟知的許多現代作家肯定都将被忽略不計了。本書講的是一個現代愛情故事篇,曼桢和世鈞,還有曼桢姐和姐夫等人之間的矛盾。

張愛玲典藏全集2:怨女(長篇小說)

張愛玲典藏全集3:(散文卷一)1939-1947年作品

内容簡介:

童言無忌、自己的文章、燼餘錄、到底是上海人、道路以目、更衣記、愛談女人、走!走到樓上去、洋人看京戲及其他、說胡蘿蔔、炎櫻語錄、寫什麼、造人、打人、詩與胡說、有女同車、私語、忘不了的畫、談跳舞、談音樂。

張愛玲典藏全集4:(散文卷二)1939-1947年作品

内容簡介

公寓生活記趣、夜營的嗽叭、必也正名乎、借銀燈、銀宮就學記、存稿、雨傘下談畫、自序、姑姑語錄、論寫作、天才夢、中國人的宗教、“卷首玉照”及其他、雙聲、氣短情長及其他、我看蘇青、華麗緣、中國的日夜、附記、代序。

張愛玲典藏全集5-對照記:1952年以後

作品本書主要内容講對照記——看老照相簿、散文六帙、羅蘭觀感、被窩、關于“傾城之戀”的老實話、“嘎?”?、草爐餅、笑紋詳細内容。

張愛玲典藏全集7-中短篇小說:1943年作品

本書的内容包括:金鎖記;傾城之戀;茉莉香片;第一爐香;第二爐香;封鎖;散戲。張愛玲文學建築在她個人史的危機期和中國近代史危機期的重合點上。張愛玲的個人史與中國近代史相逢相遇,相共鳴相對立,以文學的形式展示出時代的人之生命圖案。張愛玲的個人史與中國近代史圍繞着生之主題相依相克,在時代空間的襯托中凸顯出其認同價值。

張愛玲典藏全集8:1944年作品

張愛玲典藏全集9:中短篇小說1945年以後作品

張愛玲典藏全集10:紅樓夢魇

内容簡介:本卷是張愛玲晚年潛心研究的文學研究集。涉及人物、文字、創作手法、年份等諸多方面。一方面顯示了作者對“紅學”的造詣,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古文底的功夫。

張愛玲典藏全集11-譯注:海上花開

内容簡介:在張愛玲小說已經很普及的時候,我們選編了這本經典集,以滿足更多喜歡張愛玲小說的讀者的需求。這些精選出的中短篇,集中體現了張愛玲小說的基本風貌。在這本最好讀的小說中,你還能讀到最原汁原味的大上海的風貌。人們說,要了解上海,就得讀張愛玲的小說。

張愛玲典藏全集12-譯注:海上花落

張愛玲典藏全集13-譯作:愛默森選集

内容簡介:愛默森的寫作生活很長。但是在晚年他嘗到美國内戰時期的痛苦,内戰結束後不久,他就漸漸喪失了記憶力,思想也不能集中了。他在1882年逝世,有許多重要的遺作,經過整理後陸續出版。英國名作家麥修·亞諾德曾經說:在19世紀,沒有任何散文比愛默森的影響更大。本書各篇,是從馬克·範·道倫編輯的愛默森集中選擇出來的,共分“計劃”,“生活方式”,“詩”,“人物”,“書信”五章,每章前面都有節譯的“編輯者言”,以為介紹。

張愛玲典藏全集14:情場如戰場等三種---劇作暨小說增補

評價

本套圖書在内容上和台灣皇冠出版社的版本是完全一樣,無論是從封面的裝幀設計,還是從内文的用紙和編輯上,都突出了其深厚的品位和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張愛玲典藏全集》的封面圖片首次以張愛玲本人的14張照片作為背景,這在整體的設計布局中不僅保證了風格上的一緻,而且也使得這套書相對于其他所謂的作品集而言,顯得文化層次更高,制作工藝更精緻,視覺效果更唯美。

作品影響

張愛玲的影響是巨大的,從三○年代至今,從台灣到全世界華人社會,多少創作者被籠罩在『張派』強烈的影子下,多少『張迷』的情感住在張愛玲華麗又蒼涼的世界裡!二十世紀中國文壇最耀眼的一顆傳奇巨星雖然告别了人世,但是她獨樹一格的作品卻将跨越世紀,永遠不朽!

