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集

苏轼文集

2000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以词著称,文章写的也非常好。《苏轼文集》收录了苏轼一生的鸿篇巨著。以明末茅维《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为底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苏学研究者和广大古文学爱好者的一套很具价值的参考书。
    书名:苏轼文集 别名: 作者:苏轼(宋) 类别: 原作品: 译者:顾之川 出版社:岳麓书社 页数: 定价: 开本: 装帧: ISBN: 价格:68

作者背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时期,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不合,请求外任,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在任职期间,由于作诗讽刺新法推行中的流弊,被新进官僚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罗织罪状弹劾,于元丰二年(1079年)被捕入狱,勘问“谤讪朝廷”之罪。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数月后侥幸获释,责贬黄州。

元祐元年(1085年),旧党司马光执政,苏轼回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因不同意司马光全部废除新法,引起旧派疑忌。先后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召回京后,任端明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苏轼被贬至英州、惠州,远放儋州(今海南岛儋县)。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即位,遇赦北归,七月卒于常州,追谥文忠。著有《东坡七集》、《苏氏易传》、《书传》,《论语传》和《东坡志林》等。《宋史》、《宋史新编》、《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三朝名臣言行录》、《元祐党人传》及《乾道临安志》、《嘉泰吴兴志》、《咸淳毗陵志》等均有传。其弟苏辙撰有《东坡先生墓志铭》,宋人王宗稷有《东坡先生年谱》,均附载于《苏东坡集》,明人郑鄤有《考定苏文忠公年谱》,清人冯应榴有《苏文忠公年谱合注》。

《东坡诗话》原书二卷,今本一卷,三十二条。旧题苏轼撰。然据《郡斋读书志》小说类称“轼杂书有及诗者,好事者因集成二卷”。可知实非苏轼自撰,但成书较早,至迟在南宋集成。因非苏轼自撰,故未附载于全集。除《郡斋读书志》著录外,《通志·艺文略》著录于诗评类。《诗话总龟》和《苕溪渔隐丛话》曾摘引其文。今所存仅有《说郛》本。日人近藤元粹即据以辑入《萤雪轩丛书》。元人陈秀明有《东坡诗话录》,清人辑入《学海类编》,则为别本。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苏轼诗有王十朋《集注分类东坡诗》二十五卷,有黄善夫刊本、《四部丛刊》影元刊本。编年注本,即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有宋嘉泰刊本、景定补刊本,均已残。清有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五十卷,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五十卷,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华书局《苏轼诗集》共五十卷,其中每——第四十六卷用王文诰本,第四十七——五十卷用冯应榴本。

苏轼词较常见的是朱祖谋编年本《东坡乐府》三卷,有龙棆生《东坡乐府笺》本。苏轼文在宋代就有多种刊本,最早的选本是南宋邱晔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有《四部丛刊》影宋刊本。明末茅维《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只有文和词,为中华书局《苏轼文集》七十三卷本所沿用(书后有点校者辑《苏轼佚文汇编》)。其诗文全刊本,宋代就有《东坡集》《东坡后集》等。

明成化四年程宗刊《苏文忠公全集》(包括《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奏议集》十五卷、《内制集》十卷另附《乐语》一卷、《外制集》三卷、《应诏集》十卷、《东坡续集》十二卷及《年谱》一卷)一百一十二卷,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备要》本。

1036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苏轼与其弟苏辙、父苏洵并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

图书目录

策论说评文 

正统论 

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 

御试重巽以申命论 

进策 

策总叙 

策略一 

策略二 

策略三 

策略四 

策略五 

策别课百官一 

策别课百官二 

策别课百官三 

策别课百官四 

策别课百官五 

策别课百官六 

策别安万民一 

策别安万民二 

策别安万民三 

策别安万民四 

策别安万民五  

策别安万民六 

策别厚货财一 

策别厚货财二 

策别厚货财三 

策别训兵旅一 

策别训兵旅二 

策别训兵旅三 

策断一 

策断二 

策断三 

进论 

中庸论上 

中庸论中 

中庸论下 

大臣论上 

大臣论下 

秦始皇帝论 

汉高帝论 

魏武帝论 

伊尹论 

周公论 

管仲论 

孙武论上 

孙武论下 

子思论 

孟子论 

乐毅论 

荀卿论

韩非论

留侯论 

贾谊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nn惜乎!nn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nn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nn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nn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nn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nn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nn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nn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nn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nn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nn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nn”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nn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nn”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nn而吾何为不豫?nn”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nn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nn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nn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nn贾生,洛阳之少年。nn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nn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nn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nn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nn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nn是亦不善处穷者也。nn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nn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nn呜呼!nn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nn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nn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nn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nn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nn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nn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nn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晁错论 

霍光论 

扬雄论 

诸葛亮论 

…… 

游记状物文 

酬答书启文 

序跋送别文(此起下册)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