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僧

佛法僧

12种东半球鸟类的统称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是佛法僧科(Coraciidae)约12种东半球鸟类的统称,成员体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多数种类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有些种类食鱼,还有些种类食果实[1]。佛法僧科也包括鹃鴗和地鴗(groundroller)。求偶或向鹰攻击时俯冲翻筋斗。体长25∼32公分(10∼12.5吋)。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别名: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鸟纲
  • 亚纲:今鸟亚纲
  • 目:佛法僧目
  • 亚目:
  • 科:佛法僧科
  • 亚科:
  • 族:
  • 属:佛法僧属
  • 亚属:
  • 种:12种
  • 亚种:
  • 分布区域:非洲、欧亚大陆、澳大利亚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 中文学名:佛法僧

生活习性

群栖或独栖性,生活环境多样,从高山至平原,江河湖泊周围;大森林至居民点附近的园林、田野;从水上、土穴中、陆地至空中都是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善久站;也善于飞翔,有像蝴蝶一样纷飞于高空(追逐飞虫),有突然急拍翅定位于空中一点(徘飞)(窥视水面饵物),然后又俯冲落水(捕猎物),空中飞行常是持久性的。取食除以上述飞行方式获得外,还有像鹟类一样从枝头突冲出空间攫食飞虫;有的于枝头啄食野果,有的在地面啄食落果或追逐虫、蚁。鸣声一般简单,缺乏婉转的歌声。

在洞穴中繁殖,在天然的树洞或在堤岸、山坡、坟墓、山路边的土壁等环境挖隧道为巢穴产卵;卵每产1~8枚,一般白色,无斑;雏属晚成性。孵卵,育雏大都由双亲分担(犀鸟例外),孵卵经18~24天(犀鸟类28~40天)出雏,雏鸟须双亲喂养3~4周(犀鸟4~8周)时间。大多数为留鸟,少数有迁徙。

名称来源

佛法僧”这个名字来源于日语。这种鸟鸣叫声极像日语里的“佛法僧”发音,还有很多文人作诗来歌咏它。其实“佛法僧”鸣声为另一种鸟角鸮的声音。当人们意识到这个错误时,已传讹久矣,只好将错就错了,甚至还成了鸟类科、目的名字。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