張愛玲的才華是超凡的,她的作品把人性刻劃得淋漓盡緻,對意象的描寫更是出神入化;其卓絕的文學天賦不僅有中國傳統文學的紮實根底,并精通西方的文學技巧。她在文字的表現上有着強烈而獨特的個人風格,除了結構嚴謹、意象繁富、人物的性格鮮明,對男女愛恨的沖突情緒尤其能精确掌握。作品《怨女》、《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半生緣》、《海上花》等均被改編拍成電影。

作品評價

『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國人都應當閱讀張愛玲的作品。』--夏志清

『許多人是時間愈久,愈被遺忘,張愛玲則是愈來愈被記得。』--南方朔

『五四以來,以數量有限的作品,而能赢得讀者持續支持的中國作家,除魯迅外,隻有張愛玲。』--王德威

『她的時代感是敏銳的,敏銳得什至覺得時代會比個人的生命更短促。』--楊照

『張愛玲的寫作風格獨樹一格,不僅是富麗堂皇,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意象。』--白先勇

『創作者最大的希望,是像張愛玲一樣創造出可以留傳下來的不朽作品。』--侯孝賢

作品成就

《張愛玲典藏全集》五大特色

最完整:依文體、年代重新整理彙編,首次收錄以往各版本所沒有的作品,包括〈四十而不惑〉、〈1988至──〉等散文作品及〈無頭騎士〉(即電影『斷頭谷』原着)、〈海明威論〉等譯作,是目前最完整的張愛玲作品全集!

最權威:特别邀請名評論家南方朔先生撰寫導讀!

最宏偉:全套十四巨冊,二十五開本(15×21cm)大字排版,每冊約200~400頁,總字數達兩百萬字以上!

最精緻:封面采高級美術紙硬面精裝;内頁用80磅米色道林紙精印;每冊并均附防塵書衣和收藏書盒,設計典麗精緻,極具藝術價值!

最珍貴:慶祝皇冠47周年社慶特别制作,全球限量22200套,每套均附有限量典藏編号證書,售完絕不再版!

作品年表

一、小說

《不幸的她》上海聖瑪利女校年刊《鳳藻》總第十二期,1932年,為作者處女作,(華東師大陳子善考證)。

《牛》,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國光》創刊号,1936年。

《霸王别姬》,《國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爐香》,上海《紫羅蘭》雜志,1943年5月,收入《傳奇》。

《沉香屑第二爐香》,《紫羅蘭》,1943年6月,收入《傳奇》。

《茉莉香片》,上海《雜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傳奇》。

《心經》,上海《萬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傳奇》。

《傾城之戀》,《雜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傳奇》。

《琉璃瓦》,《萬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金鎖記》,《雜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傳奇》。

《封鎖》,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連環套》,《萬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張看》。

《年青的時候》,《雜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傳奇》。

《花凋》,《雜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傳奇》。

《紅玫瑰與白玫瑰》,《雜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傳奇》。

《殷寶滟送花樓會》,《雜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記》。

《等》,《雜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留情》,《雜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傳奇》。

《創世紀》,《雜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張看》。

《鴻鸾禧》,發表刊物及年月不詳,收入《傳奇》。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記》,台灣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報》,1950年連載,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年7月。《十八春》,上海《亦報》連載,1951年出單行本。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戀》,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遺事》,台北《文學》雜志,1957年,收入《惘然記》。

《怨女》,香港《星島晚報》連載,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8年。

《半生緣》,1968年,先在台灣《皇冠》雜志刊出,後改名為《惘然記》,收入《惘然記》。

《相見歡》,收入《惘然記》。

《色·戒》,台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記》。

《浮花浪蕊》,收入《惘然記》,1983年。

(以上三篇約作于1950年,發表時間晚。)

二、散文

《遲暮》,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3年刊。

《秋雨》,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6年刊。

書評四篇,《國光》第1、6期,1936—1937年。

《論卡通畫之前途》,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刊。

《牧羊者素描》,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刊。

《心願》,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刊。

《天才夢》,西風出版社征文,1939年,收入《張看》。

《到底是上海人》,《雜志》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

《洋人看京戲及其它》,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更衣記》,《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公寓生活記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必也正名乎》,《雜志》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燼餘錄》,《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

《談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

《小品三則》(包括《走!走到樓上去》、《有女同車》、《愛》),《雜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流言》。

《論寫作》,《雜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張看》。

《童言無忌》,《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造人》,《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打人》,《天地》第9期,1944年6月,收入《流言》。

《說胡蘿蔔》,《雜志》第13卷4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私語》,《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中國人的宗教》,《天地》第11—13期,1944年8—10月。

《詩與胡說》,《雜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寫什麼》,《雜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傳奇〉再版序》,1944年9月。

《炎櫻語錄》,上海《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散戲》,《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

《忘不了的畫》,《雜志》第13卷6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談跳舞》,《天地》第14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談音樂》,《苦竹》第1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自己的文章》,《苦竹》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流言》。

《夜營的喇叭》《借銀燈》《銀宮就學記》《存稿》《雨傘下》《談畫》(以上均收入《流言》中,發表刊物及年月不詳)

《氣短情長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

《〈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

《雙聲》,《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

《吉利》,《雜志》第15卷1期,1945年4月。

《我看蘇青》,《天地》第19期,1945年4月。

《姑姑語錄》,《雜志》第15卷2期,1945年5月,收入《張看》。

《中國的日夜》,收入《傳奇》增訂本,1947年。

《華麗緣》,上海《大家》月刊創刊号,1947年4月,收入《惘然記》。

《有幾句話同讀者說》,收入《傳奇》增訂本。

《〈太太萬歲〉題記》,上海《大公報、戲劇與電影》1947年12月3日。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自序》,1954年7月。

《〈愛默森文選〉譯者序》1964年。

《憶胡适之》,台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收入《張看》,1976年。

《談看書》,台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收入《張看》,1976年。

《談看書後記》,台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收入《張看》,1976年。

《〈紅樓夢魇〉自序》,台灣皇冠出版社,1976年。

《〈張看〉自序》,台灣皇冠出版社,1976年5月。

《〈惘然記〉序》,台灣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1983年10月1日、2日台北《聯合報》副刊。

《〈海上花〉的幾個問題》(英譯本序),1984年1月3日台北《聯合報》副刊。

《表姨細姨及其他》,台灣皇冠出版社,1988年。

《談吃與畫餅充饑》,台灣皇冠出版社,1988年。

《“嗄?”?》,1989年9月25日台北《聯合報》副刊。

《草爐餅》,1990年2月9日台北《聯合報》副刊。

三、電影劇本

《未了情》,1947年。

《太太萬歲》1947年。

《情場如戲場》(改編),1956年攝制,收入《惘然記》。

四、學術論着

《紅樓夢魇》,台灣皇冠出版社,1976年。《〈海上花列傳〉評注》,台灣《皇冠》雜志刊出,1981年。

五、譯文

《海上花列傳》(漢譯英)。《美國現代七大小說家》(與人合譯,英譯漢)。

她的小說《色·戒》被著名導演李安拍成電影。《色·戒》的創作靈感來自王爾德的《薇拉》(Vera)。王爾德是張愛玲一直崇尚已久的偶像,她的個性與作風将王爾德模仿得淋漓盡緻,簡直是一個翻版。

來曆

愛玲十歲的時候,母親主張把她送進學校,父親一再大鬧着不依,最後母親像拐賣人口一樣硬把她送去了,因為已經有相當基礎,所以進黃氏小學四年級插班就讀,在填寫入學證的時候,因為“張瑛”這兩個字嗡嗡地不響亮,她想給重取一個名字,一時躊躇着不知填什麼名字好,支着頭想了一會,說“暫且把英文名字胡亂譯兩個字罷”,這個詞描述她當時的心情:ailing,意為煩惱。張愛玲這個普通的名字隻是母親煩惱心情的随意表達,後來卻響徹了整個文壇。母親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沒有改,再後來,愛玲不願意改,也沒必要改了。(團結出版社《張愛玲傳》)

張愛玲的譯名現在比較多的是Eileen,夏志清先生《中國現代小說史》英文版上用的就是這個名字。夏志清先生是張愛玲的一個發現者。在這部用英文撰寫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夏志清用多于魯迅的筆墨介紹了張愛玲。

經典愛情語錄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隻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愛情本來并不複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

失望,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所期待所以才會失望。因為有愛,才會有期待,所以縱使失望,也是一種幸福,雖然這種幸福有點痛

如果我不愛你,我就不會思念你,我就不會妒忌你身邊的異性,我也不會失去自信心和鬥志,我更不會痛苦。如果我能夠不愛你,那該多好。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情感和歲月也能輕輕撕碎,扔到海中,那麼,我願意從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語,我愛聽,卻不懂得,我的沉默,你願見,卻不明白.

你問我愛你值比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隻知道錢的好處。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都是嚴格的考驗。

對于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随身帶着的是袖珍戲劇。

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不要做的事情總找的出借口。

如果你不調戲女人,她說你不是一個男人;如果你調戲她,她說你不是一個上等人。

回憶永遠是惆怅。愉快的使人覺得:可惜已經完了,不愉快的想起來還是傷心。

一個知己就好象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分。

替别人做點事,又有點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則太空虛了。

書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點是使我近視加深,但還是值得的。

一個人在戀愛時最能表現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質。這就是為什麼愛情小說永遠受人歡迎——不論古今中外都一樣。

人因為心裡不快樂,才浪費,是一種補償作用。

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塊樂,甜而怅惘,像忘卻了的憂愁。

對于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于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一般的說來,活過半輩子的人,大都有一點真切的生活經驗,一點獨到的見解。他們從來沒想到把它寫下來,事過境遷,就此湮沒了。

男人做錯事,但是女人遠兜遠轉地計劃怎樣做錯事。女人不大想到未來——同時也努力忘記她們的過去——所以天曉得她們到底有什麼可想的!

男人憧憬着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惟有占領了她的身體之後,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

要是真的自殺,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卻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無限制地發展下去,變的更壞,更壞,比當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

太大的衣服另有一種特殊的誘惑性,走起路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顫抖,無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顫抖,虛虛實實,極其神秘。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短的是生命,長的是磨難。

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碩達無比的自身和這腐爛而美麗的世界,兩個屍首背對背栓在一起,你墜着我,我墜着你,往下沉。

但是,酒在肚子裡,事在心裡,中間總好象隔着一層,無論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

男人徹底懂得一個女人之後,是不會愛她的。

他看着自己的皮肉,不像是自己在看,而像是自己之外的一個愛人,深深悲傷着,覺得他白糟蹋了自己。

女人還沒得到自己的一份家業,自己的一份憂愁負擔與喜樂,是常常有那種注意守侯的神情的。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善良的人永遠是受苦的,那憂苦的重擔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因此隻有忍耐。

深情是我擔不起的重擔,情話隻是偶然兌現的謊言。

我愛你,為了你的幸福,我願意放棄一切--包括你。

小小的憂愁和困難可以養成嚴肅的人生觀。

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

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着自己。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詩……生與死與離别,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别離開’。——好象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聽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幹的,也會在心中拐好幾個彎想到你。

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結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還長得很。

你年輕麼?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

對于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于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